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历史-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2生物(江苏卷)(全解全析)
历史-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2生物(江苏卷)(全解全析)
格式:docx页数:26页大小:1.6 M上传日期:2023-11-23 23:03浏览次数:60 侵权/举报

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江苏卷】生物·全解全析12345678910BCDBADACBD111213141516171819DDABABDCDABDABCBD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在真菌细胞壁、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存在一种多糖称为几丁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几丁质是细胞中的重要储能物质之一B.几丁质的基本骨架是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C.蘑菇、虾壳中的几丁质能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D.几丁质的组成元素与糖原、脂肪、脱氧核糖相同【答案】B【分析】组成有机大分子的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几丁质是多糖,可参与构成昆虫和甲壳类动物的外骨骼。【详解】A、几丁质可参与构成昆虫和甲壳类动物的外骨骼,但不能作为储能物质,A错误;B、几丁质属于多糖,几丁质的基本骨架是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B正确;C、蘑菇、虾壳中的几丁质是多糖,不能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C错误;D、糖原、脂肪、脱氧核糖的组成元素是C、H、O,而几丁质组成元素是C、H、O、N,D错误。故选B。2.蛋白质和脂质经过糖基化作用,形成糖蛋白和糖酯,糖蛋白对蛋白酶有很强的抗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糖基化发生在核糖体B.线粒体内膜的糖蛋白数量明显多于外膜C.溶酶体膜中的蛋白质多数进行了糖基化的修饰D.细胞质膜上仅糖蛋白参与细胞识别,糖酯不具备此功能【答案】C【分析】糖蛋白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大分子,由蛋白质和糖类分子组成。它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包括结构支持、细胞识别和信号传导等。【详解】A、蛋白质的糖基化发生在内质网,A错误;B、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故线粒体内膜的糖蛋白数量明显少于外膜,B错误;C、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但溶酶体的膜蛋白不会被溶酶体酶降解可能与其糖基化有关,即溶酶体膜中的蛋白质多数进行了糖基化的修饰,C正确;D、糖酯可参与细胞识别和信息传递过程,D错误。故选C。3.胃酸可杀灭随食物进入消化道的细菌并激活胃蛋白酶原,其分泌过程如图所示。胃壁细胞通过靠近胃腔的细胞膜上的质子泵和Cl﹣通道分别将H+和Cl﹣排入胃腔,形成盐酸。抑酸药物PPIS在酸性环境中被激活后,能够与图示质子泵结合使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K+和Cl﹣进入胃腔的方式不相同B.图中质子泵只能体现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C.长期服用PPIS可避免机体出现消化道细菌感染D.长期服用PPIS会引发肾小管上皮细胞泌氢功能障碍,导致因尿酸排泄减少诱发痛风发作【答案】D【分析】由图可知:Cl-通过Cl-通道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K+通过K+通道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运输方式也为协助扩散;质子泵水解ATP将K+运进细胞和H+运出细胞,K+进细胞和H+出胃壁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详解】A、K+通过K+通道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方式为协助扩散,质子泵水解ATP将K+运进细胞,方式为主动运输,A错误;B、质子泵水解ATP将H+运到胃腔,体现了质子泵的运输功能和催化功能,B错误;C、抑酸药物PPIS在酸性环境中被激活后,能够与图示质子泵结合使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H+从胃壁细胞运出到胃腔减少,胃腔pH升高,无法杀灭随食物进入消化道的细菌,可能造成消化道细菌感染,C错误;D、PPIS会引发肾小管上皮细胞泌氢功能障碍,导致因尿酸排泄减少而形成高尿酸血症,诱发痛风发作,停药后关节肿痛等症状缓解或消失,D正确。故选D。4.端粒学说是细胞衰老机制的学说之一。端粒DNA序列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逐渐缩短。人体细胞中存在由催化蛋白和RNA模板组成的端粒酶,其活性受到严密调控,被激活的端粒酶可修复延长端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端粒酶可能是一种逆转录酶,在细胞核中起作用B.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端粒C.端粒严重缩短后,细胞质膜的通透性可能发生改变D.若用药物使肿瘤细胞中的端粒酶失活,可治疗癌症【答案】B【分析】细胞衰老的特征:(1)水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2)酶低: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色累: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4)核大: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透变: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详解】A、端粒是存在于每条染色体两端的结构,具有防止染色体DNA降解的作用,端粒酶由催化蛋白和RNA模板组成,则可能是一种逆转录酶,在细胞核中起作用,A正确;B、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每条染色体有两个染色单体,则含有4个端粒,B错误;C、端粒严重缩短后,细胞可能发生衰老,则细胞质膜的通透性可能发生改变,C正确;D、激活的端粒酶可修复延长端粒,使细胞能不断分裂成为恶性增殖的肿瘤细胞,则若用药物使肿瘤细胞中的端粒酶失活,可治疗癌症,D正确。故选B。5.随体是位于某些染色体末端的圆柱形片段,通过次缢痕与主体相连,如图1。植物幼嫩的雌蕊细胞分裂旺盛,图2是以异源二倍体牡丹(2n=10)幼嫩的雌蕊为材料进行核型分析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选择幼嫩的雌蕊为材料,与其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较多有关B.分裂前的间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此时显微观察更容易观察到随体C.图2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可观察到4号、9号、10号染色体具有随体D.有丝分裂后期及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导致细胞中随体的数目加倍【答案】A【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选择幼嫩的雌蕊为材料,与其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较多有关,其分裂旺盛,有丝分裂中期便于染色体核型的观察,A正确;B、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此时显微观察更容易观察到随体,B错误;C、由图可知,图中有同源染色体,且散乱排布,属于有丝分裂前期,可观察到4号、9号、10号染色体具有随体,C错误;D、由图1可知,着丝粒分裂,随体数目不变,D错误。故选A。6.下列有关生物实验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提高显微镜光源的亮度,有利于观察黑藻细胞质的流动B.通过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液颜色变化,判断质壁分离程度C.漂洗后的根尖置于盛有适宜浓度甲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D.色素分离实验中,在滤纸条底部用铅笔画线,重复两到三次【答案】D【分析】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详解】A、黑藻属于真核生物,其叶片可以用来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环流,且需要在高倍镜下观察,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将变暗,提高显微镜光源的亮度,有利于观察黑藻细胞质的流动,A正确;B、通过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液颜色变化可判断质壁分离程度,细胞液颜色越深,质壁分离程度越大,B正确;C、染色时,可使用0.01g/mL的甲紫溶液(龙胆紫溶液)染色3〜5min,C正确;D、分离绿叶中的色素的实验中,在滤纸条底部用铅笔均匀画出一条线,沿铅笔线均匀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等滤液干了之后再重画滤液细线,D错误。故选D。7.某种噬菌体DNA可采用滚环复制方式,复制过程中,双链DNA环状分子先在一条单链的复制起点上产生一个切口,然后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复制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L端为DNA单链的3′端B.经过过程①可产生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④过程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参与D.图示过程可为生物体内双链DNA复制为半保留半不连续性提供证据【答案】A【分析】DNA分子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过程:边解旋边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特点:半保留复制。【详解】A、DNA复制时,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DNA分子链的3′端(R端),DNA子链延伸方向是5'→3',所以L端为5′端,A错误;B、过程①用限制酶将DNA单链切开一个切口,破坏一个磷酸二酯键,产生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正确;C、④过程需要限制酶对母链的切割,需要DNA连接酶对子链进行连接,C正确;D、由图可知,环状DNA分子滚环复制过程是半保留复制,且L端的母链合成子链时是不连续的,为生物体双链DNA半保留半不连续性提供证据,D正确。故选A。8.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适应”的形成过程作出了科学的解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雄性动物求偶时会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交配机会,是一种适应性行为B.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性生物新类型形成的必要条件C.经环境诱发产生的各种变异均会赋予种群生存和繁殖的优势,提高环境适应性D.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叶刺后有利于保水,但光合作用减弱,体现了适应的相对性【答案】C【分析】适应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或者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详解】A、雄性动物的求偶是为了繁殖后代,在求偶过程中,雄性动物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得交配机会,以便将自己的遗传信息传递下去,生物的求偶行为是一种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一种适应性行为,A正确;B、在一定环境的选择作用下,可遗传的有利变异会赋予某些个体生存和繁殖的优势,经过代代繁殖,群体中这样的个体就会越来越多,有利变异通过逐代积累而成为显著的适应性特征,进而出现新的生物类型,B正确;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其变异的结果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有可能是不利的,并不是所有变异均会赋予种群生存和繁殖的优势,因而经环境诱发产生的变异不一定都更加适应环境,C错误;D、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叶刺后有利于保水,适应于干旱的环境,但光合作用减弱,不利于积累有机物,说明适应具有相对性,D正确。故选C。9.水中毒又称为稀释性低钠血症,指当机体所摄入水总量大大超过了排出水量,导致水分在体内滞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水中毒与血浆渗透压过量下降有关B.人体内水的来源是饮水和食物中所含有的水C.机体通过对水和无机盐的调节,以维持细胞外液Na+浓度D.低钠会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甚至引发肌无力【答案】B【分析】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稳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详解】A、水中毒指当机体摄入水总量大大超过了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体内停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A正确;B、人体内水的来源有饮水和食物中所含有的水,以及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B错误;C、Na+浓度对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对水和无机盐的调节,是基于保持细胞外液Na+浓度,即保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的过程,C正确;D、无机盐可以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人体内Na+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的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等,D正确。故选B。10.《周颂·良耜》中记载“茶寥朽止,黍稷茂止”,就是把田间杂草沤作绿肥,使黍稷等作物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