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历史答案
历史答案
格式:docx页数:4页大小:26.3 K上传日期:2023-11-22 15:20浏览次数:121 侵权/举报

射洪中学高2020级高三下期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答案2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孟子主张推动国家统一,墨子主张加强君主权力,管仲提出统一文字、车轨、度量衡,这是因为传统秩序遭到破坏,在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国家分裂、各国规制各异的情况下,统一和集权成为迫切要求,故选D项;材料中诸子的主张反映了传统秩序遭到破坏的时代背景和要求统一的历史趋势,奴隶制度的瓦解仅仅是传统秩序遭到破坏的表现之一,A项不如D项符合题意,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世袭特权尚未完全丧失,排除B项;材料只能体现诸子百家中有人主张中央集权,不能得出中央集权制已经确立,排除C项。25B26【答案】C【解析】据表格信息,中国古代南北战争的比例中,南方战争的比重逐渐上升,最终在辽宋金以后超过了北方,这说明南方地区的重要性不断加强,故选C项;古代政治中心整体上存在东移、北移的趋势,排除A项;南方地区战争比重逐渐升的主要原因是经济重心南移和南北政治冲突加剧导致的,中国古代后期南方环境由于北方,排除B项;中国作为典型的农耕文明,主要产生冲突的地区集中于内陆地区,排除D项。27【答案】C【解析】据材料“晚明时期,江南地区许多农民一大早就把自己纺的棉纱和织的布拿到市场上去卖,买回原棉或者棉纱,然后回到家里再纺纱或织布,次日,他们再去市场上这样交易一圈”,可知晚明时期江南地区许多农民的开始参与商品交换,但他们并没有扩大生产,而是日复一日的买棉织布,故选C项;材料说的是农民纺的棉纱和织的布进行买卖,并不是农产品,排除A项;朝贡贸易指中原王朝与其他藩属国之间的贸易,而材料只提到农民,排除B项;小农经济瓦解发生在近代,排除D项。28【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851-1864年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其活动范围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根据材料清政府从“强烈反对长江中游设置通商口岸”,到“转而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并出让了该地区的许多特权,清政府态度的变化主要是为了联合列强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C项正确;民族危机没有缓解,排除A项;洋务运动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以夷制夷指的是利用外国牵制外国,太平天国不属于夷,排除D项。故选C项。29【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至1917年十月革命期间,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被引入中国并逐步得到认可,这反映了中国因在五四之前由于各种探索救亡图存的尝试都失败了,而开始寻找新的出路的现象,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救国道路的趋同,排除B项;材料只是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不能反映它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30【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求和美记围民党戏台三十八年元旦开演”“表面上他高站在戏台架上,深深地鞠躬求和,帷幕里他在台下磨刀霍霍,杀机重重”及所学知识可知,“三十八年元旦”即1949年,该漫画针对1949年国民党发出的求和声明,描绘了国民党反动派假民主假和平的虚假面目,D项正确;抗日战争于1945年结束,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国民党反动派假民主假和平的虚假面目,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揭露蒋介石的内战阴谋,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了重庆谈判,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31【答案】B【解析】图中可以看出1985年以后城乡居民收入比迅速增加,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这得益于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故选B项;图中③部分反映的是城市居民收入增加,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上才确立,排除C项;图③反映的是城市居民收入增加,主要原因是中国自身的城市经济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全球化关系不大,排除D项。32【答案】D【解析】雅典的军事和财政重要职位,不实行抽签,而由公民举手表决,这有利于有名望的贵族当选,另外,不设职务津贴,也有利于富裕的贵族,不利于平民,因此,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贵族操纵国家实权,故选D项;军事将领避免失败仅能概括材料“雅典的将军和骑兵、步兵统帅掌握着军队,关系到国家命运”,排除A项;雅典的军事和财政重要职位不实行抽签,不设职务津贴,是不利于平民扩大政治权益的,排除B项;财政职位不进行抽签,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政府官员保持廉洁,但不能概括整段材料,排除C项。3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随着大小修道院的解散,大量教会财产投入市场,此后自治城市迅速增长”可知,宗教改革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及治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故选C项;圈地运动主要是在农村进行,排除A项;启蒙运动发生于17至18世纪,排除B项;工业革命兴起于18世纪中叶,排除D项。3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我不认为联邦政府的权力和义务应该扩至对遭受苦难之个人的救济,它与公共服务或者公共利益不存在任何适当的关联。”可知克利夫兰断然拒绝对个人社会保障的建议,主张政府进行有限管理,故选B项;“忽视了”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涉及联邦政府与州,与材料所述联邦政府社会救济的主张无关,排除C项;政府否决国会的建议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排除D项。35D41【答案】(1)原因:棉纺织工具改进(棉纺织技术进步);政府对棉业的鼓励政策;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商品经济发展;中外贸易推动。(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影响:棉花棉布成为东西方贸易的大宗货物;影响了西方人的日常生活和审美观念;推动东西方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2)条件: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贸易;国内政局稳定。(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变化:从独立的市场主体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或答从中心到边缘;从独立自主到成为附庸等等;只答“变化”的某个阶段2分,答全3分)影响:冲击了中国的棉纺织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每点2分,答出2点得4分)【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元代黄道婆改善弹棉纺纱工具”可得出棉纺织技术进步;根据材料一“明政府规定有地5亩以上的至少植棉半亩”可得出政府对棉业的鼓励政策;根据材料一“棉布逐步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可得出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根据材料一“伴随着葡、荷、英等西洋商人从海路纷至沓来”可得出商品经济发展,中外贸易推动。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华的棉花和由华输出的棉布成为西商的大宗贸易货物。‘南京布’在欧洲成为时髦人的衣料,18世纪英国绅士的流行时装中就有使用中国紫花布裁制的裤子”可得出棉花棉布成为东西方贸易的大宗货物,影响了西方人的日常生活和审美观;同时也能体现推动东西方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2)第一小问有利条件,根据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家和统治者通过殖民扩张,逐步支配全球范围内的棉花贸易”可得出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海外市场;根据材料二“美国内战时期,英国国内的原棉供应大量短缺,英国工厂在全球寻找新的原棉进口供应地”可得出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贸易;国内政局稳定等。第二小问变化及影响,根据材料一“中国的棉花经济体系,已不单纯是一个局限于中国境内的国内经济体系,而开始受到远离国境的异域影响。输华的棉花和由华输出的棉布成为西商的大宗贸易货物”可得出从独立的市场主体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根据所学可得影响:冲击了中国的棉纺织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42.【答案】示例观点:大英帝国的解体,主要是殖民地斗争的结果,同时也与英国本土的相对衰落密切相关。(2分)论证:殖民地的斗争:一战后英帝国的殖民地斗争风起云涌,印度的甘地掀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埃及人在华夫脱党的领导下展开斗争,迫使英国承认埃及独立。二战后,亚非拉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印度积极争取独立,士兵和工农斗争风起云涌,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与此同时,英国在亚洲的其他殖民地,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等相继独立。20世纪50年代埃及经过斗争收回了英国在埃及的特权。两次世界大战壮大了殖民地人民的力量,经过殖民地人民的斗争,大英帝国殖民体系土崩瓦解。(答出3个史实即可,一点2分,共5分)英国衰落: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新型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英国国力相对衰落,其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在二战后被美苏取代,由于经济、军事实力的衰落,其对殖民地的控制也减弱,被迫放弃殖民统治。(4分)所以,大英帝国的解体是英国衰落和殖民地斗争双重作用的结果,而殖民地的斗争起主导作用。(1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核心价值观念。根据题目要求,要从材料中两种观点之外的第三视角提出观点,并结合民族解放斗争的具体史实进行论证。这个第三视角就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地看待问题,既要考虑英国自身受到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冲击与二战对英国的消耗因素,又要考虑殖民地人民的斗争不断,追求自身独立与解放的因素。也可以考虑到其他国际因素,言之有理即可。45.【答案】(1)背景:德国纳粹势力广泛渗透到德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二战后期德黑兰、雅尔塔等会议提出战后处理德国的意见;二战结束,德国法西斯战败,美、苏、英、法对德国分区占领;为了消除德国法西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盟国对德国进行改造。(9分,任答3点即可)(2)特点:阶段性明显,前期美占领当局负责,后期由德国政府负责;对纳粹分子处理比较严厉;运动的规模不断扩大;需要的时间过长,带有理想化色彩;改造过程前紧后松,受美苏冷战影响非纳粹化热情减退。(6分,任答3点即可)公众号:高中试卷君【解析】第一问要结合二战后期以及二战结束后的纳粹势力的扩展以及盟国处理德国有关的史实进行分析,由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法、苏四大盟国为永久消除德国对世界和平的威胁,强制对其实施全方位改造。”得出二战后期德黑兰、雅尔塔等会议提出战后处理德国的意见;二战结束,德国法西斯战败,美、苏、英、法对德国分区占领;为了消除德国法西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盟国对德国进行改造;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德国纳粹势力广泛渗透到德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第二问对材料进行分层,从过程、改造程度、结果等角度进行概括即可,根据材料“从占领之初至1946年6月1日《解脱法》实施是美占区‘非纳粹化’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非纳粹化’由美军占领当局全面负责实施。……将非纳粹化的实施任务移交给德国人,占领当局负责监督……伴随该项法令的正式生效,美占区的非纳粹化运动步入第二阶段。”可得阶段性明显,前期美占领当局负责,后期由德国政府负责;由材料“占领当局采取了严厉的逮捕和解职措施。”可得对纳粹分子处理比较严厉;根据材料涉及人数与范围的不断扩大可知运动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材料“按照最初的审理速度,预计需要八年半的时间才能审理完所有的案件。”可得需要的时间过长,带有理想化色彩;根据材料“美苏冷战态势日益生成,美国人先前巨大的非纳粹化热情迅速趋于消退,美占区非纳粹化的处理尺度变得越来越宽松。”可得改造过程前紧后松,受美苏冷战影响非纳粹化热情减退。【参考答案】47(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巨大灾难;资本主义文明面临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加剧;西方思想界反思和探索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存在过分推崇西方文化的倾向。(9分,任答3点)(2)评价:有利于中国人破除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迷信和盲从;有利于增强国人对东方文明的信心和民族自信心;有利于中国人探索正确的救国道路;低估了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价值,不利于新思想的传。(6分,每点2分,须辩证评价)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