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龙山文化城址印证了历史文献记载的“有熊国”的记录,这就为研究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提供了有力的证据,B项正确;考古发掘不需要与文献记载的内容互证也有其价值,排除A项;仅根据龙山文化城址无法说明“多元一体”,排除B项;“成熟的城市规制理念”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时空是:战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与关东六国多用其宗族及国人不同,秦国的相主要来源于各诸侯国,说明当时秦国的官僚体制相对完善,并非采取世袭制,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秦国的用人政策改变,排除B项;战国时期宗法制遭到冲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六国的相的出身及派别,因此排挤一词无法得出,排除D项。故选A项。3、答案:C解析:4、答案:D解析:西汉通过丝绸之路引入外来物种,其中多为果蔬,这丰富了民众的日常生活,D项正确;A项错在“全面交流”,材料只提及了引入作物,没有提到外传文化,无法体现出交流,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是在明朝时期,排除B项;丝绸之路开通是材汉武帝时期,当时已经不是休养生息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关中之人,戎狄居半”“汉族与少数民族都认为自己是华夏的传人”“少数民族‘崇尚儒学,明达政事’,汉族也‘纳四夷之乐’”可知,此时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在文化习俗方面相互借鉴,强化了文化认同,D项正确;材料强调民族融合强化了文化认同,未体现汉族政权强制少数民族汉化,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平等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排除B项;早在两晋南北朝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就已开始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判断,图中第一个长方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开始出现儒道佛三教合流的趋势,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上丝绸之路始于西汉时期,唐朝达到繁荣,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儒学吸收佛道思想,佛教思想融入儒学,形成理学,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准许华工出国,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苦力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时的赈灾措施。从题干材料“募饥民修水利”“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等可知,王安石在赈灾上采用了以工代赈的方式。这种赈灾方式具有多方面的好处,既可以通过招募灾民做工以达到赈灾的目的,同时,还修建了农田水利设施,这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而有利于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故C项正确。8、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敢伤禾稼者,以军法论”“下令免去此年租税,并多次举行‘祈雨’活动”可以看出,辽国虽为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但在农耕区重视农业,对农耕民族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治理原则,故A正确;B项说法错在“开始”,故排除B;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C;D项说法错在“开启”,故排除D。故选:A。9、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唐以后,随着坊市制和宵禁制度的松弛,夜市,这一经济形态才在夹缝中逐渐萌芽。到了北宋时期,坊市制终于成为过去,这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造就了夜市的产生。历史上夜市的真正开放并形成规模是在宋代。据《宋代商业史研究》载: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四月十三,太祖赵匡胤下令开封府:“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所以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B项正确;玉米在1531年最早传到广西,红薯进入中国约为1593年,而北宋的存续时间是960年—1127年,排除A项;中国历史上大量使用银子做货币开始于明朝中期,此时欧洲殖民者携带这海量白银从美洲来到中国沿海,这些银子的涌入才让中国市场上白银的储量达到了可以支持日常交易的地步,排除C项;宋朝仁宗之时规定不准一般人身着黄色为底色和配图花样,排除D项。故选B项。10、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四川社会经济的发展。材料反映了明朝四川地区通过建立相关机制,兴修了大量水利工程,这一举措有助于农业发展,促进人口增加,进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B项中“抑商”材料中没有涉及,故排除;兴修水利也得益于务实的农业制度,且C项说法绝对化,故排除;材料未涉及人地矛盾,故排除D项。11、答案:A解析:1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无论属于何国,均应适用,并在港口税、铁路运费上彼此实行‘国民待遇’式的‘门户开放’”可知,美国政府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获得特权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清政府被当成利益均沾的主体,并未被当成照会对象,A项正确;照会维护的是美国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对比,不能得出优势地位的结论,排除C项;美国照会是对中国主权的破坏,排除D项。13、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了清政府对工商业态度的转变,原来“视工商为末务”导致日益贫弱,因此要求“变通尽利”,而这一转变带有求富强国与救亡图存的目的,A项正确;根据史实可知戊戌变法期间,以商立国和实业救国没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光绪皇帝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其颁布诏令的目的是求富强国、救亡图存,而不是为了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C项;这一诏令颁布后可能会减少变法新政的部分阻力,但不能减少各方面的阻力,D项表述夸大诏令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4、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根据材料“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末陈去病重视戏剧,认为它在鼓动平民、普及社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结合时代背景,此时正处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革命思潮不断传播的过程中,陈去病认为戏剧对宣传革命的作用比《革命军》等著作作用更大,故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戏剧的受众,且“开始”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戏剧与革命思想相结合下,更能发挥革命思想宣传的效用,主旨信息并非强调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在弱化,排除D项。故选C项。1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所给时间,民国六年,可知这一时期为公元1917年,这一时期处于北洋军阀统治之下。根据材料漫画中的旗帜上的“复辟”二字及竟欲携孺子以号召耶,可分析出有人妄图复辟清朝统治,B项正确;讥讽袁世凯试图篡夺革命果实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复辟帝制拥有坚实的社会基础,排除C项;体现对君主权威的公开挑战在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6、答案:(1)选官标准:西周以血缘为标准,汉初以德行为标准,魏晋以门第为标准,隋唐以考试成绩为标准。(2)原因:门阀士族衰落,庶族地主势力增强;打破门阀士族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繁荣。趋势:人才选拔逐渐制度化;选拔方式越来越公平、公开、科学。解析:17、答案:(1)史实:元朝设置宣政院和辽阳行省,分别对西藏和东北进行有效管辖;明朝在藏族地区封授当地僧俗首领法王或王等称号、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进行管理;明朝对东北地区进行招抚、设立奴儿干都司、对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2)政策:因地制宜,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笼络各族上层分子。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相结合;军事、行政与宗教手段相结合;因俗而治。解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关于元明时期的民族关系的知识可知,元朝设置宣政院和辽阳行省,分别对西藏和东北进行有效管辖;明朝在藏族地区封授当地僧俗首领法王或王等称号、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进行管理;对东北地区进行招抚、设立奴儿干都司、对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2)第一小问,政策:根据材料二“在东北、外蒙、新疆设置五个将军辖区;在科布多设立参赞大臣辖区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可知,因地制宜,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在东北、外蒙、新疆设置五个将军辖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相结合;根据材料二“在科布多设立参赞大臣辖区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事、行政与宗教手段相结合,因俗而治。18、答案:(1)不同价值导向:清政府的国歌,为腐朽不堪的王朝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祈祷清帝国金瓯永保;南京临时政府的国歌,谱写了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建立一个资本主义新中国的价值导向。时代变迁:王朝时代(帝制时代)的过去;民主共和时代的到来。(2)史实: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学习美国的三权分立,也向法国学习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效果:被袁世凯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废除,责任内阁制也被改为总统制;但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是中国法制史上的里程碑(或者表达为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解析:(1)第一小问,价值导向:根据材料一“有幸在太平盛世相遇,真谓怡然自得。帝国蒙上苍保佑”可得清政府的国歌,为腐朽不堪的王朝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祈祷清帝国金瓯永保;根据材料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可得谱写了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建立一个资本主义新中国。第二小问,时代变迁:根据材料一“铸成金瓯般的国土,承上天的护佑”体现了帝制时代;根据材料二“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可得代表了民主共和时代。(2)第一小问,如何“揖美追欧”:结合所学知识,即要求说明辛亥革命后实行的建立民主共和的措施,例如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第二小问,评价:对其效果的评价,首先说明其效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被袁世凯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废除,责任内阁制也被改为总统制;同也要看到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开辟了前人所没有的业绩,即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是中国法制史上的里程碑等。19、答案:示例《学生杂志》反映了社会变迁创刊于1914年的《学生杂志》,在近代中学生中影响较大,其创刊使命、理念、栏目设置等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民国初年,共和制度虽已建立,但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西学东渐深入,新式教育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实业救国思潮高涨;近代印刷技术传入,商务印书馆具有一定实力。承载着启蒙与商务的双重使命的《学生杂志》应运而生。《学生杂志》的栏目设置、学生作品充分体现了杂志所承载的启蒙使命。如,修养栏目强调学生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学艺栏目介绍外国的科学知识,有助于摆脱专制愚昧的束缚;记载栏目介绍中外重大事件,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关注国家事务;学生作品体现了学生对当时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思索和认识。《学生杂志》同时还承载着“商务”的使命,如录用作品后,不付给作者稿酬,而是赠送书券;印有推介商务印书馆新书的相关内容。这有利于扩大商务印书馆书籍的销路,提高其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实力。综上所述,《学生杂志》的刊行,促进了近代学生的思想启蒙,推动了近代民族出版业的发展。近代民族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又为启蒙的持续进行提供了保障。《学生杂志》肩负的“启蒙”与“商务”的双重使命体现了以文化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凸显了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民族出版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民国初年中国社会变迁与转型的历史缩影。解析:首先要求以“《学生杂志》与社会变迁”为题,可以结合杂志颁布的具体时期分析时代背景,再结合相关内容栏目的设置进行解释分析即可。其中,据材料“1914年出版了《学生杂志》”并结合基础知识
重庆市二0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考试历史答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重庆市二0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考试政治答案
2023-11-24 16:23
4页 -
重庆市二0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023-11-24 16:23
5页 -
重庆市二0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考试物理答案
2023-11-24 16:23
12页 -
重庆市二0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考试生物答案
2023-11-24 16:23
3页 -
重庆市二0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考试生物试题
2023-11-24 16:23
6页 -
重庆市二0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2023-11-24 16:23
4页 -
重庆市二0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2023-11-24 16:23
8页 -
重庆市二0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2023-11-24 16:23
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