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课件>必修下 第8单元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必修下 第8单元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格式:docx页数:15页大小:3.5 M上传日期:2023-11-10 23:47浏览次数:151 侵权/举报

时空坐标第18课 冷战国际格局演变[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素养目标] 1.理解冷战发生的背景,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冷战的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2.冷战爆发的背景(1)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2)美国在全球进行扩张,苏联极其关心自己的安全,努力扩大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尖锐矛盾。3.冷战爆发的表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1947年“杜鲁门主义”,冷战爆发的标志1947年,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军事1949年“北约”组织成立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地缘政治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德国分裂4.两极格局的形成: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易错辨析马歇尔计划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援助计划,其带有政治目的。美国之所以对欧洲实施援助计划是为了复兴欧洲经济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进而达到遏制共产主义及控制西欧的目的。2.问题思考(1)阅读教材P110“历史纵横”: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二战后美苏从大国合作转向对抗的原因。提示 美国实力强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主要障碍。(2)材料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众、参两院发表咨文,他把世界政治分为自由民主和极权主义两个对立的营垒,不指名地将苏联称为“极权政体”,并以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名,宣布美国将支持和帮助世界上所有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力量。这便是人们所熟知的“杜鲁门主义”的问世。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的理解。提示 ①这表明美国战后对外政策实现了从孤立主义向全球扩张主义的转变;②这成为美国对苏联进行冷战的重要标志,并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③这表明美国越来越以两极思维来看待整个世界。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发展: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这两次危机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它们所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2.多极力量成长(1)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2)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所导致的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以及中苏关系的破裂,表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②以“两弹一星”、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重大事件为标志,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3)第三世界的兴起与发展:1955年,万隆会议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问题思考(1)阅读教材P112“史料阅读”:20世纪七十年代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 变化:出现多极化趋势,美国的霸主地位发生动摇。根本原因: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2)材料 1958-1969年间,欧共体内部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16.5%。1984年欧共体十国对外贸易总额达13747亿美元,是美国的1.43倍。美国再也不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材料反映了欧共体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 随着西欧的经济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强,在外交上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三、两极格局的瓦解1.20世纪70年代后的美苏关系(1)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大搞军备竞赛,着手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2)1985年以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①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②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③苏联实行战略收缩,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④苏联与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2.两极格局的瓦解(1)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2)影响: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也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1.易错辨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损失,但这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有共性和个性,苏东剧变仅说明了苏联模式受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运动仍在蓬勃发展。2.思维点拨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强”制约了“一超”的霸权政策,使美国无法独霸世界。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仍然是历史发展趋势,当今世界仍然不是多极格局。3.问题思考材料 美国前总统布什发表声明,不承认紧急状态委员会,要求恢复戈尔巴乔夫的权力。21日晚上,戈尔巴乔夫声明他开始“完全控制”局势。材料中布什为什么要求恢复戈尔巴乔夫的权力?提示 戈尔巴乔夫对外战略收缩,寻求与美国缓和,对美国有利。同时,苏联局势恶化甚至失控,更符合美国根本利益。一、美苏冷战下国际关系的特点和影响1.两极格局的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核心,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制度矛盾:体现为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虽然两个阵营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2.两极格局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2)消极影响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的利益,导致二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②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③在两极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史料实证史料一 二战后,在雅尔塔体制的基础上,以美国和苏联为代表的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两个超级大国称霸与对立,并划分势力范围,分而治之。美国不仅迫使盟国服从自己全球战略的需要,而且直接插手盟国的内政,苏联向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输出自己的社会模式,都推行强权政治,支配国际事务;建立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进行军备竞赛……极大地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摘编自高恒《对战后两极格局下国际秩序的历史评价》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提示 特点:美苏各自划分势力范围;强权政治;军事对抗。影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美苏互相威慑,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史料二 二战后初期,美国在亚洲实行“让步性”经济政策。日本、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而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圈”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摘编自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根据材料,指出二战后初期中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的原因,并据此分析当时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提示 原因: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遏制;基本特征: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历史解释 美苏争夺的目标欧洲欧洲是美苏争夺的重点,形成西欧受美国控制,东欧受苏联控制新兴独立的民族国家随着殖民体系的崩溃,积极争夺这些新兴独立国家的控制权经济主导权美国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了排斥苏联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苏联在这一斗争中明显处于劣势科技领先地位美苏之间在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原因(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2)具体原因①美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②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③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2.特点(1)和平过渡:它不是通过世界大战而是由长期冷战较量引起的。(2)竞争过渡: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存在着互相竞争、互相制约的关系。(3)长期过渡: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过程。3.影响(1)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2)有利于抵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3)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史料实证史料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从史料来看,欧共体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提示 变化:欧共体国家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原因: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经济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强,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展开激烈的竞争。唯物史观(1)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2)具体原因:美苏的相对衰落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具体表现为:①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在给世界和平造成严重威胁的同时,也使自身实力受到严重削弱。②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迅速崛起,严重削弱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③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已经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的维护和平的力量。④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尤其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历史解释 欧共体、日本和不结盟运动对两极格局的冲击的比较(1)性质不同。西欧国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与美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领域有高度的一致性,虽然反对美国控制,但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交上的争夺,中间随时会有妥协。反对苏联也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上的冲突。而第三世界国家历史上受过殖民压迫,他们的斗争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反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斗争是坚决彻底的。(2)宗旨不同。西欧与日本是为了取得了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联合美国对苏联进行冷战。不结盟运动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代替冷战,反对加入任何军事集团。(3)形式不同。从对霸权主义的冲击过程来看,西欧与日本是从经济上的竞争到外交上的斗争,不结盟运动是从政治上的斗争到经济上的斗争。1.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2.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非地区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4.西欧、日本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冲击着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5.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1.下表是新时期中国学者关于冷战爆发的主要观点。据此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学者关于冷战爆发的观点时殷弘美苏冷战孕育于十月革命至二战的美苏关系之中余伟民冷战是多国参与的国际性政治斗争徐蓝冷战是美苏两国双向互动的结果A.美苏冷战开始于十月革命B.冷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C.美苏对峙是冷战的主要表现D.冷战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答案 B解析 由材料“美苏冷战孕育于十月革命至二战的美苏关系之中”“冷战是多国参与的国际性政治斗争”“冷战是美苏两国双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