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B(A项,“使得作家早晚期作品的风格存在较大的差异”混淆程度,原文是“作家的早晚期作品风格之所以有差异,很大程度源于这种变化和追求”。C项,“表达欲⋯⋯是生存方式和基本权利的一部分”张冠李戴,原文为“表达是生存方式的一部分、基本权利的一部分”。D项,“作家的创作个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彰显”曲解文意,原文是“但至当下,尽管文学的多样化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显著,但对文学前途的担忧始终没有消退”)2.A(“文章开宗明义”错误,文章前两段主要阐述的是文字语言,而不是文字个性)3.C(“主要是源于个人造诣的提升”说法不全面,应该还有生活本身的变化)4.B(A项表述绝对化,文中是说这系统可以把同一个树种以及一个树群里的“大部分”个体结合起来。C项范围扩大.原文是说“真正的树木朋友”,而不是“一般树木”。D项以偏概全,文中说它们“多半”也没机会变老)5.C(“街头游童”使用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阶级”使用的引号表示突出强调,两者用法不同)6.①“明知会助长彼此间的竞争,却还是要与同类共享养分”,这告诉我们在竞争中也要学会互相帮助。②“许多树木则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在这样的环境中树木能在呵护中成长”,这启示我们团体对个体的重要性,在良好的团体中人能更好地成长。③“每棵树木对于整个共同体而言都弥足珍贵”“树木甚至会集体帮助生病的个体”,启示我们不能忽略团体中的任何一个人,对于弱者要多给予关心与帮助。④“这种森林的树木通常就像独行侠,因此总是处于艰难困境中”,启示我们在团体中要多沟通交流,才能走出困境,行走得更远。(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也可得分)7.C(“作者也渐渐感到有些疲倦”与原文不符,作者喜欢海上得来的这种感觉)8.用周围人们对海浪的欣喜态度,渲染一种热闹氛围和加强一种期待心理,为作者感情流露提供背景,突出了“我”对海的特殊情感;(3分)用“我”的一次次抑制不住的微笑,来烘托内心深处盼望和渴求风浪早来的急切心理。(3分)9.①海给了作者搏击风浪的自信;②点明了作者期待迎接前程中更为艰巨困难的决心;③作者的高远志向在与海的交流中得到印证和升华。(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0.ACF[(原文标点)予为童子时,则知有吴纯甫先生。长而登先生之门,悦而忘其归也]11.B(“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中的“游”意思也是“交往”)12.C(“认为掌权者要重视对吴纯甫先生这类人才的任用”理解错误。原文“以为在位者皆以此为心”强调掌权者当以天下为己任,而非强调人才任用的问题)13.(1)大家都期待他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后来他遭受挫折、压制近三十年。(得分点:“大用”“既而”“摧抑顿挫”各1分,大意2分)(2)按照他以前说过的话来执行,就犹如在饥渴的时候进食。(得分点:“以”“向”“从事”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我还是孩童的时候,就知道吴纯甫先生。长大后去先生家拜访,高兴得忘记回家。世人谈论慷慨磊落之人,我一定说起先生。先生年少时,被县令、乡绅、有威望的长者推重。大家都期待他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后来他遭受挫折、压制近三十年。先生自认为才能卓越,只是没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独独喜欢为别人说好话。世人无论贤明、愚昧,见到他都敬慕他。小到稍知归向正道的少年学子,他都一定向上举荐。有志向的士人,也都归附先生。时常质疑辩论,剖析十分细微,纵横议论如蜜蜂成群而至,解答众人的疑惑明了通晓。他对天下事情的利与弊,百姓的得与失,心中常怀隐忧。在天子中兴时期,他情绪激昂,有再造三代盛世的志向。诏书多次下发,所提到的阐明废而不行的礼法制度等事,都是先生曾经说过的。与先生交往的人,都去做大官。先生独独做生员,进退自如。嘉靖辛卯年,先生才考取举人。于是将赴京参加会试,担任朝廷官职指日可待。人们都为先生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而高兴,但又惋惜机会来得太晚。然而论人不可把人中举或中进士的早晚作为标准,而应当把是否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作为标准。不因为只是科场得意就高兴,而把得到能施展才能而利于国家的地位为乐事。志向“为自己的志向,那么天下就可以安稳无事,可惜先生未得到地展才能的机会。都在,先生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从千百人中突现出来,不能说没有收获;在国家衰颓的时候决心力挽狂澜,不能说没有力量。按照他以前说过的话来执行,就犹如在饥渴的时候进食。所以我认为先生不算晚,像先生这样才可以说是真正获得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那些庸碌无为的人,即使在幼儿时期就获得高官显爵,却每天在朝堂之上一味顺从,我不能说这人获得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于是我写下这篇文章来为先生送别。14.B(颔联写汉武帝沉迷于打猎,经常微服私游,语带讽刺)15.①诗歌的前三联是针对汉武帝生前事迹委婉抒发感情的,没有“悲”的意味。②尾联用典和写景相结合写出人们只能看到潇潇雨中的松柏,而不见有作为的君主,倍感凄然。③所以,诗歌的结构可以说是“前六句一气,七八掉转作收”。(每点2分)16.(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气吞万里如虎扁得仓皇北顾(3)示例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示例二:两边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第(1)(2)小题每空1分,有漏字、错别字、语序错误等,该空不得分,括号内的字可写可不写,第(3)小题符合要求即可.有漏字、错别字、语序错误等.该空不得分]17.示例: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森林面积稳步增长,林草资源质量持续提升,林草生态功能不断增强,林草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根据监测结果显示”句式杂糅;“质量……增强”搭配不当。修改正确一处1分,两处3分)18.A质量和数量并重B一条科学、生态的绿化之路(一条科学合理的绿化之路)(每答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19.B[缜密:周密;细致(多指思想)。严密:事物之间结合得紧,没有空隙;周到、没有疏漏;使严密。琢磨:思索;考虑。捉摸:猜测,预料。其间:那中间;其中;指某一段时间。期间:(某段)时期里面、释怀:(爱憎、悲喜、思念等感情)在心中消除,多用于否定句、释然、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5页)▲】20.①逗号将画波浪线部分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语句,突出强调了菜园子的大小与形状。②逗号表示停顿,使井里的植被和因植被而导致的水井显得“很窄”“很深”的特点得以突出强调。(每点2分)21.(1)将菜园子比作绿洲,表现了菜园子绿意盎然的情景。(2)将老园子比作外公的老朋友,表现了外公对老园子的了解、熟悉且有着很深的感情。(3)将井底比作小镜子,充分表现了井底在阳光照射下明亮平静的状态。(每点2分)22.【写作提示】一、材料解读这是一则新闻素材,也是当下的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材料出自2023年8月11日《人民日报》上刊发的陈世涵的文化类评论文章《博物馆热,升温更要“保温”》。从原标题可以看出两点重要信息:一是当前国内出现了一种博物馆热,无论是北京还是地方.国人参观博物馆的现象已经升温,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说明国人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由衷地热爱,这种热爱是自发的也是自觉的;二是作者所表达的观点,那就是这种文化现象应该持续,不应该是一时的热浪,而应该是永久的热潮。如果从材料第二段文字看,这也是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关注历史文化,寻求文化根源和民族源头。说到底,那就是中华民族已开始从“崇洋媚外”的病态心理中走出,从历史虚无的症结中清醒。中国人认识到中华民族自身的伟大.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从写作的角度看,这是一道思辨性的材料作文题。考生应思考如何看待这种文化现象,赞同还是否定,为什么赞同,或为何否定,无论选择哪一种观点,都要做到清醒地认识,理性地评价。二、参考立意(1)博物馆热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情结;(2)走进博物馆,感受民族历史文化;可以看出两点重要信息:一是当前国内出现了一种博物馆热,无论是北京还是地方,国人参观博物馆的现象已经升温,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说明国人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由衷地热爱,这种热爱是自发的也是自觉的;二是作者所表达的观点,那就是这种文化现象应该持续,不应该是一时的热浪,而应该是永久的热潮。如果从材料第二段文字看,这也是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关注历史文化,寻求文化根源和民族源头。说到底,那就是中华民族已开始从“崇洋媚外”的病态心理中走出,从历史虚无的症结中清醒。中国人认识到中华民族自身的伟大,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从写作的角度看,这是一道思辨性的材料作文题。考生应思考如何看待这种文化现象,否定,为什么赞同,或为何否定,无论选择哪一种观点,都要做到清醒地认识,理性(1)博物馆热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情结;(2)走进博物馆,感受民族历史文化;(3)看历史文化,寻民族之根;(4)从博物馆热看民族文化自信;【▲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3页(共5页)▲】(5)博物馆热,升温更要“保温”;(6)要理性看待博物馆热;(7)博物馆热,是“真热”还是“凑热”;等等。三、题意评分解说题意评分等级文章特征A.立意准确、集中、鲜明:能扣紧材料内涵,依据题干任务指令,选准角度,立意鲜明,主旨集中、明确、B.内容充一类文54~60分实,结构严谨,思路清晰。C.能严格执行题干写作任务指令限定的主题要求。D.所选文体特征鲜明。A立意准确、集中:能结合材料内涵,依据题干任务指令:选二类文准角度,立意明确。B.内容具体,结构完整,思路基本清符合题意148~53分楚。C.能执行题主写作任务指令限定的主题要求。D.符合所选文体的特征要求。一角A.立意基本准确:能联系材料内涵,依据题干任务指令,选择角度,确立主旨,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B.内容具三类文42~47分体,结构大致完整,思路基本清楚。C.基本能执行题干写作任务指令限定的主题要求。D.基本符合所选文体的特征要求。A.立意不够准确:能联系材料内涵,依据题干任务指令,选择角度,确立主旨,局部观点游离材料的主要思想内涵。基本符合题意四类文36~41分B.内容大致具体,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如残缺、思路混乱。C.未能执行题干写作任务指令限定的主题要求。D.不符合所选文体的特征要求。完全脱离材料内容,完全忽略写作要求,完全不符合文体要偏离题意五类文35分及以下求、仅选取材料、要求或背景的只言片语展开写作,思想不健康,观点错误。四、补充说明(一)错别字等扣分缺标题扣2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二)字数等扣分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50个字扣1分)【▲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4页(共5页)▲】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5.只写标题的,给2分,不评0分。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是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师的内容,可以打0分。6.完全空白的,评0分。【▲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5页(共5页)▲】
陕西省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答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陕西省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
2023-11-24 17:17
10页 -
陕西省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28C1答案
2023-11-24 17:17
1页 -
陕西省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政治答案
2023-11-24 17:17
1页 -
陕西省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英语28C答案
2023-11-24 17:17
5页 -
陕西省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数学28C1理科答案
2023-11-24 17:17
5页 -
陕西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数学(理科)试题
2023-11-24 17:17
4页 -
陕西省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物理答案
2023-11-24 17:17
3页 -
陕西省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答案
2023-11-24 17:17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