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重庆缙云教育联盟2023年高考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答案
重庆缙云教育联盟2023年高考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答案
格式:docx页数:4页大小:47.8 K上传日期:2023-11-23 09:59浏览次数:156 侵权/举报

2023CEE-02语文重庆缙云教育联盟2023年高考第二次诊断检测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题号1236711选项BBABBA题号121519选项BCAA.“会使用比喻来说理强调妙悟,并使用一颇有神秘性的批评术语”错误由原文“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对文学是一种直觉式、总体性观照,生动空灵、意蕴丰赡,常用比喻阐述理论,强调妙悟,表现出一个早熟民族的审美体验、人生感悟与生活旨趣”可知,原文中是“常用比喻阐述理论,强调妙悟”,选项绝对化。由原文““传统文学批评往往喜欢用一些意思模糊的批评术语”可知,原文中是“往往喜欢用一些意思模糊的批评术语”,选项绝对化。C.“海外读者不能理解中国传统文论”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可知,海外读者可能会误读中国传统文论,并非“不能理解中国传统文论”,另外,西方读者误读中国传统文论,与文化背景的差异有关,并非中国传统的语言指涉广泛内不明。D.“西学者为了从其他文化中寻找西方文化的身影”以偏概全,根据原文,西方学者把中国传统文论中的“势”翻译为“格”,可能有从其文化中寻找西方文化的身影的目的,但主要原因是“很多传统文论思想在西方诗学中找不到匹偶”。2.B.“中国的文学批评不重视逻辑”扩大范围,文章论述的是“中国传统文学批评”。3.原由原文“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方式也表现出抽象、模糊、神秘与不确定的特点,正如叶嘉莹所说:“传统文学批评往往喜欢用一些意思模糊的批评术语,在中国文学批评述作中,往往充满了‘道’‘性’‘气’‘风’‘骨’‘神’等一些颇具神秘性的批评的准则”可知,材料一认为中国传统文论往往喜欢用一些意思模糊的批评术语。A.张世炜对杜甫《登高》的评价将杜甫诗形象话,而不是具有抽象、模糊的特点。4.①两则都认为文化背景影响着文学批评。材料一开篇谈到文化背景对文学批评的影响,材料二论述传统文论中的“比兴”观蕴含着“天人合一”思想。②两则材料都认为传统文论中的某些概念具有模性、不确定性或多义性。材料一第二段明确提出中国传统文论表现出抽象、模糊等特点,材料二提到中国统文论具有“以少言多、极具暗含性的特质”。(4分,一点2分)5.①用中国现代文论的语言对古代文论进行准确的、全面的阐述,揭示出古代文论中暗示性、模糊性的内容;②对中国传统文论进行翻译时,尽可能找到与之匹偶的语言,并进行细致阐释,保证表意准确。(4分,一点2分)6.B.“冲淡紧张气氛”错,“跟我谈话的这个年轻人,现在谈起这件事,心情一定还相当紧张,他停下来,沉重地喘了口气,才又说下去”“我忍不住插问:‘这不是很危险吗?!’”,“我”的插问和对青年驾驶员的神态描写,能舒缓小说叙事节奏,但不是冲淡小说的紧张气氛,恰恰相反,这样写更能渲染出当时的紧张气氛。7.B.“作为线索”错,青年驾驶员只是故事的见证人和讲述者,小说并非围绕他讲述,他不是线索人物。8.①照应标题,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圆合;②展现运输战线的紧张忙碌,突出志愿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③景中含情,巧妙表达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高昂士气和战斗热情的讴歌。(6分,一点2分)9.①文本一是小说,重在塑造杨从芳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表现志愿军战士的战斗精神,采用了详细描述和战友以第一人称讲述的形式,在保证故事基本真实的基础上写得曲折生动。②文本二是新闻通讯,重在介绍杨从芳等志愿军汽车兵的战斗经历和革命精神,以及某汽车运输旅对“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精神的传承,采用了作者以第三人称概述的形式,语言平实、简洁。(6分,一点3分)10.国家之危定/百姓之治乱/在君之行赏罚也/赏当则贤人劝/罚得则奸人止/赏罚不当/则贤人不劝/奸人不止/奸邪比周欺上/蔽主以争爵禄/不可不慎也/(句意:国家的危险和安定,百姓的安定和动荡,在于国君实行的赏罚制度。赏赐合适那么贤能的人就勤勉,惩罚得当就能制止奸邪的人作乱;赏罚不得当,那么贤能的人不会勤勉,奸邪的人就不会停止作乱。周围都是奸邪的人,欺骗蒙蔽君主,来争夺爵位俸禄,不可以不谨慎啊。)11.A.“含义相同”错,“更”,改正/更换。句意:您为什么不改正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B.正确。C.正确。D.正确。“专”,独霸、专有。句意:独霸在子罕手中/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12.B.“栾怀子以范氏的灭亡为例,劝谏他要停止打猎”错,由“范氏之亡也,多辅而少拂,今臣于君,辅也;畾于君,拂也,君胡不问于畾也”可知,栾怀子认为自己是辅佐的人而非劝谏的人,敢于直谏的人是畾。13.(1)您也知道我喜欢打猎,野兽已经聚集在一起了,打猎的车已经合围了,我可以打完猎之后再去吊唁吗?(4分);(2)老子说:“鱼不可以从深潭中脱离,国家的权柄不可以借给他人。”这说的就是这件事啊。(4分)14.①要居安思危;②要接受进谏;③不能一意孤行;④要爱护万民的生命;⑤不能把刑罚杀戮的权力交给大臣。(3分,一点1分,任答三点即可)15.C.“忧愁无奈”错,。天气寒冷,渔翁欲归,但大雪蔽江,竟一时难辨归路,于是,渔翁干脆“坐睡”任船“自流”,那船越行越远,渐隐于暮雪之中。表现的是一种自在随意,淡泊闲远的心志。16.①意象角度:诗人选取“船”“云”“蓑”三个意象,展现出渔翁怡然于舟中,层云间只见一艘小船(一个渔翁)自由漂浮的美好的江雪泛舟图,营造了安宁、幽静的氛围。②艺术手法角度:最后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将“蓑”代指小船或渔翁,增添诗歌的意境美。③艺术手法角度:最后一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苍茫云海与江中一蓑形成对比,一大一小,一动一静,意境高远,韵味清逸。(写景由近及远、点面结合,抒情以景结情等分析合理即可)④炼字角度:“睡”“自”两字紧承上句“不记巴陵道”,表现出渔翁在不记归路时仍能因美景而产生的一种悠然洒脱的情感。⑤人物形象角度:最后两句塑造了渔翁顺适而安、淡泊洒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闲适淡泊心境的追求。⑥结构布局角度:这两句与诗歌开篇相照应,以“长空”起笔,以“云深”收尾,构成了浑然一体的唯美境界。(6分,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四点6分,任答四点即可)17.(1)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3)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6分,一空1分)18.①泰然处之②油然而生③不言自明(3分,一空1分)19.A.“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可引出下文“接连被贬”与“进入创作高峰”等语;B项是杜甫诗句;CD两项表现苏轼的洒脱和壮志豪情,与上下文内容衔接不紧密。20.示例:本次特展将背景介绍贯穿始终,通过一件件文物向观众呈现出苏轼成长的时代风貌,使人们能够走近他丰盈的精神世界。(4分)21.示例:扶贫攻坚青年群像青春是人生画卷中最华美的篇章,但他们甘愿把自己最好的时光献给扶贫工作,在深度贫困山区“拔穷根”。他们带来了新思路、新方案和新经验,无论是田间地头,乡里人家,还是工程现场,实验室里,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价值,助推了扶贫工作不断推进。他们就是新一代青年楷模,是祖国未来的希望。(5分)22.①示例1:青春之我,勇担时代使命;示例2: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②示例:树立崇高的理想,勇担时代重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5分)23.【审题】这是一道叙事性的材料作文题。材料第一段张岱《夜航传序》中所记载的故事主要讲士子高谈阔论,让僧人畏惧,但士子终因学问不深露出了破绽,才让僧人消除了畏惧。材料第二段是张岱由这个故事想到的,他认为虽然《夜航船》记载的是极肤浅之事,但是也不能让人找到破绽或漏洞,应该严谨。张岱的故事告诉人们,做学问要扎实,做人要低调谦虚,即使是有些学问也不要张扬或目中无人,要不然会让自己尴尬或为人耻笑。故事中的士人竟然不知道尧舜是两个圣人,也不知道澹台是复姓,由此可知,他名为士人,实为无知,由此可以推知,他的学问做的不扎实,但是他不懂何为谦虚,却还在僧人面前高谈阔论,把破绽显露于人前,留下笑柄。由此可知,人做学问应该踏实,学问要做透做深,要有真才实学;此外,人还需要低调谦虚,即使是有真才实学也不能到处张扬,应该相信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旦碰到高人,可能会置自己于被动,为人耻笑。而张岱的做法值得称赞,“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中,“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可见其谦虚,“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可见其踏实严谨。他能够从故事中看出做人做学问的道理,并引以为鉴,实为高明。由此,我们可以引出写作的方向和角度。写作本文,可以由材料中的故事引入,也可以由与本材料观点相关的素材等引入,比如:号称士子竟然不知尧舜为二圣人实为可笑,说到底就是学问没有做踏实,最终贻人笑柄。接下来主体可以采用正反对比式,举一不踏实做学问被人耻笑的例子,再举一踏实做学问被人称赞的例子,同时也可以结合材料中士子与张岱形成对比,深入分析。最后,重申观点,简洁收尾。【立意】1.做学问要踏实严谨。2.谦虚低调做人。3.张扬可能会贻人笑柄。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