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第二学期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登泰山记》)这篇游记散文是写实,但经过了作者精心的艺术处理和加工。文章的艺术特色,很值得我们借鉴。首先,作者紧紧围绕着“寒冬”来描绘,并且贯穿始终。开始时,自京都乘风雪,点出了“风雪”二字,接着便步步深化。登山时“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到达山顶时“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观日出时“大风扬积雪击面”;游览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雪与人膝齐”。这些文字直接描写风雪,用来显示时令的特征,从艺术处理的角度看,这并不困难。精妙的是,作者借助于描写对象来显示寒冬的景象。例如日出前,山峰“白若樗蒱”,山本来是青色的,现在却白如樗蒱,当然是积雪覆盖所致,于是,严冬的特征被点染出来了。“绛皓驳色”,山峰蒙雪,当然是白的了,这样,时令的特征又被点染出来了。在文章中,不仅有时令特征,而且有地点特征。作者所写的树木、石头等,都很切合泰山的景物特征,至于泰山日出,就更有特点了,这是在别的地方所不能见到的。其次,繁简得宜,详略得当。出京都的一路风雪,一笔带过,然后,马上深入到文章的中心。观日出,是重点,因而笔重墨多,其余的,就稍作勾勒和点染;写泰山的树木、石头,用墨更少,两三字就交代完毕,只要说明清楚就行,没有枝蔓。作者既做到有繁有简,更做到繁中有简、详中有略。例如写日出的情景是详细的,但是,具体的每一句,又是简明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只用几个字就描述了某一具体的形象。在繁复中求简略,又在简略中求生动,这是姚鼐散文的风格,也反映出桐城派这个文学流派的风格特征。-节选自《古文鉴赏辞典·登泰山记》材料二:在现代学术史上,桐城派通常被视为文学流派。这固然不错,桐城派向以文章著称,素有“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之美誉。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又不尽然。桐城派从清初产生,延续有清一代,至民国依然余波不断,这三百年基业,显然不是单凭文章就可以支撑。如果深入了解桐城派,不难发现,它并非单纯的文派,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艺术等诸多领域,皆成就斐然。纵观桐城派三百年发展历程,不仅诞生了方苞、方观承、陈用光、邓廷桢、姚莹、曾国藩、郭嵩焘等朝廷大员,在禁烟、禁酒、治河、戍边、保疆、治军、通商、洋务等各个方面卓有建树;也涌现出郭嵩焘、黎庶昌和薛福成等出使欧洲的一流外交家,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并孕育出姚鼐、吴德旋、曾国藩、祁寯藻、张裕钊等人的书法碑帖艺术,与桐城文章交相辉映。同时,桐城派人物几乎都有丰富的教育经历,从翰林院教习,到省级学政,再到书院山长,可谓人才辈出,泽被深远。有鉴于此,桐城派实际是一个真正的文化流派。在众多流派成员之间,虽然跨越地域时空限制,但都遵循着大致相近的学术理念、价值追求与精神祈向,彼此声气相通,薪火相传,形成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共同体。从桐城派的生成历史来看,三百年一以贯之的是古文辞章与经世济民,而连接辞章与经世的理念是义法。义法最早是经史之学的通行概念,后来方苞把它引入辞章,开创古文义法。简单地讲,“义法”,“义”就是言有物,“法”就是言有序,两者相合而成文。其所言之物,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源自现实,寄托经世济民之宏愿;所序之文,也并非辞藻堆砌,而是字里行间流贯生命之气。义法既是格律与神气之统一,也是德行与辞章之统一,还是立言与立功之统一。后来刘大櫆发展了义法理论,强调文人之能事,通过字句、音节来体悟文章的神气,在吟咏唱叹之间荡涤灵府,在吞吐俯仰之际贯通古今。姚鼐在方、刘基础上,吸收乾嘉汉学考据之法,与义理、辞章相融合,义理以尽性,考据以穷理,辞章发其奥蕴,最终实现义理、考据与辞章的统一。此三合一之论,既欲合真善美而为一,又欲合儒林、道学与文苑而为一,体现了姚鼐“道与艺合”“天与人一”的文章至境论。曾国藩绍述姚氏,在义理、考据、辞章之外,增加了经济之学,经济在孔门乃政事之科。在四者之中,曾国藩虽重义理,坚守桐城派一贯之立场,但更强调经世济民才是思想的基础,如此一来,曾国藩挈揽众长,其文经史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百家,其学思辨融通,其事经国济民,通达宏阔,中兴桐城,开辟新境。晚清民国,严复、林纾以桐城之文,翻译西文、西学,启蒙民智,他们与无数仁人志士合力,共同促进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现代的转化。可以说,桐城派三百年历史,延续几代人,弟子门人逾千,大体都遵循相近的价值理念,把辞章学术与立身相结合,把个体命运与时代家国相联结,与时俱进,淑世牖民。-节选自任雪山《作为传统文化共同体的桐城派》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泰山记》最精妙之处在于全文紧扣“寒冬”,不仅直接描写风雪,还借助于描写对象来显示寒冬的景象。B.姚鼐散文的风格是在繁复中求简略,又在简略中求生动,这也是桐城派中许多作家的风格特征。C.在现代学术史上,桐城派通常被视为文学流派;从历史发展过程看,桐城派形成了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共同体。D.姚鼐实现义理、考据与辞章的统一,曾国藩强调经世济民,严复、林纾启蒙民智,表现了文化人的担当。2.根据材料,下列对姚鼐文章成就及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泰山记》是姚鼐的代表作品,也是最能代表桐城派语言简洁风格的作品之一。B.姚鼐不仅在散文创作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书法碑帖艺术上也是卓有成就。C.姚鼐实现义理、考据与辞章的统一,体现其“道与艺合”“天与人一”的文章至境论。D.曾国藩深受姚鼐思想的影响,所以坚守桐城派立场,最终中兴桐城,开辟新境。3.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A.曾国藩把桐城派推向全国,曾门弟子又承续大业,延展铺扬,声势赫奕。B.邓廷桢任安徽巡抚时,援引梅曾亮、管同、宋翔凤等桐城派成员入幕府,参赞政务。C.姚鼐强调义理、考据与辞章的统一,实质是让传统古文更有效地为封建统治者服务。D.姚鼐接续前贤,培育弟子门人,编纂《古文辞类纂》,为桐城派开疆辟土。4.“义理、考据与辞章”中的“考据”(客观考证)是如何在《登泰山记》中得到体现的?(4分)5.姚鼐被认为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其理由有哪些?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分析。(4分)(二)现代文阅读II(18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黄昏的约定连亭①沿着黄昏中的街道,我经过无数盏灯,它们透着黄昏一样的昏黄。②她站在街的尽头,迈出几步,又后退几步,抬起头,眯着眼睛看羽毛落在一个木窗旁。然后,她站在街中央,双手放在嘴上作喇叭状,对着这一街区最古老的窗户喊:“五婆!”她这一喊,我的影子受到风的惊吓,蜷缩在两脚之间。她朝我挨近,我也跟着喊一声:“五婆!”她扭头对我说:“你不大点声,她听不到的。我们一起喊吧。数一二三,数到三我们一起喊。”于是她数:“一,二,三。”然后我们一齐吼:“五婆!”发“五”圆唇,嘴巴鼓起,音低而浑,“婆”也是圆唇,嘴巴鼓起,音高而清。其他小伙伴也从家里跑出来加入我们。他们说:“来,我们一起喊。”于是数到三,大家一齐喊:“五-婆-”③那个古老的雕花窗子终于打开,伸出一个满是白发的头。五婆摆手说:“五婆不在家。你们别喊了。”我们听了哈哈大笑:“五婆不在家,那你是谁?”白发五婆也哈哈大笑:“我是糖婆婆。”说完丢下一包糖来。④每天黄昏在窗下喊“五婆”,我们就会得到一包糖。五婆为什么要跟我们建立黄昏的约定,我们不想深究,反正有糖吃,我们乐此不疲。自从五婆的丈夫死后,只有她一个人进出老屋。在小镇,像她这样寡居的老人还有很多。小镇的老人会有很多时间和孤独相处,有的人是三五年,有的人是二三十年。⑤在小镇,忍受孤独似乎要比其他地方容易得多:因为小镇本身就是孤独的。小镇的人沉浸在小镇的节奏里。他们不用钟表,太阳就是最好的钟表。他们不上剧院,家长里短就是最好的故事会。他们不用听电视和广播播报天气预报就能知道天气变化,他们自己就是天气监测器,代代相传的经验从不失灵。如果要变天,老人的关节就会疼。如果要下雨,家门前就会经过许多蚂蚁。他们虔诚地遵循太阳的节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⑥偶尔他们会开玩笑似的讲述自己的心事,却并不强求能被理解,实际上他们自己也不理解自己。他们从没想过离开故土去别处生活,他们不是飞鸟,而是被地心引力紧紧吸住的落叶,盘根错节的地面才是归宿。⑦当我穿越黄昏回家,看见所经的路都被各家门窗透出的光照亮,就觉得所有的孤独都是可以忍受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⑧在小镇,一切的行动都归太阳掌管。日落是孩子游戏时间的节点。我奔跑着,经过树和房子、池塘和木桥、商店和肉铺,以及老人沉默的身影,直到跑进奶奶的影子里。奶奶觉得自己活得太久了,这不是她想要的,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儿孙一天。她惟一的安慰是,身子骨还硬朗,还能做家务,不是白费粮食。父亲换了工地,我们一家从大街搬到十里外的地方。十里对脚力尚好的孩子不算太远,我仍可以奔跑着找到伙伴们,找到五婆的糖。1999年,一个孩子在奔跑中感知到小镇的秘密。⑨我们仍旧在黄昏呼喊五婆,有时五婆的窗户还未打开,一些临近的木门和窗户已次第打开,老人们带着温和的笑容看我们与五婆之间的游戏。有一次,我们还没开始呼喊,就看见一个陌生女人向我们走来。她穿着酒红色的连衣裙,裙摆在风中轻盈地飞扬。我们惊讶万分的时候,她转身走进了五婆的老屋。霞光是那么鲜艳,映照着我们年轻的女郎,映照着满头银丝的五婆,无意中构成我们对生命最初的理解。⑩离开五婆的老屋,我掐着黄昏的尾巴跑回家,一路是已经停工的工地。这些地方曾经白鸟翱翔、湖水清澈,动物们悠然地诞生、从容地死亡,而现在它们都消失了。⑪施工声隆隆,我们站在街中央,双手放在嘴上作喇叭状,大声喊“五婆”。除了糖,我们还期盼窗框中出现一张年轻美丽的面庞。女郎没有出现,出现的是一只菜粉蝶。它轻轻地扇动翅膀,在黄昏的光芒中飞行,其缓慢蹁跹的姿态像极了我们的心事。有那么一瞬间,它飞到了雕花的窗棱下,几乎就要停在那里,但它只是用翅膀轻触一下窗纸就飞走了。那些黄昏,我一直在想一只蝴蝶的命运。她来自何方,现在又在何处,过得好不好?没有人知道黄昏里的孩子在牵挂一只蝴蝶。⑫五婆伸出脑袋,像老朋友一样,隔着两层楼用一包糖回应我们的呼喊。在糖的甜蜜中我们理解了彼此的孤独。这种孤独是有力量的,虽然浸透着黄昏的伤感。我们和五婆是黄昏的朋友,每次和她在暮霭中相会,我总是那么激动,充满奔跑的欲望。在奔跑中看见她亮起的灯光,有时我的眼泪竟会夺眶而出。⑬五婆的家隔在新区和老街之间,其命运可想而知。尽管五婆细心地打扫,也应付不了工地飞尘的入侵。五婆的咳嗽越来越严重。⑭一个秋风萧瑟的黄昏,我们站在大街上呼喊,雕花的窗户再也没有打开,五婆再也没有出现,我们期待的糖也不知去向。-节选自《文艺报》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文章讲述了五婆与孩子之间的故事:黄昏到来时,五婆会给孩子们一包糖果;孩子们得到了甜蜜的快乐,五婆也得到了孩子们陪伴的快乐。B.小镇是孤独的,但小镇里的人不是孤独的。人们有自己的生活节奏,顺其自然,沉浸在小镇无忧无虑的节奏里,很少与外界接触。C.大规模的工地,对环境造成污染,五婆也因为飞尘入侵,咳嗽越来越严重,最后因病重而再也没有出现:文章警醒人们爱护环境。D.黄昏中一包糖的约定,是把五婆和孩子们连结在一起的情感纽带;从甜甜的糖中,我们理解了彼此的情感需要,有力而伤感。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标题中的“黄昏”二字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同时秋风萧瑟的黄昏也为全文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氛围。B.文章第六自然段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落叶来比喻小镇上的人们,表现了他们不愿离开故土的传统文化心理。C.文章后半部分运用了对比,把小镇曾经的生活环境和如今施工
2023届浙江省杭州(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丨语文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2023届浙江省杭州(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丨政治
2023-11-22 14:06
9页 -
2023届浙江省杭州(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丨物理
2023-11-22 14:06
14页 -
2023届浙江省杭州(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丨历史
2023-11-22 14:06
7页 -
2023届福建省泉州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2023-11-22 14:08
6页 -
福建省泉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毕业班质量监测(三)化学试卷+答案
2023-11-22 14:08
10页 -
2023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三)历史试卷
2023-11-22 14:08
9页 -
2023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三)物理试题(原卷版)
2023-11-22 14:08
6页 -
2023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三)物理试题(解析版)
2023-11-22 14:08
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