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语文-湖北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年秋季高二年级12月联考
语文-湖北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年秋季高二年级12月联考
格式:pdf页数:12页大小:5 M上传日期:2024-01-04 22:07浏览次数:540 侵权/举报

湖北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年秋季12月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B(“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是结果,不是前提。)2.D(A“没有实际功用和价值”错,下文提到“供后人玄想和凭吊”“中国的很多古代工程始终在国家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B大运河扬州段的“运河三湾”解决了流速和漕运安全问题,大运河山东段的南旺枢纽工程解决了引水、蓄水、分水、排水问题;C建立了全世界唯一的由国家层面主导建设的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系统,实现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在完整性方面的理论创新。)3.A(“中国很多古代工程”这一概念不周延,不包括所有。)4.材料一总体上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1分)第一段总领全篇,以大运河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认识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和意义。(1分)第二至四段分别从三个方面分说大运河文化的作用和意义。(1分)第五段总括全文,照应开头,再次强调挖掘大运河等文化标识的精神内涵的作用和意义。(1分)5.①大运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载体,有利于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和团结统一(或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明连续性和统一性的认识);②大运河文化是社会文化交流交融的载体,有利于思想文化的交汇交流交融(或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明创新性和包容性的认识);③大运河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载体,有利于推动中外经济、文化、政治交流(或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明和平性和繁荣性的认识)。(每点2分,共6分)6.B(“他向往革命,于是剪掉了辫子”错,原文是“这并没有别的奥妙,只为他不太便当罢了”。)7.D(“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错,应该是“对于民族与历史的思考”。)8.①小说通过N先生独白来叙事抒情,富有感染力。②小说通篇没有完整、紧凑、集中的情节,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但这种特殊的结构却形成了独特的视角与观点,使文章对主旨的表达更具表现力。③以双十节为时间节点,写现实中人们淡忘了双十节,进而回忆第一个双十节不再因剪发被笑骂以及自己的遭遇,最后对人们淡忘双十节表示愤慨。④紧扣“头发的故事”展开情节,反映主题。(每点2分,任答对两点得4分)9.不可以。N先生仅仅是故事的讲述者,而以“头发的故事”为题目,有多重妙用。①以“头发的故事”为线索串起本文的主要情节。围绕着剪辫子、装假辫子、取下假辫子、劝阻学生剪辫子等“头发”问题组织故事。②对剪辫子的态度可以反映人物形象特点和民众思想面貌。N先生对头发的态度和结尾他对头发问题发表的议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受过新思想洗礼的进步知识分子;N先生因剪掉头发被人骂作“冒失鬼”和“假洋鬼子”,学生因剪掉头发被开除,反映了国民的愚昧保守。③“头发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主题。头发问题所引起的反复曲折的风波,既反映了民众的麻木保守顽固,同时也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只重形式以及软弱性妥协性,体现了作者深沉的忧愤。④以小见大,启人深思。作者用一条辫子的遭遇来抒发愤懑之情,将辫子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表达对辛亥革命的欣喜和失望,对民族病根的忧虑与愤慨。(每点2分,任答对3点得6分)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年秋季12月联考语文答案第1页(共4页)10.DFG(文言文断句可根据第一个虚词“而”判定“不患”与“患”构成对照并列关系,因此第一个“而”前断开;“有所不至”与“有所不安”对应,分别作为“不患”和“患”的宾语,“安”后断开;“能致而不能安”与“不致”进行比较,“无伤”是对“不致”的补充说明,“不如”前断开。)11.C(前者为副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有“大概”的意思;后者同“盍”,疑问代词,何、怎么。)12.B(根据原文可知,六国之君对百姓的暴虐不亚于始皇和二世,除此之外,无人叛变的原因在于对人才的态度,而不在于暴虐程度。)13.(1)于是在他房屋的北角筑坛用来聚集鬼,鬼来了,并且很多,没有什么给他们吃,就相继兴妖作怪,名声传到很远的地方。(“坛”名作动,筑坛1分;“隅”角落1分;“相帅”相继1分,句意1分)(2)这些都是侵害百姓、蛀蚀国家的人,人民怎能支撑得住,国家又怎能承受得住呢?(“蠹”损害,蛀蚀1分;“何以”怎能1分;“堪”承受得住1分,句意1分)14.①信任法律而不信任人才,②没有将人才安排好,让他们安于其位,③导致人才散落民间,影响国家的安定。(①交代原因,②明确做法,③说明危害)参考译文材料一:有人问招引人才的方法,郁离子说:“道义可招引贤士,粮食可招引百姓,深潭可招引鱼虾,沼泽可招引野兽,树林可招引百鸟,臭味可招引苍蝇,钱利可招引商人。所以善于招引人才的人,分别用他们所喜好的东西招引他们,那样天下就没有不可招引来的人才了。所以不怕他们有不到来的,就怕他们有不安定的,能招引来但不能使他们安定,不如不招引他们,这样就不会带来伤害。粤地有个学习招引鬼的人,三年学成了那种妖术。于是在他房屋的北角筑坛用来聚集鬼,鬼来了,并且很多,没有什么给他们吃,就相继兴妖作怪,名声传到很远的地方。一天晚上,那个人死了而众鬼就焚烧了他的房屋,乡邻们没有谁不笑话他。”材料二: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各国的诸侯卿相,都争相收养人才。从那些谋士、说客和谈天说地的、修饰文词的,辩论坚白同异的等等,往下到击剑行刺的、力能扛鼎的、会学鸡鸣狗盗的这些人,没有不以宾客的礼节去款待他们的。穿着华丽的衣服,吃着珍贵的食品,被招待在官府里的人,哪里能够数得清?这些都是侵害百姓、蛀蚀国家的人,人民怎能支撑得住,国家又怎能承受得住呢?苏先生说:这是古代帝王不能避免的事。国家有坏人,像鸟兽中有猛鸷,昆虫中有毒螫一样。把他们分别加于处理安置,使他们都能各安本位,这些人便都有用了;把他们尽数铲除掉,是没有这种道理的。我曾就世代的兴废考察过,知道六国久存的原因,和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不可不注意。那些有智慧、有勇气、有辩才、有气力的这种人,都是人民中的优秀分子,大多不能自己穿坏的、吃坏的而去奉养人的,都是要役使他人来奉养自己的一些人。所以从前的帝王把天下的富贵分出一部分来,和这四种人共同享有。这种人不失业,人民便安定了。六国的君主,虐待他的百姓,并不亚于秦始皇与二世,然而当时百姓并没有一个人起来反叛。这是因为所有老百姓中优秀杰出的人才,多数都被当作宾客奉养起来,没有失其职分。至于那些努力耕作奉养官府的,都是一些愚蠢而没有什么作为的人,即使想反叛,也没有人去领导他们,这就是六国之所以能够有一时的安定而没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年秋季12月联考语文答案第2页(共4页)有立即灭亡的原因。秦始皇当初想驱逐宾客,因为采用了李斯的建议才没有实行。吞并天下以后,就以为宾客已无用处,于是便信任法律而不信任人才;说人民可以靠法律来统治,说官吏不必有才,只要能够遵守我的法律便够了。所以才毁坏了名城,杀害了豪杰。人民中的优秀而有特殊才干的人,把他们遣散回乡。这样一来,从前就食于四公子和吕不韦的那些人,都回到哪里去呢?不知道他们能带着瘦长的脖子,黄黄的面孔,忍饥挨饿,老死在贫苦生活中呢?还是停止耕作,叹息着等待时机呢?秦代的变乱,虽然是在秦二世的时候所造成的,然而假使秦始皇当初知道敬畏这四种人,设法安置他们使他们不失业,秦代的灭亡还不至于像这样快。把百万只虎狼放到山林里去,却让它们饿着渴着,不知道它们将来要吃人。世人认为秦始皇聪明,我是不信的。15.A(“晨来夜往”错,应为夜来晨去。)16.①结构曲折,借叙事传情。“朝闻”和“昨夜”两句叙事颠倒次序,将离别之事写在前,渡河相见之事写在后,将时间线打乱重组,曲折的叙事中流露了对友人来去匆匆的讶然、不舍以及暂聚还别的感伤、惆怅;(2分)②以景衬情。雁声嘹唳,云山冷寂,树色催寒,通过魏万行经之处凄清萧瑟的景象衬托游子前路茫茫的孤旅之愁,含蓄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的关切。(2分)③借助联想和想象。沿着友人的行程设想友人跋涉的艰辛以及魏万到达京城后的遭际,砧声晚响,既是客居之情,也暗含岁月不待之意,蕴藏了诗人对友人前路的瞩望与担忧。(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诗歌译文:清晨就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分明在昨夜降下薄霜之时才渡黄河。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云山冷寂,更何况是客中路过。此去洛阳经过的关城寒气逼人,秋意萧瑟,京城深秋的捣衣声到晚上更多。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之所,白白地把宝贵的岁月虚掷消磨。17.(1)可以群,可以怨(2)会须一饮三百杯但愿长醉不愿醒(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或: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18.①兴味索然、兴致索然、漠不关心、不以为意、毫不在意、毫不关心、满不在乎②行尸走肉③丰富多彩、多姿多彩(每空1分,共3分)19.①文中通过动词“装”和形容词“饱饱的”将“心灵”比拟成胃,(1分)②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问对人的心灵的滋养作用,(2分)③表达了作者对人们通过学问丰富心灵世界的喜悦(期待)之情,使表达更加活泼。(1分)20.一个人如果在学问上有浓厚的兴趣、精深的造诣,他会发现万事万物各有妙理在内。(改对1处得1分,改对两处得3分)21.A翠湖可不能挪开B也就成了游人了C甚至可以停下来(每处2分)22.不同。①处标示语意的转换。由上文的直达捷径转换到下文的绕道而行。(2分)②处起补充说明的作用。破折号对“昆明人”包含的对象进行补充说明,这种补充是正文的一部分,与上文连续。(2分)23.作文【试题情境】本题选取当下社会中的热点话题“全职儿女”作为切入点,旨在引导学生思考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年秋季12月联考语文答案第3页(共4页)在现实生活中应如何应对人生中的困难以及做出的不同选择,树立规划人生的意识。【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判断,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判语言建构断与运用材料的第1段主要介绍了“全职儿女”的内涵和特点,它是在现实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脱产生活方式。本题考查学生材料的第2段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全职儿女”的基于理性思考要求学生现象进行评价。第一种观点认为“全职儿女”仍然是与青年立场,对运用有效一种“啃老”的表现,是当代青年无法应对社会强压社会热点话题的说理形审而选择的逃避行为;第二种观点认为这是新时代青年进行个性化的式表达对材的创新之举,他们突破传统眼光与选择,追求自由与理解和思考。在某种现象料个性;第三种观点认为选择“全职儿女”并不是一种审题立意时要的看法,体逃避行为,成为“全职儿女”一方面能够承欢膝下,紧扣材料内容,现学生的照顾父母,另一方面可以学习新技能,沉淀自己,在准确理解“全逻辑能力合适的时候再次走上工作岗位,这只是一种顺时的短职儿女”的内和思辨能期选择。涵和三种不同力。写作时“请结合材料”要求学生写作时不能脱离材料的内的观点。写好这要注意观容,写作的中心应该来源于材料,明确表明自己对篇文章,要求学点鲜明,说“全职儿女”这一现象的观点、态度,以及阐述持此生关注社会和理有层次,观点的理由。现实生活,能够语言要富定要求中的“你”,明确了写作主体是一名中学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有感染力。任“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强调写作要有“你”,要自己的逻辑思务有自我的认识与感悟。辨,发表独立“选准角度”,暗示材料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学生写的、有深度的看明作时要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法。要考;“明确文体”,要求学生要有明确的文体意识,求避免“四不像”的作文。【推荐立意】(1)停下来,是为了更好的启程;(2)全职不全意,沉淀再出发;(3)“避风港”不避风,人生在于奋斗;(4)尊重每一种选择,理解每一种可能。【评分标准】建议作文切入分为45分,具体评分根据2023年湖北省高考作文评分细则赋分。【扣分项评定】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残篇评定:600字以上不到800字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6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无标题扣2分;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完全空白的,评0分。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年秋季12月联考语文答案第4页(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