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格式:docx页数:11页大小:1.3 M上传日期:2024-01-08 22:21浏览次数:619 侵权/举报

六安一中2024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年12月9日,国家文物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公布。报告指出,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安徽含山凌家滩文化等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可以佐证上述结论的是()A.农业革命的出现B.贫富分化的加剧C.流行多人合葬墓D.文字的开始使用2.西周初年,实行五服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形成了以周天子直接控制的邦内甸服为中心的国家结构形态。这一制度()A.冲击了宗法分封秩序B.初步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扩大了西周统治疆域D.推动了华夏认同观念产生3.东晋及宋、齐、梁、陈各朝先后在其管辖地区内用北方的地名设置了一批州、郡和县,后世称为侨州、侨郡、侨县,用来安置北方流民。北魏时期,拓跋政权也在南北交争地带设置新郡县或侨州、侨郡。据此可知,魏晋时期设置侨州、郡县的主要目的是()A.争夺农业人口B.加速民族交融C.扩展统治区域D.维护中央集权4.王阳明认为,“致良知”学说就是破“心中贼”的一粒灵丹,有点铁成金的功效。即使愚夫愚妇,倘真能“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由此可知,“致良知”学说意在()A.提倡个性自由、思想解放B.格物致知以求得圣贤之道C.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D.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5.下表为1871~1921年中国进口的米、棉纱、棉布、钢铁等四类货物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情况。其中乙是() 年份货物甲乙丙丁1871~18732.830.20.90.91881~18835.822.80.31.11891~189314.620.55.91.81901~190318.619.74.21.71909~191112.816.74.83.01919~19219.618.42.45.0A.米B.钢铁C.棉纱D.棉布6.1894年7月24日,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社论说:“日本取得最初胜利并非没有理由,但是如果中国动真的,日本最终会为其最初胜利付出高昂代价。”这可从侧面证明()A.英国舆论客观评价战争形势B.中国能获得更多的国际援助C.英国反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D.中国综合国力具有相对优势7.毛泽东指出,“国民革命的目的,是解放被压迫的民众,不止是解放农民……不过农民解放是一个枢纽。农民的解放如果实现,其实也就是各阶级的利益”。毛泽东此论()A.阐明中国革命性质已经发生根本转变B.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C.强调中国革命必须同农民问题相结合D.意在适应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的要求8.根据所学知识,影响下图中曲线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中国人口流动迅猛发展C.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9.埃及新王国时期,农村中出现大量的借贷契约,租佃、雇佣关系有了较大发展,物物交换已经很普遍。一份文献记载了一个王家牧人涅布麦希“因为什么都没有了”而出租奴隶和出卖土地的事情。据此可以推测,当时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A.得益于王室贵族的需求B.加剧了农村的阶级分化C.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D.推动了海外贸易的繁荣10.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统法庭在庭审时,诉讼当事人除列举事实外,还可广泛援引谚语,比如“勿因黑猩猩丑就杀死它”,“到癞蛤蟆家做客只能自贬身份”等,善用谚语的一方往往更占优势。有学者认为,当地谚语的效力相当于英美法系中的法律箴言。据此可知()A.风俗习惯奠定立法基础B.文化传统影响司法实践C.程序公正助推法律进步D.遵循先例成为审判原则11.13世纪《大宪章》签署之后,英国议会成为国王与封建主、教士、市民阶层等合作统治国家的平台。14世纪末,议会逐渐发展为独立议事、广泛参与司法、审议财政的重要机构。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议会选举自由、言论自由,决定国家的赋税等。材料反映了英国议会()A.确立“王在法下”传统B.促进民族意识形成C.成为行政事务决策机关D.议会主权逐步确立12.日本镰仓时代(1192—1333年),将军和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作为将军的家臣,尊称为“御家人”。将军对御家人赐予官职和土地并保护其既得权益。1232年,幕府又制定“贞永式目”五十一条,作为幕府施政和统制御家人的基本法规。据此可知,该制度()A.反映律令制国家成熟B.维护土地公有制原则C.为庄园制经济的产物D.有利于天皇中央集权13.16世纪末,郁金香传入荷兰,因其娇美的外形和艳丽的颜色受到宠爱。1636年,一株稀有品种的郁金香能换取一辆马车、几匹马等;1637年,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售价高达6700荷兰盾,这笔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出现“郁金香狂热”的泡沫经济现象,主要反映了()A.商业贸易范围不断扩大B.商业经营方式出现新变化C.商业贸易规模不断扩大D.商贸中心转向大西洋沿岸14.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认为,政府的责任在于维护客观的交换规律,社会对于处于贫困之中的人没有救助的责任,穷人应对自己的命运负责,个人必须提高劳动意愿,才能追求到财富和福利。该主张()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C.反映了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D.顺应工业化时代的发展潮流15.1750年至1850年期间,小麦取代了其它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穷人奢望的食品。这一变化说明,食物物种交流() A.改变了欧洲的饮食结构B.引发了社会阶层的变动C.扩大了大陆间交流领域D.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增长16.下图为某一时期欧洲主要殖民国家在美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分布示意图。这一时期()A.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航线开通B.大西洋三角贸易走向衰落C.西、葡殖民优势逐渐被打破D.倾销工业品主要掠夺手段二、非选择题(共52分,本题共3小题,其中17题23分,18题17分,19题1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3分)材料一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户籍年代均田户数受足户数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高宗时期10101.069.0武则天时期40143.5102.0玄宗时期322148.7106.6代宗时期112149.389.8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改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材料二两税法改革后,韩愈向唐宪宗上表反映当时“人不能铸钱,而使之卖布帛谷米,以输钱于官,是以物愈贱,而钱愈贵也”的市场变化。李翱在进士策中也针对物价变化提出修改税法。他从四十年间的绢、米与钱的比价涨跌出发提出论据,建中元年“绢一匹为钱四千, 米一斗为钱二百,税户之输十千”,到元和年间“税额如故,而粟帛日贱,钱益加重,绢一匹价不过八百,米一斗不过五十”,可见短短四十年间物价下跌了四到五倍。究其原因,当然是“使农人贱卖粟帛,易钱入官”的两税法征税规定。认为真正能够避免贫富分化加大的办法只有“定经界,核名实”,“舍其产而唯丁田之间”。——改编自付志宇《唐人诗文所见两税法变革补证》材料三注:按传统社会人均年需求原粮696市斤计算——改编自李小云等《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均田制推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韩愈、李翱对唐代税制改革的看法。(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粮食供需关系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9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材料一“云南盐斤案”1910年,云贵总督李经羲为弥补财政亏空,欲增加盐价。云南省谘议局对此认为,食盐乃民生之本,加价会影响百姓生活,故反对。但李经羲认为盐政是督抚职权所在,不属谘议局管控范围。地方争执不下,最终闹到资政院。资政院认为此事关系国计民生,地方督抚增加盐价不经谘议局讨论,违反宪政定制,属于“侵权违法”行为。10月14日,资政院将议定方案交由云南省谘议局讨论,总督李经羲已颁行的命令停止施行。10月21日,军机处明发上谕,将此案交由户部盐政大臣审理。资政院认为,军机处将本已议决案件转交行政部门核查,是侵夺了资政院的权力,故启动对军机大臣的弹劾程序。在资政院和地方谘议局压力下,10月24日,军机处改发上谕,同意资政院之所议。资政院闭会后,摄政王载沣(宣统帝年幼,载沣代行君权)以资政院议长不能震慑议员、不能掌握会议主题为由将其罢撤。后因“皇族内阁”的出台,各省谘议局议员倒向革命派。注:①谘议局为1909年各省成立的地方谘议机关,有权议决本省应兴应革之事,作为宪政改革中省议会的雏形,同时选举资政院议员。②资政院为1910年设立的中央谘议机关。国家收支、典章等事宜经资政院议决后,奏报皇帝定夺。作为国会的雏形,其代表主要为资产阶级立宪派。—摘编自袁灿兴《军机处二百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材料二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制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中共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而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规范已经滞后,难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编纂民法典,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选编自王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云南盐斤案”所折射的清政府统治危机(8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新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运用唯物史观阐述《民法典》颁布的必要性。(9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皮浪命题”是20世纪初比利时史学家亨利·皮浪就西方古代向中世纪转变的问题而提出的著名史学命题,有关该命题的争论已持续近百年,影响深远。“皮浪命题”指:日耳曼蛮族入侵并没有终结古代文明,中世纪西方的社会仍旧是具有统一性的古代地中海世界的组成部分,强调古代地中海文明在蛮族入侵之后在中世纪的延续性。但也有学者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古典时代与中世纪社会截然不同。围绕“皮浪命题”的讨论,提出你的观点和认识,并运用世界古代中世纪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六安一中2024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ACDDCDBB题号111213141516答案DCBDAC1、【答案】B【解析】新石器时代晚期各地区文化出现了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表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阶级分化加剧,纷纷进入早期国家形态,而贫富分化的加剧是阶级国家产生的重要前提之一,故选B项;农业革命发生在距今一万年左右,处于新时期时代早期,故排除A项;多人合葬墓说明此时社会阶级分化并不明显,人类处于公社制阶段,故排除C项;中华文明目前已知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红山、良渚和凌家滩文化距今约6000—4500年间,尚未有文字的发现和使用迹象,故排除D项。2、【答案】D【解析】由材料“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以周天子直接控制的邦内甸服为中心”可知在西周五服制的国家结构形态中,由近及远分为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体现了华夏王朝历来的治国思想,推动华夏认同观念产生,故选D项;五服指以天子为核心根据距离和亲疏画五个同心圆,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成为甸服,环绕天子建立起来的列国为侯服,侯服之外为绥服或宾服,其外是要服和荒服,因此五服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以父宗为重,并未冲击宗法分封制,排除A项;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排除B项;五服制下不同服制的区域对天子承担不同的朝贡义务,没有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