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28页大小:2 M上传日期:2024-01-02 17:15浏览次数:497 侵权/举报

高三生物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B.细胞骨架是蛋白质纤维组成,与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等有关C.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D.细胞自噬是溶酶体合成的水解酶将自身的结构物质降解后再利用【答案】D【解析】【分析】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详解】A、用同位素3H标记氨基酸,根据放射性出现的位置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A正确;B、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B正确;C、自由基学学说认为,自由基产生后,会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C正确;D、溶酶体内含有很多水解酶,但合成水解酶的场所是核糖体,D错误。故选D。2.利用洋葱根尖细胞(2n=16)观察植物的有丝分裂时,观察到一个视野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乙中有32个DNA分子,32条染色体B.细胞甲最适合用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C.通过对该视野中的细胞计数可估算洋葱根尖细胞周期的时长D.在装片中滴加DNA合成抑制剂,视野中间期细胞数量将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像,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详解】A、洋葱根尖细胞含16条染色体,16个核DNA,细胞乙着丝粒断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32个核DNA分子,32条染色体,此外在细胞质中还含有少量的DNA分子,因此细胞中DNA大于32,A错误;B、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最清晰,因此最适合用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B正确;C、通过对该视野中的细胞计数不能估算洋葱根尖细胞周期的时长,该视野中细胞数目有限,不能得出分裂期和分裂间期的比例,C错误;D、制作临时装片时,细胞经解离后已经死亡,在装片中滴加DNA合成抑制剂,视野中间期细胞数量不会增加,D错误。故选B。3.如图是细胞膜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动物细胞膜,则B面为细胞质基质B.①是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C.③是磷脂分子的头端,具有疏水性,④是磷脂的尾端,具有亲水性D.③可以侧向自由运动,②不可以运动【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①、②表示蛋白质,③表示磷脂分子的头部,④表示磷脂分子的尾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糖蛋白的功能为细胞识别,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详解】A、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可以判断A面是细胞膜的外侧,B面是细胞膜的内侧,则B面为细胞质基质,A正确;B、①是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但是糖蛋白并非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如高等植物细胞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流,不需要糖蛋白,B错误;C、③是磷脂分子的头端,具有亲水性,④是磷脂的尾端,具有疏水性,C错误;D、③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运动,②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例如载体蛋白、离子通道蛋白,D错误。故选A。4.某同学为了探究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做了相关实验,曲线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且低于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在O点处,酶的活性为零B.甲和乙曲线重合部分的限制因素是pHC.调到最适pH重复试验,a点不变,b点上移D.在b处增加酶量,结果如曲线丙【答案】D【解析】【分析】曲线图分析:曲线乙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所以改变温度和pH都会导致酶活性降低,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对应曲线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加快;b点后,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不再加快,此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是酶浓度,所以在b点增加酶浓度,反应速率会加快。【详解】A、在O点处,反应物浓度为0,酶的活性不为0,A错误;B、甲和乙曲线重合部分的限制因素是反应物浓度,B错误;C、调到最适pH重复试验,酶活性升高,a点、b点可能均上移,C错误;D、在b处的限制因素可能是酶量的限制,因此增加酶量,结果如曲线丙,D正确。故选D。5.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有几项()①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②利用过氧化氢和新鲜肝脏研磨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③将酶和底物在室温下混合,再作不同保温处理,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④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⑤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⑥探究蛋白酶的专一性,不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A.1项 B.2项 C.3项 D.4项【答案】B【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的特性:酶具有高效性、酶具有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温和。【详解】①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验证酶的专一性时,不能用碘液鉴定,因为碘液不能鉴定蔗糖是否被分解,①错误;②过氧化氢自身的分解受温度的影响,因此不能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②错误;③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先将酶和低温在特定温度下保温,再混合,③错误;④胃蛋白酶的适宜pH为2左右,因此用胃蛋白酶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pH不能取3、7、11的缓冲液,④错误;⑤不同pH可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可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⑤正确;⑥蛋白酶的化学本质也是蛋白质,探究蛋白酶的专一性,不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⑥正确。综上正确的选项是⑤⑥,共两项,B正确,ACD错误。故选B。6.关于如图所示生物或细胞叙述,正确的是()A.d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a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自身的核糖体C.c、d细胞中的线粒体可合成部分有机物D.可用纤维素酶水解b的细胞壁【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为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属于病毒;b为蓝藻,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c为酵母菌,含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d为叶肉细胞,含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详解】A、d是植物细胞,其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B、a是病毒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B错误;C、c、d细胞中的线粒体(属于半自助细胞器)可合成部分有机物,如部分蛋白质和DNA,C正确;D、蓝细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不可用纤维素酶水解b的细胞壁,D错误。故选C。7.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B.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③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③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基因与性状不一定是一一对应关系,如果两对基因共同控制一对性状,则后代可能只有2种表现型,A错误;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而非同源染色体间交换为染色体结构变异,B正确;C、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都属于隔离,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D、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隐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64,用A和a表示,即aa=0.64,所以a为0.8,A为0.2,杂合子Aa=2×0.8×0.2=0.32,D正确。故选A。8.人的生殖细胞、体细胞、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分别为()A.23条、46条、23条B.23条、46条、46条C.46条、46条、46条D.46条、46条、23条【答案】B【解析】【详解】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基因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每一种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如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分析】生殖细胞是指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应为23条;体细胞染色体有23对,46条;受精卵中染色体是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之和,应为46条,B正确,ACD错误。故选B。9.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图为摩尔根用果蝇作为材料所完成的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部分实验过程,其中属于假说-演绎法中演绎推理步骤的是()A. B.C. D.【答案】D【解析】【分析】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详解】分析题意,假说-演绎法中演绎推理步骤通常是测交的遗传图解,即用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摩尔根用果蝇作为材料所完成的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中,测交是用白眼雌性与红眼雄性杂交,最终得出眼色的遗传与性染色体相关联,D符合题意。故选D。10.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芽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可观察到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答案】B【解析】【分析】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2、进行正常有丝分裂的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作用下分别移向两极,最终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用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3、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会导致生殖隔离进而产生新物种。【详解】A、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B、幼苗丙是杂种植株,其体内含有10+8=18条染色体,秋水仙素处理后的丁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36条),丁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故可观察到72条染色体,B正确;C、丙到丁发生的是染色体变异,变异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D、戊是新物种,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D错误。故选B。11.某品种小鼠的毛色受AY、A、a三个复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Y决定黄色,A基因决定鼠色,a基因决定黑色,该组复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Y基因纯合时会导致小鼠胚胎时期死亡。已知基因AY对A、a为显性,A对a为显性。现用一对基因型为AYA和AYa的小鼠杂交,获得F1,F1中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得到F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构成基因AY、A和a的碱基种类和排列顺序都不同B.F1中AY:A:a基因频率之比为2:1:1C.基因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