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高中试卷君2024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历史(三)历史测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四川广汉三星堆器物坑中,大量青铜器如金面罩人头像、扭头跪坐人像等有着以同形现象(即多件器物形制相若、大小近同)为代表的商文化礼制色彩。但这些器物却存在铜尊有高圈足、肩部有兽首与立鸟、兽面纹多乳突状装饰等极强的巴蜀地区文化特征。这可用于佐证()A.中原文化率先成为华夏文明核心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C.三星堆文化是商文化的组成部分D.华夏文明的连续性发展2.从刘宋开始,负责往来于朝廷与州镇之间传递文书的官员典签(签帅)的地位得以提高,他们往往由皇帝任命寒门士人担任,辅助地方州镇长官处理事务,拥有随时将情况直接报告给朝廷的权利,出现了“惟闻有签帅,不闻有刺史”的状况。这()A.导致了门阀士族的衰落B.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加强C.完善了官吏考选的制度D.埋下了军阀割据的隐患3.宋元泉州地区的族谱中,常见“贩在南洋”“商游吕宋”之类的记载。如《诗山坊前黄氏族谱》记载,同族人大多葬于南洋,其十五世三人均渡南洋经商;《泉南芦川刘氏族谱》记载,刘氏二十三世家人往吕宋等地经商,获厚利之后,子女大多外出。这反映出当时()A.陆上丝绸之路严重受阻B.族谱编修顺应了商贸需求C.政府积极鼓励海外移民D.海外贸易获得了较大发展4.顾炎武指出,“刘石乱华(即刘渊与石勒在八王之乱后反叛),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据此可知,顾炎武()A.否定孔孟学说的正统地位B.倡导弃虚蹈实的学风C.代表市民社会发展的需求D.批判八股取士的僵化5.康熙帝曾在谕旨中指出,“朕统一寰区,无分中外,凡尔民人,咸吾赤子”;雍正帝提出“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中外臣民,既共奉我朝以为君,则所以归诚效顺,尽臣民之道者,尤不得以华夷而有异心”;乾隆帝在登基之初即强调“夫人主君临天下,普天率土,均属一体”。这些说法()A.有利于疆域内的族群整合B.促进了国家治理的近代转型C.动摇了封建社会等级观念D.承袭了传统的华夷之辨观念第1页/共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公众号:高中试卷君6.早期的维新派认为美国式、法国式的民主共和制是“权不一而志不齐”,使“政柄在贫贱愚民之手”,必定导致政治混乱和分裂,比较认同“有三代之遗意”的英德政体,但也有“君权过轻”的缺憾,无力面对治下之情势。早期维新派产生这一认识主要是因为()A.新兴阶级力量薄弱B.民主政治易动摇国本C.民众愚昧尚未开化D.传统思想仍根深蒂固7.1920年,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吾国以文言分歧,影响所及,学校教育固感受进步迟滞之痛苦,即人事社会,亦欠具统一精神之利器。若不争使言文一致,欲图文化之发展,其道无由⋯⋯缓,兹定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这一政令的颁布()A.促进了文化教育的进步B.打破了封建礼教的桎梏C.实现了平民教育的普及D.开启了文学革命的进程8.如图为创作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木版画《村选大会》。该木版画反映的历史事件()A.体现了苏区政府的民主性B.健全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C.适应了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D.改变了农村落后的生产关系9.1950年至1952年中国进行了高等院校院系调整。这项工作是通过取消文科学院和把较大的大学中的文科和自然科学的系剖分开来组成新型的综合性大学,旧大学保留下来的系、学科和学院重新组成独立的技术学院。据此可知50年代初的院系调整意在()A.落实科教兴国战略B.促进高等教育普及C.贯彻党的教育方针D.适应国家建设需要10.据调查,改革开放初期,全国有几千个乡村坚持不分田到户,利用自身优势,整合土地、人力以及政治资源兴办乡镇企业而富裕起来,有名的如河南南街村,北京窦店村,江苏华西村等。这说明()A.整合资源是农村改革的关键B.农村经济发展路径的多元化C.城乡经济实现均衡协调发展D.乡村振兴战略进程逐渐深化11.《摩奴法典》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是古印度国家根据吠陀经与传统习惯汇编而成的法第2页/共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公众号:高中试卷君律文献。法典中有规定“对于故意杀死武士种姓道德高尚的人,苦行应该是对于杀害婆罗门所要求的四分之一;对于操行可嘉的吠舍,苦行只要八分之一;对准确执行义务的首陀罗,只要十六分之一”。这一条款规定反映了古印度社会()A.佛教宽容慈悲的理念B.法律的至上权威C.婆罗门教的统治地位D.森严的社会等级12.1523年马丁·路德发文《论世俗政权:对世俗政权服从的限度》,指出上帝设立了“上帝之国”和“世界之国”,两者各司其职,互不干涉:教会负责灵魂、精神和信仰;世俗政府管辖金钱、生命、财产。这一言论()A.揭露了罗马教廷的黑暗腐朽B.反映德意志统一的要求C.有助于世俗国家王权的兴起D.阐述了因信称义的理论13.19世纪末美国城市中兴起新的商品销售形式一百货公司,提供流行的服装,家用设备、鞋子等范围广泛的制成品,依靠报纸广告从城市及郊区吸引大量顾客,尤其是妇女。不同于先前大多数零售市场上的商品,不仅有明确的标价,而且顾客不满意就可以退回或重换。这一商业形式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B.妇女经济地位不断提高C.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D.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14.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俄国革命只有具备两个条件才能获得彻底胜利,一是先进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支援,另一个是同占人口多数的农民达成妥协。而在其他国家革命到来之前,只有同农民妥协,才能拯救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基于此认识,布尔什维克党()A.颁布了土地法令B.征收固定的粮食税C.推进农业集体化D.实行余粮收集制度15.二战后英国保守党和工党交替执政的约30年统治时期,被称为“共识政治”时期。两党“分歧不是绝对的,而只有多和少之分。大家都同意由政府保证范围广泛的福利制度,都同意以政府作为可被接受的执行者,维持高额稳定的就业率,都同意继续保持混合经济”。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英国()A.两党代表的阶层利益趋同B.经济“滞胀”影响国家的政策C.福利国家制度不断的完善D.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经济理论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流行“袴褶服”,劳动人民将袖口部分逐渐收紧,形成了窄袖衫、小口裤等样式,从此中华民族上衣下裤的服饰形制普遍推广开来。北魏建立政权后十分重视服饰礼仪的作用,从拓跋珪到孝文帝,逐渐将其延伸到日常生活领域,改穿农耕汉服。游牧文化和西域文化的服饰在民族杂处和商旅往来中汇聚,各种文化传播也为这一时期服饰文化的自由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当时“爰至北齐,有长帽短靴,合袴袄子,朱紫玄黄,各任所好”的现象。这些服饰元第3页/共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公众号:高中试卷君素,成为唐代及后世中华集体记忆可视性符号之重要组成部分。——摘编自江冰《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论略》材料二在近代,女式服装的西化比男式早。在鸦片战争前后“上海女界喜效夷装,衣必袒购露臂,裤必长不及膝,袜必长统,履必高底,其形式介于华夷之间。在染欧化之沪人视之固觉时髦然使骤入守旧派目中,其不诧为妖孽也希”。这些追赶新潮的上海女性成了领导近代中国女性时装潮流的先行者。追求新奇的潮流同样反映在男装方面。洋泾浜一隅,五方杂处,服色随时更易,商绅及其子弟、一般市民,乃至仆隶佣人中都不乏追踪时尚者。戴墨镜、口衔洋烟,无论晴雨都带把洋伞,成为官商士庶的特定时装,一时相习成风,恬不为怪。——张敏《试论晚清上海服饰风尚与社会变迁》材料三近代欧洲服装根据不同的特征分为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和洛可可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曾以夸张而膨胀的外观来表现人性的复苏;巴洛克时期的服装进一步突出感官效果,将服装引入现实的自由生活;至洛可可时期,以女性为中心,袒胸与夸张的撑裙证明了现世的享乐主义的泛滥。服饰流行的中心不再局限于以意大利为中心,呈现西班牙风、德意志风、法国风、波兰风等,地区风格之间时兴时衰。工业革命后,服饰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各个阶层由于自身需要穿着简便、合体的衣服。——摘编自徐思民《西方服装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服饰变迁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欧洲服饰演变的趋势。(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服饰文化变化发展的认识。17.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半开化的国家在汲取外国文明时,当然要取舍适宜,但是文明有两个方面,即外在的事物和内在的精神。外在的文明易取得,内在的文明难求……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革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有困难,但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起来似乎容易,实际此路不通。——摘编自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其著作中提出了落后国家向先进文明学习的基本途径,对此谈谈你的见解(赞同、质疑、修改皆可),并加以阐释。(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宋都城开封和南宋都城临安,居民稠密、厨灶连绵,宫廷以及富户多用珍贵木材建房,而一般人户则多用普通木材或者用茅草建屋,屡有火灾发生。两宋时均有火灾防治的诸多法令,要求拓宽街第4页/共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公众号:高中试卷君道、扩大房屋间隔。宋真宗曾下诏要求陕西地区的军营将茅草更换为瓦片;宋高宗多次下诏改建房屋,“累令撤席屋(茅屋)作瓦屋,不奉行,比重罪当加重”,并要求在有火灾隐患的地方只允许建五十间房屋,各自留出一条宽三丈的防火巷,以阻遏火势蔓延。宋仁宗挑选精干军士,建立了中国最早意义的专职消防队——军巡铺。其主要任务是“夜间巡警”,走街串巷地巡查火禁施行情况,并负责火灾的扑救工作。但军巡铺缺乏集体操作的强力拆卸工具和远程射水工具,灭火手段存在很多不足。——摘编自张雅雯《宋代城市消防制度探究》等材料二1949年11月成立公安部之初,新中国的消防工作就被纳入公安部治安行政局管理。1955年举办第一期全国消防训练班,系统地教授防火灭火理论、灭火战术、操作训练和技术装备的性能与使用等知识,此后,定期向广大群众传授防火灭火知识为惯例。在公安消防队外,企业专职消防队及群众性义务消防队陆续组建起来。1956年,毛主席向全国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后,公安部消防局科学研究所及天津、上海、沈阳等地的消防科学研究所逐渐建立。1957年,新中国第一部消防法《消防监督条例》颁布,消防工作与体制建设走上了法制化的发展道路。——摘编自丁懿斐《在光辉旗帜下——新中国消防事业发展成就综述》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城市火灾防治的措施并分析其出台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消防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及其意义。第5页/共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三)历史试卷(原卷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三)物理试题
2024-03-19 19:30
8页 -
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三)历史试卷
2024-03-19 19:30
12页 -
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三)语文试题
2024-03-19 19:30
7页 -
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三)政治试题(原卷版)
2024-03-19 19:30
8页 -
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三)政治试题(解析版)
2024-03-19 19:30
16页 -
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三)化学试题
2024-03-19 19:30
5页 -
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三)生物试题(原卷版)
2024-03-19 19:30
9页 -
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三)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4-03-19 19:30
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