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第二学期浙江强基联盟高三2月统测地理试题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团雾又名坨坨雾,被称为高速公路的“流动杀手”。它是受局部因素影响,形成突然、范围小、浓度强的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材料中团雾多发生在()A.春季的下午 B.夏季的中午 C.深秋的傍晚 D.冬季的早晨2.一些特殊地区的高速公路上团雾多发,主要因为高速公路建成后()A.温度高,空气中水汽充足 B.比热小,路面昼夜温差大C.车辆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D.车速快,空气流动性强【答案】1D2.B【解析】【1题详解】雾是空气降温,水汽凝结,空气流动缓慢而形成,局部快速降温是形成团雾的重要条件。从四个选项中,夏季的中午气温高,不可能形成团雰,B错误;春季的下午和深秋的夜晚,温度较高,且此时空气中水汽的含量较少,形成团雾的可能性小,AC错误;冬季的早晨温度低,空气中水汽易凝结,D正确。故选D。【2题详解】高速公路上团雾多发,应该从近地面因素考虑。高速路上温度高,但植被少,水汽不会多,A错误;相对于两边土壤,高速公路路面的比热更小,升温快、降温也快,昼夜温差大,形成团雾的可能性大,B正确;汽车排放尾气大并不是团雾形成的关键因素,C错误;车速快,空气流动性强,不容易形成雾,D错误。故选B。【点睛】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它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白天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间,温度下降了,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的能力减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会凝结成为雾。特别在秋冬季节,由于夜长,而且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温度急剧下降,这样就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秋冬春的清晨气温最低,便是雾最浓的时刻。读某地区地质图,完成下面小题。3.根据该地质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煤层C1可能由裸子植物演化而来 B.K2岩层中可能存在恐龙化石C.C3形成时期是重要的铁矿形成期 D.C2形成时为氧化环境4.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剖面线附近的地质构造为向斜构造B.图中河流干流流向为由北向南C.K1岩层不连续主要是因为外力侵蚀作用D.图中聚落形态多呈棋盘状【答案】3.B4.C【解析】【3题详解】图中煤层C1在石炭纪,主要是裸子植物演化而来,A错误;K2岩层为中生代岩层,可能存在恐龙化石,B正确;石炭纪是古生代,不是重要的铁矿形成时期,C2为页岩,形成时为还原环境,CD错误。故选B。【4题详解】AB剖面线附近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A错误;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为由东北向西南,B错误;K1岩层不连续主要是因为外力的差异侵蚀,C正确;图中聚落多分布在山地和河谷地区,聚落小,分散,D错误。故选C。【点睛】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2022年夏季鄱阳湖遭遇大旱,退去湖水后的湖床变成干涸的滩涂,鄱阳湖湖床上出现“大地之树”的景观。下图为鄱阳湖边的冲沟形态图,冲沟呈树枝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推测此次鄱阳湖湖面严重降低的主要原因是()①当地农民大量引水灌溉②副高势力偏强,位置偏西③长江上游来水量偏少④湖床抬升,湖水外泄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6.下列关于图中甲、乙的海拔及附近“大地之树”景观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A.甲<乙,流水堆积 B.甲>乙,流水侵蚀C.甲>乙,风力堆积 D.甲<乙,海浪堆积【答案】5.A6.B【解析】【5题详解】当地农民引水灌溉的年际差异小,①错误;鄱阳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以降水补给和径流汇入为主,湖面水位高低受夏季降雨量和上游来水影响。2022年夏季水位严重降低主要是副热带高压带势力偏强,南方降水异常偏少,上游来水量较往年少,湖水补给异常偏少,②③正确;鄱阳湖面积大,泥沙淤积导致的河床抬升幅度小,④错误。综合上述分析,①④错误,②③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6题详解】由图可知,甲处远离湖水,是冲沟上游,地势较高;乙处靠近湖水,是冲沟下游,地势较低,AD错误;由所学地貌知识可知,鄱阳湖边树枝状冲沟是湖水退却时冲刷形成的,B正确,C错误。故选B。【点睛】水在数量上遵循水平衡原理,即一个地区的储水变化量等于收入减去支出。水分的收入包括大气降水,湖泊、冰川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人工调水输入、径流汇入等。水量支出包括蒸发、蒸腾、下渗、径流输出、人类生产生活用水、人工调水输出等。人口的数量变化可以反映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受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影响,近年来,我国中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快于沿海发达地区的核心城市。下表是我国中部两城市与北京市2011—2021年常住人口数量的统计情况(单位:万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年份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2021年M市505518.4530.3546.4560.1643.8郑州908.5986.61069.21164.31235.51274.2北京202421252188219421902188.67.根据表格.可知()A.北京流动人口多于郑州 B.北京人口增速快于郑州C.郑州人口增速一直在加快 D.郑州人口增量大于北京8.推测M市最可能是()A南昌 B.南宁 C.上海 D.贵阳【答案】7.D8.A【解析】【7题详解】观察对比表格数据,北京市的常住人口数量呈波动增加趋势,郑州的常住人口数量呈增加趋势,且郑州人口增量大于北京,人口增速快于北京,B错、D对。表格内无法获知北京市的流动人口数,故A错;郑州人口增速并非一直在加快,故C排除,选择D。【8题详解】仔细观察M市的常住人口数量和变化可知。该城市常住人口呈增加趋势,且增速较快,推测该城市最可能是靠近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对周围辐射带动作用强,距发达地区近,承接产业转入更多,就业机会增多,吸引人口迁入,南昌最符合,故选A。上海市为东部城市,人口数量规模大,且常住人口增速相对不快,排除C;南宁和贵阳为西部城市,且人口增速相对较慢,排除BD。选择A。【点睛】人口机械增长主要受社会因素影响,例如经济发达的地区增长速度快,而经济落后的地区则低,甚至是负增长。一般表现为: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一个地区人口状况的变动受社会、经济和人口自身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台湾省的兰屿岛,建筑颇具特色,主屋建在人工挖掘的、深达1.5—2米的凹地,外围再垒石成墙,屋顶仅高出地面0.5米,用铁皮或茅草覆盖成具有一定倾角的屋顶。下列图左为我国台湾地区略图,图右为兰屿岛建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左图的制作使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IS B.RS C.GNSS D.VR10.兰屿岛民居的特点主要是因为()①当地纬度低,气温高②夏秋季节,台风多发③气候湿润,降水量大④地势起伏大,滑坡泥石流多发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答案】9.A10.D【解析】【9题详解】观察左图,左图由地形区、水系图、行政区划图等不同的地理要素图叠加而成,采用的是GIS技术,A选项正确;RS为遥感,多为实时图片,B选项错误;GNSS为全球定位导航系统,C选项错误;VR为虚拟现实,D选项错误。故选A。【10题详解】纬度低气温高,房屋应修建在地上,通风透气,与兰屿岛民居的实际情况不符,①错误;房屋位于地下1.5—2米处,屋顶仅高出地面0.5米,原因是夏秋季节,台风多发,为抵御台风修在地下,②正确;用铁皮或茅草覆盖成具有一定倾角的屋顶,原因是气候湿润,降水量大。③正确;主屋建在地下1.5—2米的凹地,并不能防范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故选D。【点睛】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山脉垂直自然植被分布受水分、热量等因素影响显著。下表是我国某两条山脉的自然植被垂直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地形部位山麓山腰山顶甲山脉南侧温带荒漠山地草原草甸高山冰雪(高)北侧温带荒漠山地针叶林高山冰雪(低)乙山脉东侧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丛、草甸西侧温带草原草原、草甸灌丛、草甸11.判断甲、乙山脉最可能是()A.天山、太行山 B.阴山、贺兰山 C.天山、大兴安岭 D.昆仑山、长白山12.造成两山脉山顶自然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海陆位置 B.海拔 C.坡向 D.大气环流【答案】11.C12.B【解析】【11题详解】甲山脉的山麓南坡和北坡自然植被都是温带荒漠,可判断该山脉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北坡山腰出现山地针叶林,且北坡雪线低,天山山脉符合此情况。乙山脉的山麓东侧是森林,西侧是草原,可判断出该山脉位于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处附近,大兴安岭符合此情况,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根据山脉基带自然植被类型可知,甲、乙山脉均位于温带,由于甲山脉山顶有冰川积雪,则推测该山脉的海拔更高,山顶气温更低,山顶自然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海拔,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自然带数量多少的判断:山体所在纬度、山体高度以及山体的相对高度是自然带谱复杂的主要影响因素。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数量越多;同一高度,纬度越低,自然带数量可能就越多。象山草莓和番茄,因产量高、口感好,受到广泛关注。其使用椰糠和沙搅拌而成的“椰沙”进行“无土栽培”,椰糠是椰子外壳纤维粉碎而成的一种纯天然有机介质,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吸收能力和较强的缓冲作用,作为重要的无土栽培介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与传统农业生产相比,“椰糠”在无土栽培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A.提供养分 B.增强透气保水 C.调节温度 D.充分利用资源14.促使象山农业生产形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①全球气候的变暖②城市化水平的提高③交通运输的发展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⑤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A.②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⑤【答案】13.B14.A【解析】【13题详解】材料中给出“椰糠”一种纯天然有机介质,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吸收能力和较强的缓冲作用,可以起到透气保水的作用,B选项正确;椰糠无法提供给植物养分,A选项错误;调节温度不是椰糠的主要作用,C选项错误;传统农业生产为有土栽培,椰糠专用为无土栽培,充分利用资源不是其目的,D选项错误。故选B。【14题详解】从传统农业转变成现代农业.主要是农业科技条件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为自然原因,①不是主要原因,;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导致可利用耕地面积减小,无土栽培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②正确;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会促进农业生产的专门化和专业化,对“无土栽培”影响小,③错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促使象山农业生产形式发生变化,④正确;无土栽培对技术条件要求高,④正确,综上BCD错误,A正确。故选A。【点睛】农业市场条件的影响①市场的时空差异:时间上→上市时间(反季节上市或错峰上市),空间上→市场距离和交通便捷程度(交通通达度、运输要求与运输成本)。②市场需求量→供需关系→销售价格。③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产品产量、质量(品种、品质)、品牌(知名度)、销售价格(受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冷藏保鲜成本、营销成本等影响)、上市时间、交通便利程度等。④市场定位→当地产量、目标市场供需关系、运输距离及成本、农产品属性(是否容易
2023届浙江省强基联盟高考二模地理试题(解析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2023届浙江省强基联盟高考二模地理试题(原卷版)
2023-11-22 10:14
8页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统测英语试题(原卷版)
2023-11-22 10:14
10页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统测英语试题(解析版)
2023-11-22 10:14
20页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统测数学试卷
2023-11-22 10:14
15页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统测化学试题
2023-11-22 10:14
10页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统测物理试题
2023-11-22 10:14
12页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统测历史试题
2023-11-22 10:14
12页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统测语文试题
2023-11-22 10:14
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