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3届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2023届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格式:docx页数:15页大小:188.4 K上传日期:2023-11-23 12:15浏览次数:127 侵权/举报

绝密★考试结束前合肥一六八中学2023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当我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贝格尔号皇家军舰游历世界时,我在南美洲观察到的有关生物的地域分布,以及现存生物和古代生物的地质关系的某些事实,使我深为震动。正如我将在本书以下章节所论述的那样,这些事实对于解译物种起源这一重大难题提供了重要证据——物种起源曾被一位大哲学家认为是神秘而又神秘的难题。在回国以后的1837年,我突然想到,如果我能够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相关的各种事实,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经过五年的工作之后,我开始专心思考这个问题,并且记下了一些简短的笔记。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的笔记扩充为一篇纲要,以记录当时在我看来应该是正确的结论。从那时以来,我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从未间断。请读者原谅我作如此琐屑的陈述,其实,我只想说明,我今天得出的结论并非草率而成。提到物种起源,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的是,如果一个博物学家对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胚胎关系、地理分布、地质演替关系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之后,那么他也许会得到如下结论:物种不是独立地被创造出来的。而是和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演化而来。尽管如此,这种结论即使有根有据,如若不能说明这世界上无数物种怎样发生了变异,以获得令我们惊叹不已的构造及适应特征,也仍难令人满意。博物学家们不断地把变异唯一可能的原因归于外部环境,比如说气候、食物等。从狭义上,这种说法可能是正确的。但若以外部条件解释一切,那就不对了。以啄木鸟为例;把它的构造——脚、尾、喙能如此精妙地适应捉取树皮下的昆虫这一活动也仅仅归因于外部环境,就显得十分荒谬了。又如槲寄生,它从树木吸取养料,靠鸟类传播种子,作为雌雄异花植物,它还需昆虫才能传粉受精。如果仅靠外部环境或习性的影响,抑或植物本身的什么倾向来解释这种寄生生物的构造特征及它和其他生物间的关系,也同样是十分荒谬的。因此,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明白变异和适应的途径。观测初期,我觉得通过仔细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最有可能解决这个难题。我也确实没有失望,在我研究这个及其他复杂情况的时候,尽管在有关家养环境下的变异的知识方面我仍然有所欠缺,但是这个途径总能给我提供最好也是最可靠的线索。所以,尽管其他的博物学家往往会忽略它,但是我认为它具有很高的价值。通过这些考虑,我把本书的第1章用来讨论家养环境下的变异。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遗传变异至少是可能的。同样重要或者更加重要的是,在积累连续的微小变异方面,人类通过选择的力量是何等之大。接着,我会进一步讨论物种在自然状况下的变异。我不得不十分简要地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只有列出长篇的事实才能把这个问题处理妥当。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能够讨论什么环境条件对变异是最有利的。第3章要讨论的是全世界所有生物之间的生存斗争,这是它们依照几何级数增值的不可避免的结果。每一物种所产生的个体远远超过其可能生存的个体,因而反复引起生存斗争,于是任何生物所发生的变异,无论多么微小,只要在复杂而时常变化的生活条件下采取有利于自身的生存方式,就会有较好的生存机会,这样也就被自然选择了。由于强有力的遗传原理,任何被选择下的变种,将会繁殖其新的变异了的类型。自然选择的基本问题将在第4章里做详细论述。在此,我们将会看到,自然选择怎样几乎不可避免地致使改进较少的生物大量绝灭,并且引起我所谓的“性状分歧”……在最后一章,我将对全书做扼要的复述及简短的结语。如果我们能正视我们对于周围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知之甚少,那么关于物种和变种的起源至今还保持着暧昧不明的状况,就不应该有人觉得奇怪了,谁能解释某一个物种为什么分布范围广而且为数众多,而另一个近缘物种却分布范围狭窄且为数稀少?然而这等关系具有高度的重要性,因为它们决定着这个世界上一切生物现在的繁盛,并且我相信,那也决定着它们未来的成功和变异。至于对地史时期世上无数生物间的相互关系,我们所知便更少了。虽然许多问题至今暧昧不明,而且在今后很长时期里还会暧昧不明,但经过我能做到的精密研究和冷静判断,我毫无疑虑地认为,许多博物学家直到最近还保持着我以前所保持过的观点——每一物种都是独立被创造出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我坚信,物种不是不变的,那些所谓同属的物种都是另一个已经绝灭的物种的直系后代,正如某一物种的变种都公认是该种的后代一样。而且,我还相信,即使不是唯一的,自然选择也一定是变异的最重要的途径。(节选自达尔文《〈物种起源〉绪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狭义”在文中指从小范围看,作者认为外部环境是导致少数生物产生变异的重要原因。B.“荒谬”在文中的意思是指如果从外部环境归因生物的构造和生物特性是于理不通的。C.“增值”在文中指生物增殖造成的数量上的增加,其结果是引起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D.“暧昧不明”在文中指关于物种和变种的起源,许多问题仍模糊不清,没有得到确切认识。2.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结合作者所述早年乘军舰游历世界时观察生物现象的经历,我们可知他后来深入开展的研究与之有直接关系。B.作者所持的物种演化的观点,是基于综合考虑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胚胎关系、地理分布、地质演替等因素得出的。C.作者以槲寄生为例,说明生物的构造特征及它和其他生物间的关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与外部环境或习性无关。D.研究我国栽培水稻经长期进化和不同生态条件的再塑造所发生的分化可为研究生物变异和适应的途径提供线索。3.李华同学参加了合肥一六八中学全科阅读小组,本期阅读书目为《物种起源》,他研读本文后绘制了一张思维导图。根据本文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4.李华在研读中发现《〈物种起源〉绪论》的不同版本有翻译上的细微区别,如文中画线句,版本二表述为:“此外,我还认为,自然选择是变异最重要的途径,虽然不是唯一的途径。”原文和版本二,你更倾向哪个?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4分)答:5.李华准备在阅读分享会上总结《物种起源》这部划时代著作取得成功的原因。他查阅资料时读到了《物种起源》著书时间轴,请结合材料和下图帮助小华写出发言要点。(4分)答:(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见麒麟哥舒意苏园原园主一门五相,崇祯煤山后辞官,从此不再出仕。返家在屋后种下了第一株桃树,每年开春又种下新树,园子里的桃树变成了桃林,桃林又连成一片。从屋里往外望,是漫山遍野的桃树,桃花一旦绽开,满眼都是花海。南庄方圆百里都能闻到桃花清香,人称“万里桃花”。丁丑年秋,日本陆军进驻了南庄。藤原走进苏园大屋,成为园林的住者。不久日本翻译就传出话,藤原长官要为儿子承太找个家庭教师,要求是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史记通鉴无不精通,还要一手工整行书。整个南庄唯有一个私塾先生符合要求,当地人称苏夫子。夫子女儿守真和私塾的孩子们玩耍,渐渐走入桃林深处,在晨昏明暗间,第一次看见了一个奇特身形。再次醒来时,守真已经躺在父亲的怀里。“我好像看见了一头走兽。”守真说,“它像是很大的狗或者很大的鹿,但要比它们都大,它头上有冠冕一样的犄角,昂着脖颈,看起来很骄傲,又孤独,像是落单了在寻找伙伴,但是它看着我的时候,眼神就像看着自家幼崽。”夫子提起笔,在粗纸上写下两个字,两个非常多笔画的古字。守真学着写,四十二笔,一笔一画,写出这两个字。她看纸上墨宇,仿佛一头沉默古兽,浓缩在她笔端。夫子说:“麒麟,这是它的名字。”“麒麟是古兽,古人把它视为仁慈的化身,太平之世,或者祥瑞之人才能看见它。”夫子说,孔子就曾经见过麒麟。守真说:“可是现在是乱世”夫子说:“所以麒麟不应该现在出现。”一天,午课结束,一队士兵从车上扛下一棵大树。承太说:“父亲说,园里桃树已经枯死,想看看樱花树移植过来能否存活。”守真说:“如果能呢?”承太说:“那就把桃林都砍掉,全部换成樱花树。反正这片桃林都快死了。这样到了隔年春天,我们就能看见漫山樱花了。”守真说:“樱花不是南庄的桃花。”月亮渐渐隐没,云隐风起,风起树动,树叶簌簌作响。守真第一次这么近看见麒麟的样子,她慢慢站了起来,抬起手轻轻抚摸麒麟的躯体,感觉手上一片湿滑,还以为是雨水,再看向麒麟,地看清了它身上的斑纹。那些斑纹不是普通纹路,有形而具意,是一行又一行的文字。有的字她认识,有的只在字帖摹本见过,有的字不知其意。有的古朴如鼎,有的行飞如云。字和字连在一起,有时会形成句子,句子又结成了篇章。白日依山奔流到海,十年生死不尽长江。她能认出一些诗句,每当她读出所见的文字,随着雨水的冲刷,躯体上的文字又变成了新的字句。地仔细分辨,看着自己的手,雨水的颜色没有这么深,在夜里,这是像黑墨一样的颜色,粘在地的手上。麒麟身上遍布伤口。雨夜惊雷大作,一道闪电劈下桃林。守园的日本兵清晨换岗时才看见,一棵大树被昨夜的雷电一劈为二,正是刚刚移植到园子的枝垂樱树。他们走近倒伏的树身,树下的焦土上,有四枚深深的蹄印。藤原请夫子前往书房一叙。夫子进入书房,看见藤原正在写字,“夫子的颜体,真有真卿先生的风骨。”藤原说,相比真卿行楷,我对另一位大家的字体更为推崇。夫子说:“这是瘦金体。”藤原说:“正是北宋徽宗皇帝的笔法,有宋以来,没有比它更具美感的书法了。”夫子说:“字是好字。”藤原说:“夫子擅长否。”夫子说:“没练过,恐非所长。”藤原说:“书法之道,不能勉强。我们不说书法,来说一下这两个字。”夫子问:“哪两个字?”藤原拈起老旧宣纸,上面是夫子写的两个字,四十二笔。“麒麟。”藤原说,“我们就说一下麒麟。夫子既然写了,我想听夫子说文解字。”夫子摇了摇头,“麒麟是传说中的动物,大多出现在上古神话、民间传说,腐身牛尾有角,现实里并无这种动物,我想这大抵是古人的想象,牵强附会。”藤原说:“原来夫子看来,麒麟只是想象。那么说起来,孔子二见麒麟,《春秋》见麟而止,只是孔子想当然。”夫子说:“也许孔子见到的只是一种驼鹿,所以这两字都以鹿为字首。”藤原说:“所以夫子并不相信中国有麒麟这种祥瑞之兽。”夫子说:“子不语怪力乱神。敢问一下藤原先生,如果见到了麒麟,又会怎样?”藤原说:“如果我有幸看见这种神圣高贵的动物,绝对不会抓去动物园圈养,我们会请回京都,尽一切可能保护和研究。真是可惜,麒麟并非野兽,我觉得麒麟代表了中国文化里最宝贵的那一部分。”夫子说:“遗憾的是,藤原先生见不到麒麟。不管在这个园子里,还是其他地方,都没有藤原先生想象中的麒麟,那只是传说中的动物。”雷雨过后,南庄执行宵禁。第二天进苏园上课时,大门卫兵仔细检查了夫子的通行证,才放他们进入府邸。夫子下午开始讲解经文,讲的是《里仁篇》章节。藤原进入教室听讲时,夫子正好说到,“朝闻道,夕死可矣。”两个孩子随之吟唱,仿佛这是一句孔子千年前吟唱的诗。滕原拍了拍手,从教室门外走进两名日本宪兵。藤原说:“最后还想再问夫子一次,夫子见过麒麟没有。”夫子说:“我从没有见过麒麟。”一名宪兵搭住了夫子的肩膀,夫子嘴唇动了动,想说点什么,守真低声说,“爸,覆巢之下。”夫子就不说话了。夜晚苏园的方向,那里红光艳艳,不知道火从何而起,是谁放火烧山。漫山的桃林都在燃烧,看起来仿佛万里桃花一起盛开。山林间火光绰绰,隐隐约约,真真切切,如有什么活物浴火奔走,化为灰烬,散于花海。守真看了一会儿,从书包里取出一本古旧的线装书,翻到最后一页。上面是夫子的颜楷,丁丑年秋。之后空白。守真取出毛笔砚台,一边磨墨一边抹泪。她擦去眼泪,开始在最后一页上挥笔,纸页上渐渐出现了后面的文字。丁丑年秋,夫子化麟,隐入桃林,是夜桃林花开万里,绵延不绝。(原载《小说月报》2023年第1期,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将苏园原主人“崇祯煤山后辞官”这一细节置于1937年日本侵华的大背景中,与苏夫子的形象形成对照。B.“漫山樱花”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