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一)高三语文参考答案2023.11.参考答案:D【解析】D项,“其意义已经完全脱离了‘窃’字原本的所指内容”有误。材料二原文“鲁迅小说词语修辞的可贵,不仅仅在于遵循了能指与所指的规范,更在于构造了溢出词语所指的丰富意义”中的“溢出”意为“在原本的所指内容”基础上的延伸。A项,选项的相关阅读区间在材料一第2自然段,A选项是对材料一第2自然段内容的综合概括。原文“汉语没有印欧语复杂的形态变化,不像后者那样在数、格、时态、语态和词性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因此汉语的词就像一个个活泼的小球,常常可以凭藉语义的关联随意滚动碰撞。”因此选项中“汉语没有印欧语复杂的构词形态和确切的词性规定”的表述符合材料理解,同时由“因此汉语的词就像一个个活泼的小球,常常可以凭藉语义的关联随意滚动碰撞”可得出选项中“这使得词语组合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更丰富的词汇”的判断。注意该选项有一定的干扰性,考生有可能错误理解“这样看来即使汉语与印欧语某一语种具有同样多的词汇,而汉语在选择轴上的变化较后者也要丰富得多。”的表意,误以为汉语并不见得比印欧语具有更丰富的词汇。而这种误解其实是对“即使……也……”这一关联词的理解不够准确导致的,“即使……也……”表示的是假设关系。故A项无误。B项,选项的相关阅读区间在材料一第2自然段,涉及对相关内容的转述及信息推断。“常常能够容忍许多从逻辑上看非常奇怪的组合”,故可得出“汉语的组合不完全遵从逻辑”,因为既然“常常能够容忍”,言外之意一些从逻辑上看非常奇怪的组合是一种常态,也就是可以“不完全遵从逻辑”。同时,因为汉语词的组合靠的是意合法,因此虽然组合上不遵从逻辑,但“可能并不影响意义的表达”。故B项无误。C项,选项的相关阅读区间在材料一第3自然段,C选项是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只要对原文相关信息作一梳理对比,即可判断。干扰点在于“为古代汉语文学发展提供了语言基础”的表述,文中并未直接出现“古代汉语文学”这一概念,但结合材料一中“在几千年的汉语文学史上,中国的大小文人……”以及“成了古代文人最大的竞技保留项目”等相关表述,作出“为古代汉语文学发展提供了语言基础”的判断,是符合原文内容的理解的。C选项无误。2.参考答案:D【解析】D项,选项涉及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整体理解。材料一紧紧围绕“汉语文学天然具有一种能指优势。”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述,材料二侧重从词语能指的角度强调鲁迅小说词语修辞的可贵,同时也对词语的所指性有所提及。但综合两则材料,虽然均强调文学作品词语的能指性特点,但均未作出“文学作品不管是哪类词语的使用,都不能仅从所指性来理解,还应从能指性来解读”的相关判断与论述,选项表述属于对原文内容的曲解。故D项有误。A项,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主材料一、二,是对材料相关论述及具体例子的抽象概括。材料二以《孔乙已》中的“偷”与“窃”典型例子,从词语所指与能指两个角度进行了对比辨析。从原文“但从词语能指的角度看,两个同义词的能指却至少具有两重明显的区别:首先,两个词语的音响形象不同,一个发tōu音,一个发qiè音;其次,两个词语的语体色彩不同,一个是可以在口头交际中使用的词语,一个则是地地道道的书面词语。”以及“从语言交际的角度讲,当一个词语被说话者说出,而听话者不能理解词语所指的内容的时候,交际也就无法再进行下去。”等相关内容可知,“尝试增加语境和音律这两个理解维度”解释汉语现象是言之有据的,同时选项表述为“如果光靠语法结构……”,并未否认通过语法结构解释汉语现象的可能。故A项无误。B项,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主要在材料二,涉及转述与整体理解。原文“鲁迅小说词语修辞的可贵,不仅仅在于遵循了能指与所指的规范,更在于构造了溢出词语所指的丰富意义。”以及《孔乙已》中“偷”与“窃”的对比辨析,说明了文学语言的能指确实可在所指的基础上有所延伸,也使得文学语言包含着丰富的阐释可能。故B项无误。C项,选项涉及整体理解与推断。依据材料二相关信息,《孔乙已》中,书面语“窃”确实比口语“偷”更具艺术丰富性,但材料并未作出口语就没有能指优势的判断。依据材料内容,语体是与语言使用的语境有关的,在特定的语境中,口语不见得就没有能指优势。3.参考答案:C【解析】材料一的重要观点是:汉语文学天然具有一种能指优势。C选项“若作十里,则……”过分强调所指的作用,反对能指的功用,与材料一观点“汉语文学天然具有一种能指优势”相违背。其他选项均符合材料中关于汉语文学能指优势特点的内容范畴,均可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相关观点。4.参考答案:①鲁迅将精神疗救的创作意图融入词句的锤炼之中。(2分)②《孔乙己》中,一个“窃”字,承载着鲁迅对封建腐朽思想与科举制度的批判、对底层民众“哀其不幸、怒气不争”现状的揭示。(2分)(评分参考:一点2分,两点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参考答案:①汉语文学具有能指优势,可以在词语能指的基础上丰富能指意义。诗歌发现了石榴与祖国的共同点,丰富了石榴的能指意义。本体祖国,喻体石榴,运用比喻,讴歌中华民族大家庭像石榴子一样紧密团结。②汉语可以凭藉语义的关联进行一定的联想组合。如:抓住石榴与祖国这两个关键词,把石榴和祖国的形象关联,进行联想组合。③汉语的声调和谐、切分明确。如:“国”“果”“民”“心”等将平声音节与仄声音节交替使用,很自然地构成了声韵变化,说起来琅琅上口,天然具有音乐美。(评分参考:一点2分,任意两点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参考答案:B【解析】“白光的出现则预示反抗力量的蓬勃发展”有误。原文“一道白光,又一道白光,又一道白光,十几条白光一齐射出,旋转,交叉,并行,冷森森,白亮亮”,结合文中语境,可知“白光”其实是白色恐怖势力的象征。7.参考答案:C【解析】“后怕”说法有误。原文“刺刀可就又戳在我胸口上,我纹丝不动。……我可准知道这么个理儿,只要挺起胸脯不怕死”,可见老人并没有“后怕”。8.参考答案:①第一次点头,是对父亲的话表示认可,同时感到惊讶。平日他很看不起父亲,而父亲在敌人面前不怕恐吓、毫不示弱的行为震撼了他。②第二次点头,也是对父亲的话表示认可。面对强敌要有骨气,威武不能屈,有机会就要奋起反抗,用行动做榜样教育子孙。③第三次点头,他已经在父亲这里找到了以前忽略的东西,心中有了新的希望,不再感到胆怯,坚定了保持民族气节、敢于反抗的信念。(评分参考:一点2分,三点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参考答案:①通过老人对待敌人的态度展示爱国情怀。“似乎是从心里憎恶那些王八羔子们”“那个汉奸奉了圣旨似的教我跪下”可知,老人十分爱国,对敌人持嫉恶如仇的态度。②通过老人的语言描写表现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老人爽快的语言,句句体现了民族大义。“你们要得了我的命,可要不了我的心气”等句子正气凛然,可见老人顽强抗争、视死如归的精神。③通过老人的行为表现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被捕后不肯下跪,不畏恐吓,总想反抗等行为可见老人誓死抵抗的决心。(评分参考:一点2分,三点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先抑后扬、对比)10.参考答案:C【解析】原文为:王乃使应侯往见武安君,责之曰:“君尝以寡击众,取胜如神,况以强击弱,以众击寡乎?”选项间主要有两处断句区别,第一处应断为“王乃使应侯往见武安君”,秦王是派应侯前去探望武安君,故不可能“武安君责之”,语意不同且不和语境逻辑。“况……乎”为固定句式,同时“以强击弱”“以众击寡”为对称结构,故第二出断为“况以强击弱/以众击寡乎”。11.参考答案:D【解析】邑,泛指一般城镇,大曰都,小曰邑。选项中“而非城市以外的区域”,指代范围广泛,包含乡村、山野等,既和文中“乡邑皆祭祀焉”的语境不符,也与促织中“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中的含义不同。文中的“邑”与《促织》中的“邑”均指一般城镇,属于“城市”的范畴。12.参考答案:A【解析】“休养生息”理解有误,“休养生息”意思是指在大动乱、大变革之后所采取的减轻人民负担,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的措施。而根据文中“赵人戮力同忧,耕田疾作以生其财。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其国内实,其交外成”以及“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等相关信息,此时赵国有恢复生产之举,但并未采取措施减轻人民负担,而是上下勠力同心,推行富国强兵之策。13.参考答案:(1)(赵国)修缮铠甲,操练士兵来使军队更强大,加高城墙,疏浚护城河来使城邑更坚固。(评分参考:大意2分;“缮”,修缮;“益”,更加,每译对一处给1分。)(2)武安君拔剑就要刎颈自杀,说:“我对苍天(犯)什么罪过而到这个地步呢?”(评分参考:大意2分;“引”,拔,举,拿;“何罪于天”,状语后置,每译对一处给1分。)14.参考答案:①“长”:白起英勇善战,有军事谋略。②“短”:白起不恤民情,居功自傲,暴虐无道。(评分参考:①答出“长”1分;②答出“短”2分,一处1分,答出“不恤民情”“居功自傲”“暴虐无道”两处得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秦昭王(在)使百姓得到休养生息,修缮兵器(之后),又想进攻赵国。武安君说:“不可以(进攻赵国)。”秦昭王说:“前年国库空虚百姓挨饿,您不估量百姓的能力,要求增调军粮来消灭赵国。现在(国家)蓄积粮食,三军将士的俸禄对比以前超过一倍,但(您却)说‘不可以(进攻赵国)’,这种说法是为什么呢?”武安君说:“长平之战,秦军大胜,赵军大败。赵国人尽力共同分担忧患,加紧耕作来谋取资财。君臣忧虑恐惧,早晨很早上朝,晚上很晚退朝,国内国力充实,在外外交成功。正当这个时候,赵国是不可以攻打的。”秦王说:“寡人已准备好来发兵了。”于是派五大夫王陵率领军队进攻赵国。(结果)王陵作战失败,损失五校军队。武安君病好了,秦王想派(他)代替王陵,武安君借口称病不出战。秦王就派应侯前去探望武安君,责备他说:“您曾经以少攻多,取得胜利像神兵一样,何况(现在是)以强击弱、以多击少呢?”武安君说:“秦军在长平击败赵军,不前往趁着赵国恐惧万分的时机来灭掉赵国,(看到赵国)畏惧就放弃灭赵,使(赵国)能够抓紧耕种来增加储备,抚养遗孤让幼儿长大来扩充军队,修缮铠甲,操练士兵来使军事更强大,加高城墙,疏浚护城河来使城邑更坚固。国君放低身段来亲近大臣,大臣不惜生命来亲近效死力的士兵。臣民一心,上下共同努力。攻打它的城邑,一定不能攻下。臣下(只)见到攻打赵国的坏处,没有看到攻打赵国的好处。(臣下)又有病,不能出征。”应侯惭愧地退出去,把(武安君的话)转告给秦昭王。秦昭王说:“没有白起,我不能灭掉赵国了吗?”又增派军队,围困邯郸八九个月,死伤众多,但没有攻克(邯郸)。武安君说:“不听我的计策,现在结果怎样?”秦昭王听说这话后大怒,于是去见武安君,强逼着让武安君起床,说:“您虽然身体有病,(也得)勉强替寡人抱病带兵。(如果您)有战功,(完成)寡人的愿望,(寡人)将会重赏给您。如果您不肯出战,寡人(就会)怨恨您。”武安君叩头至地,说:“(臣下)只是希望大王接受我的愚见,放弃(攻打)赵国给百姓以休养生息之机,来应付诸侯之间(局势)的转变。”秦王没有答话就离开。(节选自《战国策·中山策》,有删改)应侯(前去)动员他,也不就任。于是罢免武安君,降为士兵,让他移居阴密。秦昭王跟应侯等大臣们商议说:“白起迁居(的时候),他的心情还是郁郁不服气,有怨言。”秦王就派使者赐给他剑,(让)他自杀。武安君拔剑就要刎颈自杀,说:“我对苍天(犯)什么罪过而到这个地步呢?”过了很久,说:“我固然该死。长平这一战役,赵军士兵投降的几十万人,我用欺骗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应该死了。”他就自杀而死。秦国人怜悯他,城乡百姓都祭祀他。(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有删改)15.参考答案:C【解析】“‘耄’‘衰’含有自嘲之意”“暗示了内心的不平”有误,原诗“喜”字表达了作者虽年事已高却能安享现实生活的闲情野趣,并无“不平”之意。16.参考答案:①首联起笔写晴景。太阳初升,霜天放晴,描写了一副朝日晴和景象。②颔联承笔写晴感。衣裘破敝,
广东省佛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答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广东省佛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地理试题(一模)
2023-11-21 14:57
7页 -
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数学
2023-11-21 14:57
8页 -
2023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一模)文科综合试题
2023-11-21 14:58
11页 -
文综答案
2023-11-21 14:58
4页 -
2023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一模)语文答案
2023-11-21 14:58
3页 -
2023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一模)理数
2023-11-21 14:58
6页 -
2023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一模)英语答案
2023-11-21 14:58
3页 -
2023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一模)理综答案
2023-11-21 14:58
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