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历史一模答案
历史一模答案
格式:docx页数:4页大小:43.1 K上传日期:2023-11-21 22:47浏览次数:135 侵权/举报

2023年上饶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242526272829ACBCDA303132333435BDACBD24.A【解析】根据“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朝王室用于占卜记事”可知,甲骨文的内容都附会着商王与“神”之间的紧密关系,体现了王权与神权结合的特征,A项正确;B不是材料主要说明的结论,是对材料片面解读;C天人感应观念是董仲舒提出的,不选。D项中的“大宗”是宗法制中的概念,且“大宗”是相对于“小宗”而言的,系泛指,并不单指国王,且是在西周时期出现的,排除D项。故选A项。25.C【解析】题干所给材料“强占民田未遂,竟将当地的水利工程毁掉,使得田地枯旱”、“侵占南阳草田数百顷”、“哀帝一次赏赐土地2000顷”、“以雄厚的经济力量吞并农民土地无数”体现的是西汉末期土地兼并的问题,这表明自耕农掌握的土地必然缩减,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项正确;官商勾结的现象只是对应题干中的部分情况,排除A项;汉成帝舅父皇属于皇帝母族,但丞相、富商不属于,B片面理解材料,排除B项;材料与中央集权削弱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6.B【解析】根据材料“欧阳修、韩琦主张英宗当称生父濮王为‘皇考’,而司马光等绝大多数大臣主张英宗当称生父为‘皇伯’”可分析得出,欧阳修等人的主张是从父子之情的角度出发,而司马光等人的主张则是从维护纲常名教的立场出发,B项正确;A项是欧阳修等人的出发点,排除A项;这些主张能体现理学的一些理念,但不能说这些主张就能奠定理学产生的基础,排除C项;司马光与欧阳修等人的政见不同,不能说是文官集团的分裂,排除D项。故选B项。27.C【解析】结合材料及所学可知,言官的弹劾权来自于皇帝授予,依附于皇权,遭受弹劾的官员最终由皇帝决定去留,这表明了明代专制皇权得以强化,故C项正确。言官权力不断扩大只是表面现象,其品秩不高,依附于皇权,排除A项;言官的设置有利于纠劾百官不法行为,改善政治生态,澄清国家吏治,排除B项;D项“完善”的说法错误,排除。28.D【解析】轮船招商局是于19世纪70年代发生的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打破了洋商垄断中国航运业的局面,完成了南漕北运和‘稍分洋商之利’的任务”,这说明洋务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也表明中国航运逐步走向近代化,故选D项;A项中的“率先”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企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29.A【解析】根据材料“1902年以后,梁启超、马君武、朱执信都曾在他们的文章中介绍马克思及其主张”并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至1917年十月革命期间,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被引入中国并逐步得到认可,这反映了中国因在五四之前由于各种探索救亡图存的尝试都失败了,而开始寻找新的出路的现象,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还有其他救国道路,救国道路探索并没有趋于一致,排除B项;材料只是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发生在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排除C项;材料中只是部分知识分子在中国介绍马克思主义,并不能代表国人对新思想普遍关注,“普遍”表述错误,排除D项。30.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抗日根据地。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38年到1943年社会各阶层纳税标准逐年降低,这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B。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地主、富农、中农和贫农之间纳税标准有很大差异,“趋同”表述错误,故A不选。C项中的“解决了”说法过于绝对,故C错误。材料只反映了胶东抗日根据地社会各阶层纳税标准的变化,无法体现土地革命的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31.D【解析】据宣传画信息“我们为参加国家工业化建设而自豪”并结合所学知识,1953—1956年实行一五计划,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故选D项;材料中没有工业建设力量的对比,无法说明青年是主导力量,排除A项;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1954年无法参与社会主义生产,排除B项;“双百”方针指学术上百家争鸣,艺术上百花齐放,与材料中工业化建设不符,排除C项。32.A【解析】由材料“有智慧的人的思想却能使人富有美德”可知苏格拉底注重知识,提出知识即美德,具有理性思维,故选A项;“有智慧的人的思想却能使人富有美德”苏格拉底强调的是有智慧的人的思想,没有提到道德的相对性。主张道德是相对性的是智者学派,排除B项;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比财富更重要,但并未反对财富,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重视人的尊严,排除D项。33.C【解析】材料表明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不同派别以及拿破仑政府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了法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性,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除了拿破仑,还有资产阶级其他派别,A项说法片面。材料没有提到通过立法确立法国的政体,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D项“清除”与史实不符,故排除。34.B【解析】由材料“至2002年底,各国签订的双边投资条约达2181个,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则达2256个,绝大部分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签订的”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双边投资协定或条约只有极少数,21世纪的数量急剧增加,说明各国之间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并通过协定或条约保护自身利益,体现出国际经济合作的法制化趋势,故选B项;“实现了贸易自由化”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区域经济并未实现均衡性发展,排除C项;因果关系错误,各国经济依存度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排除D项。35.D【解析】由材料“我们只有从自身感到的快乐中才能引出智慧和痛苦”可知该作者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在快乐和痛苦的矛盾情绪中抒发个人情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凸显西方社会精神危机,故选D项;人文主义强调对人性价值的追求,排除A项;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于18世纪末至在19世纪上半叶,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深刻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排除C项。41.【答案】(25分)公众号:高中试卷君(1)原因:国家目标不同;“四大警察”理念的驱使;美苏之间安全感缺失;两极力量不均衡;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差别。(7分,任答四点)表现: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一边倒”“另起炉灶”等外交思维;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求同存异”的思维;20世纪70年代,主张并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6分)(2)问题:资本失衡;贫富分化;民主失真(或强权政治);生态失衡。(6分,任答三点即可)中国方案:承担大国责任;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新秩序的构建;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6分,任答三点即可)【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由材料一“二战后苏联的目标是具体的,即占领领土。美国所追求的目标则是抽象目标或环境目标,它关心的是世界政治大环境”可得,国家目标不同;由材料一“战后英美法苏对于欧洲的分区管制形成的‘四大警察’理念是一种追求‘双赢’的理念”可得,“四大警察”理念的驱使;由材料一“战后美苏之间安全感从未存在过”可得,美苏之间安全感缺失;由材料一“战后形成的两极力量不均衡,又不足以使一方完全支配另一方,因此弱的一方必然奋起而追之,而这又会导致强的一方产生更强的戒心”可得,两极力量不均衡;由材料一“苏联为社会主义国家,美国为资本主义国家,两国之间互有戒心。”可得,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差别。第二小问表现,结合所学可知,在冷战格局形成的背景下新中国建立,所以其外交新思维需要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相关知识来思考做答。具体来说,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美苏冷战和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实行“一边倒”外交思维;面对周边国家和亚非国家关系,20世纪50年代分别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求同存异”的思维;面对中苏关系恶化和中美关系的利益共同点,20世纪70年代,美中联合抗苏等(或中美关系正常化)。(2)第一小问问题,由材料二“资本的配置正在向那些具有资本垄断权利的国家集中”可得,资本失衡;由“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内部之间贫富失衡问题严重”可得,贫富分化;由“一些国家主张的所谓民主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民主意义”可得,民主失真或强权政治;由“全球面临的生态平衡挑战非常严重”可得,生态失衡。第二小问中国方案,结合所学冷战后的国际形势和现代中国的外交相关知识可得,中国为全球治理提出的方案是:努力承担大国责任;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新秩序的构建;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42.【答案】(12分)评分细则说明:1.学生可以任选某一个材料,也可以体现全部材料2.围绕政权建设展开3.赋分要求:题目2分,短文部分10分。示例一:题目:土地革命时期中共政权建设土地革命时期,中共的政权建设实践并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政治上,中共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是中共领导人民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经济上,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积极参军参战,巩固了革命根据地;军事上,成功击退了国民党的四次围剿斗争。示例二:题目: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政权建设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政权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抗战的进程,中共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政治上,实行“三三制原则”,组建新型抗日民主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体现;经济上,以“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原则发展生产,开展大生产运动,使抗日根据地军民胜利地度过了抗战的困难时期,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思想上,开展整风运动,提高了干部的思想觉悟,增强了党内的团结。示例三:题目: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政权建设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政治上,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经济上,颁布了《中共土地法大纲》,使解放区农民在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军事上,开展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示例四:题目: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革命时期的政权建设。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1934年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确立了苏维埃政权的性质,保障了工农劳苦大众、红军的政治权利,这是创建人们革命政权的尝试。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重新合作,中共为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三三制”原则。这一时期的边区政权建设探索有利于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综上,中国共产党依据国情,注重民主政权建设,根据革命形势或社会矛盾的变化不断调整方针政策,政权建设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解析】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读懂材料中的观点,例根据材料中三则图片反映不同时期共产党的政权建设,可把题目定为:近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其次,依据主题从材料和所学相关知识搜寻相关史实,进行论证,主要从1933年、1939年、1946年这三个时期共产党的政权建设内容和影响方面论述。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呼应主题。45.【答案】(15分)(1)特点:注重礼制和伦理道德;以儒家思想来断案;修订法律,解决案件积压;广罗人才;改革效果明显;(5分,任答三点)原因:鲜卑贵族内部的矛盾尖锐;汉文化对鲜卑族的影响;农民起义不断;外部矛盾尖锐等。(4分,任答两点)(2)意义: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6分,任答三点,每点2分)【解析】(1)特点:依据材料“北魏孝文帝特别注重祭礼和婚礼,通过立法矫正鲜卑贱老的旧俗,在人们心中熔铸新的伦理道德”,得出注重礼制和伦理道德;依据材料“经常躬自断狱”,得出以儒家思想来断案;依据材料“两次组织修律,亲自下笔定流徙限制,又屡诏改善狱政,限制枷杖,要求解决案件积压问题。他择人不拘出身和地域,为修律广罗人才,法制改革收到取精用宏之效”,得出修订法律,解决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