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课件>高中政治新教材 必修三 第3单元 周练过关(七)
高中政治新教材 必修三 第3单元 周练过关(七)
格式:docx页数:6页大小:698.9 K上传日期:2023-11-10 23:48浏览次数:247 侵权/举报

周练过关(七)一、选择题1.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点之一在于(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认可的B.法律具有强制力C.法律为人们提供了行为模式D.法律可以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答案 B2.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实施法治可以( )①保证公民的各项权利②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④消除现阶段基本矛盾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 B解析 权利有合理与否、合法与否之分,①错误;通过实施法治,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②③符合题意;矛盾是不能消除的,④错误。3.中华法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实践的结晶,自原始社会末期至近代,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它以中国传统思想为理论基础,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家学说的精华。下列中华法系发展的传导历程正确的是( )①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议》,并为历代所传承②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③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④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A.①→②→④→③ B.④→①→②→③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答案 C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③为第一位。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④为第二位。唐朝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议》,①为第三位。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②排在最后。正确的传导历程是③→④→①→②。故选C。4.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所谓法律至上是指( )A.任何人无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必须遵守法律,违反法律都要受到惩罚B.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C.法律是约束权力最大的“笼子”,具有制约公权力的重要功能D.法律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答案 B解析 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B正确;A、C、D不是对法律至上的理解。5.只有到了近代社会,法治才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其根本原因在于( )A.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B.古代社会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C.法律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D.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答案 D解析 古代社会人治超越法治,近代社会崇尚法律权威,根本原因在于生产方式的不同,D当选;A强调法的产生,与题意不符;B与设问构不成因果关系,不选;C强调法的社会职能,与题意不符。6.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这体现的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A.法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B.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C.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约束力D.法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由生产方式决定答案 A解析 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以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A当选;B、C不符合题意;D并非法的特征。7.下列关于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工人阶级和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②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③其职能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个领域中④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的社会规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解析 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①中“公民”说法错误。法的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③缩小了法的适用范围。②④说法正确。8.下列图片展现了我国一段时间的热点事件,它们所反映的主题是( )A.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B.完善立法有法可依C.法治改革不断深化 D.法治建设成就卓著答案 D解析 这些热点事件共同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故D正确。A、B、C分别从某一方面说明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与题意不符。9.我国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A.依照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B.建立科学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答案 C解析 依照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是依法治国的含义,建立科学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之一,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A、B、D排除。C符合题意。10.依法治国需要全面推进。其中立法方面的要求和目标应该是( )A.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不断增强B.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C.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D.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日趋现代化答案 B解析 B是立法方面的目标,A、C、D不属于立法领域。11.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到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1999年“依法治国”载入宪法,到党的十六大“依法治国”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我国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C.我国尚未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D.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答案 D解析 材料强调了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D符合题意;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还不完善,A错误;B与题意不符;C与题意无关。12.中共中央印发《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第二个五年规划(2018—2022年)》,着眼于到建党100周年时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对今后5年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是推进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有利于( )①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体现党纪大于国法②党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③强化依法治国,以法律的力量从严管党治党④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增强依法执政本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解析 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严明党的纪律,提高党的执政水平,保障党的核心地位,②④符合题意;①中“党纪大于国法”说法错误;③中“法律的力量”没有体现。13.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我国成立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①是实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②目的是纠正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③需要发挥人民群众在依法治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④旨在促进部分维权意识薄弱的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A解析 题干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因此①正确,应选;②观点不准确,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③正确,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应选;④说法不准确,不选。14.党的十八大以来,惩治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先后有数十位省部级以上高官被查处。腐败高官被依法查处( )①体现了我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②体现了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③表明任何公民的一切权益都受到法律保护④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答案 D解析 题干表明的是高官违法也一样被查处,表明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故①④正确。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说法错误,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15.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①依赖于村民委员会对国家事务的有效管理②要求村民普遍提高民主法治道德素养③有利于按照城市文明建设模式建设新农村④有利于更好地调动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解析 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能管理国家事务,①观点错误;农村发展有其特殊性,不能按照城市文明建设模式建设新农村,③观点错误;②④符合题意。答案选C项。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法治建设在路上。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开启法治建设新纪元。1954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初步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1982年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奠定了依法治国的基础。1999年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法治建设揭开新篇章。2004年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法治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2018年党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我国宪法进一步完善。(1)结合材料和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对你有什么启示。(2)结合材料和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相关知识,归纳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并分析两条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答案 (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2)①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a.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c.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②我国法治建设成功的经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等。17.当前,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方面的保障作用日益凸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满怀激情投入法治中国建设实践,围绕制约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问题,紧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研究提出更多解民忧、促民生、护民利的法律政策措施,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答案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我国将进一步摆脱传统人治社会的影响,大踏步走向现代法治社会,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从中央到地方,从地区到行业、基层,都要厉行法治,使国家治理方式发生整体性变革。(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体系、法治国家将成为我国政治法律制度建设的战略目标,为改善国家治理开辟广阔空间。(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国家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要准备在国家治理领域打攻坚战、持久战。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