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答案BDACCDDA题号9101112131415答案DBCADBC【解析】1.材料无法证实夏朝是否存在,排除A项;分封制度建立于西周,排除C项;君主专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材料讲述了礼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体现了早期国家的发展,故选B项。2.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应在南宋时期,排除A项;“原始阶段”不符合史实,春秋战国时期,耕作技术就已经脱离了原始阶段,进入传统农业阶段,排除B项;“消除”二字过于绝对,故排除C项;材料中指出江南地区“无冻饿之人”,却也没有“千金之家”,体现了江南地区人民虽能解决温饱问题,但没有特别富足,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故选D项。3.材料强调天子的职责是统一天下、包容万国、建立统一领导的国家治理观念。A项内容是朱元璋的原话,旨在揭示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元朝的黑暗统治,与材料核心精神不相符合,故A项符合题意;B、C、D从国土、民族关系和民族交融角度谈到国家治理,三项皆符合材料主旨。4.材料突出了金属货币币值小,货币过重,造成商品贸易与流通的不便,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需要建立市易务等金融机构,进行便钱的兑换,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的建立需要社会信用制度的完善,故选C项;材料所谈及问题是金属货币发行,与市场监管无关,排除A项;“人身控制”与材料内容不相及,排除B项;“工商皆本”无法体现,排除D项。5.从材料中“内调入值”“行走”以及“无正式官署”等信息可得出军机大臣属于办事大臣,没有对应的品秩,属于临时差遣,故选C项;材料并未体现军机处人员精干、效率较高、保密性强的特点,排除A、B、D三项。6.上述情况指的是社会的有识之士思想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制度的转变。应用唯物史观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实现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7.此时清朝统治已经推翻,排除A项;南北对峙局面存续于辛亥革命期间,排除B项;维护共和政体不是首要目标,且材料中未体现维护民主共和政体,排除C项;材料是二次革命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国民党组织严重不纯,人心涣散,已经不能领导革命继续前进,因此决心从整顿党务入手,整顿新党,拯救革命,因此孙中山此时的首要目标是增强党内凝聚力,故选D项。8.从图片中“公私合营”信息可以得出此时是在三大改造期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属于生产关系的改造,故选A项。9.材料涉及城市经济,而非农村,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失效”说法错误,排除A项;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B项;城乡差异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强调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说明城市经济改革成效明显,故选D项。10.“否认”二字错误,排除A项;明确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排除C项;反思苏联解体时间不符,苏联解体时间是1991年,排除D项;材料体现了邓小平反思苏联模式,不照搬苏联模式,探寻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新路径,故选B项。11.“虚伪性”不正确,民主政治存在缺陷,但非具有虚伪性,排除A项;“名存实亡”言过其实,民主政治仍发挥重大作用,排除B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体现了直接民主的缺陷性,使得平民权力无限膨胀,极易被某些别有用心的政客操纵,故选C项。12.工业革命时期经济理论应为自由主义,材料谈及的是重商主义,排除B项;C项涉及的理论是凯恩斯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属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排除D项;材料体现了重商主义理论,重商主义推动了欧洲的对外扩张,故选A项。13.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已经破坏了共和体制,此时法国已经不存在共和体制,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分权制衡原则,排除B项;工作效率提高与否无法判定,排除C项;材料体现拿破仑给予保民院和立法院的权力越来越小,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故选D项。14.“否认”二字过于绝对,且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社会形态差异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所在,排除C项;材料并未直接诋毁社会主义制度,排除D项;材料将资本主义美化为资本家和工人利益融为一体的社会制度,二者共有资本、共享民主,社会经济成员在经济上是自由平等的,掩饰了资本主义阶级差别的本质,故选B项。15.材料主旨体现了二十国集团对话合作解决发展难题,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政治经济一体化,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说法错误,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还未建立。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21分)(1)(8分)特点:以工人群众为主体;以技术知识教育为重点;济贫性立法;政府不够重视等。(每点1分,4分)不足:缺乏官方支持和资金保障;效果有限,影响不如德法。(每点2分,4分)(2)(13分)条件:党和国家的重视;政策法令的出台。(每点2分,4分)概况:兴办一批中等技术学校;创立中等技术教育体制;形成中等技术教育培养制度等。(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意义:培养骨干技术人员;探索职业教育发展途径;利于恢复国民经济等。(答出三点5分)17.(22分)(1)(12分)信息1:图中描绘街市、人家、官员活动等生活场景,可用于研究清代社会发展情况。(4分)信息2:图中出现酒店、卦摊、中药铺等商业发展成果,可用于研究清代商品经济及商业发展状况。(4分)信息3:该图构图具有透视和光影明暗等技法,可用于研究清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状况。(4分)(2)(10分)观点:固有文明与外来文明相调和进而产生新文明,推动社会进步。(2分)中国历史示例:汉朝以来,佛教思想经印度传入,与中华文明相融合后产生新的本土化的禅宗思想,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思想,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或宋朝理学思想源自于儒释道合流等,同等赋分)(4分)外国历史示例:马克思主义传入俄国,与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产生“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它推动了苏俄(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进而为其他落后地区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支持。(4分)18.(12分)【示例】观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现代化具有深刻的人民性(2分)论证:中国的现代化之路起步于晚清,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下取得的成果乏善可陈。洋务运动尽管迈出了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步,但在政治民主与思想解放两个方面的发展程度却聊胜于无。到了民国时期,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情况略有好转,民主政治的架构、民族工业的短暂飞跃、各种新思潮的传入也使得中国在各方面逐渐步入现代化。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胜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方才使得中国的现代化为最广大的人民所共享。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不断腾飞的社会经济水平让人民感受到了发展带来的伟大成就;思想文化的繁荣以及发展理论丰富给人民以充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8分)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现代化体现人民至上的伟大理念。(2分)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历史-答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9)历史
2023-11-26 09:50
9页 -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语文-答案
2023-11-26 09:50
4页 -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语文-双向细目表
2023-11-26 09:50
1页 -
2023年辽宁省大连市三模数学试卷
2023-11-26 09:50
6页 -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地理-答案
2023-11-26 09:50
4页 -
2023年辽宁省实验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答案版)
2023-11-26 09:50
4页 -
丹东市2023届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二)历史参考答案
2023-11-26 09:50
3页 -
2023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二模考试物理试卷
2023-11-26 09:50
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