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3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
2023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
格式:docx页数:8页大小:1.8 M上传日期:2023-11-23 10:08浏览次数:277 侵权/举报

济宁市2023年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通过“铸刑书”将刑法公诸于众。部分郑国人认为其做法会导致“民知争端”“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的局面,子产却认为“吾以救世也”。二者分歧实质上反映了A.郑国王室的衰落 B.新旧势力利益的冲突C.法治体系的缺陷 D.民众法律意识的淡薄2.表1为部分典籍中对汉代历史人物的记载。这在客观上反映出汉代A.文化传播方式的进步 B.市场交易的繁荣C.儒家思想影响的扩大 D.学校教育的发展3.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秦汉的传统九卿与新出现的六部关系上,长期纷争,无法统合。隋唐时期,统治者最终确定了六部统辖九卿的体制。这一变化反映出A.国家统一是制度创新的前提 B.制度创新是巩固统一的重要途径C.南北文化交融促进制度创新 D.传承与创新是制度演变基本规律4.1390年,明太祖给户部下令:“中国金银、铜钱、段匹、兵器等物,自前代以来不许出番,今两广、浙江、福建愚民无知,往往交通外番,私易货物,故严禁之。”这反映出明初海禁旨在A.延续前代传统B.防止中国物品流往海外C.限制中外交往D.禁止人民私自出海贸易5.1867年,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投考之人,正途与监生杂项人员相间……共计投考正杂各项人员九十八名”,临时又有26名没有参加考试。由于学生质量差,最后只勉强录取了30名,第二年就淘汰了20名,最后毕业的仅有5人。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科技的地位趋于衰落B.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出现新变化C.固有思维阻碍近代化发展D.顽固派与洋务派的矛盾日渐激化6.表2为1873-1910年中国手工制品、半制品与机制品、半制品占比变化表(单位:万关两)。由此可知晚清时期A.新旧生产力在竞争中并存共生 B.新生产方式的成长举步维艰C.手工较机器工业更有市场优势 D.机器工业的先进性逐步彰显7.近代中国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一次19世纪晚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第二次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第三次是新文化运动。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都A.以学习西学为核心内容 B.以争取民主为政治追求C.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号召 D.以反对封建专制为归宿8.表3为1926至1927年间部分省市国民党党员人数及增长率统计表。影响其党员人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国共合作实现B.北伐胜利进军C.黄埔军校兴办D.北洋政府瓦解9.1964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了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此后,我国在中西部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该建设主要是为了A.改变传统工业布局 B.接受苏联经济援助C.应对严峻安全形势 D.实现各地均衡发展10.“甲方向乙方保证,愿以自由人身份,终身服事乙方,绝不脱离乙方的保护,如有违背,愿以金钱作为赔偿;乙方保证,宣誓之后,将终身保护甲方。”上述宣誓场景可能出现于A.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广场 B.3世纪的罗马元老院C.6世纪君士坦丁堡的皇宫 D.12世纪中期法国北部的庄园11.18世纪欧洲的一位著名人物提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决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群众的圈套。”上述观点体现了A.文艺复兴的核心观念 B.宗教改革的主题思想C.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 D.资产阶级革命的追求12.1787年,美国纽约州对新泽西州和康涅狄格州的农产品征收进口税,新泽西洲则对纽约州购买的为海港安全所必须的灯塔征收1800元的税款。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邦联体制严重制约美国发展 B.各州之间缺乏经济交流C.美国仍然是典型的农业国家 D.颁布宪法无法消除纷争13.1914年8月4日,德国帝国议会通过了17项战争法案。社民党主席等人解释到:“为了我们的人民和他们自由的将来……在这种危险时刻,我们不会置自己的祖国而不顾。”这反映出当时德国政界A.极力鼓吹战争的正义性 B.为发动战争不惜一切手段C.意识到战争的重要作用 D.对战争的复杂性有所预见14.1924到1925年间,苏联政府出台了对小业主加以限制的若干措施。1927年,又推出了旨在限制富农的政策。这些举措A.消除了农业集体化的社会阻力 B.加快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伐C.开启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历程 D.违背了新经济政策的基本精神15.1956年10月,中国为了表示对法国抗议,取消了从法国进口总值达300万美元的钢铁产品的申请。当时中国抗议主要是针对法国A.采取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B.敌视苏联的东欧政策C.参与制造苏伊士运河危机D.在印度支那制造混乱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12分)中国历代王朝都有其统治所依赖的核心区,它是“兵甲所出、财赋所聚、人才荟萃、正统所寄”的地区,拥有统治全国的合法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图1是中晚唐五代北宋的核心区,图2是明清时期的核心区。 鲁西奇《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描述图1、图2所反映的核心区空间结构特点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成因。(12分)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初的话语转换20世纪初,中国一些书报上出现了大多由日本书刊上引译过来的时代、世纪、帝国主义、民族主义、民族国家、民族建国主义、无形之瓜分、文明排外等新话语,以及“二十世纪之世界”“二十世纪之中国”和“今日已二十世纪矣,我同胞国民将何以自处?”等新话题。——据刘学照《细流惊涛:千古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提取材料信息,评述20世纪初中国言论界话语的转换。(14分)18.(14分)在社会发展历程中,人们往往需要不断地对理想与现实进行深层次的反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人生的路,是越走越窄还是越走越宽?1980年5月,一封署名“潘晓”,题为《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读者来信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信中写道:我今年23岁……过去,我对人生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希望。……在我进入小学不久,“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而后愈演愈烈。……(粉碎“四人帮”后)为了寻求人生意义的答案,我观察着人们。……我体会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人,不管是生存还是创造,都是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只要每一个人都尽量去提高自我存在的价值,那么,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也就成为必然的了…………有人说,时代在前进,可我触不到它有力的臂膀;也有人说,世上有一种宽广的、伟大的事业,可我不知道它在哪里。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可我一个人已经很累了呀,仿佛只要松出一口气,就意味着彻底灭亡……潘晓的来信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讨论。有人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好”,亦有人认为“自私是人的本质”。讨论中《中国青年报》编辑部共收到6万多封来信,写信者有各行各业的青年、团员,也有不少成年人和老年人,还有香港、澳门和美国的来信。讨论持续了整个1980年夏天,到该年年底,才逐渐平息下来。《人民日报》评论员称赞这场讨论“把青年思想深处的东西端了出来,进行真正同志式的讨论,是感人至深的”。据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请你以当时《中国青年报》特约评论员的身份,以“反思与进取”为题,对潘晓来信引发的讨论写一综评,给“潘晓”们指明宽广的人生之路。(14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19.(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注:1500-1650、1650-1700年西班牙这两个序列并不是严格可比的,因为它们分别基于两个不同的基数。不过,我们认为可以像图中那样将它们准确地拼接起来。——据[美]道格拉斯·诺斯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1)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和西班牙是欧洲四个主要的相互竞争的国家。上述材料能否作为研究四国相互竞争结果具有必然性的证据?请说明理由。(10分)(2)结合图5,对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作出合理的解释。(5分)济宁市2023年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3.04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B2.C3.D4.B5.C6.A7.B8.B9.C10.D11.C12.A13.A14.D15.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12分)变化:从中晚唐至北宋时期仅一个核心区域且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沿岸的角度作答(3分);从明清时期有两个核心区域且主要分布在东部并南北对称的角度作答(3分)。成因:从政治中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北部地区(今北京)的角度作答(2分);从统治者在军事上重视北方地区对边境防御作用的角度作答(2分);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国家财赋中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的角度作答(2分)。(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17.(14分)(一)信息举例(6分):20世纪初、1900年、1901年;日本、引译;新话语、新话题、独立之钟、率真精神、吹起睡狮眠、自由潮汐新中国;世界文明、世界大势、国际典礼、文明地狱野蛮天等。(二)评述(8分)层次1:没有结合材料信息对20世纪初中国言论界话语转换的原因、表现及反映的实质问题进行评述(0分);层次2:能够结合材料信息,对20世纪初中国言论界话语转换的原因、表现及反映的实质问题进行简单评述(1—4分);层次3:能从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反抗等角度说明20世纪初中国言论界话语转换的原因,并恰当结合材料信息分析说明话语转换凸显了20世纪的世纪意识和时代观念,表现了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更新,并进而阐述上述转变对中国近代化特别是民主民族革命产生重大影响(5-8分)。18.(14分)(1)综评内容应包括:①从“潘晓”们观点的滋生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角度作答(2分),如“文化大革命”使“潘晓”们经历了人生痛苦和创伤,使其在粉碎“四人帮”后一度陷入迷茫等;②从“潘晓”们观点反映了社会现实的角度作答(2分),如“潘晓”们的观点是“文革”结束后,人们开始用自己的头脑冷静地思考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现实反映等;③从大讨论反映出的本质问题的角度作答(4分),如大讨论反映出人们个人意识、主体意识开始苏醒,反映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环境日渐宽容、社会价值取向日渐多元等。④从大讨论现实意义的角度作答(2分),如有助于推动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助于青年一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给青年人指明了投身改革开放事业,勇于探索的人生之路等。(2)表述(4分)层次1:不能表述成文(0分);层次2:能表述成文,逻辑不够清晰,叙述不够完整(1-2分);层次3:能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叙述完整、连贯、条理、语言流畅(3—4分)。19.(15分)(1)能。理由:(1)从材料反映了两种不同经济增长模式的角度作答(5分),如荷、英两国国民从经济增长中普遍受益,经济福利不断增长;法、西两国人民没有从增长中普遍受益;(2)从不同经济增长模式影响国家发展进而影响竞争结果的角度作答(5分),如荷、英两国赢得了发展的活力而法、西两国丧失发展活力,因此,在17世纪的竞争中,荷兰、英国从竞争中胜出,西班牙、法国在竞争中受到压制。(若回答“不能”,言之有理,也可得分。)(2)从法国经济增长模式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激化特权等级与第三等级之间矛盾,导致大革命爆发的角度作答(5分)。(若从其他角度解释,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