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卡密封区内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卡。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说文解字》中的“公”是会意字,即“八厶”。《孟子》认为井田制下,“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据此可知,井田制A.以土地国有为基础B.是阶级社会形成的标志C.仍以公有制为主体D.有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2.《尚书》中记载牧野之战“血流漂杵”。孟子认为“仁人无敌于天下”,率先质疑其真实性,并由此认为“尽信《书》不如无《书》”,开启了后世对“血流漂杵”记载与解释的种种争议。这说明A.如实直书是古代史学的精神B.历史认知受自身价值观念影响C.牧野之战的真实性有待商榷”D.《尚书》提供的史料并不充足3.西汉昭帝、宣帝时期创建了常平仓制,即“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价而籴以”利农,贵时减价而粜,名曰常平仓,民便之。”常平仓的设立旨在A.保证地方粮食储备充盈B.确保人民生活富足安定C.发挥国家力量维护稳定D.加强宏观调控救济灾民4.“八议”起源于《周礼》中的“八辟”,是对“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犯罪减轻处罚的一项法律特权制度。曹魏时,借助修订《新律》的契机,将“八议”制度正式入律。这反映曹魏时期A.皇权借立法得以强化B.法律制度相对宽松C.法律完成儒家化改造D.世家大族势力增强5.唐代诗词常把时空背景转换为秦汉,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李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宋代诗词也常提及有强烈文化符号意味的西北地区,如陆游的“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说明A.秦汉的强盛为历代文人所仰慕B.唐宋诗人迫切希望收复西北失地C.西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D.唐宋诗词中蕴含深厚的家国情怀6.曲宴是古代帝王赐宴的一种,具有私宴性质,用以拉拢臣下,便于对朝政的控制,参加的人员一般是皇帝近臣、宗亲等。表1中曲宴人员变化能够反映出表1北宋官员出席曲宴的部分记载时期太祖朝真宗朝曲宴记载建隆二年,“妄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咸平五年(1002年)“癸亥,赐近臣岁节宴于宰相吕端第。自是遂以为例”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三年八月八日甲寅,诏近臣观书于龙图阁,遂宴于崇和殿”A.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B.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C.宋初政治改革的方向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7.元朝政府发行纸币,不仅在国内广泛流通,还有在海外流通的记载,波斯、印度、高丽、日本等皆曾仿行元代纸币。这种现象A.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B.强化了元的外贸优势地位C.维护并扩大了大一统国家D.有利于弥合国家间的矛盾8.明清国家礼制中的一个重要祭祀内容是四海祭祀,分设西海(陆地)、北海(陆地)、东海和南海四海坛庙,用国家吉礼中最高级的天地配祀。国家对四海祭祀意在A.强化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B.巩固国家统一的现实需要C.增强海权意识和海防建设D.强化礼制的基层教化作用9.鸦片战争后,魏源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中也有“作者之所忧患”,体现了“革虚而致实”的理念。这反映出魏源A.践行中体西用的主流价值理念B.引领了近代社会变革的方向。C.唤醒国人革新政治的忧患意识D.根植传统探求救亡图存之道10.19世纪中后期,开平煤矿面值100两的股票在投产时已涨至150两左右,上海电报局100两面额的股票突破了200两大关,上海机器织布局的股票价格也溢出原价的15%左右。这表明当时A.洋务运动推行的阻力已逐渐消除B.民族资本主义迎来初步发展C.经营形式创新推动民族工业发展D.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日益扩大11.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主要财源是各省的协饷。各省督抚对此态度不一,有的想方设法拖延和减少协饷,有的与中央讨价还价,还有的则尽其所能援助,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左宗棠的私人关系。这反映出当时A.国家权力结构发生根本变化B.地方督抚力量削弱清王朝统治根基C.社会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D.政府内部未达成对收复新疆的共识12.新文化运动引入科学的概念,就是要改变劳动方式、方法,发挥劳动者的潜力;引入民主的概念,就是要使劳动者意识到作为人应该享有“人的权利”,有占有自己劳动所得的权利。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A.以解放中国劳苦大众为宗旨B.重视提升劳动者的思想觉悟C.全盘否定传统儒家思想文化D.始终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13.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的民主选举中,为了使不识字的选民能够顺利行使选举权,边区政府采用了画圈、画杠、碗里放豆等多种选举方法。当时,许多足不出户的老太太都骑着毛驴翻山越岭赶到现场参加选举。这些做法A.完善了民主选举的实施程序B.壮大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力量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D.改变了边区政府的政权性质14.“一五”计划期间,国家财政收入中有69.4%来自国营经济的上缴利润,国外贷款占总收入的2.7%;在苏联帮助设计和装备的技术建设项目中,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所担负设计的工作量达20%~30%,机器设备安装量达30%~50%。这表明“一五”计划A.完成了对所有制结构的改造B.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C.体现了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D.证明了计划经济的先进性15.1991年,国家统计局公报,“全年城镇新安排就业700多万人,年末城镇待业率为2.3%。”1994年公报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05万人,年末城镇失业率为2.6%。”这反映出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16.图1为2005—2020年联合国会费分摊比例和中国的缴纳会费走势,中国所承担份额升至第二位。这可以用来说明A.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B.中国方案得到世界认可C.中国加快改革全球治理体系D.中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17.许多古代文明成就在北纬30度地区诞生,如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中国的三星堆文化区和美洲的玛雅文明遗址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B.文明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C.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D.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特征18.特许状是指中世纪欧洲国王赐予领主领地免受管辖的特恩权时所颁发的一种证明文书。12―13世纪,英国国王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状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据此可知,特许状A.加速了封君封臣制度瓦解B.促使了民族民主意识觉醒C.推动了封建庄园经济发展D.证明了王权推动城市兴起19.甘蔗原产自印度,原本是王室贡品和贵族奢侈品。16-18世纪被探险家和殖民者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由非洲黑奴大量种植,制成蔗糖销往世界各地。至18世纪末,甘蔗已成为大众的调味品。这反映了A.经济发展使饮食结构趋同B.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C.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全球性市场的最终形成20.1824年前,英国议会和政府多次下令,严禁人才、技术和机器外流,以没收家产、剥夺国籍、高额罚金和坐牢等法律严惩违令者。1824年以后,英国逐渐撤销了这些法律。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A.工业优势地位逐渐确立B.法律的制定越来越规范C.开始实行国家干预政策D.放宽对技术设备的限制21.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两国涌现出大量的虚构类小说,如《1910年入侵英伦》《威廉来了:霍亨索伦王朝统治下的伦敦》在英国广受欢迎;描写德国战胜英国的《英格兰的报应》《德国未来100年》等小说也在德国畅销。这反映出A.两国民众对世界大战充满期待B.文学作品深刻打上时代烙印C.英德竞争开始扩展到文化领域D.工业革命推动文化事业发展22.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C.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23.对图2中①时段解读正确的是A.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B.“新经济”的快速发展C.经济出现“滞胀”现象D.大力发展“混合经济”24.20世纪六七十年代,拉丁美洲经济学家提出了“依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世界经济领域中,存在着中心一外围层次,持续依赖中心地区的市场、资本和技术会抑制外围发展的力量。这一理论表明A.亚非拉美国家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国际霸权主义政策遭遇了强有力挑战C.发展中国家的地位随国际交往而提高D.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建立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元朝的疆域辽阔,漠北、东北地区设行省,但基层单位仍是其传统的千户、百户。西南地区设云南行省,仍多用土官任职。这样,“岭北、甘肃、四川等边地,唐所谓羁縻之州,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西藏地区由中央掌管全国佛教事务的机构宣政院直辖,低级官吏可由僧侣兼任,也进行了清查户口等工作。同时,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系统,做到了“人迹所及,皆置驿传”。——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清朝前中期,中央政府平定三藩之乱并实行了改土归流,随后收回台湾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等叛乱,在新疆地区设将军、办事大臣等,还大规模屯田、发行统一货币。在此基础上,在西藏册封宗教领袖、设驻藏大臣、加强驻军;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盟旗之间不相统属,均直属中央机构理落院。同时,先后签订《尼布楚条约》等条约,划定了中俄大部分边界线。——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三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做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州、县等)的自治机关,除了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享有一定的立法、财政等权力,以及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国家在经济、文化建设中照顾各民族的需要。同时,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民族识别和消除民族歧视等工作。这也为世界各国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借鉴。——摘编自李正华、张金才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元朝和清朝前中期边疆治理的主要相同之处。(10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1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据〔英〕阿诺德·T·威尔逊《苏伊士运河史》等根据至少两条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变迁”,概括一条世界历史发展的线索或趋势,并予以阐述。(要求:线索或趋势明确,持论有据,阐述清晰)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1897年,商务印书馆创立于上海,它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创造了中国文化出版事业的辉煌。商务印书馆出版书目表1904—1906年推出《最新教科书》,是中国第一套完整、系统的新式教科书。出版严复译《法意》(《论法的精神》)。1915—1920年《妇女杂志》、《科学》杂志等创刊发行,《小说月报》革新。1924年出版李大钊《史学要论》,是中国第一部阐述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的历史学著作。1926年出版鲁迅《阿Q正传》英译本,这是第一部鲁迅著作的外文译本。1957年出版《新华字典》,这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历经几代专家学者十余次大规模的修订,成为迄今为止世界出版史上最高发行量的字典。1959一1960年出版《日汉词典》、《汉德词典》、《俄汉大辞典》等。1962-1976年出版《马恩列斯论德国古典哲学》、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徐毓栅译《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著)、许良英等译《爱因斯坦文集》。1978-1979年正式出版《现代汉语词典》,是中国第一部规范性的语文词典。出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是新中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观点、方法编写的古汉语权威字典。1982―2022年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700余种,所收著作均为世界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涉及
吉林省长春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历史试题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2023-2024吉林省吉林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语文试卷答案
2023-11-25 16:16
6页 -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物理试题(一)
2023-11-25 16:16
9页 -
吉林省长春市2024届高三质量监测(一)数学试题
2023-11-25 16:16
4页 -
吉林省长春市2024届高三质量监测(一)化学答案
2023-11-25 16:16
3页 -
2023年11月诊断性测试数学答案
2023-11-25 16:17
8页 -
THUSSAT2023年11月诊断性测试理科综合物理答案
2023-11-25 16:17
4页 -
THUSSAT2023年11月诊断性测试理科综合生物答案
2023-11-25 16:17
2页 -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测试语文答案
2023-11-25 16:17
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