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湖北荆荆宜2023届高三五月三校联考 历史答案
湖北荆荆宜2023届高三五月三校联考 历史答案
格式:pdf页数:4页大小:254.2 K上传日期:2023-11-25 23:42浏览次数:425 侵权/举报

2023年高三下学期5月三校联考高三历史参考答案1.D【解析】据材料“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晋公室土地”“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大夫为诸侯”“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秦昭襄王约齐湣王同时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东周时期诸侯、士大夫阶层逐渐崛起,实力增强、权力增大而冲击周王室地位,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故选D项。2.B【解析】本题属于高考中“五育齐飞”的试题,图片“斗兽”体现当时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的汉代崇尚勇武的时代风貌及阳刚之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故选B;题干材料无法印证“铁犁牛耕”的推广,排除A;也未凸显社会矛盾的尖锐,排除C;图片很写实,也不是材料主旨,D错误,排除;故选B。3.C【详解】据题干信息“据地出税,天下皆同”,结合所学知识,两税法的实施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开始以资产(土地)为主,而且扩大征税对象,包括王公贵族,体现出赋税征收蕴含一定的公平原则,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枢决策体系是否完善,排除A项;题干中是唐宣宗的舅舅,并非因士族衰落而不能免税,是征税标准的改变,排除B项;两税法简化了征税项目,排除D项。故选C项。4.D【详解】据材料“明朝皇帝明神宗为册立太子与大臣及后宫势力前后纷争十五年之久,史称国本之争。明神宗有意放弃皇长子,立宠妃郑氏的儿子为太子,但受到阁臣与皇太后的极力反对,最终立皇长子为太子。”可知,皇帝意欲打破祖制,放弃皇长子,另立太子,遭到阁臣与皇太后的极力反对,最终立皇长子为太子,说明封建礼教与祖制对皇帝的权力具有制约作用,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外戚势力信息,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册立太子之争,与中央集权制度是否逐步走向衰弱,排除B项;内阁做为皇帝的秘书机构,没有权力,更不会享受决策大权,排除C项。故选D项。5.B【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西南各省山区和丘陵地区得到了开发,耕地面积呈现上涨趋势,而这些地区适宜种植一些经济作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业种植结构,B项正确;耕地面积的增加,不能得出劳动效率的提高,排除A项;人地矛盾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排除C项;耕地面积的增加,无法得出生产专业化的程度,排除D项。故选B项。6.C【详解】据材料可知,魏源依然以传统的华夷观看待鸦片战争后的中西关系,据所学可知,魏源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为数不多的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代表,他对近代中西关系的看法尚且局限更不用说一般的民众了,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近代中国思想转型的艰巨性,C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史实,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统治阶级中先后出现地主阶级抵抗派和地主阶级洋务派,他们一直在探索救亡道路,排除A项;B项符合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状态,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据材料“中国一切皆胜英夷”可知,魏源尚未认识到西方崛起的缘由,排除D项。故1选C项。7.D【解析】据上表,可知近代中国工厂工人主要分布在通商口岸地区,说明通商口岸地区的自然经济最先遭到破坏,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故选D项。8.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10月24日,武汉会战即将结束,在宜昌沦陷前,中国将150万各类人员,100多万吨货物和大量的轻重工业设备从武汉撤离,为以后抗战提供了兵员和物资,有利于接下来的持久抗战,D项正确;武汉一地不能决定整个抗日战争进程,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生公司的贡献,并没有强调国共两党的合作,排除B项;日本全面侵华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C项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故选D项。9.B【详解】据材料“1961年”“经济困难”等,可知此时我国正面临经济困难,为解决这一困难,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B项正确;这一举措是为了纠正“大跃进”运动中的“左倾错误,而不仅仅是反思,排除A项;“从根本上”,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当时解决的主要是农轻重比例失调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0.A【详解】据材料可知,“2002-2007年,全国共有309个城市与五大洲119个国家的1057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对外友协举办建交纪念会及各种大型活动358次,开展文化交流项目180多个,举办各类大型演出、展览活动超过500场次”,这体现了我国对外交往的空间拓展,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城市改革,而是强调全国共有多少城市与五大洲119个国家的1057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排除B项;我国外交实现重大突破是20世纪七十年代,材料未涉及外交的重大突破,排除C项。故选A项。11.B【详解】根据材料“印度河谷地和两河流域的民族在耕种和动物饲养过程中,都养育出了工匠和艺术家、商人和行政人员;他们的住房由精美的同一大小的砖造成。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有书面语言的民族,这种语言有400个文字单位”可知,古印度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成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两者都属于大河流域文明,说明大河流域文明具有一定相似性,B项正确;文字只能反映部分材料内容,排除A项;材料强调印度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相似性,并未涉及原始农业促进生活方式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两大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排除D项。故选B项。12.D【解析】据材料“中国帝王被赋予开明家长的角色”“他的君王的权力建筑在以德临民,为了驯服四邻,制定了优良礼法”可知伏尔泰极力夸赞中国帝王的开明、法治和民主,实际上是为了批判法国的君主专制,体现了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诉求,故选D项;伏尔泰推崇中国的君主制度只是他批判法国君主专制的手段和方式,并非真心推崇中国文化,排除A项;“中国帝王被赋予开明家长的角色”说明在伏尔泰的心目中,中国是开明君主制,并非君主专制,排除B项;伏尔泰夸赞中国的开明君主制针对的是中央的君主制度,与地方割据势力无关,排除C项。213.B【详解】据材料可知,材料中英国曾一度在纺织业获得先发优势,后因德国染布工艺的领先而被超越,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重工业获得高速发展,也与核心技术的突破密切相关,B项正确;材料只提及德国纺织业竞争力提升,无纺织业领先世界的表述,排除A项;材料提及德国轻工业带动重工业的情形,未涉及二者之间是否协同发展,排除C项;材料强调技术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带动工业化程度加深,德国是否率先实现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与材料关联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14.B【详解】通过题干标题《帝国主义》可知,此漫画针对帝国主义国家,就漫画的内容描述来看,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周围有枪支、坦克等武器,意在说明拉丁美洲独立后长期受到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这是导致拉丁美洲国家政治动荡、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金融危机引发拉美社会动荡,材料主要反映殖民主义阻碍拉美的发展,排除A项;C项表述不符史实,早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地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拉美因殖民主义发展受阻,材料不能体现拉美人民抗美斗争走向联合,排除D项。故选B项。15.A【详解】据材料可知,1922年至1924年,苏联货币对英镑和美元基本稳定,同时在莫斯科出现“现在美元也不得不屈服于本土的切尔文”的情况,体现了人们群众对苏维埃政权的认同,稳定了苏联的金融货币体系,A项正确;据材料信息可知,苏联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不能得知美元贬值,且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人民对苏维埃政权的认同,推动了苏联货币体系稳定,没有涉及苏联工业化成效,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的敌视和封锁,不能反映苏联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紧张,排除D项。故选A项。16.B【解析】据材料可知,大国之间的多边多角互动与制衡态势使大国关系错综复杂,这种合作与制衡的态势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项正确;政治经济新秩序是指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当平等地作为国际社会的成员参与国际事务,而材料强调的依然是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制衡,未涉及政治经济新秩序,排除A项;大国之间进行合作并不意味着意识形态冲突淡化,排除C项;材料中的局势并不一定会加剧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排除D项。故选B项。17.(1)原因:小农经济下,农民具有较高生产积极性;古代农具的不断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政府政策推动。(6分)(2)新趋向:由男耕女织到小农、小工、小商一体化趋势。(2分)积极作用:推动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拓宽了小农营生途径;利于缓解宋代人多地少的压力;有利于打破四民界限,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4分)318.(1)特点:有思想理论指导;海防与边防并重;政治体制与内地趋同;军政分离,重视军事防卫。(6分)(2)背景:西方侵略,民族危机严重;洋务运动,自强求富;中体西用,师夷长技。(4分)意义:凸显救亡图存决心;增强了国人的海权意识;带动民族工业的发展。(4分)19.(1)原因:世界主要国家金本位制的确立;英国成为世界金融和贸易的中心;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镑在世界货币中稳定且信用较高。(6分)(2)特点:在美国主导下大国协商而成;建立了成套规则和专门机构。(4分)影响: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霸权地位(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促进了国际金融秩序的制度化;推动了世界自由贸易的发展。(4分)20.论题:世界棉花产业由多极分散走向以欧洲为主导的单极世界。阐释:近代以前,亚洲、中美洲、东非三大地区各自独立地发展了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并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商贸流通。棉花在寒冷的欧洲大陆不易生长,因此欧洲被摈弃在三大中心之外。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棉花生产网络逐渐集中在欧洲,欧洲商人通过大型商业公司如东印度公司加强了对印度棉纺织生产的控制,从印度购买棉纺织品带回欧洲消费,或运往非洲购买劳动力运往美洲种植园中工作。欧洲用棉花联接了一个横跨三大洲的贸易体系。工业革命后,技术上的革新和蒸汽动力的应用大幅度提升了棉纺织业的效率,欧洲从商人角色变成最大的制造者。欧洲棉纺织品销往世界,冲击了当地棉纺织业。总结:原来多极分散的棉花生产和销售网络,变成了欧洲主导的单极世界。其他趋势:印度从独立的棉花产业地沦为欧洲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4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