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精品解析: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17页大小:5.2 M上传日期:2023-11-08 17:33浏览次数:377 侵权/举报

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浮冰是海水逐渐冻结而成的冰。2023年7月24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船穿越北极圈,进入北极海域航行。图1为北极部分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2为科考队员在北极圈附近拍摄的浮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北极圈附近浮冰开始形成的时间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图中M海域的浮冰主要漂移方向是()A.偏东方向 B.偏西方向 C.偏南方向 D.偏北方向3.浮冰形成过程中,其附近海水的盐度和密度变化趋势是()A盐度升高,密度升高 B.盐度降低,密度降低C.盐度升高,密度降低 D.盐度降低,密度升高【答案】1.C2.D3.A【解析】【1题详解】浮冰是海水逐渐冻结而成的冰,是表面海水温度降至海水的冰点以下时,形成可浮于海面的稠密油脂状冰。因此该地区位于北半球,秋季气温降低,北极圈纬度较高因此北极圈浮冰开始出现,故C正确,因此排除A、B、D,选择C。【2题详解】图中M海域受到较低纬度的西风带影响,北半球吹西南风,洋流方向为低位向高纬度,在该风向和洋流的影响下该地区浮冰主要主要漂移方向是偏北方向,故D正确;因此排除A、B、C,选择D。【3题详解】盐水在结冰过程中,在降温时会析出盐分,同时密度也会变大,因此在浮冰形成过程中,其附近海水的盐度和密度变化趋势是盐度升高,密度升高,故A正确;因此排除B、C、D,选择A。【点睛】海水结冰时,其中的淡水变成了冰,剩下的海水体积变小,而其中的盐反而增加了,所以盐度升高。当冰融化时,由于海水体积增大,所以盐度降低。海水由于盐度较高,是不容易结冰的,类似撒盐于封冻的路面上能解冻的道理,因此海水结冰往往从海岸开始结冰,一定范围后就不再结冰。堆积海中的浮冰大部分来自河流排冰。下图示意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一年中的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4.该地的纬度可能是()A.66.5°S B.74.5°N C.81.5°S D.51.5°N5.图中P点的月份可能是()A.3月 B.6月 C.9月 D.11月6.若该地位于北半球,在O~P时段内淮安()A.昼短夜长且昼先变长后变短 B.昼夜差值先变小后变大C.日落时刻先推迟后提早 D.日出太阳方位不断北移【答案】4.B5.D6.C【解析】【4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地所在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相隔多少个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就相差多少度。据图可知,当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为39°,此日太阳直射当地所在半球的回归线,据此推知,当地纬度与回归线相差90°-39°=51°,因此当地纬度为23°26′+51°=74°26′,B正确,ACD错误。故选B。【5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9°时,若为南半球则该日为12月22日,若为北半球则该日为6月22日;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推知,太阳直射点每月平均移动约7.8°,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角要从39°降至0°大约需要5个月,据此可推知,该地若在南半球,则P点可能为5月22日,若在北半球则P点可能是11月22日,D正确,ABC错误。故选D。【6题详解】若该地位于北半球,则当正午太阳高度角为0°时,太阳直射点位于15°34′S。在O~P时段内,太阳直射点先北移到23°26′后南移,因此,北半球昼长先变长后变短,日落时刻先推迟后提早,C正确;北半球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再昼短夜长,A错误;昼夜差值从O到春分变小,从春分到夏至变大,从夏至到秋分变小,从秋分到P变大,B错误;日出方位从O到夏至北移,从夏至到P不断南移,D错误。故选C。【点睛】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下图为北京市多年月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和月平均气温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7.北京市太阳总辐射量月均最大值出现在5月份,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高度角 B.天气状况 C.大气洁净度 D.昼夜长短8.北京市5~7月月平均气温持续升高,其直接原因是()A.大气削弱作用减弱 B.太阳辐射增强C.大气逆辐射增强 D.地面辐射增强【答案】7.B8.D【解析】【7题详解】6月份北京市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5月,A错误;5月份雨季还未来临,北京降水较少,太阳总辐射量较多,B正确;5月份空气较为干燥,大气中粉尘颗粒多,大气洁净度低,C错误;6月份昼长比5月长,D错误。故选B。8题详解】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最直接的热源,因此北京市5~7月月平均气温持续升高,其直接原因是地面辐射增强,D正确,排除ABC,故选D。【点睛】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最直接热源,因此对流层大气温度总体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温度平均下降0.6℃。老龄人口超过10%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大于20%属于高龄社会;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达到60%为人口红利窗口开启:少儿人口比重低于20%即步入少子型社会。下图为中国、日本、苏丹、澳大利亚四国1950~2020年人口年龄结构演化轨迹图。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关于人口年龄结构演化轨迹对应国家正确的是()A.①澳大利亚②苏丹③日本④中国 B.①日本②中国③澳大利亚④苏丹C.①澳大利亚②中国③苏丹④日本 D.①日本②澳大利亚③中国④苏丹10.图中反映出人口年龄结构演化的一般顺序是()A.多子年轻化、少子红利化、少子红利老龄化、少子高龄化B少子红利化、少子红利老龄化、多子年轻化、少子高龄化C.多子年轻化、少子红利化、少子高龄化、少子红利老龄化D.少子红利化、多子年轻化、少子高龄化、少子红利老龄化11.④国家人口年龄结构演化滞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生育观念 B.经济水平 C.生育政策 D.医疗条件【答案】9.D10.A11.B【解析】【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可知,中国、日本、苏丹、澳大利亚四国中,日本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①为日本;苏丹经济落后,出生率相对较高,少年儿童占比高,④为苏丹;中国在1980年左右执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速趋缓,有明显转折,③为中国,②为澳大利亚,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故选D。【10题详解】图中反映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年龄结构会按照④—③—②—①的顺序演化。根据材料“老龄人口超过10%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大于20%属于高龄社会;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达到60%为人口红利窗口开启;少儿人口比重低于20%即步入少子型社会。”可知,④阶段少儿占比高于25%为多子型社会,老人占比不足5%是年轻化社会,为多子年轻化社会;③阶段后期少儿占比降至17%左右进入少子型社会,劳动力人口比重开始大于60%开始了人口红利期,为少子红利化社会;②阶段后期少儿比重不足20%为少子型社会,劳动力人口比重大于60%处于人口红利期,老龄人口超过10%步入老龄化社会,为少子红利老龄化;①阶段后期少儿占比约13%左右为少子型社会,老年人口占比大于20%是高龄化社会,为少子高龄化社会。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医疗条件的改善,死亡率会逐步降低,人们的生育观念也会发生改变,由早生多育向晚婚少育转变。苏丹作为世界经济最为落后的几个国家之一,其人口年龄结构的演化受经济水平影响大,B正确,AD错误;生育政策会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演化而发生改变,一般不会导致人口年龄结构演化的滞后,C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年龄结构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与自然环境因素的关系不大,重点是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人们的生育观念、社会保障程度、国家政策等。土壤容重(BD)是指一定体积的土壤(包括土粒及粒间的孔隙)烘干后的土粒质量与烘干前土壤体积的比值。红化率(RR)是用来表示土壤红化程度的一项综合指标,RR值越高,土壤颜色越红,土壤发育程度越高。下图为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夏家河(海拔11米)土壤性质垂直变化示意图,图中S0为现代土壤,L1至S1是在风积黄土上发育的古土壤。完成下面小题。12.L1层顶部土壤容重较大的主要原因是()A.上层重力压实作用较强 B.土壤粒径较大C.现代淋溶淀积作用较强 D.腐殖质含量高13.关于该区域的说法合理的是()A.S0土层以物理风化为主 B.S1层发育时气候有干-湿-干的变化C.L1层土壤发育程度高 D.S1至S0淋溶作用趋于增强【答案】12.C13.B【解析】【12题详解】影响土壤容重的因素主要是土壤质地、土壤微生物、土壤有机质、耕作质量等。上覆地层越厚,重力越大,压实越强烈;压实作用的直接结果是地层中孔隙度降低。该地层土壤距离地面比较近,因此上层压实作用不强,故A排除;粒径较大的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较大,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好,土壤容重会小,故B排除;土壤容重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孔隙度越低,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重,越不利于作物生长,腐殖质含量越低,故D错误;当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靠近海洋,因此淋溶淀积作用强,L1层顶部土壤容重较大,C正确。故选择C。【13题详解】土壤物理风化是指通过温度作用或温差效应、结冰作用或冰劈作用等产生了与原岩石、矿物化学成分相同而粗细不等的碎屑物质覆盖在岩石表面。S0为现代土壤,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受海洋影响,温差小,因此物理风化不明显,故A排除;红化率(RR)是用来表示土壤红化程度的一项综合指标,RR值越高,土壤颜色越红,土壤发育程度越高。降水越多、流水侵蚀作用越强,红化率越大。结合材料可得,S1层,红化率从地面向减少后增加,说明S1层发育时气候变化为干-湿-干,故B正确;由图可知,L1层土壤红化率(RR)较低,说明土壤发育程度较低,故C排除;S1至S0RR值降低,因此淋溶作用趋于减弱,D排除。故选择B。【点睛】土壤是富含腐殖质的细粒而松散的生物风化作用产物。土壤的组成包括腐殖质、矿物质、水分和空气。腐殖质是生物、微生物遗体在风化产物中不断聚集腐烂后形成的,它的存在是土壤区别与其他松散堆积物的主要标志。土壤的厚度一般是50-60cm到1-2m,最厚可达10余米。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根据其成分、颜色和结构特点,可分为三层。下图是某国“河上民居”景观。完成下面小题。14.该民居景观最可能拍摄于()A柬埔寨湄公河畔 B.埃及尼罗河胖C.英国泰晤士河畔 D.中国鸭绿江畔15.对该民居建筑结构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A.地域文化 B.地貌类型 C.植被密度 D.气候特征【答案】14.A15.D【解析】【14题详解】读图可知河上民居为吊脚楼,底层架空建造可以通风防潮,是为了适应湿热环境。柬埔寨湄公河畔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A正确;埃及尼罗河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B错误;英国泰晤士河畔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温和,C错误;中国鸭绿江畔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纬度较高,气候不属于湿热型,D错误。故选A。【15题详解】根据上题可知,河上民居为吊脚楼,底层架空建造可以通风防潮,是为了适应湿热环境,因此对该民居建筑结构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气候特征,D正确,排除ABC,故选D。【点睛】传统民居的特点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一致的。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年降水量约150~300mm。蓄水池主要采用石料建造,敞口设计。下图是该市冲曲河河谷及河谷内某蓄水池景观图,该河段沿岸是当地主要的青稞种植区。完成下面小题。16.蓄水池中水的主要来源是()A.地下水 B.冰雪融水 C.雨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17.蓄水池采用敞口设计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灌溉水温 B.增加雨水收集面积C.增大河谷昼夜温差 D.增强大气保温作用【答案】16.B17.A【解析】【16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日喀则市,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年降水量约150~300mm,蓄水池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B正确,海拔较高地下水补给量较小,A错误;年降水量较小,补给水源不是以雨水、积雪融水为主,CD错误。故选B。【17题详解】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敞口涉及不是主要增加雨水收集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