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轮复习收官卷】(全国新课标卷)第二模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距今1万多年前的中国以炊器划分,长江流域为釜文化圈,淮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为三足器文化圈,燕山南北地区为筒形罐文化圈。各地区努力开展远距离交流,交流内容主要是原始宇宙观、天文历法、权力表达方式、丧葬和祭祀礼仪等当时最先进的文化精粹。据此可推知()A.炊具是中国最原始的文化形态 B.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C.长江流域是饮食文化的发源地 D.南北交流是文化多样性的主要原因【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距今1万多年前的中国,不同地域文明在炊器使用上存在差异,但彼此之间又存在密切交流,体现多元一体的特征,B项正确;从材料可以推知距今1万多年前的中国已产生炊具文化,但仅凭此不能得出炊具是中国最原始的文化形态,排除A项;材料提及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和黄土高原、燕山南北地区的炊器文化差异,不涉及饮食文化发源情况,排除C项;材料提及南北之间存在密切交流,仅凭此不能得出南北交流是文化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2.《管子》中强调,五谷是“万物之主”,是“民之司命”。从这种认识出发,管仲在齐国担任丞相期间,把土地分给农户经营,提出了“均地分力”“相地而衰征”等鼓励开垦、发展农业的政策,根据土地的好坏贫瘠征收赋税。管仲的做法()A.奠定了华夏农耕文明根基 B.强化了丞相赋税管理职能C.加速了西周礼乐制度崩溃 D.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齐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把土地分给农户经营”“根据土地的好坏贫瘠征收赋税”可得出这体现的是土地私有,而“均地分力”“相地而衰征”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他的做法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D项正确;华夏农耕文明根基在春秋时期已经奠定,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土地制度,而不是改革丞相的职能,排除B项;管仲是东周春秋时期的人物,而不是西周,排除C项。故选D项。3.如图是南阳汉画像石《投壶》(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画面中间两个人正在投壶喝酒,左边的人眼皮下垂给人以昏沉之感;右边的人眼睛圆睁,精神正足。从两个人面部的刻画来看,两个人的正侧面都存在于同一张脸上。该作品反映了()A.时代特征影响绘画特色 B.古代艺术与现代主义的融合C.艺术创作源于丰富想象 D.史料价值与艺术审美的统一【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中国古代史(南阳)。据材料“南阳汉画像石《投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画像石在展现汉社会生活一面的同时,从两个人的面部刻画上来看,两个人面部和嘴巴在侧面,而眼睛和鼻子是正面的,这样就形成一种视觉转换,暗示两个人喝酒时,变化丰富的面部表情和不停转动的头部,这反映出汉代画像石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同时画像石也是记录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实物史料,体现了史料价值与艺术审美的统一,D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当时的时代特征,排除A项;该画像石的艺术风格,并不属于现代主义风格,排除B项;艺术创作源于现实生活而不是源于丰富的想象,排除C项。故选D项。4.明清时期,西南土司的承袭方式有两种:一是“赴京告袭”,即土司亲自或遣人赴京请求承袭,其显著特点是将承袭与朝贡结合;二是“就彼冠带”,即土司在地方请求承袭,但土司承袭时需按品秩向中央纳粮。到清康熙时期,“就彼冠带”被正式确立为土司的承袭方式。雍正年间,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变化反映出()A.边疆地区经济得到稳定的发展 B.西南地区土司权力逐步扩大C.中央对西南土司的管控不断加强 D.西南地区开始实行“编户齐民”政策【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承袭与朝贡结合”“按品秩向中央纳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南土司由对朝廷“朝贡”到“纳粮”,直至“改土归流”,土司世袭制度被取消,由中央直接管理,中央对西南土司的管控不断加强,C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边疆经济稳定发展,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中央对边疆的管理日益加强,B项与材料含义相反,排除;编户齐民出现于汉朝,且材料信息无法体现,D项排除。故选C项。5.1912年3月,上海《时报》报道:南京政府进行服饰改革后,“绸缎铺估衣店闭门贴招,盘外国细呢,西式新衣,列肆相望,无论何店,皆高悬西式帽”。据此可知,当时的服饰改革()A.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B.导致了传统服饰的消亡C.得到广大民众广泛支持 D.推动了社会新风尚形成【答案】A【详解】南京政府服饰改革后,西式服饰盛行而中式服饰衰落,这显然不利于绸缎等用于生产中式服饰的国货的销售,也就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说明传统服饰的消亡,且也不可能消亡,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民众对服饰改革的态度,不能说明得到广泛支持,排除C项;材料现象有助于形成社会新风,但不能说明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6.1953年3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此后全国共选出基层人大代表566万余名,在此基础上,选举产生出全国人大代表1226名。该部法律的实施()A.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 B.建立起基层群众自治制度C.践行人民民主的原则 D.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答案】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目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953年全国选举产生大量基层人大代表,又在此基础上选举产生10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由此可知这种做法是在保障人民当家做主,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A项说法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在1956年建立的,1953年当时社会主义制度还未建立,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材料涉及选举人大代表,没有涉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D项说法错误,当时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还未召开,排除D项。故选C项。7.从全国发展脉络看,1949年之前,我国没有一个城市GDP超过百亿元;1986年之前,我国也没有一个城市GDP达到千亿元,但到了2021年,我国万亿GDP城市已达到24个。数量较多的万亿GDP城市的出现反映了()A.建国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凸显优势C.改革开放激发了活力与创新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2021年,我国万亿GDP城市已达到24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活力与创新,经济迅速发展,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1986年之前,我国也没有一个城市GDP达到千亿元”,可知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化进程依然缓慢,排除A项;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是在20世纪5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是在1992年,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经济的发展是由于改革开放激发了活力与创新,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8.位于地中海南岸的尼罗河三角洲气候炎热,服饰以亚麻为主;而居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气候较冷,羊毛服饰占据主流。亚历山大东征后,埃及的妇女也穿羊毛披肩,希腊人的穿戴中波斯、埃及的服饰元素也较为普遍。这说明()A.地中海阳隔导致南北两岸文化差异 B.碰撞促进了区域间文化的交流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埃及文明的进步 D.亚历山大推行希腊化成效突出【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马其顿国王)。根据材料“亚历山大东征后,埃及的妇女也穿羊毛披肩,希腊人的穿戴中波斯、埃及的服饰元素也较为普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后,埃及和希腊的文化开始相互借鉴、融合,战争冲突与文明传播并行,这说明战争带来的碰撞客观上促进了区域间文化的交流,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战争带来的文化交流而不是文化差异,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亚历山大东征促进埃及文明进步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仅凭材料无法断定亚历山大推行希腊化成效突出,排除D项。故选B项。9.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诸多国家,其中法兰克王国逐渐发展壮大。800年,查理被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其时他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大致与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相合。据此可知,查理时期的法兰克王国()A.抛弃了日耳曼人的部落传统 B.全面继承了古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C.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势力 D.利用了罗马帝国时兴起的宗教力量【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法兰克建立者克洛维为巩固统治,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自己的亲兵和官吏,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并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使得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不断扩张,实力强大。根据材料信息“800年,查理被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其时他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大致与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相合。”可见,查理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利用了罗马帝国时兴起的宗教力量,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查理时期的法兰克王国抛弃了日耳曼人的部落传统,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法兰克王国政治制度的内容,排除B项;“彻底消除”此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0.1816~1858年间,俄国男性世袭贵族数量从8.41万增至11.31万,增幅34.5%,同时,农奴人口从2145.42万增至2483.82万,增幅为15.8%。在1840~1858年,南俄和伏尔加河下游贵族地产总面积从1032.4万俄亩增至1264.1万俄亩,增长22.4%。这可以说明,当时俄国()A.雇佣制大农场初具规模 B.农奴遭受的剥削加深C.农奴人身依附关系加剧 D.农奴制并未出现危机【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1840~1858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农奴主(贵族地主)人口、农奴数量、农奴主的地产都在增加,也就是指农奴遭受的剥削加深,故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俄国的雇佣制大农场建立是在农奴制改革后(也可以说是改革的影响之一),故排除A项;从材料得不出农奴主和农奴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情况,无法得出农奴人身依附关系加剧,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农奴遭受着贵族地主的压迫,已经出现危机,排除D项。故选B项。11.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兴起“第三条道路”,主张政府可以既吸纳市场经济中自由主义的作用,又兼顾以国家为媒介的实现社会平等和社会正义的力量,强调“摒弃阶级政治”“寻求跨阶级的支持”。该道路的出现说明()A.冷战对欧美国家带来极大影响 B.意识形态对西方国家影响减弱C.资本主义存在着自我调节机制 D.西方国家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主张政府可以既吸纳市场经济中自由主义的作用,又兼顾以国家为媒介的实现社会平等和社会正义的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兴起“第三条道路”,也叫“中间道路”,即要在社会民主主义与自由思想相融合的基本价值观念下,主张优势互补,有机结合,它是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批判性综合,是资本主义在世界形势巨变下的自我调节,C项正确;1991年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材料未反映冷战带来的影响,排除A项;西方政府仍是资本主义社会,维护的仍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意识形态对西方国家影响并不会减弱,排除B项;社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社会成员的组成
【2024年一轮复习收官卷】第二模拟(全国新课标卷)(解析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2024年一轮复习收官卷】第一模拟(全国甲卷)(解析版)
2023-11-25 21:27
10页 -
【2024年一轮复习收官卷】第一模拟(全国乙卷)(原卷版)
2023-11-25 21:27
4页 -
【2024年一轮复习收官卷】第一模拟(全国乙卷)(解析版)
2023-11-25 21:27
10页 -
2024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收官卷03(新高考Ⅰ卷)(解析版)
2023-11-25 21:27
19页 -
2024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收官卷01(新高考Ⅰ卷)(解析版)
2023-11-25 21:27
18页 -
2024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收官卷02(新高考Ⅰ卷)(解析版)
2023-11-25 21:27
21页 -
资阳市高中2021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
2023-11-25 21:27
8页 -
四川省资阳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科数学试题
2023-11-25 21:27
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