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教材)01生物(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当同时给予植物红光和远红光照射时,光合作用的效率大于分开给光的效率,这一现象称为双光增益效应,如左图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存在两个串联的光系统,即光系统I和光系统Ⅱ,其作用机理如右图所示。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光系统I位于叶绿体类囊体,光系统Ⅱ位于叶绿体基质B.双光增益是通过提高单位时间内光合色素对光能的吸收量来实现的C.光系统I和光系统Ⅱ通过电子传递链串联起来,最终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D.光系统I和光系统Ⅱ产生的氧化剂都可以氧化水,从而生成氧气【答案】C【详解】A、绿色植物进行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故两个光系统位于类囊体薄膜上,A错误;BC、单位时间内光合色素对光能的吸收量取决于光照强度、光合色素的量等,由图可知,双光增益现象得益于PSI和PSII之间形成电子传递链,相互促进,最终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B错误,C正确;D、由图可知,只有光系统Ⅱ可以氧化水,D错误。2.下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B.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有氧条件下,①②③处都能产生ATPC.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D.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②产生[H],过程③消耗[H]【答案】B【详解】A、呼吸抑制剂抑制呼吸作用,会使ADP生成增加,ATP生成减少,A项错误;B、图中的甲为丙酮酸,乙为[H],1为细胞质基质,2为线粒体基质,3为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产生ATP较少,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的ATP,B正确;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即葡萄糖、丙酮酸和水的分解,C错误;D、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3.细胞膜性结构中膜性成分的相互移位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能证明“膜流”的存在B.可用荧光标记技术验证“膜流”过程中物质的转移动态C.细胞核与细胞质物质交换的过程中也存在“膜流”D.小分子物质离开细胞的过程不会发生“膜流”现象【答案】B【详解】A、“膜流”是指细胞中膜性结构成分的相互移位和转移的现象,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没有膜泡运输,没有体现“膜流”现象,A错误;B、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用荧光标记技术验证“膜流”过程中物质的转移动态,该过程存在“膜流”现象,B正确;C、细胞核与细胞质物质交换的一般通过核孔出细胞核,没有发生“膜流”现象,C错误;D、例如神经递质等是小分子物质,由囊泡运输,囊泡的膜和细胞膜融合,以胞吐的方式把神经递质运输到突触间隙,存在“膜流”现象,D错误。4.如下图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用于治疗糖尿病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干细胞存在于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等B.iPS细胞分化成胰岛细胞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种类都发生了变化C.除图中的成纤维细胞,已分化的T细胞和B细胞等也能被诱导为iPS细胞D.将分化得到的胰岛细胞移植回病人体内治疗,理论上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答案】B【详解】A、动物和人体内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存在于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等,A正确;B、诱导iPS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变化,B错误;C、iPS细胞最初是由成纤维细胞转化而来,后来发现已分化的T细胞和B细胞等均能被诱导为iPS细胞,C正确;D、用患者自己的体细胞通过体外诱导成胰岛细胞,并将胰岛细胞细胞移植回病人体内,由于移植的细胞是由病人自身细胞得到的,理论上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D正确。5.如图为叶绿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①②指示相应结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上分布着多种光合色素,可用无水酒精将它们分离开B.在有光的条件下,①可为②提供ATP和NADHC.光照突然增强,②中C5含量会上升,C3含量会下降D.①可以增大叶绿体的膜面积,用于附着固定CO2的酶【答案】C【详解】A、无水酒精可提取光合色素,但不能分离色素,A错误;B、在有光的条件下,①可为②提供ATP和NADPH,不能提供NADH,B错误;C、光照突然增强,类囊体产生更多的ATP和NADPH,用于还原C3,生成C5,②中C5含量会上升,C3含量会下降,C正确;D、①可以增大叶绿体的膜面积,但固定CO2的酶不在类囊体膜上,D错误。6.2022年,我国科学家首次纯化并解析了TOC-TIC超级复合体的完整清晰结构,叶绿体的外膜和内膜上分别存在转运因子TOC和TIC,它们联合形成一个超级复合体TOC-TIC,是核基因编码的前体蛋白穿过叶绿体膜的重要“守门人”。对TOC-TIC超级复合体及对其结构解析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叶绿体膜上的“守门人”由TOC和TIC两个部分组成超级复合体B.核基因编码的叶绿体蛋白在叶绿体内成熟C.TOC-TIC超级复合体对叶绿体的生成以及稳态至关重要D.叶绿体合成的淀粉可通过TOC-TIC超级复合体进入细胞质基质【答案】D【详解】A、材料可知叶绿体的外膜和内膜上分别存在转运因子TOC和TIC,它们联合形成一个超级复合体TOC-TIC,是核基因编码的前体蛋白穿过叶绿体膜的重要“守门人”,A正确;B、最后阶段,前体蛋白完全跨过叶绿体内膜插入到基质中,转运肽被转运肽基质加工酶SPP移除,最后形成成熟的蛋白质,B正确;C、叶绿体自身编码100多种蛋白,而多达2000到3000种叶绿体蛋白由核基因编码,TOC-TIC超级复合体有利于前体蛋白进入叶绿体,因此对叶绿体的生成以及稳态至关重要,C正确;D、题干信息可知超级复合体TOC-TIC是核基因编码的前体蛋白穿过叶绿体膜的重要“守门人”,不能将叶绿体基质合成的淀粉运出叶绿体,D错误。7.下列关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DNA复制特点”具体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双链DNA分子中,G占碱基总数的38%,其中一条链中的T占该单链碱基数的5%,那么另一条链中T占该单链碱基数的比例为7%B.某双链DNA分子有400个碱基,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30%,则该DNA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980个C.已知一段mRNA有30个碱基,其中A+U有12个,那么转录成mRNA的一段DNA分子中C+G就有36个D.将精原细胞的1对同源染色体的2个DNA都用15N标记,只提供含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1次有丝分裂后再减数分裂,产生的8个精子中(无交叉互换现象)含15N、14N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比例依次是25%、100%【答案】C【详解】A、某双链DNA分子中,G占碱基总数的38%,则该DNA分子T占碱基总数的(1-76%)÷2=1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T=(T1+T2)÷2,其中一条链中的T占该单链碱基数的5%,那么另一条链中T占该单链碱基数的比例为19%,A错误;B、该DNA分子第3次复制相当于以4个DNA分子为模板合成了8个DNA分子,则该过程中相当于新合成4个DNA分子,又知每个DNA分子含有鸟嘌呤的数目为140,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4×140=420个,B错误;C、已知一段mRNA有30个碱基,其中A+U有12个,那么转录成信使RNA的一段DNA分子中有60个碱基,其中A+T有24个,则DNA分子中C+G就有36个,C正确;D、精原细胞进行1次有丝分裂后,形成的2个精原细胞中的DNA分子是15N—14N,再在14N的原料中进行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形成的DNA分子是15N—14N和14N—14N各占一半,因此含15N、14N标记的DNA分子的精子所占比例依次是50%和100%,D错误。8.三色堇植株的花瓣的斑块状和条纹状受两对等位基因(E/e和F/f)控制。现有两株纯合的斑块状三色堇植株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E/e和F/f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EEff×eeFFC.F2斑块状植株中杂合子占1/5D.用F1斑块状植株和条纹状植株杂交,子代中条纹植株占1/4【答案】C【详解】A、分析题图,F2中斑块状:条纹状=15:1,为9:3:3:1变式,所以E/e和F/f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F2中斑块状:条纹状=15:1,为9:3:3:1变式,F1斑块状植株的基因型为EeFf,所以亲本斑块状植株的基因型EEff和eeFF,B正确;C、F2斑块状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3/15即1/5,F2斑块状植株中杂合子占1-1/5=4/5,C错误;D、用F1斑块状植株和条纹状植株杂交即EeFf×eeff,子代中条纹植株占1/4,D正确。9.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最凶险的一种白血病,发病机理如图所示。“诱导分化疗法”是一种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该病的方法。维甲酸通过修饰PML-RARa,使癌细胞重新分化而“改邪归正”;三氧化二砷则可以引起这种癌蛋白的降解,使癌细胞发生分化并凋亡。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这种白血病与早幼粒细胞产生融合蛋白不能正常分化有关B.这种白血病与早幼粒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有关C.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均改变了癌细胞的DNA结构D.“诱导分化疗法”可有效减少病人骨髓中积累的癌细胞【答案】C【详解】A、分析题意题图可知,色体甲的片段d和染色体乙中的片段e发生交换,使得染色体甲含有融合基因,编码融合蛋白,融合蛋白抑制正常分化,从而导致白血病的产生,A正确;B、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早幼粒细胞因染色体上基因的易位而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B正确;C、分析题意可知,三氧化二砷则可以引起种癌蛋白的降解,使癌细胞发生分化并凋亡,三氧化二砷通过改变蛋白质而起作用,未改变癌细胞的DNA结构,C错误;D、诱导分化疗法”能使癌细胞重新分化“改邪归正”,从而减少新的癌细胞产生,同时使癌细胞发生部分分化并最终进入凋亡,减少已形成的癌细胞,所以该方法将有效减少病人骨髓中积累的癌细胞,D正确。10.某DNA分子片段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DNA片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虚线框内结构由一分子腺苷和一分子磷酸构成B.图中一条链中相邻碱基之间以氢键相连C.该DNA片段进行复制,第三次复制时需要14个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DNA的基本骨架为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答案】D【详解】A、图示为DNA结构模式图,虚线框内结构为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核糖不属于DNA的成分,A错误;B、结合图示结构可以看出,图中一条链中相邻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B错误;C、该DNA片段中有两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在第三次复制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23-1×2=8个,C错误;D、DNA的基本骨架为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D正确。11.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A.脑干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B.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都含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C.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其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生物-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教材专用)01(解析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生物-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广东专用)(解析版)
2023-11-23 23:03
19页 -
数学01-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专用) (原卷版)
2023-11-23 23:05
6页 -
数学01-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专用)(答题卡)
2023-11-23 23:05
3页 -
数学-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北京专用)(答题卡)
2023-11-23 23:05
4页 -
数学-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九省新高考通用)01(答题卡)
2023-11-23 23:05
4页 -
数学-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九省新高考通用)02(答题卡)
2023-11-23 23:05
4页 -
数学-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九省新高考通用)03(答题卡)
2023-11-23 23:05
4页 -
数学-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天津专用)(答题卡)
2023-11-23 23:05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