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重庆主城三诊高2023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三次)历史
重庆主城三诊高2023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三次)历史
格式:pdf页数:7页大小:1.1 M上传日期:2023-11-23 11:05浏览次数:257 侵权/举报

重庆市2023届高三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三次)(教科院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传说中的伏羲氏十一个氏族,皆以龙为图腾。神农氏所属的五个氏族,皆以火为图腾。祝融八族中,有以动物为图腾之虎氏,有以植物为图腾之芋氏。与图腾崇拜同时或者稍晚的时候,又发生了祖先崇拜。上述现象的出现表明A.人类已经出现了阶级社会雏形B.是部落战争掠夺财富的必然结果C.中华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D.人类过上了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2.西周封建着眼于天、地、人,尊“地之义”“民之行”“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以求“藏天下于地方、由地方以见天下”。据此可知,西周封建A.以神权政治为核心B.秉持天下一家的治国理念C.源于自然风土人情D.强化了宗法制度的重要性3.司马迁著《史记》,撰《项羽本纪》《陈涉世家》,而东汉班固所著《汉书》则将二人编入列传,并直呼其名为《陈胜项籍传》;《史记》未给汉惠帝立纪,而是附在《吕后本纪》中,《汉书》则以帝王为中心,一帝一纪。这些变化反映了A.大一统局面的巩固B.外戚宦官当政的现实C.著史规范逐渐形成D.儒学正统观念的强化4.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人有本质为善的“天地之性”和有善有恶的“气质之性”,如“气质恶者,学能即移.....但拂去旧日所为,使动作皆中礼,则气质自然全好.......今人所以多为气所使而不得为贤者,盖不知学”。据此可知,张载的核心主张是A.善恶的气质可以相互转化B.恢复等级尊卑有序的状态C.以礼为标准强调学的作用D.发展学校教育使人人向善5.明朝政府对京师与地方的驿站信息传递做了严格限定。《大明会典》规定:陕西都司,陆路2650里,计43站,限86日;岷州卫,陆路4100里,计61站,限120日......。材料说明当时A.驿站推动公私信息高效传播B.官方有意拓展新闻传播途径C.传输技术影响信息传播范围D.政府重视提升国家治理效能6.1879年,徐建寅在德国考察火药厂后总结道:“各厂之器具,皆不及中国津、宁、济、沪备局之精备,而所成之药反良者,何也?则因试验胀力、速率、重率各法,尽心竭力,有弊即改,随时消息于无形,无他秘法也。”据此可知,徐建寅A.勇于承认生产技术的落后B.反思本国企业封建式经营C.主张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D.学习西方“恃商为国本”7.下表为1870——1894年部分年份中国进口商品总值以及大宗商品进口值的变化表(单位:万海关两)它反映出年份进口商品总大宗商品进口值鸦片棉织品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进口值占进口总值进口值占进口总值(%)(%)1870-1874(五6886.92598.739.22145.132.2年平均数)1890-1894(五14423.52994.721.14965.335.3年平均数)A.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程度加深B.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略主要方式C.国际竞争影响下鸦片贸易萎缩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成就显著8.孙中山指出:“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我国民之论古者,莫不倾慕三代之治,不知三代之治,实能得共和之神髓而行之者也......即此所以慕古之意,正富有理想之证据,亦大有进步之机兆也”。这一思想A.表达了继承儒家理想的志向B.奠定了大同世界的思想基础C.利用传统文化阐述共和思想D.放弃了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9.“乡村中百分之九十的土地是中农、贫农及一部分雇农耕种的,但他们只对一部分土地有所有权,对大部分土地则没有所有权。......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们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材料意在强调A.克服财政上的困难是当务之急B.彻底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经济C.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十分必要D.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重要性10.下图是1960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贰元币正面图像。此图A.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调整的必要性B.体现崇尚劳动的社会主义新风尚C.反映了我国集中发展重工业的战略D.说明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实现11.在古代雅典,法律不允许任何人在公民大会上出现争执时保持中立,人人必须站在某一立场上反对另一方,否则将被没收财产并予以流放;哲学家或饱学之士也无权隐居,他们有义务在公民大会上投票选举,并轮流为官。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民主决策,实行公民轮番而治B.依法治国,有效防范以权谋私C.崇尚理性,人文精神充分弘扬D.国家至上,个人自由受到限制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2.中古时期的欧洲战争大多是统治者的冒险掠夺行为。而路易十四(138一1715年)时的战争,固然有个人野心的成分,但也有鲜明的政治动机:为了合并说同一语言的某地居民,为了占领防御强大邻国所必须的要冲。路易十四时代战争的变化反映了A.欧洲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B.专制王权已经达到了顶峰C.欧洲国家间利益纷争加剧D.强大王权利于维护国家统一13.面对轴心国集团的军事威胁和侵略扩张,1941年2月美英两国举行秘密会议确定了“先欧后亚”的战赂方针。当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仍坚持这一战略,并未因遭到日本的攻击而转移其战略重心。这主要是由于A.美国与英国的战路目标完全一致B.中国持久抗战牵制了大部分的日军C.日本战略重心仍在中国敌后战场D.中国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后压力减轻14.二战前,非洲仅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国家独立。二战后,非洲国家相继取得民族独立20世纪90年代,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非洲独立运动的胜利A.摧毁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B.根本原因是冷战期间美苏对峙C.促进非洲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D.标志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形成15.1974年美国颁布《贸易法》,其中第301条的核心内容是“当美国认定自己的贸易权利遭到外国侵犯时,美国可以立即采取行动消除这些侵犯”。自此以后,美国屡次启动针对中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的调查。这客观上反映出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B.美国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权C.全球化收益分配日益公平D.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16题24分,第17题19分,第18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实行片面协定关税和领事报关制度等。1854年,江海关(上海海关)税务管理委员会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出现的第一个由外籍人士监管洋货、征收洋税的海关。1858年,中国被迫签订《通商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规定任凭清政府总理大臣邀请外人“帮办税务并严查偷漏”。其后,各开放口岸先后聘任洋人开设新式海关,洋人从“帮办税务”的“客卿”,逐步成为主管海关事务的实际领导者。19世纪60年代总税务司署成立后形成了以外籍总税务司和税务司为核心的中国近代海关管理体系。此外海关还承担了大量由条约赋予、列强强加、清政府委办或关乎总税务司利益的职务。至于总税务司以海关的名义举办的洋务活动和外交活动更不胜枚举,海关几成“业余外交部”。——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风雨兼程三千年——中国海关发展史》材料二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与各帝国主义国家签约,基本收回关税自主权,国民政府用于1929年12月通过《海关进口税税则》,把进口货物分为7类,其税率从7.5%到27.5%不等:1931年1月又把进订货物分为12类,最高税率提升到50%:1933佯5月,再把最高税率提升到80%,以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向来占进口商品第一位的棉纺织品,在提高进口税率后,进口量锐减:印花布在1929年以后的六七年内进口量减少了90%。1933年12月17日,公布倾销货物税法施行细则,并同财政部、实业部一同设立倾销货物审查委员会,调查涉嫌倾销的外国商品,规定对倾销最严重者,如布匹、煤、水泥等,实施反倾销税——摘编自宝玉梅、林乘东《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保护国货政策》材料三中国平均关税税率水平变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清政府海关管理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期的关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92年后我国调低关税税率的原因。(6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分)材料一公元3一6世纪,随着东方匈奴人的不断南迁,各支日耳曼人纷纷涌入罗马帝国,其中许多还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昔日繁荣的罗马帝国一去不复返了。在古典文明的废墟上,形成了一种以基督教文化为载体的、包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与东方各民族文化的世界性的、适应时代需求的新文化。.....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大多处于原始部落阶段的甸奴、氐、鲜卑等游牧民族,纷纷南迁至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内迁各族相继经起兵反晋,建立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为“五胡十六国”。与西欧不同,内徙中原的北方诸族,历来仰慕汉族礼仪文化,并进行了全面深入学习。——摘自刘爱兰《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材料二在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至17世纪锐减了约90%英国人法国人和荷兰人则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至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材料三1990年至2005年期间,世界迁移者年均总数增加了3600万,从1.55亿增加到1.91亿,增长率从1990-1995年的1.4%增加到2000-2004年的1.9%。2005年,全世界的1.91亿过移人口中,1.15亿迁往发达国家,7500万迁往发展中国家:大约1/3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迁移,1/3是从发展中国家迁到发达国家。以此可知“南南”迁移者与“南北”迁移者大致一样多。但总体上看,向高收入国家迁移的人数增长大于向低收入国家迁移数的增长。2005年所有迁移者中的75%居住在28个国家,少于1990的30个国家1990年所有迁移者中的15%在美国,而2005年这个数字是20%。1990年至2005年,17个国家占了人口增长总数的75%。美国增加了1500万人,最多:其次是德国和西班牙,各增加了400万以上。——王希恩《当代族际人口流迁与民族过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元3一6世纪东西方民族迁徙的共之处。(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18世纪全球人口迁移的影响。(5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1990年至2005年期间世界人口迁移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力。(6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城市是新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城市发展的轨迹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下图是当今中国部分城市分布示意图。观察上图中的城市,选取一组城市(至少包括三个城市),自拟论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某一时期国家政策予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2023届高三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三次)(教科院卷)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123456789101112131415号答DBDCDBACCBDABAD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16题24分,第17题19分,第18题12分,共55分。16.(24分)(1)特点:海关权自主权丧失,半殖民地色彩突出:逐渐建立起近代海关体系;海关职权不断扩大。(6分)(2)政策:基本收回关税自主权:对进口货物分类收税,并逐渐提高关税,公布倾销货物税法施行细则,实施反倾销税。(6分)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官僚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