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十校2023年11月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注意:本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规定用笔将所有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传统戏曲在文本结构上从未以情节整一性为前提,传奇剧本更是如此,它恰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卷轴手卷,具有典型的手卷式结构。戏曲中的传奇与绘画中的手卷最为直观的相似点,就是特殊的长度。正如手卷的长度超出了一般意义上应该让欣赏者“一目了然”地完整欣赏的绘画应有形态,传奇的长度也和通常为实际演出撰写的剧本不同,明显超出了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讲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的需要。明清传奇作为戏剧文本的长度,根本就不曾预设要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完成演出,其前身宋元南戏的文本,就超出了这一要求,而从传奇之始祖-元末时期高则诚的《琵琶记》开始,传奇的文体更有如一匹脱缰骏马,戏剧的逻辑从未对其构成制约。值得特别提示的是,高则诚创作《琵琶记》之前,以四折为一本的格律严整的杂剧早就风行X天下。明清传奇均以数十出为常例。按《六十种曲》所收录的传奇,40出左右的剧本在传奇中比比皆是,明清传奇不仅没有如元杂剧那种只有4折的作品,20出以下的都极为少见。这是因为多数传奇作家创作剧本的最初动机,主要是供案头阅读的文学读本,他们要通过篇幅与容量证明才情,竟相以长度争胜。传奇除了长度远离一般对剧本文学的认知,更重要的是传奇作者安置戏剧故事的铺排方式,与从开端、冲突、高潮直至结局的“整一性”的戏剧理念大相径庭,更缺乏作为“对立双方之矛盾的戏剧冲突。从传奇的文本结构看,尽管一部传奇叙述的故事本身是可以具有其完整性的,但是优秀的传奇作者,似乎都偏好于在故事发展过程的时间延展中,有意地点缀着几个间隙性的段落,就像长卷中的山水起伏一样,时有枝蔓逸出,形成有张有弛、错落有致的节奏感。这样的结构安排,古代戏曲理论家和昆曲表演者称之为“冷热相剂”,显然为传奇作家普遍认可,它也强化了传奇的文本结构与绘画手卷相似和相通的特征H。明代传奇的结构对昆曲的演出形态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传奇作品动辄数十出,假如按一出演出半小时计,明代的多数传奇作品按全本演出超过20小时,如同一二十米的长卷一般,这样的长度,无论是对表演者还是观赏者,显然都并不适宜。其实,恰因传奇的叙事逻辑与手卷构图方式相似,所以传奇这种戏剧文本的篇幅才会如此之长,正如手卷最适宜于创作长卷,传奇手式的构成更宜于较长篇幅的创作,这也是传奇动辄长达数十出的内在合理性之所在。明清传奇以折子戏为主的演出形态与传奇的文体结构特点,简直是天作之合。传奇剧本虽以生旦戏为主,但一直有不成文的惯例,即每部传奇要为所有脚色安排其独立表现的出目,第1页,共9页更导致传统戏曲在文本结构上,呈现出手卷式多中心的特点。一些次要脚色主演的出目,有时会逸出到情的主线,就像手卷的闲笔和留白,让作品增添了叙事中的弹性与变化。假如其中没有起伏变化,没有“冷热相剂”,欣赏过程将会显得非常乏味。戏曲尤其是昆曲各行当表演艺术水平提升,与传奇的体例有着内在的因果关系,这是因为传奇不只关心作为主要脚色的生旦,几乎是下意识地顾及所有的行当,在剧本中为他们设置可以展现其能力的段落。反过来也可以说,传奇的作家虽然不无对作品整体的把握,但是对局部的注意实不下于整体。传奇和手卷本质上都可以被看成一个流动的整体,其多中心的特点,赋予了演出和欣赏过程中的自由裁量空间,灵动又不随机。其实当我们说中国画的手卷多中心或者散点透视的特点时,还需要加以补充的是,在每幅手卷里,对具有相对完整性的局部的截取方式并无固定模式,恰如折子戏一样,实际上是可以由表演者定义的。元杂剧相对篇幅较短,所叙述的故事和事件亦较集中,当然和动辄长达数十出的传奇没有可比性,不可能像传奇一样追求典型的长卷式的铺叙结构。元杂剧的文本相当具有严整性,一本四折,每折一套曲,由同一宫调的多支曲牌构成,结构规范。但这是音乐上的严整性,从戏剧角度看是松散和漫延的,文本结构仍有与手卷相似的特点,元杂剧末本的戏剧人物设置,更证明了一点。元杂剧清晰地体现出讲唱的文本向戏剧文本的转化,其标志就是其代言体的特征,但这种转化并不能瞬间完成,从元杂剧大量末本中变换主唱者的现象,不难看到在这一转化的过程中还保留了讲唱艺术的若干痕J迹。应该承认,本戏,尤其是剧场演出的本戏,对情节整一性的追求更符合一般的戏剧观赏规律。所以,当剧场演出成为戏剧的主要表现形态时,观众的欣赏方式即与欣赏绘画中的长卷截然不同,戏曲文本结构亦必然随之改变,“情节整一性就是其最可能呈现的结果。(摘编自傅谨《论传统戏曲与传奇的手卷式结构》)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般为实际演出撰写的剧本,需要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讲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而宋元南戏的文本,则超出了这一要求。B.由于多数传奇作家竞相以长度争胜,致使传奇作者对故事的铺排方式与“整一性”的戏剧理念大相径庭,缺乏戏剧冲突。C.传奇结构的“冷热相剂”,类似于长卷中的山水起伏,为传奇作家普遍认可,也使观赏者的欣赏过程不至于太乏味。D.传奇作家重视作品局部,顾及所有脚色,这样的传奇本质上可以被看成一个流动的整体,演出过程中保有自由裁量空间。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琵琶记》之前,一本四折、格律严整的杂剧早已风行,但《琵琶记》之后,传奇的文体更加自由。可见,戏剧的逻辑并未对其构成制约。B.不只关心生旦,而且在剧本中为所有行当设置展现他们能力的段落,传奇的这一特点对提升戏曲各行当的表演艺术水平,有着一定的帮助。C.以四折为一本的元杂剧和动辄数十出的传奇之所以没有可比性,是因为元杂剧的篇幅转短,故事集中,不能追求典型的长卷式的铺叙结构。第2页,共9页D.随着戏剧的主要表现形态向剧场演出转变,观众的欣赏方式也会发生变化,戏曲文本结构向更符合戏剧欣赏规律的“情节整一性”的改变成为必然。3.下列选项,没有使用原文所讲的传奇剧故事的铺排方式的一项是(3分)A.梁辰鱼的《浣纱记》中,伍员和吴国的恩怨这条线与越国献西施这条线并无实质性关联;范蠡和西施两个最核心的人物在全剧大部分出目里也分居吴越两地。B.李玉的《一捧雪》中,前一半的主人公是莫怀古,而从第15出开始,故事的主要人物就出现了明显变化,之前位居极次要地位的莫诚成为这一折的主角。C.关汉卿的《窦娥冤》,以全剧中心人物窦娥为代表的善良人民,和流氓恶棍张驴儿、楚州太守桃杌代表的黑暗势力,构成彼此矛盾尖锐的双方。D.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在《闺塾》《惊梦》中穿插《劝农》,在《骇变》《如杭》中穿插《淮警》,这些穿插与有迹可循的伏笔不同,粗看全无头绪。4.根据文本相关内容,补充完成下面的文本结构图。(4分)5.结合文本,说说曹禺的代表作《雷雨》是如何体现戏剧的“情节整一性”原则的。(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秋麦乔叶如果还是小时候的福田庄,如果我还在福田庄,这时节就该能吃上碾馔。青黄不接时它是过渡的应急,饱腹无忧时它便是应季的美味。对我来说它不是词儿,它就是一股气息。把籽粒饱满却还没有变得坚实的青青麦穗割下,揉搓,去掉还没有变得焦脆的麦芒,再去掉还没有变得焦黄的麦壳,那柔嫩得如少女一样的麦粒就裸呈了出来。然后放到石磨上一遍一遍地碾,碾成青绿色的小条条,就成了碾馔。用蒜炒一下就很清香可口,如果奢侈一点儿,再破上个鸡蛋,那清香就变成了浓香。当时吃时也不觉得怎样,如今想起来顿时口舌生津。碾馔吃过没几天,便是秋麦,村里人有时也说麦秋,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和麦用在一起的秋和秋天的秋是两回事。秋麦的秋是动词,意为收获。麦秋的秋是形容词,意为成熟。总之,秋和麦搭配在一起,就是福田庄要割麦子的关键时刻。庄稼庄稼,粮食没有装到仓里,那就都是假的。家家都在田里打仗,人人都在田里打仗,“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两成第3页,共9页丢,怎么能舍得丢呢?一穗也舍不得丢,一粒也舍不得丢,常常是在晚上还要加夜班的。晚上凉快,更重要的是夜露的滋润使得麦穗不会过于焦脆,能有效地减少麦粒掉到地里的损耗。为秋麦加夜班,多值当。奶奶说。这时父亲照例会被奶奶喊回来。后来我才知道,尽管他的户口早已迁到了象城,可不知怎的村里也给他分了地。在福田庄,他还有地。奶奶需得做饭,还需带着我,没办法下地,如果父亲不回来,三个人的地就只能指靠叔叔一个人。奶奶说,这可不中。其实即便是父亲回来,干活儿也不怎么中。一个是书生,一是个瘸子,怎么能比得了其他家的人手?好在他们不偷懒,也好在麦垄总是越割越短,不会越割越长。更好在,干着干着,就会有人来帮忙。通常是在黄昏时分,奶奶一手拉着我,一手提着篮子,篮子里是刚出锅的油饼,由雪白的笼布包着,一层层葱花一层层油,面香冲出薄布。碰到人打招呼,贴晌去呀?奶奶响亮地回答:贴晌去!宽回来了吧?不回来能中?在地里呢。到了地头,远远地便能看到父亲和叔叔在割着麦子,地显得很大,衬得人很小。奶奶抱着我,坐在地头等着。暮色渐浓,村庄里炊烟四起。我说饿了,奶奶便撕一小块油饼给我吃。吃饱了,我昏昏欲睡着,听奶奶打着扇子扯闲话。等到这一垄终于割完,奶奶用水壶给父亲和叔叔冲洗一下手,让他们坐下来吃饼。正吃着,便有人喊着父亲和叔叔的名字:壮——宽——七娘会叫秋旺和春旺来,大耳朵全也会带着他的兄弟来,总之是,三三两两的,会来上几个人。这时他们已经忙完了自家的地,也吃过了饭,专意来给我家干。地里突然热闹起来,他们边干着边和父亲寒暄,问他请了几天假,问他的工作,问他的工资,问什么事该怎么办,一垄垄的麦子就在这些话里被割净,变成了麦茬。有时他们也不说什么,只是埋头干着。奶奶看着这情形便会感叹: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干活,还真是这个理儿。往往是一割完麦子父亲就回了象城。多年之后我才明白奶奶为什么一定要叫他回来。其实她从来没指望他能干多少活儿,他的回来具备的是典型的象征意义:都看见了吧,这个远在象城的很有本事的儿子多孝顺,多听我的话。你们给他家帮的忙不会白白浪费,他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笔人情债,你们不会亏本。“麦收有五忙,割挑打晒藏。麦子割完后的重头戏是打场,也总有人帮忙的。开始是用牲口拉着碌碡碾场翻场扬场。我家每次扬场大耳朵全必来,扬得又快又净。后来就有了半自动化的脱粒机,就是一个砖砌的洞,里面安着一个大风叶,俗称老虎洞,因它张嘴吞麦的样子很像老虎。脱粒时最出力的活就是把麦穗送进老虎口,这里若是入得快就能省时省钱。这时是连中午都不休息的,因为中午天气最热,麦子最脆,脱粒的效果最好。可此时也最苦,任谁在老虎口站那么一会儿,就会变成一个黑人。脱净的麦粒就能颗粒归仓了?当然不能。还要晒。太阳出来了摊开晒,用木锨子摊得匀匀的,薄薄的,再如犁地一样一遍遍地在上面画线,把麦粒画成一沟一沟,一沟翻压着一沟,就都晒到了。太阳落前就要赶紧把麦粒拢成堆儿。晒玉米要放凉了收,晒麦子要趁热收,若放凉了再收就易生牛,别称铁鼓牛,在福田庄这里被极简称呼成了牛。后来我查了一下,它学名叫谷象,和故乡同音。麦子晒好后,另一个时刻便郑重来临:存新粮。奶奶卧室的角落里,一溜儿放着三口大缸,每一口缸都被一张硬苇席子收成一个圆,扎在缸口,称之为圈,后来我才知道,这种结第4页,共9页构就是园这个字的本义。要存新粮,得先把陈粮倒出来,我不爱干这活儿。陈粮的陈气我不喜欢闻,新粮的土气也不想忍受。是的,翻晒好的麦子看着虽是很干净,却还是有土。所谓的土气从这新麦身上就能领略得淋漓尽致。当你来到缸边,把麦子往缸里倒时,那一股冲腾而上的气,就是土气。每次被土气呛得让我忍不住对奶奶发牢骚时,她老人家都会说:你是饿得轻。老话说得好,富不盖房,穷不卖粮。家有存粮,心里不慌。恁好的粮,咋还敢嫌弃。(节选自长篇小说《宝水》)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以对“碾馔”的回忆开篇,自然引出秋麦的场景,将读者带入福田庄的劳作生活中,为读者展示出辛苦与温情并存的乡村世界。B.文中奶奶没指望父亲能干多少活,却一定要叫父亲回来,体现了奶奶对乡土人伦的重视,同时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模拟考试 语文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金华十校2023年11月高三模拟考试物理科(5)
2023-11-26 17:03
8页 -
金华十校2023年11月高三模拟考试生物卷子
2023-11-26 17:03
8页 -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模拟考试 历史
2023-11-26 17:03
6页 -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模拟考试 地理
2023-11-26 17:03
6页 -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模拟考试 英语
2023-11-26 17:03
10页 -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模拟考试 化学
2023-11-26 17:03
7页 -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
2023-11-26 17:03
6页 -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2023-11-26 17:03
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