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4届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半月考语文试卷
2024届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半月考语文试卷
格式:docx页数:16页大小:57.2 K上传日期:2023-11-23 23:11浏览次数:100 侵权/举报

高三语文第二次半月考试题一、信息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是精神方面的生产劳动,其实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一致的,而且是互相依存的。我们的根据主要是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里的论“劳动”等论述。该论述会造成美学领域的彻底革命,我们只消回顾一下以往统治西方美学的从康德到克罗齐那一系列的唯心主义大师的论点,把它们和马克思主义的论点细心比较一下,就会明白这个道理。马克思在下文又就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了补充:自然中所含的人性的本质只有对于社会的人才存在;因为在社会里,自然对于人才作为人和人的联系纽带而存在。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辩证统一含有两点互相因依的要义:人之中有自然,自然之中也有人。人得到充分发展要靠自然得到充分发展,自然得到充分发展也要靠人得到充分发展。自然是人的肉体食粮和精神食粮的来源,是人的生产劳动的基础和手段。人在劳动中才开始形成社会。生产劳动就是社会性的人凭他的本质力量对自然的加工改造。中国先秦诸子有一句老话:“人尽其能,地尽其利。”“人尽其能”就是彻底的人道主义,“地尽其利”就是彻底的自然主义,不过这句中国老话没有揭示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互相因依,只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一种朴素的愿望。马克思却不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而且替共产主义奠定了一个稳实的哲学基础,实际上也替美学和艺术奠定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就是在讨论人与自然的统一时,马克思提出了“美的规律”,我们不妨细心研究一下马克思的原话:通过实践来创造一个对象世界,即对有机自然界进行加工改造,就证实了人是一种存在。……动物固然也生产,它替自己营巢造窝,例如蜜蜂、海狸和蚂蚁之类。但一是动物只制造它自己及其后代直接需要的东西,它们只片面地生产,而人却全面地生产;动物只有在肉体直接需要的支配之下才生产,而人却在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时也生产,而且只有在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时,人才真正地生产;动物只生产动物,而人却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联系到它的肉体,而人却自由地对待他的产品。动物只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标准和需要去制造,而人却知道怎样按照每个物种的标准来生产,而且知道怎样到处把本身固有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来制造,因此,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恩格斯也是从生产劳动来看人和社会发展的。他一开始就说:“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在人本身各种器官之中恩格斯特别强调了人手、人脑和语言器官的特殊作用。人手在劳动中得到高度发展,到能制造劳动工具时,手才“变得自由”,“所以人手不仅是劳动的工具,它还是劳动的产物”。人手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通过劳动愈来愈完善,愈灵巧:在这个基础上人手才能仿佛凭着魔力似地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乐。这个实例就足够生动地说明艺术起源于劳动了。(摘编自朱光潜《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有删改)材料二:艺术是什么?原始人类时代,穴居野处,当时人类之生活,实极简单。他们一方面为满足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工具;一方面为满足情绪上的调和,而寻求一种相当的表现,这就是艺术。我们尤当特别注意的,就是音韵为声音的舞蹈之表现,舞蹈实为动作的音韵之表现。人类在本能上具有表现其悲哀与欢乐的一种表示。这种表示的方法,只有两方面:即呼叫与手势。由此产生患音与形式,为一切艺术原始之原素。人类所异于其他动物,就是能把这种声音与形式变化无穷,而成艺术上的两种倾向。前者由言语之应用,以音韵为中心而产生音乐与诗歌;所谓“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咏叹之”就是这种意思。后者由文字之应用,以形式为中心而产生装饰、建筑、雕刻、绘画诸类。舞蹈是含着音乐的节奏、形式的均齐两方面的一种表现。艺术是情绪冲动之表现,但表现之方法,需要相当的形式,形式之演进是关乎经验及自身,增长与不增长,可能与不可能诸问题。人类对此两方面比较完备,在表现方法上,积成一种历史的观念,为群体之演进,个体之经验绝不随个体而消灭的。人类对着自己的情绪,只有两种对付的方法:前一种在自身或自身之外,寻求相当的形式,表露自己的内在情绪,以求调和而产生艺术。后一种是在自身之内,设立一种假定,以信仰为达到满足的目的,强纳流动变化的情绪于固定的假定及信仰之中,以求安慰而产生宗教。宗教之构成,总含着特别的条件,而出世与超物质的思想,为其根本方法。艺术构成之根本方法,与宗教适相反。宗教与艺术同原始于人类情绪上之一种表现。艺术则适应情绪流动的性质,寻求一种相当的形式,在自身(如舞蹈歌唱诸类)或自身之外(如绘画雕刻装饰诸类)使实现理性与情绪之调和。(摘编自林风眠《艺术是什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就是社会性的人凭他的本质力量对自然的加工改造。B.“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指人通过完善、灵巧的双手创作出绘画等艺术精品。C.人通过劳动可创造一个超越了物质、肉体、个体的很自由、全面的对象世界。D.艺术是用相当的形式来表现情绪冲动的活动,也是一种精神方面的生产劳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没有劳动,没有表达情绪的需要,不管是物质生产还是精神生产,人类都难以产生优秀的艺术。B.艺术只有采用相当的形式,如音乐、形象等,才有可能实现其表达情绪、满足情绪上的调和的目标。C.舞蹈既是一种表现动作的音韵的艺术,也是一种表现形式的均齐的艺术,可以说它是一种综合艺术。D.艺术构成的根本方法与宗教相反,不仅有适应情绪流动的感性,而且有出世与超物质的思想的理性。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艺术源于劳动”观点的一项是(3分)A.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其中一个叫道“杭育杭育”,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成了文学“杭育杭育派”。B.黄庭坚坐船经过三峡,看到船夫划桨一前一后、一来一去、一推一放、一附一仰的动作,由此悟得书法的用笔奥秘。C.“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借哈姆雷特的经典独白,莎士比亚完成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创作出巨著《哈姆雷特》。D.民间音乐家阿炳,因患有眼疾而双目失明,自小经历凄苦的人生,这让他创作出象征自己人生命运的名曲《二泉映月》。4.两则材料在论证时都采用了比较分析,试举例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什么说“艺术起源于劳动”?请结合材料一加以概括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保卫延安(节选)杜鹏程一九四七年三月初,吕梁山还是冰天雪地。西北风滚过白茫茫的山岭,旋转啸叫。黄灿灿山的太阳光透过干枯的树枝,照在雪地上,花花点点的。山沟里寒森森的,大冰凌像帘子一样挂在山崖沿上。山头上,山沟里,一溜一行的战士、战马和驮炮牲口,顶着比刀子还利的大风前进。他们的灰棉军衣都冻得直溜溜的,走起路来咯嚓嚓响。这是人民解放军的一个纵队,奉命从山西中部出发,不分日夜向西挺进。枪不离肩,马不离鞍,战士们急行军十来天,赶到了黄河畔。黄河两岸耸立着万丈高山。战士们站在河畔仰起头看,天像一条摆动的长带子。人要站在山尖上,伸手也能摸着冰凉的青天。山峡中,浑黄的河水卷着大冰块,冲撞峻峭的山崖,发出轰轰的吼声。黄河喷出雾一样的冷气,逼得人喘不上气,透进了骨缝,钻进了血管。难怪扳船的老艄公说,这里的人六月暑天还穿皮袄哩!纵队的前卫部队在沟口里的山岔中集结,准备渡河。蒋匪的五六架美国造战斗机,在黄河渡口上空盘旋侦察,俯冲扫射;枪声、火药味,加上黄河的吼声,让人觉得战场就在眼前,感到一种不寻常的紧张。旅长陈兴允从山口里驰出来,眼前就是黄河,他急忙勒住马,习惯地看看左右的山势。接着,双手搭在腹前,长久地望着那急湍的浪涛。团参谋长卫毅和第一营教导员张培,从山口出来走到陈旅长身边。卫毅,脸方,眉粗;身材高大结实,肩膀挺宽。堂堂正正的,不愧是山东大汉。张培呢,比卫毅低一头,身体单薄,脸膛清瘦,看起来斯斯文文。他负过四次伤,流血多,身体单薄。看外表,谁也不相信他是过了十年战斗生活的人。陈旅长说:“我们在黄河上来回过了多少次啊!黄河跟我们是有老交情的。”这愉快、爽朗的声调,是卫毅他们听惯了的。陈旅长接着侧过身问张培:“这几天日夜急行军,你吃得消?”“我骑马行军,还有什么好说的。战士们倒是真够呛!”陈旅长明知故问:“卫毅,张培真是骑马行军?”卫毅挺不自然,微微耸肩,说:“行军中,他的马总是让走拐了腿的战士骑。”陈旅长脸上闪过不满意的气色,说:“这些事,我真是懒得再说!”张培知道旅长不满意他的来由。半个来月前,张培还躺在医院里,胸脯上的弹伤算好了,身体呢,还很弱。他听说部队要过黄河去作战,就再三要求提前出院归队。部队出发的头一天,他赶回来了。这几天行军中,陈旅长每次碰到他都要他好好休息。敌人的五六架飞机,从黄河上空俯冲下来,扔了几颗小型炸弹,扫射了一阵子,怪叫着钻到云层里去了。陈旅长脸上闪过严峻的神色,说“我们得抓紧每一分钟往前赶。西北形势严重,非常严重!”他把敌人的阵势讲了一番。八年的抗日战争,打得多么苦啊!可是一场大战刚完,中国人民连一口气都来不及喘,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去年六月底,以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悍然发动了对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敌人以为三个月到六个月,就可以举杯庆祝胜利了。可是,我解放区军民英勇坚决地展开了自卫作战。作战一百多次,消灭敌人七十多万,迫使敌人集中重兵,在山东和西北发动“重点进攻”。现在敌人几十万人马正向山东疯狂进攻;西北,敌人总共动员了三十多万军队。三月十三日,南线,胡宗南的十四五万军队,沿威榆公路向延安进攻。西线,马鸿逵、马步芳正向我陇东分区三边分区进攻。北线榆林的敌人,准备向我绥德、米脂县一带进攻。这就是说,敌人从四面八方扑来了卫毅和张培看看陈旅长那黑沉沉铁一样的脸色。这脸色,是他们每次在部队发起攻击的时候常见的。陈旅长望河西面黑压压的山,低声而沉重地说:“前面摆着更大的考验啊,同志们!”“保卫党中央!”“保卫延安!”“保卫陕甘宁边区!”战士们的喊声,黄河的浪涛声,汇成巨大的吼声。陈旅长他们回头望去集结在山口里的部队,利用渡河前的时间,进行战斗动员。那个队前讲话的人,指着黄河喊:“同志们,我们马上要渡河。……敌人正向延安进攻。同志们,民主圣地延安,全中国全世界谁不知道……”战士们都瞅河西的大山。有些个战士,站起来又坐下,像是要说什么。陈旅长望着卫毅和张培说:“前去的路子是艰难的。但是,你们要给战士们特别说明:毛主席在西北亲自指挥我们作战,这就是胜利的最大保证。好吧,你们立刻去组织战士们渡河。我去看看司令员是不是上来咯!”长城外刮来的风,带来漫天黄沙。战士们向渡口边移动,风把衣服吹得胀鼓鼓的,沙子把脸打得生痛。大风卷起黄河浪,冲撞山崖,飞溅出的水点子,打在战士们身上、脸上。河上游,有几只小木船,乘风顺水下来了。它们有时爬上像山峰一样高的浪头,接着又猛然跌下来;有时候被大漩涡卷起来急速地打转转,像是转眼就要覆没了,可是突然又箭一样的破浪前进了。船上的水手,“嗨哟——嗨哟——”地呐喊,拼命地摇浆,和风浪搏斗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