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山东省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丨历史答案
山东省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丨历史答案
格式:pdf页数:5页大小:280.3 K上传日期:2023-11-22 21:22浏览次数:102 侵权/举报

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山东卷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1.C【解析】由材料“学术官守”“吏师合一”及所学可知,春秋之前,学在官府。春秋时期,大量王室官员沦落民间促成了学术文化随着部分掌管文化的宫廷官吏的流失走向民间;王子朝携周典奔楚事件使师资和文化典籍进一步流散。这些现象既反映了官学的衰落,也为私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体现了文化下移的趋势,故选C项。导致了宗法体系的崩溃说法过于绝对且因果倒置,排除A项;当时国家的文化中心依然处于北方,排除B项: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与材料中的现象无必然联系,排除D项。2.A【解析】由所学可知,汉初经济凋敝,财政有限,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实行了货币自由铸造政策;武帝时期,随着积极有为政策的开展,汉武帝为解决财政问题,加强中央集权,为此实行了国家控制铸币权的政策,故选A项。均输平准是指针对贡物运输和物价管理而提出的思想和政策措施,材料主旨与此明显不符,排除B项:汉代货币政策由汉初货币自由铸造到汉武帝统一铸造五铁钱,在当时起到了稳定币值,规范货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遏制商品经济发展与史实明显不符,排除C项;武帝时期的一系列措施其实是与民间争夺财富,排除D项。3.A【解析】根据材料,这些法律的规定,表面是维护父母的权威,实际上是维护三纲五常,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秩序,故选A项。弘扬“孝”道,保证父母的权威,发扬宗法等级观念都是表象,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秩序,排除B、C、D三项。4.C【解析】由材料合并编派缴纳征银等信息及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税收政策为一条鞭法.它使赋役货币化,使较多的农产品投入市场,为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故选C项。废除人头税是清代的摊丁入亩,排除A项;仁政思想体现民本理念,一条鞭法的目的则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以民为本、民贵君轻的仁政思想并不是统治者实施这一政策的出发点,排除B项;抑制了土地兼并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5.D【解析】清代地方事权分化,设置官员互相牵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中督抚对布按之权的侵害正是地方势力增强的表现,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弱化,故选D项。官场的黑暗表现为吏治腐败与官场斗争,材料不涉及这一方面内容,排除A项;材料强调督抚权力加强,地方制度并未出现变革,排除B项:材料中督抚权力加强的现象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与鸦片战争无直接因果关系,排除C项。6.B【解析】据图中“光绪三十三年”“20世纪初”“立宪”可知,该漫画发表于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漫画中心字底充满阴影,象征清政府立宪不诚,这表达了作者对满清政府立宪虚伪性的批判,故选B项。维新运动发生于1898年,早已失败,排除A项:漫画体现的是作者对清政府的批判,体现不出作者是否排斥立宪运动或带有排满革命思想,排除C、D两项。7.D【解析】由材料“日本帝国主义竟乘中国南北军阀混战的机会,派兵占领山东省会济南及胶州(济)路以至青岛了蒋介石竟无耻地屈服,制止兵士抵抗及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于1928年,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南京国民政府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对此,蒋介石命令部队绕道开进,故选D项。一战于1918年已经结束,排除A项;九一八事变发生于东北地区,排除C项;日本派兵占领山东省会济南发生于华北事变前,排除B项。8.B【解析】材料体现二战后期美国支持中国共产党加入联合国筹建的参会名单,这符合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合作要求,故选B项。材料体现国共两党出现分歧,排除A项: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未结束,国共两党以合作为主,排除C项:美国只是支持共产党参与筹建联合国,并非明确支持中国统一,排除D项。9.B【解析】建国初期,我国实行革命外交,推行“一边倒”政策,注重意识形态的差异,故只同各国共产党交往。新时期,我国的政党外交逐渐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差异,故与包括资产阶级政党在内的各国政党交流日益广泛,故选B项。直接反映中苏关系的是中苏双方的态度与政策,而非与其他国家政党的关系,且中苏关系在八十年代开始缓和并于1989年实现正常化,恶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中美关系的缓和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排除C项;始终立足于国家实力变化的说法过于绝对,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10.C【解析】据“头部为希腊式样,但站立姿势和衣服却是埃及式样”及所学可知,该雕像反映了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故选C项。材料没有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文明作对比,无法得出“领先世界”,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明确战争对埃及文明的影响,排除B项:据该雕像出十十十埃及卡纳克地区及所学可知,该雕像是研究托勒密埃及文化的原始资料,排除D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1.B【解析】图中所示为黑人奴隶生产蔗糖的场景,它出现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中美洲地区,故选B项。图片中制糖厂中劳作的是黑人奴隶,此场景不会出现在欧洲,排除A项:早期殖民扩张主要在非洲东西两岸,还没有进入非洲中部地区,排除C项;根据甘蔗的生长习性,制糖产业多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排除D项。12.D【解析】根据材料“1764年首次出版”“法律应以理性为基础”“保卫社会秩序”“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为目的”及所学可知,该书反映了启蒙运动对理性、文明的追求,故选D项。据“该书出版时,整个欧洲都轰动起来,法国布丰、休谟都热情地赞扬它”及所学可知.该书成书于18世纪.而意大利于1870年才实现国家统一,且此时文艺复兴已经结束,排除A、B两项:材料体现不出对教会势力的抨击,排除C项。13.A【解析】材料体现巴黎公社由市民选举产生,且维护工人利益,具有人民掌握政权的特点,故选A项。材料仅体现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无法代表“各阶级诉求”,也不是“全民共识”,排除B、C两项;工厂制度与工人待遇提高与否并无直接的必然联系,且D项说法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14.A【解析】材料主要表明20世纪30年代以前,美国关于儿童的慈善事业主要由民间力量实施.20世纪30年代以后,则由政府承担起这一职责,这体现了国家主动承担其社会保障的职能,故选A项。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大萧条时期,因此不能说得益于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排除B项;材料不直接体现中央权力的变化,排除C项;仅材料所述对儿童的救助增加无法说明美国整体社会保障规模的扩大,排除D项。15.CI解析170年代、受非洲部分国家国内政局的变动,苏联在非洲的扩张受到影响,故苏联改变对非策略,即对非洲的重心逐渐转向了军事方面,这是维护和扩大在非利益的选择,故选C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苏联“只在部分军事设施上有所保留”的政策体现的是一种扩张政策,与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无关,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实施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初期、且对象为西欧国家,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是与东欧国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排除B项:70年代,勃列日淫夫执政时期属于苏联国力最为强盛之时,排除D项。16【答案】示例:观点:宋代社会保障制度达到了新的高度。(2分)认识:两宋时期,平均气温骤降,推动北方游牧民族受气候影响南下避寒,自然灾害与民族战争频繁:加之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分化加剧;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也不断强化;以文治国的政治理念与措施深受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再加上中国古代优抚弱势群体的传统观念,宋代社会保障制度获得了空前的发展。(3分,答出3点即可)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保障措施全面、机构完善、救济范围(对象)广泛、政府作用凸显等方面.(3分,答出3点即可)宋代社会保障制度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基本保障,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封建统治;为后世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借鉴。(4分,答出2点即可)综上所述,宋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制度建设达到了新的高度。(2分)【解析】首先要明确解题的基本思路:谈谈对宋代社会救济的认识,需要考虑观点、原因、特点及影响等多个角度。其次,按照材料信息调动所学知识一一进行说明:观点方面,根据“宋之为治,一本于仁厚,凡振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可得出宋代社会保障制度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一观点。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可得出自然灾害与民族战争频繁;根据“宋之为治,一本干仁厚”及所学可得出两宋以文治国,其政治理念与措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再根据所学可从土地兼并的影响、中央集权的加强为其奠定基础。由材料得出措施全面、机构完善、救济范围(对象)广泛、政府作用凸显等表现。最后从对当时的影响及对后世的影响两个角度分析。解读过程中,要注意史论结合及逻辑清晰。17.【答案】示例:1920年北京大学接收三位女生入校学习是近代男女平等思想传播的结果。(2分)近代以来,西方民主、平等思想不断涌入;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及教会大学的影响下,男女同校,平等接受教育的观念被有识之士逐渐认同。(6分)在当时的环境下,女子接受新式教育(尤其是高校中男女同校学习)仍存在很大争议(或比较少见)。北京大学这一做法不仅揭开了中国大学男女同校之先河,而且冲击了当时的保守观念,推动了近代思想解放。(4分)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解析】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解读,需要从原因、表现、特点及影响等角度进行思考。本题首先可以从时代背景与历史事件的关系进行概括说明,即指出近代男女平等思想传播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与该事件的关系。接着,根据“1896——1898年,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1903年,革命派金一出版了《女界钟》”“1905年,广州教会学校岭南大学开始插收女生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1920年北京大学接收等信息及所学可分析出历史背景;然后根据时代背景,从局限性及意义两个角度分析其影响。最后,解读过程中,要注意史论结合及逻辑清晰。18.【答案】示例:观点:第二套人民币是特定时代的产物。(1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政权日益巩固,国民经济恢复并不断发展,一五计划开展。为改变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过大、印刷质量较差等不足,中央决定设计、印制发行第二套人民币。(4分)第二套人民币币值设计合理,币种多样;体现国家发展的重心转向重工业;展现了一个独立自主、民族团结、工农和睦的国家形象、树立了一种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国家精神。(4分,答出2点即可)第二套人民币在政治上,确认了新生政权的合法性,增强了中国人民对新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了民族大团结。在经济上,缓解了我国当时的通货膨胀问题,为以后人民币的发行提供了借鉴;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际上,有利于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4分,答出2点即可)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解析】首先根据“人民币在1955年2月21日正式发行,于1964年5月15日停止流通”及所学可概括出观点。接着,根据材料一相关信息及所学知识,从政权巩固、经济发展背景及第一套人民币存在的问题等角度分析其原因:根据材料二相关信息可得出第二套人民币的币值、币种及所代表的形象等特点:根据材料及所学,从政治、经济及国际等角度分析其意义。最后,论述过程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9.【答案】(1)理念:商品货币意识;财富追逐(或增殖)意识;新的积极消费观念。(4分,答出2点即可)作用:推动文艺复兴的发展,促进欧洲思想解放;为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世俗社会的发展;促进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4分,答出2点即可)(2)特点:私人开发与政府开发相结合;交通因素影响明显;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或注重利用工业文明成果);改善城市环境理念兴起。(4分,答出2点即可)原因:建国历史及西进运动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城市化进程中相关问题的出现等。(4分,答出2点即可)【解析】(1)第一小问理念,根据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物品满足需要即可。而11世纪以来的城市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即各种有用物品都可用货币标准来衡量,因此获取货币便成了获得更多物品的途径”可得出商品货币意识;根据“在早期基督教价值观影响下,财富只被看成维持‘生存’的手段……财富被当作价值增殖的资本,放贷可以收利的意识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扎根可得出财富追逐(或增殖)意识;根据“现世生活应奉行苦行主义……市民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