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甘肃省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3_高二历史答案
甘肃省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3_高二历史答案
格式:pdf页数:3页大小:344.6 K上传日期:2023-11-23 18:47浏览次数:372 侵权/举报

2023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卷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革命”应指人类生活的根本性变化。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生产者,逐渐走向定居,这一变化具有革命性,A项正确。其余选项均不符合题意。2.B【解析】根据材料“且夫义者,政也”“远而不可不居者,义也”“无礼义,则上下乱”“遇诸侯有礼义,则役希起”可知,诸子都在强调国家治理中需要“义”,因此,B项正确。此处对“义”的解释不是个人行为的价值准则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规范,A、C两项错误;诸子并没有谈及“义”能够统一天下,D项错误。3.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和隋朝两次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均是适应了国家管理的需要,A项正确。东汉由地方行政体制二级变为三级,不利于中央集权,B项错误;隋朝以州统县,削弱了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错误;一般来说,地方层级越少、行政效率越高,所以东汉地方三级行政体制不利于提高效率,D项错误。4.C【解析】材料中提到的现象,会造成南宋的“钱荒”,而政府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这就为纸币的推广提供了条件,C项正确。材料的现象是政府铸钱量下降、铜钱外流、市场上熔钱铸铜、私铸劣质钱,这些现象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A项错误;无法据材料得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B项错误;出现“钱荒”不代表政府的信用破产,D项错误。5.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晚明时期,社会危机严重,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徐光启主张利用西方宗教的合理因素,使国家富强,C项正确。“开眼看世界”在鸦片战争前后,A项错误;材料与“经世致用”思想无关,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徐光启主张利用基督教的合理因素,而非推崇宗教信仰自由,D项错误。6.B【解析】根据材料“南洋的华媒”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海外华人积极利用媒体,揭露日本侵华事实,反映出当时海外华人民族意识觉醒,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南洋媒体广泛揭露日军侵华事实,与国际法是否广泛传播无关,A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材料与清政府无关,D项错误。7.D【解析】根据材料“外商趁机提出申请接用租界自来水的居民需编订租界门牌,缴纳租界巡捕捐”可知,外商利用国民对自来水的需求,企图扩大租界权益,但遭到国人拒绝,在爱国思想驱使下,中国开办了闸北水电公司,D项正确。中国自办了水电公司,发展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A项错误;材料仅提到了自来水行业,无法体现整个民生事业,B项错误;根据材料“大力申请下”,无法看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项错误。8.D【解析】材料反映出1920年前后,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这反映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趋势,D项正确。材料与工人阶级自我意识觉醒无关,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知识分子对西欧文明的反思,B项错误;共产党是1921年成立的,C项错误。9.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期间“中间路线”的破产,民盟这一转变主要是因为国民党统治黑暗、丧失民心,政治上坚持一党专制独裁,非法解散民盟,这些做法使中间高二历史答案第1页(共3页){#{QQABRYaEogAoABAAAQACUwWACkGQkgGCACgOQBAUsEAASAFABCA=}#}派原有的政治主张破产,B项正确。这种转变与国民党失去美国支持及军事上败退无关,A、C两项错误;1946年内战就已经爆发,D项错误。10.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论十大关系》中政治方面的关系,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毛泽东的这些论述理顺了政治关系,有利于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调动各方面积极参与建设,D项正确。《论十大关系》是我们在吸取苏联建设教训后进行的独立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A项错误;材料中“革命与反革命”与社会主义民主无关,B项错误;材料选取的是政治关系而非经济关系,C项错误。11.A【解析】通过材料“古代世界许多区域文明早期都有传世的史诗”“成为了研究该地区早期文化的重要史料”可知,人类早期的“史诗”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史诗中有许多传说,其本身也具有文学性质,因此只能部分反映历史真实,不能完全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C项错误;史诗本身就是文字记录后流传下来,D项说法错误。12.D【解析】中世纪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封君封臣制,表现在骑士对封君的军役义务上就是盾牌钱的流行和军饷制建立,这一变化使国王得以摆脱对骑士阶层的依赖,从而加强王权,D项正确。在这一变化下,骑士地位降低,A项错误;王权逐渐加强是影响而非原因,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13.C【解析】从材料“致使原本生机勃勃的土地变得荒寂,欢乐的村庄失去活力,幸福安居的人们被迫离乡背井,农民落魄在城里沿街行乞。”可知,作者无法面对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对农村生活的冲击,表达出焦虑和迷茫,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作者并非赞颂城市化发展,而是对城市化持消极态度,A项错误;该诗作的主旨不是单纯地批判工业革命对田园生活的破坏,而是表达一种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进步和破坏时,心中产生的迷茫,B项错误;启蒙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与材料内容无关,D项错误。14.C【解析】根据材料“他们要求摆脱白人神职人员的控制,建立独立的黑人教会”“土著教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领导人民进行反殖民主义的斗争”可知,这一时期非洲的宗教斗争推动了民族独立思想的广泛传播,C项正确。北非地区大多数民众信仰伊斯兰教,A项错误;19世纪下半期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B项错误;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是在20世纪90年代,D项错误。15.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1966—1982年,苏联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波动较大且总体增长率较低,反映出农业落后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B项正确。这一时期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其改革的重点在工业领域,A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苏联农业落后主要是斯大林模式的遗留问题,与冷战无关,D项错误。16.A【解析】根据材料“两国将分担适当的责任”可知,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发展,日本要求增强美日关系中的自主性,谋求政治大国地位,A项正确。二战后美日即是同盟关系,B项错误;此时日本经济迅速发展,C、D两项说法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52分。17.(1)以怀柔政策吸引当地少数民族归汉;在归附地区设立郡县,并任用当地人为官;改善交通条件,加强内地与西南地区的联系。(6分)(2)改进之处:以流官牵制土官,加强中央对当地的管理;明确了土司对中央政府承担的义务;移内地军民在西南地区屯种;任用女土司。(任答3点即可,6分)意义: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推动了民族交融;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任答2点即可,共3分)高二历史答案第2页(共3页){#{QQABRYaEogAoABAAAQACUwWACkGQkgGCACgOQBAUsEAASAFABCA=}#}18.(1)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深,受实业救国思潮和留学、翻译日本书籍热潮的影响,“工业革命”概念传入中国。(2分)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西学传播,中国学者对“工业革命”进行器物层面的解读,认为“工业革命”就是机器的发明与使用。(2分)20世纪20年代后期,受马克思主义影响,中国学者对“工业革命”进行制度层面的解读,认为“工业革命”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的生产方式与生产制度的变化。(2分)20世纪30年代,随着对“工业革命”研究的深入,中国学者聚焦“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变化。(2分)(2)评分标准:概括概念2分,论述4分,从不同的角度举两例说明,每例2分,教师整体评价1分。示例概念:“工业革命”是指机器工业发明以后,一切工业上的生活状态和制度,都起了重大的变化。(2分)论述:机器的发明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由此出现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同时,工业的飞速发展给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可以买到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群众性体育活动兴起,休闲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城市化迅速发展。(4分)总之,工业革命不仅是新的机器发明,更是社会生活的巨变。(1分)19.评分标准:主题明确2分;论述紧扣主题,从至少两方面阐述所选时代8分;教师整体评价2分。示例:主题:两种制度竞争与并存:1914—1991。(2分)论述:1914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战爆发。一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启了20世纪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与并存局面。20世纪,两种社会制度相互敌对,曾经有过激烈的竞争。最典型的就是20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的“冷战”,双方维持着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状态,形成两大对立阵营,使人类长期处于核战争阴云笼罩之下,阻碍了对人类事业的发展。同时,两种制度又有相互借鉴吸收对方经验,自我完善的地方。如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某些经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同样借鉴了西方市场经济体制的经验,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冷战”结束后,两种社会制度逐渐由对抗走向对话。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一段时间内仍将长期并存,互相竞争。面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双方应该摒弃冷战思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应对挑战。(10分)20.(1)教会神学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教会权力高于世俗权力;城市经济发展。(任答2点即可,4分)(2)同: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都强调法律必须合乎道德。(任答1点即可,2分)异:朱熹要求君主治国符合儒家道德标准,受儒家“德主刑辅”观念的影响;阿奎那要求世俗法律服从教会法律,符合神学思想理论。朱熹反对私欲;阿奎那认为法律应当保护私有财产。(任答1点即可,4分)高二历史答案第3页(共3页){#{QQABRYaEogAoABAAAQACUwWACkGQkgGCACgOQBAUsEAASAFABCA=}#}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