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金太阳24-214C贵州省黔东南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统测生物试题(解析版)
金太阳24-214C贵州省黔东南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统测生物试题(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21页大小:1.2 M上传日期:2023-12-28 23:40浏览次数:389 侵权/举报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4届12月高三统测生物学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2,选择性必修1、2、3。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氨基酸是构建生物机体众多生物活性大分子的原料之一,是构建细胞、修复组织的基础材料,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细胞不能合成亮氨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B.氨基酸构成的大分子物质以碳链为骨架C.翻译过程中,终止密码子一般不编码氨基酸D.某些氨基酸是信息分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答案】D【解析】【分析】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目前发现的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其中必需氨基酸有8种。【详解】A、人体内的亮氨酸是必需氨基酸,细胞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A正确;B、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因此,氨基酸参与构成的大分子蛋白质是以碳链为骨架的,B正确;C、翻译过程中,起始密码子可以编码氨基酸,终止密码子一般不编码氨基酸,因而导致翻译过程终止,C正确;D、某些氨基酸是信息分子,可作为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D错误。故选D。2.某实验小组筛选得到塑料降解菌,用来降解塑料,以解决塑料的污染问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基灭菌后再依次分装到各个培养皿中B.可采用平板划线法来统计样液中的细菌数量C.获得塑料降解菌纯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D.实验结束后,已使用的培养基要灭菌后才能倒掉【答案】B【解析】【分析】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培养基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灭菌处理,培养基通常可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倒平板后需要将培养皿倒置。【详解】A、配制好的选择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再在无菌环境中分装到培养皿中,A正确;B、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后,菌落一般生长在划线的末端,而不是均匀分布,因此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样液中细菌的数量,B错误;C、微生物培养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C正确;D、为了防止污染环境,则实验结束后,已使用的培养基要灭菌后才能倒掉,D正确。故选B。3.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检测试剂及预期显色结果对应错误的是( )组别待测物质检测试剂预期显色结果①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②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③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④酒精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解析】【分析】物质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鉴定,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由蓝变绿再变黄;(5)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检测,颜色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详解】A、①还原糖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的颜色变化为产生砖红色沉淀,①正确,A正确;B、②脂肪的鉴定,试剂: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②正确,B正确;C、③淀粉的检测和观察,试剂:碘液,颜色变化:变蓝,③正确,C正确;D、④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检测,颜色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④错误,D错误。故选D。4.在静息时,突触小体中囊泡的膜上存在能量泄漏,即“质子流出”囊泡。囊泡膜上的V型质子泵(V-ATP酶)必须“不断工作”,以将质子再泵回来,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B侧面属于突触囊泡的外侧面B.质子泵有利于维持囊泡内溶液pH的稳定C.H⁺的跨膜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D.质子泵运输H⁺时不需要与H⁺相结合【答案】D【解析】【分析】V型质子泵:存在于动物细胞溶酶体膜和植物细胞液胞膜;功能:保持细胞质基质内中性pH和细胞器内的酸性pH。【详解】A、据题干“囊泡膜上的V型质子泵(V-ATP酶)必须将质子再泵回来”,可知图中 A 、 B 两侧面分别属于突触囊泡的内侧面和外侧面,A正确;B、根据图示,突触中囊泡的膜上存在能量泄漏,即“质子流出”囊泡,囊泡膜上的V型质子泵(V-ATP酶)将质子再泵回来,因此质子泵有利于维持囊泡溶液 pH 的稳定,B正确;C、由题图和题干信息可知,H+的运输通过V型质子泵回来到囊泡内,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C正确;D、质子泵运输H⁺为主动运输,因此质子泵为载体蛋白,运输时需要与 H⁺相结合,D错误。故选D。5.“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人在寒冷环境中机体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A.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B.汗腺分泌减少,使机体散热增多C.甲状腺激素减少,有利于肌肉、肝等产热D.机体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脑干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答案】A【解析】【分析】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寒冷条件下,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散热,A正确;B、寒冷条件下,汗腺分泌减少,使机体汗液蒸发散热减少,B错误;C、甲状腺激素增多,有利于肌肉、肝等产热,C错误;D、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D错误。故选A。6.下图为酶促反应曲线,Km表示反应速率为时的底物浓度。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性结合酶的活性部位;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与酶的非活性部位不可逆性结合,从而使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适当升高温度,Vmax和Km均会增大 B.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Vmax降低C.加入竞争性抑制剂,Km值降低 D.Km值越大,酶与底物亲和力越高【答案】B【解析】【分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反应物与酶结合的机会,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非活性部位结合,反应物不能与活性部位结合,竞争性抑制剂的化学结构与底物的结构相似,非竞争性抑制剂的分子结构与底物的不相似。【详解】A、题中没有说明此时的温度是否为最适温度,因此不能确定提高温度对Vmax和Km的影响,A错误;B、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其与酶的非活性部位不可逆性结合,使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导致Vmax降低,B正确;C、加入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剂与底物竞争结合酶的活性部位,则Km值增大,C错误;D、由图可知,当Km值越小,达到需要的底物浓度越低,这说明Km值越小,酶与底物亲和力越高,D错误。故选B。7.栖居在我国西双版纳的一群亚洲象有过一段北迁的历程,亚洲象沿途穿越了森林及农田等一系列生态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亚洲象踩踏农田、采食玉米从而破坏了农田群落的季节结构B.气候条件是影响亚洲象种群的非密度制约因素C.亚洲象取食草本植物对其自身有利,对草本植物种群发展不利D.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答案】B【解析】【分析】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详解】A、农田群落中植物的配置主要体现水平结构,亚洲象踩踏农田、采食玉米,使玉米优势种群受到破坏,会破坏农田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B、气候因素对亚洲象种群的影响与种群的种群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B正确;C、捕食者客观上起到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作用,亚洲象取食草本植物对其自身有利,对草本植物种群发展也是有利的,C错误;D、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较单一,抵抗力稳定性较低,D错误。故选B。8.城市化进程重塑了地球的外貌,也改变了大量生物栖息的环境。白三叶草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HCN),可作为防御机制来抵御环境压力,增强在干旱或霜降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某地不同区域白三叶草种群中产HCN植株比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城市中的白三叶草与其他生物及生存环境协同进化B.城市化导致白三叶草的防御性分子的表达明显下降C.经过选择,白三叶草不同种群的生存压力是相同的D.白三叶草种群的进化机制有利于其适应特定的环境【答案】C【解析】【分析】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通过繁殖遗产给后代,得以积累和加强,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新类型。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境能适应的,被淘汰的生物是对环境不适应的,所以说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详解】A、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所以城市中的白三叶草与其他生物及生存环境协同进化,A正确;B、市化进程使越靠近市中心的产HCN植株比例越低,白三叶草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HCN),可作为防御机制来抵御环境压力,比例降低,代表防御性分子的表达明显下降,B正确;C、经过选择,白三叶草不同种群的进化压力是不相同的,城市化进程使越靠近市中心的产HCN植株比例越低,C错误;D、在适应环境过程中,适应环境的白叶草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白叶草被淘汰,如果白三叶草在生长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所以白三叶草种群的进化机制有利于其适应特定的环境,D正确。故选C。9.学校运动会上,运动健儿们在比赛过程中机体会通过多种调节来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运动时交感神经调节占优势,使得心跳加快B.运动后大量出汗,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减少C.运动后大量出汗,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D.运动过程中骨骼肌代谢加快,机体的产热量增多【答案】B【解析】【分析】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详解】A、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A正确;B、运动后大量出汗,引起机体失水失盐,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B错误;C、运动后大量出汗,机体失水渗透压上升,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加速对水的重吸收,C正确;D、运动过程中,骨骼肌代谢活动加快,可以产生更多的热量,D正确。故选B。10.河鲀毒素是自然界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通过阻碍Na+通道的开放而麻痹神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河鲀毒素作为一种神经毒素,可开发作为麻醉剂、镇痛剂B.阻碍Na+通道开放,阻断了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递,进而使神经麻痹C.阻碍Na+通道开放,Na+无法外流,将导致动作电位无法形成D.将神经组织浸润在高浓度Na+溶液中,刺激神经元引起的动作电位峰值可能较高【答案】C【解析】【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详解】AB、由题意可知,河豚毒素阻碍Na+通道的开放,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递,进而使神经麻痹,故可作为麻醉剂和镇痛剂,有一定的药用价值,AB正确,C、河豚毒素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