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
格式:docx页数:13页大小:279.2 K上传日期:2023-11-21 22:03浏览次数:439 侵权/举报

射洪中学高2020级高三下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赵永平黄水洪审题人:黄水洪杨冰校对人:杨冰赵永平(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①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的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②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的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它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居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曲笔”的一面。春秋笔法作为中国历史叙述的一个传统,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编纂的《春秋》。左丘明把它概括为“微而显,智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意思是,《春秋》的记述,用词细密而意思显明,文字简约而含蓄深远,婉转而顺理成章,穷尽而无所歪曲,警诫邪恶而褒奖善良。《汉书·艺文志》记载“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集,《春秋》则开启了私人著史的先例。它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劝惩,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形成了所谓“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左传》,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在叙事中敢于直言不讳,往往以“礼也”“非礼也”来评判人物或其行为,表现了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它的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书中不少地方揭示了权势者暴虐淫侈的行为,表彰了许多忠于职守、正直和具有远见的政治家,反映出儒家的政治理想。《春秋》中对“郑伯克段于鄢”一事的记载,集中体现了“春秋笔法”的特点。对此《左传》解释:“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意思是说,由于段未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就没有用“弟”这一称谓。而由于他们像两国君主一样交战,所以郑伯对段的胜利也就称之为“克”。称“郑伯”,不称“庄公”,则是讥刺他没有尽到教育兄弟之职责。同时除掉共叔段是郑伯的本意,共叔段也是被赶走的,不是主动出奔的,所以也不言其“奔”,同样有责难庄公的意思。由此可见《春秋》用笔之精细,而《左传》也继承了这一叙事的特点。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权臣往往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以礼义为标准的历史叙述笔法,已失去了它的威严。坚持这一原则,有时可能招来杀身之祸。齐国太史就曾因直书权臣崔杼的“弑君”之罪,兄弟三人接连被杀。董狐冒着风险写下“赵盾弑其君”,因此孔子称赞他,后人推崇他,正是表彰其坚持原则的刚直精神。这种精神为后世正直史官所继承,成为我国古代最崇高的史德传统。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其史学评论著作《史通》中,对中国史学“奋笔直书,彰善贬恶”的优良传统做了深入的论述,在他看来,“直书”就是要善恶必书,不虚美,也不隐恶。他称赞了历史上那些“仗义直书,不避强御”“肆情奋笔,无所阿容”的史家,认为正是他们敢于“记功司过,彰善瘅恶”的精神,体现了历史的公正无私。(选编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师用书》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笔法,是古代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道德评判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B.春秋笔法,简言之,是指史官“一字寓褒贬”的“秉笔直书”记史方式、手法。C.作为中国历史叙述的一个传统,“春秋笔法”记史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D.春秋笔法因源于史著《春秋》而得名,其叙事直言不讳精神为《左传》所继承。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史料为据,旁征博引,阐明作为中国历史叙事传统的春秋笔法的来源与传承,并用引证法指出直书精神,体现了历史的公正无私。B.文章第二段引述《汉书·艺文志》记载,说明了《尚书》与《春秋》的区别,突出了《春秋》很早就形成了“一字暗含褒贬”的特征。C.文章第三段举例论证,通过《左传》对“郑伯克段于鄢”一事的解释,主要阐明了春秋笔法以“礼也”“非礼也”为标准的叙事特征。D.文章摆事实讲道理,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除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外,还使用了对比论证等方法,使读者对春秋笔法的内涵更易理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笔法作为中国古代记史的一种叙事叙述传统,既体现了中国历史叙事的标准,也体现了中国历史叙事的含蓄、精细特征。B.坚持以礼义为标准的历史叙述笔法所彰显出的可贵精神,正是从中国古代到今天最为推崇的史德传统。C.齐国太史因直书权臣之恶,招来杀身之祸且祸及三兄弟,从董狐被赞中就知道,孔子并不赞同其做法。D.在史学家刘知几看来,“不虚美,也不隐恶”的“直书”,敢于“记功司过,彰善瘅恶”的精神,体现了历史的公正无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新冠肺炎疫情使这一变局加速推进,中国在这一时代变局中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环境,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基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这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并未动摇。所以内循环不是闭关锁国,而是“备份”我国。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被动推动第三次城市大洗牌。外贸受阻,一些明星城市顿时黯淡。4万亿救市计划,大量项目出台,让内陆城市受益不少,“强省会”抬头。内循环的伏笔,早在那时就已经埋下。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一暗线:美联储以降息作为应对。北京、深圳、杭州借着低息资本的流入,实现产业升级,成为最大赢家。这也是我国“备份”我国,以及第四次城市大洗牌的关键。(取材于李俊、橙子辅导相关文章)材料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国家都非常需要经济“外循环”,通过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相互贸易来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这是经济“外循环”的优势。但是,经济“外循环”持续的时间越久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就越是严重,因此发展经济“内循环”非常有必要。与以前“扩大内需”的提法相比,“内循环”显然更加动态、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因此,从2020年起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出口、消费、投资“三驾马车”将变为消费和投资“双轮驱动”,也就是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两头在外,大进大出”逐渐向内需与出口并重过渡,国内供给和需求形成良性循环。“内循环”或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战略方向,也将成为资本市场映射的产业趋势。世界对我们的外向型经济形成了五种压力、五个坐标面的变化——第一,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经济进入了衰退期,我们的出口碰上了天花板。第二,从2006到2015年,中国的出口突飞猛进,这10年WTO里的各种贸易纠纷案件,1/3是跟中国打的。第三,从2012年以后中国整个的劳动力成本提高了,这几年劳动力成本提高一倍以上。第四,油电煤气运包括城市土地成本都提高了很多,比较优势开始减弱。第五,生态环保的压力增加,对环保的治理成本也大大提高。面对这些变化,中央审时度势,从2013年提出了“新常态”,2014、2015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了过去以出口拉动为主的状态,转化为供给平衡的状态,多余的供给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这一套循环措施出来以后,中国的经济其实就在往内循环方向走了。(取材于黄奇帆、孟凡君相关文章)材料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起飞与繁荣很大程度是依赖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引入了国际资本、先进制造技术、现代管理方式及市场化观念,而且让中国最为优势的劳动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并进入国际贸易的分工体系,促进了中国经济与全球接轨。不过,到现在为止,与美国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相比,中国的内需扩张只能是在有限的程度进行。14亿人口当然具有无限大的市场,但这更多的是潜在市场或潜在的消费力。中国居民的消费力与北美国家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中国的城乡差别、大城市与小城市的差别、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居民的消费力的差别都很大,有些农村居民刚刚从贫困线上走出。如果没有重大制度改革,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让许多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全面提升,他们的潜在消费力是无法转化为现实的消费力的。还有,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外向型经济是在逐渐调整,但其代替的是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并以此来拉动中国GDP增长。但这种增长是以房价快速上涨及居民负债快速增加为代价的。目前房价高的城市,许多居民每月收入还了住房按揭贷款之后,可支配可消费的收入非常少。同时由于住房价格是一种社会财富分配机制,而价值高的住房掌握在少数人手上,这必然会让整个社会财富分配越来越不公。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居民的消费力相对水平越来越低。中国的“内循环经济”是建立在中国居民消费力不足、经济房地产化、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等基础上的,这些问题不解决,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体系难以确立。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重大制度改革,特别是基础性制度的改革。所以,要建立中国的“内循环经济”体系,有人认为应该以确立内需体系、解决三农问题及加快科技创新为突破口。但无论是三者并进,还是单头进行,要取得重大进展,都得以市场法则为依归。“内循环经济”的确立,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市场化体系能否成熟,市场能否成为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并以市场法则来化解中国生活中一系列的中长期问题,否则“内循环经济”可能只是一个概念而已。(摘编自易宪容《内循环经济的实质与未来发展》)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下经济“外循环”持续的时间越久,暴露出外向型经济的问题越严重,因而发展更动态、深入的内循环经济很有必要。B.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内需扩张当前只能在有限的程度进行,但超大的市场规模等优势有利于我国实施经济内循环。C.面对国内外环境变化,我国坚持构建以对外开放为主体,不断扩大内需,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之道。D.我国借助外向型经济模式,不仅引入了国际资本、先进制造技术,而且转化劳动力优势,促进了中国经济与全球接轨。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4万亿救市计划的“内循环”中,京、深、杭借大量项目的出台,实现产业升级,成为第三次城市大洗牌的最大赢家。B.面对我国外向型经济遭受的压力与变化,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措施,表明我国经济正走向内循环方向。C.综合材料发现,经济“内循环”不能只停留在概念层面,这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变化和世界经济趋势中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D.文中我国确立以“内循环”为主导的经济体系的基础还较为薄弱,市场化体系还不成熟,需要一系列的基础性制度改革。6.“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这一决策有哪些依据?(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路标茹志鹃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乏,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行军路线是向北的。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一点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