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3-2024学年上学期佛山市S7高质量发展联盟高三联考试卷历史试题(最新)
2023-2024学年上学期佛山市S7高质量发展联盟高三联考试卷历史试题(最新)
格式:pdf页数:6页大小:719.8 K上传日期:2023-11-27 18:54浏览次数:266 侵权/举报

佛山市S7高质量发展联盟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试卷(10月)历史科命题人:佛山市顺德区华侨中学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古人认为雀能在天空中飞翔,所以最接近天神,为了能与天神相通就以雀为形铸爵进行祭祀。此后持不同材质的爵在祭祀中的敬酒顺序和站立位置等规矩,使人们逐渐形成了对爵位的身份等序观念,进而发展成等级制度。材料反映了()A.原始宗教祭祀的形成B.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C.君权神授思想的发展D.礼乐制度的广泛运用2.表1反映出当时()表1周桓王五年(前715年)郑、鲁两国不经天子同意,互换枋、许两地,天子默许。周桓王八年(前712年)周王室以王畿内十二邑作为交换,取田于郑。晋大夫郤至与周王室争夺鄇邑的田地,经过晋侯调解,郤至承认鄇田为周简王六年(前580年)王室所有。A.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B.分封宗法制度彻底崩溃C.土地国有原则遭到破坏D.兼并土地现象日益严重3.汉代音乐理论将“五声”(宫商角徵羽)的音声和“五政”(君臣民事物)相联系。郑玄认为“宫属土,土居中央,总四方,君之象也。商属金,以其浊,次宫,臣之象也。角属木,以其清浊中,民之象也。”《乐记》中记载“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这一说法()A.借助天人感应思想重建礼乐制度B.体现了音乐的伦理教化功能C.顺应了独尊儒术的现实政治需要D.反映了社会矛盾的尖锐激化4.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北魏的这些做法旨在()A.彰显政权的合法性B.缓和阶级矛盾C.学习汉族典章制度D.促进民族交融第1页,共6页{#{QQABLQiAoggAQBAAAQhCEwWSCAAQkBACCAoOhBAAsAAAQBFABAA=}#}5.据表2可知,当时()表2: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户籍年代均田户数受足户数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高宗时期10101.069.0武则天时期40143.5102.0玄宗时期322148.7106.6代宗时期112149.389.8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A.税制改革迫切B.耕地面积减少C.政治日益腐败D.人地矛盾突出6.宋廷致力于疏通信息来源,建立了多层多途的沟通渠道。多途信息渠道的最高协调机构是政事堂,而信息搜集的最终汇聚点是君主所在的“御前”。这一做法()A.保障了决策的科学性B.有利于加强君主集权C.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D.反映了崇文抑武策略7.表3为明末清初张履祥所著的《补农书》中的浙江桐乡县的一个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据此表可推断()表3:浙江桐乡一农户的经营情况经营类别田场面积(亩)产量(石)产值(银两)豆麦399桑蚕33020种竹采笋210.810.8果树21818共计1067.857.8A.农作物商品化明显B.经济作物不断推广C.该农户手工业没落D.农户生活水平提高8.表4所反映的现象导致了()表4: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的税率比较表货物1843年税率1858年税率棉花6.54%5.72%印花布14.25%4.98%棉纱6.94%4.86%A.中国海关关税自主权逐渐沦丧B.中国传统棉织业受到严重打击C.中国日益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D.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第2页,共6页{#{QQABLQiAoggAQBAAAQhCEwWSCAAQkBACCAoOhBAAsAAAQBFABAA=}#}9.1900年6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的名义向十一国宣战,当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时,铁路大臣盛宣怀下令各地电信局将此诏书扣押,只给各地督抚观看,并且电告各地督抚,不要服从此命令。刘坤一、张之洞等督抚则在策划“东南互保”,由此可知()A.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朝廷B.清政府面临严峻的统治危机C.地方督抚摆脱了中央节制D.外交近代化取得了重大突破10.自1865年起,各通商口岸按照总税务司的要求,在年度贸易统计之外,另外编制年度贸易报告。海关总税务司专门发布通令,要求各关务必按时寄送年度贸易报告,如果延误,各关必须向总税务司呈递公文,说明缘由。由此可见,当时中国()A.外贸管理趋向规范B.内政外交丧失独立性C.关税为列强所掌控D.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11.戊戌政变后,保守派官员陈夔龙认为慈禧“并无仇视新法之意,徒以利害切身”。英国人赫德相信改革只是被“拖延”,但不会就此断送。日本驻华公使矢野文雄则将政变视为改革的“渐进”与“激进”路线之争。这反映出当时()A.维新派拥有广泛的变法基础B.保守势力并未真正反对新法C.变法革新的思想是大势所趋D.维新派的改良措施过于激进12.清末新政时期,政府推行了边疆治理改革,如将东北地区改设行省,祛除其“满洲故地”的种族属性,对内渗透中央权力,对外与日俄争国家主权。该措施从侧面反映出()A.边疆治理的强化B.边疆地区国家认同有所加强C.边疆危机的严重D.边疆地区近代化事业的推进13.民国初期的政党、社团有300多个,这些党派大体为原有的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派势力的分合。其中,同盟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为三大党,共和党拥戴袁世凯,统一共和党接近同盟会。据此可知,民国初期()A.政党政治成熟B.军阀统治丧失基础C.政治分野明显D.中共革命任务艰巨14.1919年10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此后在全国新思潮刊物中涉及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巨增。由此可知()A.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北洋军阀政府迎合国际思想潮流C.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D.先进知识分子认同俄国革命道路15.中国共产党某一历史时期的宪法文件规定:“政权的性质是工农民主政权。这个政权的目的,是在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势力……有系统地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以转变到无产阶级专政”。这部宪法应施行于()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第3页,共6页{#{QQABLQiAoggAQBAAAQhCEwWSCAAQkBACCAoOhBAAsAAAQBFABAA=}#}16.1945年4月,珠江纵队第二支队顺德大队从乌洲向南海县黄洞村转移,途经乌洲桃九湾时遭遇国民党袭击,12名战士牺牲。由此可知A.中日两国关系趋于正常B.国共两党争夺抗战果实C.华南部分地区已经解放D.国民党已成为反动力量二、非选择题(52分,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2分)17.(14分)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训和家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人往往通过家训把自己及前辈的社会生活经验传授给子孙后代。有些家训在后世流传甚广,如周公、孔子留下的口头家训,北齐颜之推撰写的《颜氏家训》,还有唐太宗的《帝范》等。古代家训的内容主要有修身、治家、睦亲、处世、教学、婚姻、择业和仕宦八大类。其中,修身部分所占比重较大。家训实施的主要方法是对家庭成员进行规劝、诱导,但有时对违反家训者也会采取相应的处罚,如张榜公布其不良行为,宣布其为不孝、不贞,或者罚跪、鞭笤、禁食等。——摘编自徐秀丽《中国古代家训通论》材料二延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成为红色家风建设的实践主体。朱德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我对革命尽责,对家庭感情较薄亦是常情,望你谅之。”毛泽东也曾向其表兄说明:“我们的党专为国家民族劳苦民众做事,牺牲个人私利,故人人平等,并无薪水。”在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封封家书家信中,无产阶级革命党人的革命信念、生活信仰、道德情操体现得淋漓尽致。——摘编自魏继昆、崔保峰《延安时期中共领袖红色家风建设研究》等(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家训的特点并说明其成因。(7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领袖红色家风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红色家风的意义。(7分)18.(14分)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不懈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接受康有为的学说开始,梁启超的理想便是改革封建王朝,使之变成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国家。1899年至1903年间的激进,与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由于戊戌变法的失败和清政府的顽固保守,梁转而接受了孙中山的激进方案。1905年他的政治态度复归保守,重新鼓吹起改良与立宪。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关键时刻,梁却又拒绝诱惑、不怕威胁,坚决维护民主共和。——杜先菊《梁启超一生中的“变”与“不变”》第4页,共6页{#{QQABLQiAoggAQBAAAQhCEwWSCAAQkBACCAoOhBAAsAAAQBFABAA=}#}材料二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向全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号召,他认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个表现中带着必有的中国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运用它,成为全党必须解决的问题”。——姚中国《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一生中的“变”与“不变”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政治思想多变的原因有哪些?(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并依据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具体表现。(6分)19.(12分)历代都城布局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第5页,共6页{#{QQABLQiAoggAQBAAAQhCEwWSCAAQkBACCAoOhBAAsAAAQBFABAA=}#}表5:古代北京发展概况(部分)时期名称概况936年,辽获得幽云十六州后,升幽州为南京,定为陪都。《契丹国志》记载南京析津府“户辽代南京S口三十万。……陆海百货,聚于其中;……人多技艺,秀者学读书,次则习骑射。”UQI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燕京,定名中都大兴府,这是北京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成为王朝N金代中都G首都。中都仿照北宋汴京,采用回字形相套,宫城居中,城内建有礼制建筑,如郊天坛、雨师坛等。1271年,元朝建立,定都于大都。大都采取传统以宫城为中心的形式,规整方正、均齐对元代大都称,街道系依《周礼》,按经、纬设置。大都人口近百万,大街两旁,“皆有种种商店屋舍”,为“商业繁盛之城”。1403年,明成祖下诏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南京成为陪都,明成祖明清北京诏告天下:“继承大宝,统驭万方。”此后一直到清代,北京一直是正式都城。据图1和表5,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0.(12分)关于袁世凯与“二十一条”之间的关系,在不同高中历史版本教材中表述不一。2004年岳麓版必修1《五四爱国运动》一课中表述为:1915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密约,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充任政治、财政、军事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在中国内地所设日本医院、寺院、学校等都有土地所有权;日本人在中国有布教之权等。5月7日,日本向中国政府下最后通牒。5月9日,除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外,称帝心切的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2005年人教版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表述为:1915年,袁世凯为了取得日本帝国主义对他复辟的支持,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2019年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课中表述为:日本看到袁世凯大权在握,1914年8月,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的时机,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要求。袁世凯最终于1915年5月25日被迫签订不平等“中日民四条约”,并配图注释“中日民四条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版本教材,概括教材表述中的袁世凯与“二十一条”之间关系,并对其差异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