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语文-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卷通用)01(解析版)
语文-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卷通用)01(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20页大小:770.5 K上传日期:2023-11-23 23:08浏览次数:471 侵权/举报

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全国版专用)01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笔记是古人重要的著述形式,始于汉魏,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从第一个高峰期宋代到最后一个高峰期清代,千年间存世笔记超过6800种,而清代笔记独占七成,足见其分量。随着笔记文献越来越受到重视,从笔记视角出发去审视古代文史和学术,或者重估古代各时段笔记的独特价值,也显得尤为重要。笔记本来是文人在严谨著述之余随笔著录的文字,常被归入子部杂家类或小说家类,发展至奠定清代学术底色的乾嘉时期,亦呈现出有别于前的新变。笔记经由清初至乾嘉,渐渐成为文人群体普遍接受的著述方式。在笔者统计的168位笔记作家当中,而举人以上科名者占据60%,其中进士多达63人,无科名者仅十余人;有仕宦经历者也超过六成,且不乏位高权重者。这说明笔记得到了主流文人群体的认可和采用。比起清初已明显呈现出“文化权力上行”态势,许多高层文人致力于撰著笔记,并以此名世。郭英德先生指出,清初至乾隆文坛经历了由“布衣之文”向士大夫之文的权力话语转变,此或可为考察乾嘉笔记发展态势提供一个参考维度。与此同时,乾嘉笔记在文献形态上也渐呈“厚重”。在笔者统计的224种、2159卷笔记中,篇幅超过10卷者占笔记总卷数的七成;其中二三十卷以上者不胜枚举,最巨者可达七八十卷。这已经明显超过晚明、清初笔记。篇幅固然不代表一切,但却能体现在此类著述上投注的精力和专注度。学术性是乾嘉笔记区别于他朝笔记的根本特征。乾嘉学术乃至清代学术的卓越成就,很大一部分是由笔记完成的。进入乾嘉时期,考据学臻至鼎盛,笔记成为乾嘉诸儒援笔立说的重要载体。从题材来看,晚明考证笔记数量不突出,大多是杂事、杂录、志怪和谐谑一类笔记;清初虽有少量学术笔记,但多是野史、杂家、地理杂记与稗官故事。而乾嘉笔记则别开生面,以学术为大宗,与学术较远的子部小说类笔记则大幅减少。从成书来看,明代笔记抄撮成书的问题十分严重,引起四库馆臣尖锐批评。以晚明笔记为例,现存笔记抄撮成书者几半,有些动辄上百卷的笔记汇编或类编,其实就是拼合印板的售利行为。清人笔记尤其是乾嘉笔记很多是著者“立言”的志业,写作态度严谨,学术含量高。如顾炎武曾明确表示对“纂辑之书”的鄙夷,将其比作“废铜充铸”,其心志可见一斑。清人以笔记名家者灿若星辰,而明人能为此者几希。笔记不仅为乾嘉文人广泛接受,承载着乾嘉学术成绩,还折射出乾嘉文人思维方式特征。乾嘉时期,不论是研论经史诸子,或是辨伪校勘,还是缀辑琐闻,都关注“小而窄”的问题,希望通过解决具体深细的切实问题来取得厚积式的进步,因而并不需要特别成体系的思考。笔记有闻即录、以条为贯,相对自由的撰述体例无疑最适合这种治学方式,因而应运而盛。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笔记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乾嘉学人的思维方式,使他们深陷捃拾琐屑和铺排饾饤,“为考证而考证”,不仅缺失“著书之体”与系统思考能力,也一步步失掉了致用精神,由此引发的连带效应最终使得乾嘉考据学走向了式微。(节选自元伟《论清代乾嘉时期的笔记著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乾嘉时期之前的笔记常被归入子部杂家类或小说家类,乾嘉时期才得到主流文人群体的认可。B.乾嘉笔记篇幅明显超过晚明、清初笔记,表明乾嘉文人在笔记著述上积极投注精力和专注度。C.晚明和清初学术笔记少,多为子部小说类笔记,而乾嘉笔记则学术笔记众多,学术含量较高。D.乾嘉笔记作者与晚明笔记作者写作目的不同,前者多以“立言”为目的,后者多以获利为目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整体上采用总分式结构,分说部分各角度之间采用层进式结构展开,论证结构较为清晰。B.郭英德指出的清初至乾隆文坛经历了权力话语转变,可作为笔记为乾嘉文人普遍接受的论据。C.文章第二段列举大量数字,意在证明清初至乾嘉期间笔记得到了主流文人群体的认可和采用。D.第三段从题材和成书方面论述了乾嘉笔记的学术性,并均与晚明笔记和清初笔记进行了比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乾嘉时期,文人群体普遍接受笔记,许多高层文人也致力于撰著笔记,客观上促进笔记繁荣。B.阅读乾嘉笔记,不能读到小说类笔记,但可大致了解到乾嘉时期文人的治学态度和思维方式。C.乾嘉文人选择笔记为撰述体例,是因为在治学上关注具体深细的问题不需特别成体系的思考。D.乾嘉笔记承载着乾嘉学术的成绩,也限制了乾嘉学人的思维方式,使得乾嘉学术走向了式微。【答案】1.D2.B3.B【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后者多以获利为目”错;结合“以晚明笔记为例,现存笔记抄撮成书者几半,有些动辄上百卷的笔记汇编或类编,其实就是拼合印板的售利行为”分析可知,“多以获利为目”的是“抄撮成书者”,即编书者。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分说部分各角度之间采用层进式结构展开”错误,结合“笔记经由清初至乾嘉,渐渐成为文人群体普遍接受的著述方式”“学术性是乾嘉笔记区别于他朝笔记的根本特征”“笔记不仅为乾嘉文人广泛接受,承载着乾嘉学术成绩,还折射出乾嘉文人思维方式特征”分析可知,正文三段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乾嘉笔记的特点,因此分说部分应为“并列”关系。C.“意在证明清初至乾嘉期间笔记得到了主流文人群体的认可和采用”错误,第二段罗列数字论证了两个内容,另一个是“乾嘉笔记在文献形态上也渐呈‘厚重’”,两部分一起论证分论点“笔记经由清初至乾嘉,渐渐成为文人群体普遍接受的著述方式”;D.“均与晚明和清初的笔记进行比较”错误,“题材”方面和二者进行了比较,但“成书”方面只和明末比较,未和清初比较。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B.“不能读到小说类笔记”错误,据第三段“而乾嘉笔记则别开生面,以学术为大宗,与学术较远的子部小说类笔记则大幅减少”可知,小说类笔记只是少,不是没有。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环绕器发动机点火工作约15分钟,探测器顺利进入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绕、着、巡”第一步“绕”的目标,环绕火星获得成功。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由地火转移阶段进入火星捕获阶段后,天问一号环绕器携带的中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磁强计、矿物光谱分析仪、离子与中性粒子和能量粒子探测仪等载荷将陆续开始工作,对火星开展多维度探测。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以来,天问一号探测器已累计飞行202天,完成1次深空机动和4次中途修正,抵达火星时飞行里程约4.75亿千米,距离地球约1.92亿千米,各系统状态良好。后续天问一号还将经过多次轨道调整,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开展预选着陆区探测,计划于2021年5月至6月择机实施火星着陆,开展巡视探测。(摘编自《历史性瞬间!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每日经济新闻》2021年2月10日)材料二:从横着绕火星赤道,变成竖着绕火星两极,天问一号相当于做了一个漂亮的“侧手翻”,不仅为后续变轨缩短了时间,也进一步节约了轨道器燃料,让后续任务更有保障。作为我国第一次火星探测任务,也是第一次火星着陆与火星表面巡视任务,天问一号的轨道器不仅承担了“刹车”“侧手翻”等轨道控制任务,还要承担对火星表面高分辨率成像等任务,以支撑选择具体的火星大气作为进入点。这也是天问一号着陆之前,要环绕火星飞行数个月的原因。我们从未如此近距离观察过火星,作为中国的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天问一号必然要对火星全球进行观测,并对备选着陆区进行细致的拍照和分析,所以一定要进入环绕火星的极地轨道。(摘编自《一个“侧手翻”,又开创了中国航天的第一次》,观察者网2021年2月19日)材料三:人类已经发起过45次火星任务,其中有17次带着火星着陆目标,但仅成功8次,全部由美国完成。美国用32年完成了“掠、绕、落、巡”。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就提出一次实现“绕、着、巡”三步走。2月18日,毅力号将再次上演空中吊车技术;5月份,天问一号则会上演火箭反推悬停降落技术。它们为什么选择不同的火星着陆方案?按时间演化和复杂度来算,人类总共有过三代火星着陆技术。第一种:火箭反推悬停降落。优点是可以适合各种质量的着陆器着陆,安全系数最高,未来大规模飞船必备方案。缺点是无法直接用在火星车上,或者只能通过着陆器释放小火星车;对着陆区地形要求高,很难挑战复杂地貌;仪器复杂度受限。成功案例较多,天问一号也是采用这个方案。第二种:气囊弹跳降落。优点是适合可移动的中型火星车,对着陆区域地形要求不高。缺点是气囊能力有保护上限,冲击力同样限制火星车科研仪器设备。著名的探路者号/旅居者号组合、勇气号、机遇号均采用这个方案。第三种:空中吊车。目前仅有好奇号使用过此方案,毅力号将会沿用。优点是可释放质量和体积较大的火星车,对着陆区域地形要求低,这些火星车也会被最大限度保护,能携带非常精密的高级仪器。缺点是技术难度高,且依然存在质量上限,毅力号1025千克已接近极限。因此,对于我国而言,技术起步验证阶段,对于一个240千克级的火星车,有必要使用最经典的火箭反推、由着陆器释放的方案。毅力号重量超过1吨、有好奇号的基础作为铺垫,选择了空中吊车技术。但不得不承认,各方面来看毅力号的各项技术是要厉害很多的,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摘编自人民资讯、澎湃新闻相关报道)材料四:“中国‘天问一号’成功进入火星轨道”的消息迅速占据各国网站科技版头条。路透社、德国之音、美联社以及法国24电视台等媒体都对“天问一号”成功入轨进行报道。“天问一号”成功入轨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做了一篇详细报道,认为中国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因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同时载有一个火星环绕器、一个着陆器和一个火星车。“中国是第一个尝试在第一次执行火星任务时就同时发射环绕器和火星车的国家”“相比之下,美国宇航局在尝试着陆之前曾向火星发射过多个环绕器,因为完成着陆任务比入轨困难很多”。(摘编自《“天问一号”带来的消息让人振奋》,新浪网2021年2月26日)4.下列对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方案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问一号环绕器通过制动进入环绕火星轨道后,探测器将对火星开展多维度探测。B.在选择合适的火星着陆区之后,再通过着陆器释放火星车,完成对火星表面的巡视任务。C.天问一号着陆方案的确定,充分考虑了火星车重量和着陆安全性,技术难度是目前最高。D.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方案相比较之前人类探索火星的方案,是复杂程度最高的一次。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问一号的着陆器降落点和具体的火星大气进入点选择,都需要环绕器提供的图像和数据作支撑。B.天问一号从轨道注入到火星“刹车”,再到“侧手翻”变轨,每一次成功都是中国航天史的第一。C.我国首次火星探测若能顺利着陆火星并开展巡视,中国有望成为第二个在火星上“开车”的国家。D.各国都对中国“天问一号”能否成功登陆火星高度关注,中国航天科技水平已领先世界其他各国。6.请简要概括天问一号做“侧手翻”进行轨道调整的目的。(6分)【答案】4.C5.D6.①缩短后续变轨的时间;②节约轨道器燃料;③为后续任务提供保障。(每点2分)【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天问一号着陆方案……技术难度是目前最高”错误。从原文“第一种:火箭反推悬停降落。优点是可以适合各种质量的着陆器着陆,安全系数最高……成功案例较多,天问一号也是采用这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