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14页大小:225.3 K上传日期:2024-01-20 15:55浏览次数:236 侵权/举报

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共6页,20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距今约4000年,遗址发现了大量手工作坊遗址,包括玉器、纺织和酿酒作坊。城址核心区域的一座巨大金字塔,顶部为平台,四面设有阶梯,用于祭祀神灵。下列与其文化特征最相近的考古遗址是()A.北京人遗址 B.姜寨聚落遗址C.河姆渡遗址 D.红山遗址【答案】D【解析】公众号:高中试卷君【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材料所示石峁遗址“距今约4000年左右”“发现了大量手工作坊遗址,包括玉器、纺织和酿酒作坊”“巨大金字塔,顶部为平台,四面设有阶梯,用于祭祀神灵”,这些信息都表明石峁遗址文化处于父系氏族社会时期,而红山文化属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该遗址出土了玉器,还有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石峁遗址文化和红山遗址文化最为接近,D项正确;北京人遗址处于旧石器时代,排除A项;姜寨聚落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属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排除B、C两项。故选D项。2.下表材料是有关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论述。这可以用来说明()文献记载出处古之帝王未尝以天下自私也,故天子之地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而王畿之内复有公卿大夫采地禄邑,各私其土,子其人,而子孙世守之……三代而上,天下非天子所得私也马端临《文献通考》郡县之天下,诸侯无土,大夫不世,天子与庶人密迩(意为“贴近”“靠近”)王夫之《读通鉴论》A.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 B.贵族政治削弱了周天子集权统治C.原始民主传统影响了先秦政治制度 D.官僚政治根除了封建权贵的特权【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郡县之天下,诸侯无土,大夫不世,天子与庶人密迩”可知,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分封制下“王畿之内复有公卿大夫采地禄邑,各私其土”“天下非天子所得私也”表明这一制度并未形成中央集权统治,“集权统治”说法有误,排除B项;材料没有原始民主传统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根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3.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高昌地区“昏(婚)姻有六礼”,其婚俗“与华夏小异而大同”;焉耆“婚姻略同华夏”。《梁书·西北诸戎传》提到,龟兹、于阗等地婚俗又与高昌、焉耆略同。这反映了当时()A.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 B.西北地区对华夏文化的认同C.边疆和内地风俗渐趋一致 D.中央政府强化了对西域控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题干所示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地区婚俗风气深受中原风俗影响,“与华夏小异而大同”“婚姻略同华夏”,这都反映了当时西北地区对华夏文化的认同,B项正确;中原和西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属于国内不同地域间、不同民族间,而非中外之间,排除A项;当时中原和西域虽然在婚俗方面有很多相似,但其他方面的风俗仍然有较多差异,“风俗渐趋一致”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反映文化交流而非政治管控,排除D项。故选B项。4.下表为北宋程颐和程颢对“理”的阐释。其旨在()阐释出处问:天道如何?曰: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且如说“皇天震怒”,终不是有人在上震怒,只是理如此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A.维护封建的伦理秩序 B.寻求社会改革的方案C.改善因循守旧的风气 D.重构儒学信仰新体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题干所示为北宋程颐和程颢对“理”的阐释,“理便是天道也”“君臣、父子间皆是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强调了儒学对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意在维护封建的伦理秩序,A项正确;二程的阐释并非是为了寻求社会改革方案,也不是为了改善因循守旧的社会风气、重构儒学信仰新体系,选项B、C、D不符合题干主旨和史实,排除BCD项。故选A项。5.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盛产棉布的松江、嘉定一带,“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由此可见,当时这一地区()A.传统社会经济结构解体 B.农业技术出现重大突破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强 D.人地间矛盾进一步加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材料所示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松江和嘉定一带,粮食作物种植较少,粮食依赖产粮区供给,这样有利于农作物商品化发展,C项正确;当时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开始解体是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农业技术的信息,也没有人地矛盾的信息,排除B、D两项。故选C项。6.中国近代最早离乡入城的人员,在经济地位上说是较富的,在教育程度上说是较优秀的。“财富和人才离了乡,再加上都市工业势力的压迫,农村开始穷困,小康之家降而为穷户,穷户就站不住脚,开始离乡。”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A.城乡人口自然结构发生变化 B.城市化加速农村人口的流失C.耕读传家的观念被人们抛弃 D.城镇化呈现稳定的增长态势【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所示为中国近代城乡人口的流动,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且进入城市的人员“在经济地位上说是较富的,在教育程度上说是较优秀的”“财富和人才离了乡”,城市化加速农村人口的流失,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城乡的人口自然结构(人口自然结构指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耕读传家的观念,该说法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C项;材料只是城乡人口流动的相关信息,不能说明城镇化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城镇化缺乏稳定增长的社会环境,排除D项。故选B项。7.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提出了“大民族主义”的主张,认为:“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者。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由此可知,其主张意在()A.传播西方近代民族思想 B.抨击中国传统的民族观C.唤醒国人爱国主义意识 D.增强维新变法的影响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所示为近代政治家梁启超对近代民族主义的论述,材料“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表明他推崇爱国主义的民族主义,其主张契合了近代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社会现实,意在唤醒国人的爱国主义意识,C项正确;材料信息与西方近代民族思想无关,排除A项;“大民族主义”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族观,体现统一等思想内核,且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具体的时间,有可能其提出这一观点晚于维新变法,因此增强维新变法的影响力无从得出,排除D项。故选C项。8.下表为晚清和民国初年政府颁布的有关图书馆建设的规定。由此可见,图书馆规定的变化()时间史实1910年晚清学部公布《图书馆通行章程》,主张“图书馆之设,所以保存国粹,造成通才,以备硕学专家研究学艺,学生士人检阅考证之用”1915年教育部除颁布《图书馆规程》外,又颁布了《通俗图书馆规程》,其第一条规定:“各省治、县治应设通俗图书馆,储集各种通俗图书,供公众之阅览”A.体现了由服务学子向教育国民转型 B.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人才基础C.保障了中国民众对阅读图书的需求 D.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认可【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晴、民国时期中国。材料所示为晚清和民国初年图书馆建设的相关信息,晚清时期,图书馆设立是为了“保存国粹,造成通才,以备硕学专家研究学艺,学生士人检阅考证之用”,民国初年,图书馆的设立是为了“储集各种通俗图书,供公众之阅览”,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功能由服务学子向教育国民转型,A项正确;图书馆建设还不具备奠定新文化运动人才基础的巨大效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保障了”说法错误,排除C项;“各个阶层的广泛认可”说法错误,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社会各个阶层对材料所述图书馆建设的态度,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9.1953年8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平衡国家预算的紧急指示》,提出厉行节约、紧缩开支的要求和方向,精简冗员,节约支出。还动员党政军民节约粮食,并使节约粮食成为社会中的良好风气。这些举措()A.确保了新中国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B.形成了社会主义建设新风尚C.有利于新中国成立初的经济恢复 D.彰显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3年(中国)。题干所示为1953年中共中央发出的节约支出、精简冗员等号召,这契合了当时工业化建设的要求,彰显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D项正确;A项中“确保了”说法有误,排除A项;当时尚未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选项B时间有误,排除B项;到1952年年底,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已经完成,选项C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0.1997年以来,中国和东盟国家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双方共同推进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东盟地区论坛、亚洲合作对话、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东亚一拉美合作论坛等区域和跨区域合作机制的健康发展。这表明中国()A.强调国家间应消除分歧增进互信 B.致力于亚洲与世界和平发展C.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 D.引领了东盟地区的发展方向【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和东盟国家积极合作,双方还共同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区域间的合作,这些都表明中国致力于亚洲与世界和平发展,B项正确;中国强调区域间应增进互信,求同存异,但“消除分歧”说法有误,排除A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主导作用”无从体现,排除C项;中国对地区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不能说明中国引领了东盟地区的发展方向,排除D项。故选B项。11.在《汉谟拉比法典》中写道:“安努那克之王(土地神),至大之安努⋯⋯以其庄严之名为巴比伦之名,使之成为万方之最强大者,并在其中建立一个其根基与天地共始终不朽王国”“我,汉谟拉比,无敌之王,以马尔都克(巴比伦守护神)所授与我之威力,驱逐上下之敌,消弭纷争,使国家得享太平。”这说明该法典()A.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B.借助神权维护君主权威C.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D.呈现出了封建迷信色彩【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巴比伦。题干所示为《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内容,汉谟拉比代表诸神统治古巴比伦,这表明法典意在借助神权维护君主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