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历史-陕西省西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综合评价
历史-陕西省西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综合评价
格式:docx页数:14页大小:1.2 M上传日期:2023-12-27 23:25浏览次数:119 侵权/举报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2025届高二第二次综合评价历史试题(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高山)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变化大体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政治家的立法创制,另一种是在适应统治形势变化过程中发生的日积月累式的变迁。下列各项符合材料中“政治家的立法创制”的应是A.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 B.从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 C.从藩镇割据到重文轻武 D.从设立内阁到置军机处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A.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B.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D.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3.如下图是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引发农牧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统一封建王朝的建立 B.政府边疆政策的影响 C.北方气候条件的恶化 D.文化融合趋势的加强4.有学者根据已有文献和出土的汉简对西汉时期拥有六十亩土地的中等自耕农家庭收支进行了估算,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西汉时期A.自耕农生产技术较为落后B.农业扩大再生产能力有限C.政府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D.土地兼并得到了有效遏制5.钱穆在《中国经济史》中写道:“两税制乃用钱纳税,实乃妨农而利商。史载:‘定税之数,皆计缗钱,纳税之时,多配绫绢。’纳税人以所供非所业,必将增价以买所无,减价以售所有,使豪家大商得益,而农民日困。当时如无钱币,则可代实物。但物与钱的比例并不固定,时有涨落。”由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A.使农民面临双重剥削 B.增加了政府财赋收入C.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D.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6.南宋慈幼制度不断发展,其得以持续运行的关键在于国家提供一定数量田产,使之能够连续不断地获得钱谷,再由地方社会乡贤、乡大夫对其进行管理,从而持续资助贫户抚养孩子。这体现了A.人地关系紧张情势的缓解 B.南宋重视土地的再分配C.官民协调推动了地方治理 D.人口短缺影响社会发展7.明代中叶,开始推行附籍与寄籍制度。所谓附籍是指“各处逃移人户悉宥(宽恕)其罪,许于所在官司附籍,纳粮当差”,寄籍是指保留原籍的同时可在外挂籍寄居。这表明当时A. 户籍管理制度混乱B.  赋役负担的减轻C.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  社会流动性增强8.下图:《人民日报》关于“抗美援朝”的报道(1953年7月28日至今)。报道数量的变化反映出A.国家外交的务实性 B.集体记忆的阶段性 C.国际形势的复杂性 D.意识形态的重要性9.如图是内蒙银行发行的二百元面值的纸币的正面,它的正上方是“内蒙银行”四个字,两侧是“内蒙各族县、公司款项通用”的字样,正下方是“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印”。这种纸币A. 属于国民政府认可的法币B.  见证了中共民族政策的胜利C. 国民革命时期在全国流通D.  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10.1853年,“金陵失陷,饷源枯竭”,清政府在扬州里下河设局劝捐,照地丁银数抽捐,同时对米行商贾推行捐厘之法。后捐厘行业渐次增多,抽捐地区不断扩展。1862年,除云南、黑龙江之外,厘金制度遍行全国。这反映了厘金制度A.产生原因是民族危机的加深B.符合中国近代赋税发展趋势C.解决了晚清政府的财政危机D.与晚清的政治局势密切相关11.下列关于文明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B.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形成 C.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D.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成12.如图是近代一贸易路线示意图。这一贸易A.使葡萄牙获取了大量的白银 B.解决了美洲劳动力缺乏问题 C.推动了中国沿海经济的发展 D.致使非洲遭到了毁灭性打击13.下图为某一时期的世界贸易简图。它反映了A.该时期世界市场最终得以确立 B.全球各地建立起直接商贸关系 C.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领先全球 D.新航路开辟后的国际分工格局14.社区是以一定区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19世纪中期,欧洲各国社区组织开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导致社会问题丛生 B.地方自治传统的发展与延续C.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提倡 D.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15.庄志杰在《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提到:“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迅速增长,大大超过了经济增长幅度,政府保障和福利开支的负担越来越重,并且带着巨大惯性向前滚动,使福利国家面临着经济与福利、负担与稳定之间的两难选择。”这表明A.经济发展会影响国家福利政策 B.西方国家将要放弃福利国家政策C.福利政策不利于社会整体稳定 D.福利政策调整受经济等因素影响16.据美国钢铁业统计,1870年,美国有钢铁企业808个,工人7.8万人,钢产量320万吨,投资额1210万美元;到1900年,美国有钢铁企业669个,工人27.2万人,钢产量2950万吨,投资额5.9亿美元。这一数据反映19世纪后期的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A.行业竞争不断加剧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17.《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A.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变化B.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日益增多C.海外殖民活动加剧人口流动D.西欧封建生产方式逐步解体18.罗斯福要求国会降低低收入者的税率,同时提高高收入者的税率。对于年收入为5万美元以上的人,税收增加了1%,年收入6万美元以上的人税收增加6%,年收入350万以上的人税收增加7%。对这一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刺激消费以复苏美国经济B.调节个税增加政府财政C.国家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D.税率缺乏一致性不公平19.1933年4月19日,美国宣布取消金本位制。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明确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的脱钩与挂钩都A.导致美元贬值刺激商品大量出口 B.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的秩序 C.利于扩宽美国在世界市场的空间 D.避免了世界经济危机的波及20.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新的社会流动,内容大致包括含义相左的“向上”和“向下”两个方面内容,从职业分层角度看,社会流动出现明显的向上流动的趋向。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明显加速 B.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连为一体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弊端显现 D.新科技革命助推社会结构的调整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0分。21.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阅读材料,完成要求。(12分)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防伪手段几乎为零。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81版改变了53版以来6位数的护照累计号码,升至7位数号码。97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到2005年达到年均签发400万本,80%是因私护照。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政治史内容,提取至少三条信息,自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2.【人口变化和国家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中国历代户口统计表年代户数口数户均口数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12233062595949784.87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4279634210078204.91恒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10677960564268565.29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2459840161638636.57隋炀帝大业五年(公元609年)8907546460199565.17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7069565414197125.86宋真宗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7417570162802542.19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13430322598489644.46明太祖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10654362598733055.62明孝宗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9113630502079345.51明神宗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10621436606928565.71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17741672993533625.61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926991853414238675.45——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材料二——摘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至明朝以前中国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说明从明朝到清朝前期人口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封建政府人口统计数量与实际人口数量差距较大的主要因素。(4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虚线代表1492年哥伦布探险以前,实线代表16世纪以后)    ——据[日]21世纪研究会编《食物的世界地图》​​​​​​​材料二 在16—18世纪繁荣的中欧贸易中,瓷器、漆器、织物、壁纸、家具和玩具等各式各样的中国特产涌入欧洲,饮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丝绸与瓷器的魅力促使欧洲人致力于将其生产本土化。1753年7月24日,瑞典王后收到国王赠送的一件特殊生日礼物:一座木结构的中国屋。她描述道:“我的长子穿得像个中国王子一样在入口处恭候,随侍的王室侍从则扮成中国文官的模样……里面有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印度风格装饰成的大房间,四角各有一只大瓷花瓶。……欣赏过所有东西之后,国王陛下下令演出一场配土耳其音乐的中国芭蕾。”         ——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材料三 为加强对印度的统治,1853年,英国议会通过一个新特许状法案,规定印度文官应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实行公开竞争考试。但印度人进入印度文官殿堂的大门非常狭窄。……印度成为主权共和国后,肯定了当时已存在的印度行政官等系统,并根据宪法有关规定制定了全印文官法。文官分为全印文官、邦文官和中央文官。          ——整理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等(1)根据材料一,写出马铃薯的洲际传播路径。结合所学,概括马铃薯成功跨洋传播的必备条件。(6分)(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8和19世纪的相关史实,围绕文明互鉴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10分)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2025届高二第二次综合评价历史参考答案选择题1.B 2.A 3.B 4.B 5.A 6.C 7.D8.A 9.B 10.D 11.D 12.C 13.D 14.A15.D 16.B 17.A18.C 19.C 20.D 非选择21.示例论题:护照变化反映了变幻国际形势下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2分)论述:建国初,在冷战格局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美国敌视新中国,阻扰西方国家承认新中国,并对中国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新中国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政策,主要是同社会主义国家有外交关系,护照采取了中俄文对照。(3分)70年代,美苏争霸、矛盾尖锐,苏攻美守,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中美关系正常化;苏联对外扩张、中苏关系恶化,中国政府坚决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中国外交打开对外关系新局面,出现与西方国家的建交热潮。70年代前期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3分)改革开放以来,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中国实行全方位外交,护照使用范围扩大为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