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精品解析: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18页大小:8.4 M上传日期:2023-12-04 16:15浏览次数:151 侵权/举报

禹州高中菁华校区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组(每题2分,共60分)读某区域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王村在李村的()A.西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2.图中乙处表示的山体部位是()A.山顶 B.山脊 C.山谷 D.陡崖【答案】1.D2.B【解析】【1题详解】图示方向默认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所以王村在李村的西南方向,故选D。【2题详解】乙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B正确。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故选B。【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如图为手机微信的启动画面。这颗“蓝色弹珠”采用的是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据此,回答下列各题3.这颗“蓝色弹珠”实际上是一个()A.圆球 B.圆柱体 C.圆锥体 D.不规则的球体4.关于这颗“蓝色弹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它有一根巨大的地轴 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C.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 D.其表面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答案】3.D4.A【解析】【3题详解】这颗”蓝色弹珠“是指地球,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D正确,ABC错误。故选D。【4题详解】这颗”蓝色弹珠“是地球,地球上实际没有地轴,地轴是人们假想的,A错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B正确;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C正确;其表面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D正确。故选A。【点睛】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极半径是6356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地形逆温主要发生在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倒置现象。下图为张家口市崇礼区古杨树村附近等高线分布图(部分)和1、2号气象站2019年1~3月平均气温的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与1号站相比,2号站()A.光照强,气温高 B.海拔高,日温差小C.气温低,气压高 D.气压高,风力大6.1、2号气象站所在峡谷地形逆温现象常出现在()①冬季西北风显著时②山谷风显著时③9时至21时之间④21时至第二天9时之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5.B6.D【解析】【5题详解】从左图中可以看出1号站和2号站的海拔存在差异,1号站的海拔在1650米~1700米之间,2号站的海拔在1700~1750米之间,2号站的海拔高于1号站,因此气温低、日温差小,气压低等,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6题详解】结合地形图,1号站地处海拔较低的山谷,2号站地处海拔较高的山坡,正常情况下应1号站气温高于2号站。结合右图中的气温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出21时至次日9时之间,2号站的温度大于1号站的温度,出现逆温现象,该时段内山谷风较为显著,主要是夜间的山风,冷空气下沉至谷底导致的,②④正确,③错误。该逆温现象具有明显的日差异,与冬季西北风关系不大,①错误。综合上述分析,①③错误,②④正确,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C/100m,这种现象称为逆温。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球圈层依次是()A.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C.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D.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8.④圈层的特点是()A.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组成B.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C.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D.由海洋、河流、湖泊等组成【答案】7.C8.A【解析】【7题详解】从地球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可以看出③能为①提供水源,③能提供水源应为水圈;②对④产生降水过程,②能产生降水应为大气圈;①对②提供氧气,①能产生氧气应为生物圈。故①、②、③应为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可推断④应为岩石圈,C选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8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中④圈层为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所组成的是岩石圈,A选项正确。岩浆发源于地幔,并非岩石圈,B项错误。生物圈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非岩石圈特点,C错误。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其主体是海洋,还包括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等,非岩石圈特点D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水圈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为活跃的一个圈层,也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它与大气圈、生物圈和地球内圈的相互作用,直接关系到影响人类活动的表层系统的演化。水圈也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介质,是塑造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角色。它指地壳表层、表面和围绕地球的大气层中存在着的各种形态的水,包括液态、气态和固态的水。2022年10月12日16:00,备受瞩目的“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此次“天宫课堂”,在北京中国科学院设地面主课堂(左图),在山东菏泽、河南郑州、云南大理设分课堂,新晋“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在空间站实验舱与地面学生进行天地互动太空科普课。这也是时隔6个月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右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此次太空授课当天,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A.a、d之间 B.d、c之间 C.c、b之间 D.b、a之间10.此次授课期间,设地面课堂的四城景象最可信的是()A.北京烈日炎炎 B.菏泽正午日影渐长 C.郑州大雪纷飞 D.大理春意盎然11.第二次太空授课到第三次太空授课期间()A.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北半球 B.北京日出方向逐渐偏北C.江苏淮安昼先变长后变短 D.北极极夜范围先变大后变小【答案】9.D10.B11.C【解析】【9题详解】此次太空授课当天是2022年10月12日,介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图2中a是冬至日,b是秋分日,c是夏至日,d是春分日。因此此次太空授课当天,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b、a之间,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此次太空授课当天是2022年10月12日16:00,此次授课期间,北京是秋季,不会是烈日炎炎,A错误;10月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菏泽日影渐长,B正确;郑州大雪纷飞应该出现在冬季,C错误;大理纬度较低,10月12日气温较高,但已开始进入秋季,D错误。故选B。【11题详解】2022年10月12日16:00,备受瞩目的“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这也是时隔6个月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的太空授课,由此可知,第二次太空授课应该是在4月份,此期间直射点先在北半球向北移动,过6月22日后向南移动到南半球,A错误;此期间北京日出方向先偏北后偏南,B错误;此期间江苏淮安昼先变长后变短,C正确;4月份至10月,4月份北极没有极夜,极昼范围先变大后变小,D错误。故选C。【点睛】太阳直射点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在赤道,然后向北半球移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到达最北的北回归线,而后向南,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回到赤道。之后向南进入南半球,一直到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到达最南的南回归线,而后向北再次回到赤道。2021年9月8日,新疆第一座光热发电站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正式进入并网发电期。熔盐塔式光热发电技术是利用定日镜将太阳光能反射到中部集热塔,塔内熔盐被加热,高温熔盐流入热熔盐罐中。当需要发电时,罐中的熔盐将水加热,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下图为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与华北平原相比,哈密(93°32′E,42°49′N)太阳能丰富的主要原因是()①纬度低,太阳辐射强②地势高,空气稀薄③晴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弱④沙漠广布,地面辐射强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3.除了拥有丰富的能源外,新疆打造大型新能源基地的基础条件是()A.经济发展迅速,电力市场潜力大 B.矿产种类多,高耗能产业规模大C.配套设施齐全,特高压外送技术高 D.沙漠、戈壁面积辽阔,土地租金低【答案】12.D13.D【解析】【12题详解】哈密(93°32′E,42°49′N)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比华北平原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位于我国第二阶梯,地势比华北平原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故②③正确。与华北平原相比,哈密纬度较高,①错误;太阳能丰富与否和地面辐射无关,④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疆的电力市场主要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A错误;新疆生态环境脆弱,高耗能产业规模小,B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新疆配套设施有待提高,技术水平较低,C错误;新疆沙漠、戈壁面积辽阔,土地租金低,D正确。故选D。【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是: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地壳厚度。完成下面小题。14.图示地区地壳厚度()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B.N地附近地势变化显著C.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D.M地受地形影响显著增厚15.绘制该地地壳厚度剖面图时,其0千米为()A.海平面 B.莫霍界面 C.岩石圈底部 D.软流层中部【答案】14.B15.B【解析】【14题详解】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可知,东部地壳厚度可低于38千米,西部山地高原厚度可达50千米以上,由此判断,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大致由东向西逐渐增厚,A错误;N处附近等值线较密集,地壳厚度变化较大,说明此处地势变化显著,B正确;读图可知,图示地区的地壳由西向东逐渐变薄,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不具有由南向北逐渐增厚的特征,C错误;M地地壳厚度小于42千米,受地形影响此处地壳较周边薄,D错误。故选B。【15题详解】地壳厚度是指地表至莫霍界面的垂直距离,莫霍界面是地壳的下界,因此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莫霍界面,B符合题意;海平面、岩石圈底部、软流层中部都不是地壳的下界,排除A、C、D。故选B。【点睛】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厚度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地壳厚度变化的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研究地层和化石是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6.化石在研究地球历史中的意义在于()①确定岩石的绝对年龄②确定地层的时间顺序③确定地壳运动的类型④推测古时的地理环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关于图中地层,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层形成的时间早于②地层 B.③地层形成于太古宙的主要成矿期C.④地层化石可反映古生代环境 D.⑤地层形成中伴随着联合古陆解体【答案】16.C17.C【解析】【16题详解】确定岩石的年龄一般根据碳14等测定时间,不是根据化石,①错误。通过研究化石可以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②正确。研究化石无法确定地壳运动的类型,③错误。通过研究化石,根据生物的习性可以推断古地理环境,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17题详解】图中①地层位于所有岩层的最上部,形成的时间最晚,A错误。③地层中含有鱼类化石,形成于古生代的志留纪时期,B错误。④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形成于寒武纪时期,寒武纪属于古生代,C正确。⑤地层位于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下方,形成于前寒武纪时期,而联合古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