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联测高三生物试题(选修)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与此概念图相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若X为多聚体,则①~④代表蛋白质、脂肪、DNA、RNAB.若X为葡萄糖,则①~④代表蔗糖、糖原、淀粉、纤维素C.若X为单层膜细胞器,则①~④代表内质网、溶酶体、细胞膜、液泡D.若X为动物细胞膜成分,则①~④代表磷脂、胆固醇、蛋白质、糖类【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器的分类: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不具备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2、细胞中有机物包括脂质、糖类、蛋白质和核酸,在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详解】A、在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即生物大分子。脂肪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构成的,不是多聚体,A错误;B、若X为葡萄糖,则①~④是由葡萄糖构成的物质,可能是麦芽糖、纤维素、淀粉、糖原,而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缩合形成的二糖,B错误;C、若X为单层膜细胞器,则①~④代表内质网、溶酶体、高尔基体、液泡;细胞膜是单层膜的结构,但不是细胞器,C错误;D、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还含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中脂质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还含有胆固醇,D正确。故选D。2.下列关于科学思路和方法叙述,正确的是()A.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运用了荧光标记法B.通过观察各种生物组织建立细胞学说的过程运用了完全归纳法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都用到了模型构建D.用³⁵S和³²P分别标记T₂噬菌体中蛋白质的羧基、DNA的碱基,探索遗传物质的本质【答案】C【解析】【分析】1、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2、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详解】A、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A错误;B、通过观察各种生物组织建立细胞学说的过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B错误;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运用了数学模型,制作DNA 双螺旋结构运用了物理模型,C正确;D、蛋白质的羧基-COOH,不含S元素,不能用35S 标记 T₂噬菌体中蛋白质的羧基,D错误。故选C。3.多酶片具有糖衣与肠溶衣双层包衣,外层含胃蛋白酶,内层含脂肪酶、淀粉酶等多种酶,用于治疗消化不良。以下的叙述错误的是()A.多酶片咀嚼服用比整颗服用时药效高B.双层包衣可防止胃蛋白酶将其它酶催化水解失效C.多酶片的作用机理是降低食物中大分子水解所需的活化能D.双层包衣和酶的分层设计,可使不同的酶在不同部位释放并发挥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详解】A、包衣可以保护酶不被破坏,胃蛋白酶在胃中起作用,胰酶(含脂肪酶、淀粉酶和蛋白酶)在小肠中起作用,双层包衣和酶的分层设计,以便不同的酶在不同部位释放并发挥作用,而咀嚼服用可能会影响酶的活性,A错误;B、双层包衣有利于不同的酶在相应的场所起作用,胃蛋白酶起作用的部位在胃内,双层包衣可防止胃蛋白酶将其它酶催化水解失效,B正确;C、多酶片中的酶具有催化作用,其催化作用的原理是降低食物中大分子水解所需的活化能,C正确;D、双层包衣和酶的分层设计,可使不同的酶在不同部位释放并发挥作用,进而使酶充分发挥催化作用,D正确。故选A。4.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该实验说明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通常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也可发生DNA复制C.AC过程中乙二醇不断进入该植物细胞D.AB过程中该植物细胞吸水能力不断增强【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2mol•L-1的乙二醇溶液浸泡某种植物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先变小后恢复,说明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复原;2mol•L-1的蔗糖溶液浸泡某种植物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小,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详解】A、因为乙二醇能够穿过细胞膜而蔗糖不能,曲线AC和AD走势不同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因此该实验说明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A正确;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能够发生质壁分离,但是由于其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会发生细胞分裂,故不会有DNA复制,高度分化的细胞也可以进行基因的表达,B错误;C、AC过程中乙二醇不断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该植物细胞,C正确;D、AB过程中植物细胞不断失水,其细胞液渗透压不断升高,吸水能力增强,D正确。故选B。5.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红细胞的自然更新属于细胞坏死B.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大,物质运输能力增强C.细胞发生癌变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会发生异常变化D.二倍体动物的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的每一极均不含同源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详解】A、红细胞的自然更新属于细胞凋亡,A错误;B、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B错误;C、癌细胞能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说明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会发生异常变化,C正确;D、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的每一极都有相同的一套染色体,每一套染色体都和体细胞的染色体相同,因此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每一极都含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C。6.如图为某植物根部细胞受过量可溶性盐(主要是Na+)胁迫时的部分物质运输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a+通过Na+/H+逆向转运蛋白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B.液泡膜上的H+-ATP酶发挥作用后会导致细胞液的pH增大C.耐盐植物的液泡膜上的Na+-H+逆向转运蛋白比普通植物的少D.若使用呼吸抑制剂处理该植物的根细胞,则液泡对Na⁺的吸收量可能会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信息显示:细胞液的pH比细胞质基质低,说明细胞液的H+浓度比细胞质基质大,因此H+从细胞液进入细胞质基质是顺浓度梯度,会产生势能,供给Na+通过Na+/H+逆向转运蛋白使用,Na+通过Na+/H+逆向转运蛋白由细胞质基质进入细胞液的直接驱动力是H+浓度梯度。【详解】A、Na+通过Na+-H+逆向转运蛋白由细胞质基质进入细胞液依靠液泡膜两侧H+浓度梯度,即利用了化学势能,故Na+进入液泡的方式为主动运输,A错误;B、液泡膜上的H+-ATP酶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H+泵入液泡中,H+浓度增大,导致细胞液的pH降低,B错误;C、耐盐植物的液泡膜上的Na+-H+逆向转运蛋白比普通植物的多,以适应高盐环境,C错误;D、若使用呼吸抑制剂处理该植物的根细胞,会抑制根细胞的呼吸作用,使细胞产生的ATP减少,从而抑制液泡对H+的吸收,膜内外H+浓度梯度减小,液泡对Na+的吸收量可能会减少,D正确。故选D。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几项()(1)自然界性别决定的方式只有XY型和ZW型(2)性别既受性染色体控制,又与部分基因有关(3)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提出者是萨顿,证明者是摩尔根(4)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则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5)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6)玉米、小麦、西瓜等植物雌、雄同株,细胞内无性染色体(7)生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8)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A.2项 B.3项 C.4项 D.5项【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2、萨顿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详解】(1)自然界性别决定的方式不只有XY型和ZW型,如蜜蜂的性别由染色体组数决定,(1)错误;(2)性染色体上存在与性别相关的部分基因,故性别既受性染色体控制,又与部分基因有关,(2)正确;(3)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3)正确;(4)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性状表现与性别也有关,如XbXb和XbYB杂交,子代雌性全为隐性,雄性全为显性,(4)错误;(5)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可产生含X染色体的雄配子,(5)错误;(6)玉米、小麦、西瓜等植物雌、雄同株,雌雄同株生物细胞内无性染色体,(6)正确;(7)生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非都与性别决定有关,比如人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其与性别决定无关,(7)错误;(8)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但并非所有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如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8)错误。综上所述,(2)(3)(6)说法正确,共3项,ACD错误,B正确。故选B。8.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雄花在其顶端,雌花在叶腋。研究小组将一批基因型为AA、Aa(AA和Aa各占一半)的玉米均匀种植,自然条件下收获的玉米籽粒中,基因型为aa的玉米籽粒所占比例为()A.1/16 B.1/8 C.1/4 D.1/2【答案】A【解析】【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自然条件下玉米随机授粉,因此1/2AA和1/2Aa玉米群体中配子A:a=3:1,故收获的玉米籽粒中aa所占比例为(1/4)×(1/4)=1/16,A正确,BCD错误。故选A。9.核苷酸可通过脱水形成多聚核苷酸,一个核苷酸的磷酸基团与下一个核苷酸的糖脱水后相连,形成了一个重复出现的糖—磷酸主链,如图为某种多聚核苷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有4种核糖核苷酸B.图中多聚核苷酸形成时产生了5分子水C.图中所示的多聚核苷酸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糖—磷酸主链中一个磷酸基团大多和两个五碳糖相连【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详解】A、由图中碱基T可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长链,图中有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A错误;B、该化合物有5个核苷酸,每2个核苷酸之间脱去1分子水,故合成该化合物时,需脱去4分子水,B错误;C、图中所示的多聚核苷酸为单链结构,其中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错误;D、图中的一个磷酸基团大多与两个五碳糖相连,末端游离的磷酸基团与一个五碳糖相连,D正确。故选D。10.细菌glg基因编码的UDPG焦磷酸化酶在糖原合成中起关键作用。细菌糖原合成的平衡受到CsrAB系统的调节。CsrA蛋白可以结合glgmRNA分子,也可结合非编码RNA分子CsrB,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菌合成UDPG焦磷酸化酶的肽链时,核糖体沿glgmRNA从3'端向5'端移动B.抑制CsrB基因的转录能抑制细菌糖原合成C.CsrA蛋白都结合到CsrB上,
江苏省五市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阶段联测生物试题(解析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江苏省五市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阶段联测生物试题(原卷版)
2023-12-21 10:38
14页 -
江苏省五市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联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3-12-21 10:38
15页 -
江苏省五市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联测历史试题(原卷版)
2023-12-21 10:38
8页 -
江苏省五市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联测物理试卷(原卷版)
2023-12-21 10:38
7页 -
江苏省五市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联测物理试卷(解析版)
2023-12-21 10:38
19页 -
江苏省五市十一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联测数学试题(原卷版)
2023-12-21 10:38
4页 -
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12月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考试(三)语文试题
2023-12-21 10:38
12页 -
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12月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考试(三)政治试题
2023-12-21 10:38
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