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模拟训练(二)生物试题(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B.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内都存在DNA和蛋白质的复合物C.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的核苷酸种类多D.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更适合作为研究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答案】C【分析】①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真核细胞有细胞核,二者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唯一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DNA分子。②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③在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与DNA结合形成的复合物。【详解】A、核糖体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唯一共有的细胞器,A正确;B、原核细胞有DNA聚合酶和DNA结合形成的复合物,真核细胞有染色体,二者都存在DNA和蛋白质的复合物,B正确;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核苷酸种类一样多,都是8种,C错误;D、比原核细胞细胞,真核细胞有染色体,染色体上可以存在等位基因,更适合作为研究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D正确。C错误。2、跨膜运输既能使细胞内外及细胞内各细胞器之间联系密切,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中的正常物质交换,也是生物膜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功能的基础。下列关于细胞内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骨架与细胞形态维持、细胞器锚定、细胞分裂和分化以及物质运输等有关B.通道蛋白跨膜运输物质一定不消耗能量,载体蛋白跨膜运输物质一定消耗能量C.动植物细胞吸收的水分都是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进入的D.细胞内的囊泡运输离不开生物膜的流动性,故不消耗能量【答案】A【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主要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转运蛋白,是逆浓度梯度的过程;被动运输包括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是顺浓度梯度的过程。【详解】A、细胞骨架是蛋白质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形态维持、细胞器锚定、细胞分裂和分化以及物质运输等有关,也参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如鞭毛的形成,纺锤体的形成等,A正确;B、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载体蛋白既可以参与主动运输也可以参与协助扩散,可能消耗能量也可能不消耗能量,通道蛋白一般参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C、水分子进入细胞可以通过自由扩散,也可以借助于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C错误;D、囊泡的运输离不开生物膜的流动性,但囊泡运输的过程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A。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衰老细胞体积变小,相对表面积增大,物质运输能力增强B.衰老细胞中染色体两端的端粒DNA序列可能较短C.无丝分裂过程中核膜消失后也不会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D.若在细胞中发现血红蛋白基因,说明该细胞已经发生了分化【答案】B【分析】细胞衰老学说:(1)自由基学说:我们通常把异常活泼的带电分于或基团称为自由基。自由基含有未配对电子,表现出高度的反应活泼性。在生命活动中,细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在这些反应中很容易产生自由基。此外,辐射以及有害物质入侵也会刺激细胞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最为严重的是,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这些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去攻击别的分子,由此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对生物膜损伤比较大。此外,自由基还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2)端粒学说: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称为端粒。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在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详解】A、衰老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其物质运输的效率降低,A错误;B、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在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细胞就走向衰老,因此,衰老细胞中染色体两端的端粒DNA序列可能较短,B正确;C、无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和核仁都不消失,C错误;D、人体所有细胞都含有血红蛋白基因,D错误。故选B。4、利用某种微生物发酵生产DHA油脂,可获取DHA(一种不饱和脂肪酸)。下图为发酵过程中物质含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HA油脂的产量与生物量呈正相关B.温度和溶解氧的变化能影响DHA油脂的产量C.葡萄糖代谢可为DHA油脂的合成提供能量D.12~60h,DHA油脂的合成对氮源的需求比碳源高【答案】D【分析】1、发酵罐内的发酵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在发酵过程中,要随时检测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数量、产物浓度等,以了解发酵进程,还要及时添加必需的营养组分,要严格控制温度、PH和溶解氧等发酵条件。2、题图分析:横坐标为发酵时间,纵坐标为发酵过程各种相关物质的含量及生物量。从图可知,随着发酵的进行,葡萄糖逐渐减少,发酵到96h左右减少至0;蛋白胨在0~12h间快速减少,然后缓慢减少,发酵到96小时左右减少至0;生物量和DHA油脂的产量随着发酵进程逐渐上升。【详解】A、由图可知,DHA油脂的产量随着发酵进程逐渐增加,生物量也随着发酵进程逐渐增加,它们的变化呈正相关,A正确;B、由图可知,生物量与DHA油脂的产量呈正相关,温度和溶解氧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而影响DHA油脂的产量,B正确;C、发酵液中葡萄糖被微生物吸收用于呼吸作用产生能量,供其合成DHA油脂,C正确;D、DHA油脂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含C、H、O不含N,所以在12~60h,DHA油脂的合成对碳源的需求高,不需要氮源,D错误。故选D。5、某同学欲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已准备了足够的相关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制成的模型中,嘌呤碱基之和等于嘧啶碱基之和B.制作脱氧核苷酸时,磷酸和碱基连接在脱氧核糖上C.制作模型时,鸟嘌呤与胞嘧啶之间用3个氢键连接物相连D.制成的模型中,每个脱氧核糖都连接有2个磷酸【答案】D【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DNA的两条链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故腺嘌呤(A)与鸟嘌呤(G)之和等于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之和,A正确;B、根据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图可知,在制作脱氧核苷酸时,需在脱氧核糖上连接磷酸和碱基,B正确;C、制作模型时,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形成2个氢键,要用2个氢键连接物相连,鸟嘌呤与胞嘧啶之间形成3个氢键,要用3个氢键连接物相连,C正确;D、在制成的模型中,每条单链的一端的脱氧核糖只连接有1个磷酸,D错误。故选D。6、果蝇(2n=8)体细胞中染色体及部分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图乙和图丙表示其处于不同的分裂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2条性染色体B.正常情况下乙细胞“?”处的基因应为DC.丙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D.丙细胞中出现A可能是发生了互换【答案】C【分析】题图分析,图中①过程进行的是有丝分裂;②过程进行的减数分裂,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该细胞表现为不均等分裂,因此代表的是次级卵母细胞,即图示的细胞取自雌果蝇。【详解】A、根据丙细胞表现为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推测该个体为雌果蝇,因此甲细胞可代表卵母细胞,其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2条性染色体,A错误;B、乙图代表的是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每一极均包含该细胞中所有的染色体,因此,正常情况下乙细胞“?”处的基因应为d,B错误;C、丙细胞表现为不均等分裂,且着丝粒分裂,因此代表的是次级卵母细胞,其中不含同源染色体,C正确;D、由图甲可知,该生物细胞中没有A基因,故丙细胞中出现A的原因是基因突变,不可能是互换,因为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XDXd,D错误。故选C。7、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揭示了进传的两个基本定律,为遗传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可以避免杂交实验过程中外来花粉的干扰B.两亲本杂交所得F2表现性状分离是因为F1的雌雄配子进行了自由组合C.在实验过程中,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D.孟德尔的演绎过程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观察到后代性状分离比约为1∶1【答案】C【分析】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因此在杂交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人工授粉、套袋处理才能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A错误;B、两亲本杂交所得F2表现性状分离是因为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雌雄配子进行随机受精,产生的子代就表现出了性状分离,B错误;C、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C正确;D、孟德尔根据自己的假说,预期测交后代两种表型的比例为1:1,这一步是“演绎“过程,D错误。故选C。8、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不仅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有关,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参与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能够非特异性地识别靶细胞,并通过其内溶细胞颗粒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细胞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属于免疫监视功能B.颗粒酶和穿孔素的本质为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C.NK细胞识别并杀死靶细胞属于第三道防线D.NK细胞、巨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都是免疫细胞【答案】C【分析】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2、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2)免疫自稳: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3)免疫监视: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详解】A、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A正确;B、根据题意“自然杀伤(NK)细胞内溶细胞颗粒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因此颗粒酶和穿孔素的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正确;C、NK细胞非特异性识别靶细胞,并通过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因此属于第二道防线,C错误;D、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根据题意,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辅助性T细胞属于T淋巴细胞,D正确。故选C。9、抗抑郁药一般都通过作用突触处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例如有的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使得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活动正常进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进入下一个神经元中发挥调节作用B.实现不同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兴奋传递的结构是突触小体C.抑郁症患者进行医
2024年首次进入新高考7省生物高考模拟试卷吉林卷02(解析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2024年首次进入新高考7省生物高考模拟试卷安徽卷02(原卷版)
2024-01-08 22:21
12页 -
2024年首次进入新高考7省生物高考模拟试卷吉林卷02(原卷版)
2024-01-08 22:21
11页 -
2024年首次进入新高考7省生物高考模拟试卷广西卷02(解析版)
2024-01-08 22:21
25页 -
2024年首次进入新高考7省生物高考模拟试卷广西卷01(原卷版)
2024-01-08 22:21
12页 -
2024年首次进入新高考7省生物高考模拟试卷江西卷02(解析版)
2024-01-08 22:21
23页 -
2024年首次进入新高考7省生物高考模拟试卷广西卷01(解析版)
2024-01-08 22:21
21页 -
2024年首次进入新高考7省生物高考模拟试卷贵州卷01(原卷版)
2024-01-08 22:21
11页 -
2024年首次进入新高考7省生物高考模拟试卷广西新高考模拟卷(解析版)
2024-01-08 22:21
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