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必备《七大题型》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必备《七大题型》
格式:pdf页数:13页大小:229.9 K上传日期:2023-12-18 21:07浏览次数:161 侵权/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必备七大题型》一、谚语专项1.日积月累,补充内容。(1)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葛洪)(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4)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上面的名言都在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请写出类似的其他名言,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2.运用本单元学过的关于惜时的名句填空。(1)葛洪用“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来告诫人们不要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要抓紧每分每秒。(2)多多总是贪玩,耽误了学习。你可以用陶渊明的话劝他:“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也可以用岳飞的名言告诫他:“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3)壮壮做事喜欢拖拉,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用名言“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来劝告他。3.根据提示补充珍惜时间的名言。(1)哥哥在周末也会抓紧时间学习,他常常说:“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2)晋代的葛洪告诫我们不要虚度光阴,浪费时间,他说:“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二、古诗专项4.根据提示,填写本课所学的内容。(1)《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写的。诗人用“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来表达自己临终前的遗憾,用“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来嘱托自己的儿子,表现了诗人浓浓的爱国情怀。(2)《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诗中表现诗人渴望人才的诗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写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死气沉沉的局面的批判的诗句是:“尽日君王看不足,飞鸣镝鼓动地来”。读完诗后,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悲愤之情。朗诵这首诗时,我们要用悲愤(高昂悲愤轻快)的语调。(3)《题临安邸》是元代诗人白朴写的.中体现作者责问统治者诗句是:“休将百姓苦,尽作戏场看”;诗中讽刺南宋统治者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诗句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4)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昌龄发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满腔豪情。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还我河山,八千里路云和月”。5.根据古诗历史背景和思想内容填空答题。1.读懂诗题有助于理解诗歌内容。从《示儿》诗题中,我知道诗人是一位父亲;从《题临安邸》诗题中,我知道诗人是一位客人,他到了南宋的都城,感受到了朝廷的腐败和民间的苦难。2.《题临安邸》一诗中,汴州原是北宋的都城,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都城汴梁被占,失去了半壁江山。康王赵构即皇帝位,经过一番逃难后,南宋建都杭州,改称“临安府”。“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朝廷不思收复失土,偏安一隅,整日沉溺于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歌舞升平的虚假繁荣之中的愤慨之情。3.南宋诗人陆游一直渴望国家统一,他的最后一首诗《示儿》写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表达了他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和对未完成心愿的悲伤。4.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5.辛弃疾则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及:“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6.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己亥杂诗》中的句子“脍炙人口赋新词”反映了当时清朝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人们普遍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6.根据意思或情境写诗句。1.作者陆游本来就知道人死了什么都没了,应该也没什么可牵挂的了,只是因为一直看不到自己的国家统一而感到悲伤不已。“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杭州的景色太美了,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游人”们整日价在西子湖畔歌舞升平,寻欢作乐,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啊?“迢迢天边折柳眉,终须告别梦中游”3.我希望朝廷能够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用治国的人才。“循正治国莫埋没,多元选贤展雄图”7.根据内容填空。1.《示儿》这首诗的作者是南代诗人陆游。这首诗通过“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表达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2.《题临安邸》这首诗的作者是南代诗人林升。这首诗描写统治者只顾吃喝玩乐,忘却国耻的诗句是“落魄江湖载酒行”。3.《己亥杂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袁枚。从“脍炙人口赋新词”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愿望。三、成语专项8.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找出诗中的成语写在括号里。(1)不拘一格降人材。不拘一格(2)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春风得意(5)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9.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国富民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兵荒马乱内忧外患家破人亡民不聊生夜不闭户人寿年丰(1)解放初期,我们国家(民不聊生),日子很不好过。(2)如今,偏远地区的农民也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3)唐朝鼎盛时期,人们常常(安居乐业)。(4)在新春之际,让我们祈求今年能够风调雨顺(人寿年丰)。10.根据下列意思写词语。(1)比喻费尽心血。心血来潮(2)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美中不足(3)形容十分得意和傲慢的神态。神气十足(4)理由充分,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理直气壮(5)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左右为难(6)形容场面、建筑或陈设等宏伟华丽、气势盛大。富丽堂皇(7)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形容态度镇静。不动声色(8)形容人影多,姿态美。人影绰绰(9)指极珍贵的东西,文中指“和氏璧”是稀有的宝玉。无价之宝(10)现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文中指蔺相如派人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完璧归赵(11)只要攻打,没有打不下来的。形容英勇善战,所向无敌。也比喻能力高强,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攻无不克(12)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文中指廉颇善于打仗,百战百胜。战无不胜(13)现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本课指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负荆请罪(14)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文中指廉颇和蔺相如共同努力保卫赵国。同心协力(15)出乎意料,让人很难相信。难以置信(16)形容速度极快。呼啸而过(17)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左右为难四、句子专项11.句子品析。(1)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①“翩翩飞舞”的意思是形容优雅欢快地跳舞,这个词描写了萤火虫的动态(动态静态)美。②仿写:白雪皑皑的冬天,也有纯洁的雪花装点。(2)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①这句话属于动态(静态动态)描写。②请你仿照这一描写方法,写一写自己在校园中见到的美景。校道两旁的梧桐树叶泛黄时动人的是秋风吹过,树叶从枝头飘落,像下雨一样。(3)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①这句话描绘了春天(季节)黎明时的天空。②这句话用“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三个表示颜色的词和“泛着”“染上”“飘着”三个动词写出了天空的颜色变化过程,呈现出一种动态(静态动态)美。12.按要求写句子。(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改为双重否定句)我不得不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2)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仿写比喻句)时间像一条缓缓流动的长河,将我们的喜怒哀乐慢慢带走。(3)这个小姑娘勇敢、乐观的精神深深地鼓舞了自暴自弃的我。(缩句)精神鼓舞了我。(4)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改为反问句)我们怎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期望呢?(5)各个班级都完善和建立了班级管理制度。(修改病句)各个班级都建立和完善了班级管理制度。(6)她搂住了我,不断赞扬我。(改成比喻句)她搂住了我,赞扬声如雨点般落到我身上。(7)这种爱的力量不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吗?(改成陈述句,意思不变)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8)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改成肯定句)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必须承认父亲是对的。(9)说说“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意思.入夜,风雪交加,我被这嘈杂的声音吵醒,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是没有这寒风朔雪之声的。(10)体会下面诗句中的静态、动态描写,把你想象的画面写下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仿佛看到了明亮的月光照射在松林间,听到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的声音。五、修改病句13.修改病句。(1)小琴是个机灵的人,这不,她又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了。小琴是个机灵的人,这不,她又发表意见了。(2)他兴致勃勃高兴地观看足球赛。他兴致勃勃地观看足球赛。(3)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4)他聚精会神地坐在那里,专心地听老师讲课。他聚精会神地坐在那里,听老师讲课。(5)作文写好以后,我们要学会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作文写好以后,我们要学会把错别字改正过来。(6)在劳动中,我们的双手弄脏了泥土。在劳动中,泥土弄脏了我们的双手。(7)听到这个消息,我小声地议论起来。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小声地议论起来。(8)这次到会的只有七十二人左右。这次到会的只有七十二人。(9)他的一双手几乎完全冻僵了。他的双手几乎冻僵了。(10)在平原地区是看到松鼠很少的。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11)这件好事一定可能是他做的。这件好事一定是他做的。六、口语交际14.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下面几篇课文结尾的特点。(1)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3)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1)《慈母情深》的结尾照应开头,交代故事结局,还蕴含了作者对母亲难以言尽的感情。(2)《桂花雨》的结尾与标题相照应,揭示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及浓厚的思乡之情。(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结尾与标题相照应,深化了主题,展现了作者成年后对父母两张不同评价更深入的认识。15.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2)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第一句话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香的浓郁,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第二句话生动地描写了儿时的“我”摇桂花的情景,表现了“我”欢乐与兴奋的心情。16.联系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桂花”含义。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答:从客观上说,杭州小山上满是桂花,理应比家乡的桂花更香,但母亲比的不是香味的浓与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在母亲看来,桂花是家乡的代名词,母亲闻着他乡桂花的香气,思念着的却是故乡和亲人。七、课内阅读《将相和》(节选)①赵王到了渑池与秦王会见。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拒绝),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②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羞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次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17.给文中加点的词换个词语,意思不变。18.这段话选自《将相和》,主要人物是蔺相如。19.用一个小标题概括选文第二段话的内容逼秦王击缶。20.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因为秦王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