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广州六中、佛山一中、中山一中1.2024届高三级11月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广州六中、佛山一中、中山一中1.2024届高三级11月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格式:docx页数:8页大小:131.5 K上传日期:2023-11-27 09:58浏览次数:169 侵权/举报

2024届高三级11月四校联考历史试题佛山市第一中学广州市第六中学汕头市金山中学、中山市第一中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本次考试采用特殊编排考号,请考生正确填涂。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一部分选择题(48分)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朝时,“臣”的身份本是商王或贵族身边的仆役。在甲骨卜辞中,常见某“小臣”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或对平民进行管理的例子,这类卜辞显示了商王使用自己的仆役参与国事工作。据此可知,早期政治A.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B.逐渐形成了内外朝制度C.具有明显家国一体色彩D.宗法家族色彩比较明显2.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指出:“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战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该观点意在强调A.中国大一统局面只能在秦汉时期出现B.中国封建帝国的形成具有特殊的原因C.秦汉帝国的结构是历史发展必然结果D.秦汉帝国的国家形态得到了历史认同3.公元748年,某高僧路过广州时记载了其所见所闻:“江中(珠江)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货如山,舶深六、七丈,狮子国、大食国等往来居住,种类极多。”这反映出唐代A.海上贸易的发展促进港口城市的繁荣B.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C.开放的对外政策促使外来移民的增加D.广州成为中国贸易第一大港4.宋太宗说:“前代帝王昏弱,天下十分财赋未有一分入于王室……朕今收拾天下遗利,以赡军国,以济穷困。若豪户猾民,望毫发之惠,不可得也。”这表明宋太宗A.反思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B.想消除“不抑兼并”的危害C.强调经济上集权的重要性D.关心国家安定与百姓疾苦5.下表为1736~1756年中国出口荷兰部分贸易情况统计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时间出口荷兰货物总值(荷兰盾)茶叶总值(荷兰盾)茶叶所占比例1736~1740年2957034176770759.8%1741~1750年8808457593685867.4%1751~1756年142345951052401773.9%A.茶叶是主要的经济作物B.种茶技术得到了提升C.贸易顺差局面得以扩大D.传统商品竞争力较强6.有学者指出,“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材料意在说明A.城市格局变化与交通变迁有关B.交通改进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C.交通改善便利物品传递和交流D.中国近代交通半殖民地化显著7.《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是因为民主与科学A.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B.源于对辛亥革命的反思C.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地位D.是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8.齐锡生在谈1945年年底到1947年年初马歇尔到华调停国共之争时说,马歇尔“认为国共只是在争一些小事情。一旦美国人对中国领袖们晓以大义,后者必定会接受美国的真知灼见。岂知蒋介石和毛泽东都不按照他的开导行事,这使他大为失望,铩羽而归”。由此可见,齐锡生A.反对美国插手中国的内政B.指出了美国对华外交狂妄自大C.赞赏中国领导人独立自主D.揭露了美国“扶蒋反共”的本质9.下表所示为《共同纲领》的部分条款。由此可见,《共同纲领》条序内容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第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严厉惩罚一切勾结帝国主义、背叛祖国、反对人民民主事业的国民党反革命战争罪犯和其他怙恶不悛的反革命首要分子A.具有革命和专政的色彩B.注重维护人民的基本权利C.促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D.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0.下图是邮电部发行的《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纪念邮票“为伟大的新长征贡献青春”。这反映出A.社会主义建设踏上新征程B.“科教兴国”战略带来社会新气象C.“长征精神”提升民族自信D.改革开放推动中国邮政走向世界11.有学者说:“东方民族的阿拉伯数字、指南针、火药和纸等,曾给西方文明以决定性的影响;伊斯兰文明与西方长达数世纪的交流,给中世纪欧洲在数学、科学、医药和农业方面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不同类型的文明,既有其独到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又有许多人类共同的东西。”该学者意在说明A.文明碰撞促进区域间文化的交流B.人类文明统一性和多元性并行不悖C.古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同源性D.地中海阻隔导致南北两岸文化差异12.在中世纪西欧,庄园领主大部分出身武士,他们往往聘请管家替他们打理庄园,管家一方面负责安排庄园里的生产经营活动,处理与庄园外部的经济往来关系;另一方面负责会计组织,考核各项财务收支情况,并对库存财物进行管理。这表明当时西欧A.封君封臣关系逐渐松弛B.商品经济发展速度较快C.庄园主与农奴矛盾缓和D.地方经济秩序有所规范13.19世纪中叶,英国禁止英属圭亚那栽培除以营利为目的的甘蔗以外的任何作物,所以当地人不得不砍掉自己的果树,甚至也不许去河里或沿海捕鱼。而在北美殖民地,这种限制并不严苛,那里不适合种植像甘蔗一样有利可图的作物。这可以用于解释A.地理环境决定殖民政策的不同B.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盛行C.北美和拉美国家独立后的境遇D.美国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14.曼彻斯特的棉织工厂里,空气中经常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为了开夜工,要用大量的蜡烛,但是几乎完全没有通风设备。因此,在工厂里经常能够闻到人身上发出的汗臭味,以及机油、棉尘,还有夜晚蜡烛发出的恶浊气味。这可用来说明A.工业生产的社会环境较为恶劣B.工业资产阶级缺乏人文关怀C.受自然条件限制电力供应不足D.不断开拓国内市场成为必然15.19世纪30年代,美国废奴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地兴起。废奴主义者一再强调,“革命时期所确定的权利平等这一基本原则”是“彻底反对奴隶制”的,因而奴隶制“让共和国成为一个笑料”,如果任其发展,“共和制度可能被摧毁”。美国废奴主义者A.致力于推动民主共和理念的传播B.从国家政治理念中寻求斗争武器C.自觉接受传统宗教思想文化影响D.持续反对黑奴制度取得重大突破16.长期以来,苏联领导人认为奥运会“使工人阶级脱离了阶级斗争”,因而对此并不热衷。1952年,苏联在第十五届夏季奥运会上取得金牌榜第二名的成绩,此后苏联政府便高度重视自身与美国在竞技体育领域的竞争,大力支持苏联申办奥运会的工作。这一变化A.可说明美苏冷战波及体育领域B.得益于群众体育水平的提高C.表明奥运会深受意识形态影响D.受美国“和平演变”的影响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2分)本题共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汉初,河西走廊为匈奴所占,与西方的道路难以直达。汉武帝即位后,不断反击和进攻匈奴,匈奴被迫向北迁移。张骞“凿空”西域后,中国的丝绸和蚕桑技术、铁器、釉陶、井渠法和造纸术都陆续西传。中亚、西亚的特产如胡桃(核桃)、石榴、芝麻、黄瓜、大蒜、胡萝卜、胡豆(蚕豆)、橄榄、胡椒、苜蓿等也先后传到中国。大宛的“汗血马”、非洲的鸵鸟、狮子以及西方的宝石、香料等也由西域古国赠献而来。史书称武帝时的长安集市“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历史上册》材料二“黑石号”是1998年在印尼附近海域打捞出水的一艘来自阿拉伯的唐代沉船。根据船身结构推测,“黑石号”可能是当时印度或阿拉伯造的单桅缝合帆船。依据航运线路分析,学者普遍认为“黑石号”应该是从扬州出港,目的地是波斯湾,沉船年代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船上满载中国货物,仅瓷器就达67000件,产地包括湖南长沙窑、浙江越窑、河北邢窑和广东地方窑等。出水的诸多瓷器,其图案与纹饰都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如飞鸟、摩羯鱼等。“黑石号”承载的宝藏印证了唐代中国和印度洋西北岸的西亚、北非诸国已存在规模巨大的海运贸易。——摘编自周靖、罗明《中外历史一百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较快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黑石号”考古发现的史料价值;如果继续深入研究,确证“黑石号”是从扬州出发的,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英国从封建时代开始,教育就被视为贵族和僧侣的一种特权,教育的领导与管理均为教会所控制……英国工业革命并非得助于正规学校教育,而是依赖落后的师徒制以及由热心人士开办的民间教育机构如讲习所、讲习会等。工业革命后很长时间里仍是如此。由于忽视发展学校教育尤其是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英国失去了发展的后劲。在面临各国竞争的情况下,英国不得不比较各国成功的方法,其发现欧洲大陆的成功很显然是因为设立了效率高的学校和进行了技术训练。因此,政府着手兴办初等教育,但保守势力以种种借口加以阻扰,直至1833年第一次通过教育补助基金法案,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但为时已晚。材料二1806年耶拿战役大败后,哲学家费希特在《告德国民众书》中提出教育领先,通过教育革新来复兴德意志民族,恢复民族的创造精神。1808年洪堡被任命为普鲁士国民教育署长,在短短18个月内,他按照新人文主义精神进行改革。在初等教育方面,减少宗教神学课,增加实用学科,实行直观教学,改进师范教育。在中等教育方面,削减古典学科的内容,扩大了普通基础学科的教学,并对教师进行严格选择。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把着眼点放在高深的专门知识的研讨和科学学术水平的提高上,使德国的大学成了哲学、科学和学术的中心。他在任期间对教育确定的发展方向,历经一世纪之久,除去极少量的修改之外,始终保持未变,并且对欧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世纪最后三十年,德国建立了现代化工业体系,成为世界强国。——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任钟印、周采《论教育在近代各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和普鲁士教育发展的差异。(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和普鲁士不同教育发展道路的影响。(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慈善药房的兴起,为英国城市下层民众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医疗保健服务。药房和志愿医院一样,主要通过捐赠获得资助,并将救济对象与捐赠者的推荐信相挂钩。药房的日常管理及设施、人员配备相对单一,使得其运营成本相对较低。慈善药房通常采用合股公司式的运作方式,其捐赠者不仅被赋予推荐病人的权力,还被赋予选举管理者的投票权。药房则主要提供门诊护理、医疗咨询及家庭探访服务,极大地弥补了医院的不足,使得它们能够照顾范围更广的病人。——摘编自元鹏成《论近代英国慈善药房的兴起》材料二井冈山时期医院经费主要是通过打土豪、从国民党军队中缴获和向老百姓募捐筹集的方式解决的;中央苏区时期成立互济会(类似于今天的合作医疗),互济会成员看病不要钱,区、乡工作人员药费也能报销,红军家属和贫苦民众凭乡村苏维埃政府证明给予免费治疗。医治小病、购买膏药等也不要钱,并将人民的医药问题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中明确规定:对一切雇佣劳动者“实行免费的医药帮助……不论是普通病还是因工致病、遇险受伤、职业病等,都不需要支付医药费,其家属也同样享受免费的医药帮助”。中央苏区各县、区、乡普遍建立药业合作社来保障药品的市场流通。私人捐助药品也成为当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