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3届山西省三重教育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
2023届山西省三重教育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
格式:docx页数:10页大小:63.7 K上传日期:2023-11-23 11:05浏览次数:278 侵权/举报

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我国工程教育规模如今已稳居世界第一,普通高校工科专业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都远远多于世界其他国家。但令人遗憾的是,就在我国工程教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的同时,日益突出的“工科理科化”现象也引起科技界和产业界有识之士的高度警觉。所谓“工科理科化”,是指工科的评价体系及运行方式向理科靠拢,甚至完全向理科看齐。其典型特征,是用理论科学的方法解决工程问题,重视论文发表,忽视实践创新。“工科理科化”倾向正在对有关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造成严重影响:在高教领域,教师宁愿或不得已在黑板上教修机器、教盖房子,也不愿或无法下车间、下工地去解决工程中的真问题;学生解决了生产线上的关键工艺问题,却经常因为没有发表顶刊论文,而不得不面对毕业评优时的窘境;在产业领域,大量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面对一些要害环节的“卡脖子”现象,企业往往无计可施。当下,“工科理科化”问题在本科教育中最为严重,研究生教育次之,其潜在影响还渗透到高职、中小学教育中。表现为本科生实践机会少、时间短、训练强度低,实践多停留在企业参观层面;专业型硕士培养走的依旧是学术型硕士培养的老路,缺少产业支撑;高职教师的操作技能达不到社会期待水平,一些高职俨然变成本科的“缩小版”;中小学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缺少对学生认识社会、动手实操、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等能力和精神的培养。未来工程师的培养关乎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一些企业家在媒体上公开指出,高校无法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与此同时,“逃离工科”也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据有关研究团队测算,我国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但制造业工程师占从业人员比例严重偏低。2020年我国制造业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比仅为3.55%,远低于德国23.2%、欧盟14.2%的水平。若2035年我国工程师占劳动力比重达到发达国家目前平均水平,工程师需求规模则约为4500万人。数据分析表明,2023年—2035年,我国工程师供给规模将从2023年的2059.2万人增加到2035年的3191.1万人,需求总量与供给总量差距不断拉大。不解法“工科理科化”问题,培养不出面向新时代具有科学素养的大批卓越工程师,“中国制造”极可能遭遇大面积空心化。“工科理科化”的根源,在于科研评价亚理论轻实践的“唯论文”导向。工科不似理科,它重在有限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彻底探究问题背后的原理。这一特征注定了工科教师往往不是顶刊论文的作者,他们甚至并不擅长论文的写作;体现他们价值的是,破解工程实践和产业发展难题。过度倚重论文,以考核理科教师的方式考核工科教师,是造成我国工程教育中师资队伍理科化、科研项目理科化、学生培养理科化等问题的重要根源。(摘编自《25名科学家企业家联名呼吁:“工科理科化”亟待扭转》,《中国科学报》2023年3月10日)材料二近日,25名科学家和企业家联合署名发文,呼吁重视高等教育中的“工科理科化”现象,避免更多工科教师、学生将重心放在论文上,多去工程一线解决真问题,助力我国突破“卡脖子”技术。理科强调对机理的探索,看重的是对科学规律的新揭示;工科强调技术应用,看重的是与相关产业的密切结合。眼下,我国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但制造业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占比仅为3.55%。随着“中国制造”走向高质量发展,这种发展态势与高端人才规模的不匹配愈发凸显,高等教育“工科理科化”可谓突出症结之一。诚如上述科学家、企业家指出的,一些高校人才引进唯SCI,不少教师从未去过生产一线,更无产品设计经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上课就是照本宣科,培养过程不接地气……在黑板上教纺纱织布,于PPT中展示机械结构,靠论文体现实操水平,对这样的教育倾向,确实需要警觉起来。围绕于此,近些年各家高校也有具体探索。比如,破除“唯论文”评价标准,多方聘请校外导师,安排学生进厂实习,但总体而言,还是有些浮于表面,多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毕竟从某种社会心态上讲,重“理”轻“工”是很多人潜意识里的认知,“实验室”就是要比“流水线”显得高级。而这种社会认知,也潜移默化渗透在后续的就业环境、工作压力、付出收入等方面。可以说,“工科理科化”现象涉及政府、学校、企业、学生等多方利益群体,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仅在高等教育环节上做出改变还很不够。近些年,包括微电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在内,基于高附加值新兴产业的新工科开始大批涌现。大环境的变化,为工科教育的提升提供了契机。一方面,“科技强国”成为全民共识,大量资源涌入先进制造行业,相关专业热度不断上升;另一方面,这些新工科更强调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对产教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此番国务院机构改革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具体项目评审归口相应部委,也正是在倒逼相关项目申请更加重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在顶层设计中融入“工程思维”,并向社会的每一个环节传导,就能在联动中渐渐扭转“工科理科化”现象,让更多论文写在大地农田上、工厂车间里。中国拥有最庞大的消费市场,最齐全的工业门类,最多样的应用场景。在这样的基础上,打造适应国家需要的工科体系化教育模式,让学生对工程文化产生自觉性理解,进一步唤醒社会的创造力量,制造强国就有了更加坚实的依托。(《北京日报评论:扭转“工科理科化”不止是高校的事》,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年3月17日)1.下列对“工科理科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工科理科化”指工科的评价体系及运行方式向理科靠拢甚至完全看齐;它重论文而忽视实践创新。B.“工科理科化”对高教领域、产业领域造成的严重影响,使得高校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C.“工科理科化”源于科研评价上重理论轻实践的“唯论文”导向,该现象在本科教育中表现最明显。D.“工科理科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其责任不应该仅仅由高校承担,它需要整个社会共同解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工程教育有喜有忧,其规模如今已稳居世界第一,但“工科理科化”的现象却日益严重、突出。B.我国制造业领域科学家和工程师占比远低于德国、欧盟,这造成了我国现今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C.近年来,大批涌现的微电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工科更强调实用性、交叉性和综合性。D.国务院机构改革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具体项目评审归口相应部委,就是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3.下列不属于扭转“工科理科化”建议的一项是(3分)A.制定合理的工科教师评价体系,着重考察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方面;将他们的产业经历与其职称评审挂钩。公众号:网课来了B.在高校引入企业实验室、设立本科生定点实习基地,将企业实践纳入学生的学分管理,强化通用型人才的培养。C.大力弘扬工程师文化;高校建立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企业导师),以项目制等形式,把学生带入真实的应用场景。D.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形成以质量品牌为标识的竞争优势。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5.好的新闻评论应具备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走在西湖边上周朝我历次来西湖,都不只是奔着西湖的景色来的。之于久负盛誉的西湖,这话不免有些唐突,且有伤尊严之嫌。我何敢如此冒昧?三秋桂子、六桥烟柳……俯拾即是的湖光山色,恰到好处的柳绿花红,浩森、繁盛,西湖以其天堂般的存在,吸引古今游人在此形胜之地,留下了绵延跌宕的足迹和身影!二十年前我赴杭州参加会议的间隙,第一次领略了西湖魅力。彼时,正逢绵绵秋雨,相比于晴日,西湖应该是多了几分萧瑟。那几天,只要有空闲,我都会踏着秋色,一个人,静静地感悟这宽阔水域。“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究竟从何年何月开始,就有了这一湖碧水,端的给人间缔造了绝无仅有的图景?甚至,让每一位漫步在杭州城里的游客,内心动辄涌起难舍难离的百般情愫——于我,何尝不是如此?潜藏在心底的羡慕,总是不由自主地默化成些许嫉妒。这样的悖乱、纠结,我知道,皆因我非杭州人的心理在作祟。这种狭隘和感性,是不是唯独我才根深蒂固呢?西湖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东汉时期,《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会稽郡云:“钱唐,西部都尉治。”至隋朝,钱塘县城迁至湖东岸,方有西湖之名。历史何曾如云烟?原来,杭州人的幸福是有来历的,并且,源远流长!为着这浩渺烟波,我不止一次地走近西湖、聆听西湖、品读西湖,倾力追寻她与生俱来的“良渚文明”的因子,以及在她的文明的辐照下,那些似乎从未走远的人物和故事。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个春天,新年刚过,从保傲路口开始,我沿西湖漫长的史迹,驻足、移步、流连。从保俶路走出,不远处就是白堤上的“断桥”。对于“断桥”,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即使从未来过西湖者,有几人不知道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呢?修炼成人形的蛇妖白素贞在西湖游玩时,与许仙断桥相遇,一见钟情,结为夫妻。但是,他们的爱情不为卫道士法海所容,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白素贞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盂,置净慈寺前,令人于其上砌七级宝塔,名曰雷峰,将钵盂镇于塔中。站在断桥上,向南遥望,目光穷尽处,就能看到夕照山上的雷峰塔。我不由得想起鲁迅先生《论雷峰塔的倒掉》里的文字:那时我惟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你看,尽管鲁迅先生一向辛辣犀利,像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斗士,但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依然有着柔软的一隅。共情、悲悯、救世,才是一位好作家本该的品格。这,也是我的向度!从白堤到苏堤,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公元822年7月,仕途多舛的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白居易甫一上任,见杭州有六口古井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解决饮水难题;又见西湖淤塞、农田干旱,便修堤蓄积湖水以利灌溉。在西湖演进的历史中,白居易予以更加厚重的民生内涵。光阴荏苒,世异时移。今天,或许很多人认为脚下东起残雪断桥、西止平湖秋月的白堤是白居易主持修筑的,其实不是。白堤原名白沙堤,应该是因为白居易任上加强修缮,后人为纪念政绩卓著的诗人,才将白沙堤唤作白堤。公元1089年,苏东坡再返杭州任知州。这一次,苏东坡发现西湖已不像18年前那样碧波浩渺,而是杂草淤积、水流艰涩。于是,上任不久的苏东坡向朝廷递交《乞开杭州西湖状》,称:“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之后,便雇募民工疏浚西湖,修筑长堤,并修桥六座,桥下有孔,水流自如。《宋史》载,“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此即今日苏堤。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巡游西湖、品题“西湖十景”、御书“苏堤春晓”。因此,历来,游人来西湖览胜,“苏堤春晓”是绝不会错过的!我从苏堤的最北端一直向南走,偶尔从人群中错步、盘桓,惟恐遗漏了苏堤的绝色美景。只是游人太多,以至于想留下一张背景纯粹的照片都很难。在望山桥处,我无意抓拍的一张照片中,两位老人正举目东望,远处,水波中央,是西湖的另一个胜景——三潭印月。……凡来过西湖者,应该对这里的另一大文化记忆印象深刻——在西子湖畔,散落有不少的历史名人墓冢。这些墓冢为“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的柔媚杭州,平添了几分悲怆抑或刚烈的气质。沿西湖北岸的北山街往西走,栖霞岭南麓,便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墓地所在。历经八百年,尽管物换星移,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的岳飞墓至今保存较为完好。风侵雨蚀,寒暑相催,水光山色不胜悲,人间永流英雄血。公元1142年,偏安于江南的南宋王朝在金兵的蹂躏下气若游丝。这年腊月的一天,岳飞被秦桧构陷,以“莫须有”罪名被杀害在临安的大理寺狱中。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险将遗体背出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