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32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注意事项:(考试范围:选择性性必修三)适用班级:高三学年。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1.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这体现了科学思维的( )A.量化性 B.客观性 C.预见性 D.可检验性【答案】B【解析】【详解】B:材料中尊重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体现了科学思维的客观性,故选B项。ACD:材料体现的是科学思维的客观性,未体现量化性、预见性与可检验性,故ACD不选。故本题选B。2.成语“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这一经典成语为一则思维规律的命名提供了借鉴。下列选项中违反这一规律的有()①不等速的等速运动 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接近和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③在他们当中,有些人是学生,有些不是学生 ④可以计算的无限序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不能既是自身,又是对自身的否定。选项中“不等速”与“等速”自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①符合题意。②:“接近”与“达到”自相矛盾,②符合题意。③:“有些人是学生,有些不是学生”,前后不矛盾,③不符合题意。④:“可以计算”与“无限”自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3.“商品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阳光、空气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所以,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这属于抽象思维的()A.概念 B.推理C.判断 D.综合与分析【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B: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过程,是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方法。题干由已知的判断推论出新的判断,因此B项正确。ACD:概念是对事物的本质的概括和反映,是同类事物的共性、一般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判断是对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明和断定,在内容上是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的反映,在形式上表现为概念与功能之间的联系;分析法就是把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或方面分解开来一一加以考察的思维方法。综合法就是把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或方面联合成为整体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4.桌子既包括木桌、石桌,也包括圆桌、方桌或书桌、饭桌等。而桌子这个概念是所有的桌子的共同本质,即“有桌面,有支柱,能够在上面放置东西或进行操作”,而不管它是木头的还是石头的,是方的还是圆的,是书桌还是饭桌。这表明概念具有()①整体性②概括性③抽象性④系统性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②③:概念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舍去桌子的不同材质、形态、功能等个性特征,只抓住桌子这类事物共有并且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有桌面,有支柱,能够在上面放置东西或进行操作”,体现了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据此②③正确。①④:概念不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①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5.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人”这个概念的理解是“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的动物。”他的错误在于()A.反映了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B.已经揭示了人的本质属性C.没有揭示人的属性D.没有如实地反映人的本质属性【答案】D【解析】【详解】ABCD:概念的内涵必须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柏拉图给人下的定义的明显错误,是未抓住人会思想,会使用生产工具之类的特征,只是现象化地将人与飞禽走兽区别开来。并没有揭示出人的本质属性,没有如实地反映人的本质属性,ABC排除,D正确。故本题选D。6.判断是事物情况的反映。要形成一个恰当的判断,需具备的条件有( )①要对认识对象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 ②要运用内涵明确、外延确定的概念构成判断 ③恰当搭配和使用主项、谓项、量项和联项 ④全称判断不得用作特称判断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③:依据教材知识可知,要形成一个恰当的判断,需要对认识对象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运用内涵明确、外延确定的概念构成判断,恰当搭配和使用主项、谓项、量项和联项。①②③正确。④:不属于要形成一个恰当的判断需具备的条件。④不选。故本题选A。7.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其意义在于,通过推理人们可以()①获取新的知识,深化认识 ②进行逻辑论证,驳斥诡辩③从根本上验证思维的正确性 ④将知识系统化、理论化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归纳推理在帮助人们发现认识对象的规律方面,类比推理在帮助人们获取新知识方面,都具有自身的价值,①说法正确。②:可以运用形式逻辑知识进行逻辑验证,驳斥诡辩,②说法正确。③:实践决定思维,是检验思维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故③错误。④:通过推理获取新的知识,深化认识,将知识系统化、理论化,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B。8.从概念的外延来看“马”与“白马”、“中国的首都”与“北京”是()A.全同关系、属种关系 B.属种关系、全同关系C.种属关系、交叉关系 D.交叉关系、种属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B:属种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全同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完全重合。从概念的外延来看,“马”与“白马”是属种关系,“中国的首都”与“北京”是全同关系,B正确。A:“马”与“白马”是属种关系,而不是全同关系,“中国的首都”与“北京”是全同关系,而不是属种关系,A错误。C:种属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交叉关系是指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马”与“白马”是属种关系,而不是种属关系,“中国的首都”与“北京”是全同关系,而不是交叉关系,C错误。D:“马”与“白马”是属种关系,而不是交叉关系,“中国的首都”与“北京”是全同关系,而不是种属关系,D错误。故本题选B9.牛顿用三棱镜把日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顺序排列着的彩色光带,这就是光的色散。把光波分解成频谱,分别研究各个成分的波长,这才明确了光的颜色的本质。在这里,牛顿运用的是()A.分析的方法 B.综合的方法C.演绎的方法 D.归纳的方法【答案】A【解析】【详解】A:牛顿为了认识光的本质,对光的本质进行剖析。把光的各个部分暂时地分割开来,把被考察的部分、要素从对象整体中抽取出来,这一过程属于分析法,故A入选。BCD: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不选。故本题选A。10.“我们不靠天吃饭,而靠天吃饭是自然界的奴隶,所以我们不做自然界的奴隶。”这个三段论()①是三段论有效式②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③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④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或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材料所述的三段论是无效的,因为“靠天吃饭是自然界的奴隶”这一大项不当周延,起不到确定大项与小项关系的媒介作用,由前提到结论没有保真关系,①错误。②:“靠天吃饭是自然界的奴隶”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而不是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②错误。③④:“靠天吃饭是自然界的奴隶”这一大项不当周延,因此,材料所述的三段论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或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11.因船舶遇难落水的人在水中最多能坚持多久?有人研究发现,会水的人在水温0℃时可以坚持15分钟;在2.5℃时,是30分钟;在5℃时,是1小时;10℃时是3小时;25℃时是一昼夜。可见,人在水中坚持的时间长短与水温高低有因果联系。获得这一结论运用的是探求因果联系的___逻辑方法。()A.求同法 B.求异法 C.剩余法 D.共变法【答案】D【解析】【详解】A: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材料不能得出四种场合只有水温是相同的,因而反映的不是求同法,A排除。B: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被考察的现象人在水中坚持的时间长短在题中每一场均有出现,因此材料反映的不是求异法,B排除。C: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等,没有什么所谓的剩余法,C排除。D: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关系。材料中“人在水中坚持的时间长短与水温高低有因果联系”,这说明材料反映的是共变法,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2.浙江黄岩盛产柑橘,美国人对黄岩进行考察后,发现加利福尼亚州与黄岩的地形、土壤、水文、温度、湿度、光照等自然条件大致相同,便推断出黄岩的柑橘移植到加利福尼亚之后也能获得高产。事实证明果然如此。美国人运用的推理方式是________。()A.演绎推理B.必然推理C.类比推理D.归纳推理【答案】C【解析】【详解】A:演绎推理是前提蕴涵结论的必然推理。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推理结构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演绎推理,A不合题意。B:必然性推理是前提与结论间具有蕴涵关系的推理,即从真前提能必然地推出真结论的推理。本题没有涉及必然推理,B不合题意。C:用已经认识的某个或某类事物去推断尚未认识的另一个或另一类事物,这属于类比推理。美国人对黄岩进行考察后,发现加利福尼亚州与黄岩的地形、土壤、水文、温度、湿度、光照等自然条件大致相同,便推断出黄岩的柑橘移植到加利福尼亚之后也能获得高产。事实证明果然如此。美国人运用的推理方式是类比推理,C符合题意。D: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本题运用的不是归纳推理,排除D。故本题选C。13.“如果不把不间断的东西割断,不使活生生的东西简单化、粗糙化,不加以割碎,不使之僵化,那么人们就不能想象、表达、测量、描绘运动。”列宁的话认为()A.只有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B.只要把问题分解开来,就能认识事物的整体C.只有把相互联系的整体区别开来,把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独立开来,分别地加以研究,才能获得对这一整体的正确认识D.世界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答案】C【解析】【详解】A:材料体现了辩证思维需要将认识对象及其各个部分、性质、关系相对地独立起来,分别研究,获得具体、深入的认识,并不是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故A说法错误。B: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准确认识事物的整体需要分析与综合的统一,只把问题分解开来,无法准确把握事物的整体,故B说法错误。C:材料体现了辩证思维需要将认识对象及其各个部分、性质、关系相对地独立起来,分别研究,获得具体、深入的认识,故C说法正确。D:材料强调的是将认识对象及其各个部分、性质、关系相对地独立起来,分别研究,不是强调联系,也没有涉及发展的观点,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4.培根说:“真正的哲学家应当像蜜蜂一样,从花园里采集花粉原料,消化这些原料,然后酿成香甜的蜜。”这个比喻所蕴含的科学思维道理是()A.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获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B.理性认识的获得需要在实践中占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对其进行科学加工制作C.感性认识是“香甜的蜜”,理性认识是“采集的花粉”D.培根把抽象思维比作“香甜的蜜”,把形象思维比作“采集的花粉”【答案】B【解析】【详解】B:“从花园里采集原料花粉”喻指在实践中获得感性材料,“消化这些原料”喻指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酿成香甜的蜜”喻指形成理性认识需抓住事物的本质与规律,B符合题意。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A说法错误。C:感性认识是“采集的花粉”,理性认识是“香甜的蜜”,C说法错误。D:材料不涉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对于培根比喻的认识是不准确的,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解析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原卷
2023-11-25 14:49
8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
2023-11-25 14:49
5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2023-11-25 14:49
5页 -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3-11-25 14:49
13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3-11-25 14:49
8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
2023-11-25 14:49
5页 -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
2023-11-25 14:49
7页 -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十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11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
2023-11-25 14:49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