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三重教育新教材老高考3月联考试题【新教材老高考】历史参考答案
三重教育新教材老高考3月联考试题【新教材老高考】历史参考答案
格式:pdf页数:4页大小:190.9 K上传日期:2023-11-22 23:20浏览次数:39 侵权/举报

绝密★启用前历史参考答案24.A【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礼》中的该观点认为饮食要遵循四季的规律以调理身体,这可证明先秦已出现服食养生的理念,故A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周代百姓对延年益寿的态度,B错误。材料不能证明贵族生活的奢侈状况,C错误。材料中的观点与中医理论发展无关,D错误。25.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的屯田,需要国家承担大量器具的开支,并且并未获得较大的农业收入,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客观上为国家带来了财政上的负担,故C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出西北地理环境的改善,A错误。解决了危机的说法过于绝对,B错误。该政策有利于稳固汉代对于边疆地区的管理,并非没有任何效果。浪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错误。26.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律法中继承了西周礼制的内容,体现出礼法结合的特点,故B正确。确保了家庭生活的和谐有序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材料看不出妇女地位的提升,排除C。材料与弱势群体的优抚无关,排除D。27.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大宅的空间布局以老人居住的左侧为尊,仆人等居住在房屋以天井隔开的外围,是对儒家内外有别的伦理家风的反映,故B正确。材料与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无关,A错误。避免了矛盾的说法过于绝对,C错误。材料中大宅的空间布局并未打破家族成员的尊卑主从关系,D错误。28.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仁玕的这些主张蕴含了近代民主政治的要求,故C正确。此时中国并未产生民族资本,排除A。洪仁玕的主张并未实施,无法推动近代民主化进程,排除B。材料与中体西用的主张无关,排除D。29.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解放区将日伪土地进行了分配,满足了农民阶级的土地要求,壮大了土地改革的群众基础,故D正确。解决了贫农的无地问题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抗日战争此时已经结束,排除B。此时并未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排除C。30.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开始后,政府积极推广节约运动,发起企业参与增产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节约的活动,以节省资金和资源帮助“一五”建设的展开,故C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左”倾错误的影响,A错误。材料未反映政府对于工业化目标的不断修正,B错误。材料并未探讨国民经济的成效,D错误。31.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伴随社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城镇人口大量增加,社会阶层的结构因此发生变化,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动,故D正确。材料看不出国民经济发展速度领先于世界,排除A。材料与民众收入无关,排除B。材料看不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否实现,排除C。32.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雅典的粮食产量无法满足居民生存所需,这为雅典利用商业解决粮食缺口提供了动力,故D正确。雅典并未将农业作为主体经济,该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古雅典人并未因此向外大量迁移,排除B。材料与希腊城邦之间的矛盾激化无关,排除C。33.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在对现存制度中的私有制导致的阶级矛盾等问题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在他的思想中描绘了未来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没有阶级划分,人格平等等内容,是对现存社会制度深刻反思的结果,故B正确。材料并未表明对阶级斗争的态度,排除A。材料看不出这一设想与个人主义的关系,排除C。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具备空想性,排除D。34.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是在新经济政策面临困境的情况下实施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故C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农业集体化所面临的阻碍,排除A。材料并未涉及人际关系调整,排除B。新经济政策初期推动了苏俄发展的需要,排除D。35.A【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化水平是城镇人口/总人口,非洲以及拉美的人均国民收入偏低的情况下,城市化水平却很高,体现了城市化的相对过度,故A正确。材料看不出政府对于城市化的推动态度,B错误。材料并未探讨非洲和拉美等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C错误。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错误。43.【参考答案】(25分)(1)原因:全球化导致美欧发达地区国际地位相对衰落,进而削弱了其支持全球化的动力;发达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反全球化民意愈加强烈;国内利益冲突和社会分裂进一步加剧。(每点2分,满分6分)特点: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由民众民间行为上升到国家政府的政治行为。(每点3分,满分6分)(2)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全球贸易体系遭遇挑战,国际贸易增速放缓;新兴国家市场经济受到冲击。(每点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3分,满分9分)(3)切实维护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的诉求与利益;积极推动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努力提升在全球化中的“软实力”。(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1)原因:依据“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有所拉大”可以推导出全球化导致美欧发达地区国际地位相对衰落,进而削弱了其支持全球化的动力;依据“发达国家国内不平等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可以推导出发达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反全球化民意愈加强烈;依据“日益严重的国内利益冲突和社会分裂”可以推导出国内利益冲突和社会分裂进一步加剧。特点:依据“突破了经济行为,而发展成为政党行为、国家和政府的行为”可以推导出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及由民众民间行为上升到国家政府的政治行为。(2)依据“世贸组织经济学家大幅下调2019年和2020年的贸易增长预测”可以推导出世界经济增长减缓;依据“使得二战以来建立起来的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管理机构体系面临很大的威胁”可以推导出全球贸易体系遭遇挑战,国际贸易增速放缓;依据“全球化也使严重依赖外部市场的新兴国家遭遇重挫”可以推导出新兴国家市场经济受到冲击。(3)依据“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有所拉大”可以推导出切实维护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的诉求与利益;依据当下不公正的政治经济秩序对全球化的制约可以推导出积极推动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依据“多元文化社会与反移民、种族与宗教歧视的意识形态矛盾”可以推导出努力提升在全球化中的“软实力”。44.【示例】(12分)论题:中国近代历史上利用外资的行为具有双重性特点。(2分)论述:从总体上说,近代利用外资活动一方面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另一方面由于这一活动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之上的,外国以其经济上的强势对华进行经济渗透和掠夺,并获取了不少利权,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比如甲午战前洋务运动中,近代中国利用外资发展近代化事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近代外资引进大多附带在中国获取经济或者政治利益,其结果基本上是弊大于利。(8分)总而言之,近代中国引进外资的作用是双重性的,利弊皆有,且弊大于利。这是近代中国不具备独立自主地位的结果。(2分)【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选择材料中的近代中国利用外资推动自身发展的行为某一特点或者自行归纳出某一特点,运用近代中国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述。学生可以选择双重性的特点,结合中国近代利用外资的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史实进行论述,最终归纳出结论,即近代中国引进外资的作用是双重性的,利弊皆有且弊大于利。【评分标准】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10—12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紧密,材料充分,论证严谨,表述准确7—9分观点比较明确,史论结合比较紧密,材料比较充分,论证比较严谨,表述比较准确4—6分观点不够明确,史论结合不够紧密,材料不够充分,论证不够严谨,表述不够准确0—3分观点不明确,史论结合不紧密,材料不充分,论证不严谨,表述不准确45.【参考答案】(15分)(1)相同点:都有利于王权的集中和强化。(3分)不同点:西周城市作为政治中心,是分封制推行的结果;中世纪欧洲城市作为经济中心,是工商业发展的结果;西周城市聚族而居(是团体之间的结合),具有宗法制色彩;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个体之间的结合,削弱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或“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兴起”)(每点3分,满分6分)(2)城市的兴起促使了王权的加强;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动摇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为近代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解析】(1)从材料一“(西周时期),城市及‘城内社会’的形成往往反映着王权的进一步集中和强化”,从材料二“王权逐渐取得了对封建领主的优势,最终将建立起近代形态的中央集权君主政体”可以看出有利于王权的集中和强化这一相同点。从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西周城市作为政治中心,是分封制推行的结果;从“中世纪中期西欧经济的缓慢复苏和工商业的发展促使了城市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可知中世纪欧洲城市作为经济中心,是工商业发展的结果。从“但是,在西周的城市中,城市居民仍维持着聚族而居的形式,这就如同库朗热论及古代城邦时曾精辟评论的那样,‘城市内的居民共同体不是个体之间的结合,而是团体之间的结合’,而中国早期的城市为一种相对有限的地理空间,不单单是城市居民团体‘集会、居住和神庙的所在’,也是促成宗族相互交际往来和参与王室政治活动的舞台。”可知西周城市聚族而居(是团体之间的结合),具有宗法制色彩;从“城市和市民阶层在经济方面动摇了封建制度赖以存在的庄园制农业经济基础,在社会方面削弱了封建主义的人身依附关系,”以及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个体之间的结合,削弱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或“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兴起”)。(2)依据材料且结合纲要下第三课相关知识推导出城市的兴起促使了王权的加强;依据“促使了城市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可以推导出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依据“动摇了封建制度赖以存在的庄园制农业经济基础”可以推导出动摇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依据“将建立起近代形态的中央集权君主政体”可以推导出为近代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依据所学知识推导出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历史参考答案第4页(共4页)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