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2024年第二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由于存在着文化的差异性,我们在欣赏其他民族的文学艺术作品时,会面临许多困难。首先,由于语言的障碍,我们可能是完全没有办法欣赏其他民族的文学作品。其次,我们没有办法将其他民族的文学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来看待,没有办法将这种艺术品从“物质对象”转化为“审美对象”,从而阻碍了审美欣赏的进行。再次,即使是我们能够欣赏和理解其他民族的文学艺术作品,但我们的审美判断也会有所不同。例如,歌德对中国的小说《好逑传》、《玉娇梨》、《今古奇观》这样的作品非常赞赏,而这样的作品在中文系统中却非一流作品。如何才能跨越文化的阻碍,而能成功地进入审美境界,从而把握这些异民族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这就需要我们把跨文化审美欣赏看成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来对待。跨文化审美欣赏就是通过文化-作家世界观、文化-审美偏爱、形式的内容、符号价值这四个维度来理解和把握来自其他文化的艺术作品的。这四个维度是依次渐进、越来越接近艺术作品本身的四个序列。当我们面对来自其他文化的艺术品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对这个作品所含的文化-作家世界观有一个大体的理解,因为它可以影响作家在艺术作品中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其次,我们还需要理解文化-作家偏爱,因为它决定着作家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选择何种题材或主题,甚至决定着作家采用什么样的特殊材料。第三,我们需要理解作品形式的内容,从而使他者文化的艺术作品从“物质对象”转化为“审美对象”。最后,我们还需要理解艺术作品的符号价值,因为一件艺术作品并“不仅仅只是抽象观念同形式的内容的结合”,而往往通过“形式的内容”表达出多重意义。跨文化审美欣赏需要对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多种多样的符号价值进行辨认和理解。跨文化审美欣赏的确需要超越文化的差异性,而超越文化差异性的最佳方式是认识它、把握它。但认识、把握文化差异性的目的是更好地欣赏不同文化的艺术作品。我们不能像以往那样把艺术品仅仅作为文化差异性的论证材料来看待。跨文化审美欣赏的四个维度,决不能仅仅看成是对中西文化异同的平面比较。这四个维度是不可分割的,是逐渐并最终指向艺术作品本身的。认识和把握文化的差异性,并不是要欣赏者必须成为一个艺术史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因为那样一来也就意味着“把意义从审美内容中分裂出去”了,也就“不是把艺术品当作艺术品来对待”,而当成了论证文化差异的材料了。我们必须把文化与审美看成是一个统一体。在艺术作品中,文化就是审美对象本身所呈现的内容,二者不可分割。(摘编自李庆本《跨文化审美欣赏的四个维度》)材料二:结合美的概念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背景,《道德经》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如下:根据爱德华·霍尔的高语境与低语境理论,受历史、文化以及宗教等的影响,中文的语境程度与英、法、德等而言相对较高。在中国,人与人直接的沟通有较多的逻辑预设,即存在一些事物的潜在且被普遍接受的逻辑前提。而道家思维作为中国本土哲学,其高语境特性也就不言自明了。在跨文化传播中,译者应结合相应语境并通过使用清晰、简洁、逻辑性强以及无歧义的语言,恰当展现文本背后的逻辑预设,减少高低语境所产生的对话“噪音”。在《道德经》的海外传播过程中,文化差异可能会造成理解偏差。要注重中国与英美文化的“文化间性”,找到连接中国与英美文化的共通点。注重“文化间性”,就是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语言来讲述中国的故事,将晦涩难懂的词汇通过文化溯源来找到合理的解释方式,并以此作为注释。如道家思想与英美哲学都有一个永恒不变并超验存在的真理,用文化的共通性作为沟通中国与英美文化的桥梁,才可以更好地传播中国的思想价值观。不仅限于文字传播,还可将图像、音乐以及形象符号作为传播道家思维的手段。非语言符号是指通过跨越语言所形成的思维鸿沟来实现一定层面上思维与思维的连接。非语言符号更多的是营造一种意境、一种直观感受,因此更能引发受众情感上的共鸣与共通,降低阅读和理解门槛。总之,在《道德经》的海外出版物中应加入非语言符号,并与文字符号形成多模态话语传播。(摘编自张江浩《跨文化审美视角下中国文化传播策略——以〈道德经〉为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化的差异性阻碍了读者欣赏异族文学作品时顺利进入审美境界。B.材料一中用歌德的事例,意在说明不同民族的审美判断有所不同。C.材料一从作家和作品两个角度,提出跨文化审美欣赏的四个维度。D.材料二中跨文化传播策略的理论基础是爱德华·霍尔的语境理论。2.下列对“跨文化审美欣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跨文化审美欣赏的四个维度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它们依次渐进,且最终指向艺术作品本身。B.将他者文化的艺术作品从“物质对象”转化为“审美对象”,有助于理解作品形式的内容。C.认识和把握文化的差异性是超越文化差异的最佳方式,可以更好地欣赏不同文化的艺术作品。D.跨文化审美欣赏要把文化和审美看成一个统一体,不能只把艺术品作为文化差异性的论证材料。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对海外电视剧字幕的翻译,翻译人员采取简化翻译方式对原句内容予以适当调整,防止过长语句的出现。B.BBC推出了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将东方诗圣杜甫的一生直观、细致地介绍给世界观众。C.西方人用其文化中特性、含义、地位最接近“龙”的概念的“Seraphim”(炽天使)来理解中国文化中的“龙”。D.据统计,目前,中国在全球有550所孔子学院,为数千万外国学员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提供服务。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4分)5.如果某高校计划向外国留学生推介《论语》,请你根据材料二,对该校提出几点建议。(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城市里的蘑菇卡尔维诺风,从远方来到城市,带着不寻常的礼物,但只有少数敏感的人才察觉得到,像有花粉热毛病的人才会因为别处飘来的花粉而打喷嚏。一天,不知从哪里来了一阵夹带着孢子的风,于是蘑菇在市区街道的花坛上萌芽了。没有人发现,除了小工马可瓦尔多,他每天早上都在那里等电车。这位马可瓦尔多对城市的生活不是很适应:广告招牌、红绿灯、橱窗、霓虹灯、海报,装腔作势地想吸引人注意,但是他就像行走在沙漠上似的从未停驻过目光。相反地,一片高挂在树枝上枯黄的叶子,一根缠悬在红瓦上的羽毛,他却不曾遗漏;马背上的牛蛇、桌上的蛀洞、人行道上压扁的无花果果皮,马可瓦尔多不会不注意到;四季的变化、心里的欲望和自己微不足道的存在,这些他都能发现。这样,一个早上,在等着电车来载他去公司上工时,马可瓦尔多在站牌附近注意到一些奇特的东西:沿着林荫大道铺满石板并消过毒的花坛上,在某几处树桩,似乎鼓起了肿块,这里那里地微露着地下的圆形体。①他蹲下身去系鞋带以便看清楚点,是蘑菇,真的蘑菇,正在市中心萌芽!对马可瓦尔多而言,他周围这个灰色而贫乏的世界,仿佛在一瞬间因为这批不为人知的宝藏而变得丰盛肥沃。而且,生命中除了以小时计酬的雇员薪水、额外的工资补助和家庭津贴外,还是有某些东西可以期待的。他这天工作得比以往都要更心不在焉,老想着当他在那儿搬卸盒子、箱子的同时,那些只有他知道的蘑菇,在幽暗的土地上寂静、慢慢地酝酿那多孔的果肉,吸取地下的水分,蹭破土地表层。“只要下一晚上的雨,”他自言自语道,“就可以采收了。”并急着让他太太和六个孩子知道这项发现。“我跟你们说,”马可瓦尔多在享用少得可怜的晚饭时宣布,“在一个礼拜之内,我们会有蘑菇可以吃!很棒的油炸蘑菇哦!我向你们保证!”然后对那些较小的、还不知道什么是蘑菇的孩子们激动地解释各品种蘑菇的美丽,讲述它们鲜美的滋味,还有烹煮的方法,这样就可以把他太太朵米娣拉硬拖进来参与讨论。②因为她始终是一副怀疑和漠不关心的样子。“这些蘑菇在哪里?”孩子们问,“告诉我们蘑菇长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马可瓦尔多基于多疑的理由煞住了他的兴奋。哎,我一跟他们说出位置,他们就会和平日混在一起的野孩子一齐去找,然后消息会传递整个社区,蘑菇就都到别人的锅子里了!这个推测立刻填满了那原来充满着大爱的心灵,担心、嫉妒及冷漠把心关闭起来,现在他只渴望拥有。“蘑菇的位置我知道,而且只有我知道,你们要是在外头走漏一句话,就该倒霉了。”第二天早上,当马可瓦尔多走向电车站时,心里满是挂念。他蹲在花坛上,看到蘑菇长大了,但并不多,几乎还完整地藏在地下,才松了一口气。他就这么蹲着,直到察觉有人站在身后。他猛地站起身来并试着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一个清道夫正倚着扫把看着他。管辖这片蘑菇生长区域的清道夫是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瘦高个儿,叫阿玛弟吉,对马可瓦尔多一向不太友善。或许是因为已习惯于透过那副眼镜在柏油路上探测搜寻每一个大自然留下待清扫的痕迹。那天是星期六,马可瓦尔多有半天的空档都消磨在花坛附近,魂不守舍地转来转去,眼睛远远地盯着那个清道夫和蘑菇,同时心里盘算着还要多少时间蘑菇才会长大。晚上下起雨来,马可瓦尔多是全市里唯一如同久旱逢甘霖的农民因为雨声而兴奋地跳起来的一个。他爬起来坐在床上,叫醒全家:“下雨啦,下雨啦!”他兴奋地呼吸着潮湿的尘土味,还有从外面飘来的新鲜霉味。星期天清晨,带着孩子和一个借来的篮子,马可瓦尔多冲向花坛。③蘑菇都在,站得笔直笔直,小帽子在水汪汪的地上高高扬起。“万岁!”全体立刻埋头开始采摘。“爸爸,你看那边那位先生摘了多少!”小米开尔说。做爸爸的抬起头来看见,站在他们旁边的阿玛弟吉也挽着个小篮子,篮子里装满了蘑菇。“啊!你们也来采?”清道夫说,“那么是真的好吃了﹖我搞了一些,但是又没有把握……更那边点的大道上还长有更大朵的蘑菇……好,现在我知道了,我得去通知我的亲戚,他们正在讨论要不要摘……”便大踏步走开了。马可瓦尔多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还有更大朵的蘑菇,而他竟然不知道!眼睁睁地看着一次意外的收获就这样变成别人的,他有好一会儿几乎气傻了,然后——有时候会发生——④因为个人情感的崩溃使得他突然慷慨起来。在那个时候,有很多人正在等电车,由于天气仍不稳定而且潮湿,大家手臂上都吊挂着雨伞。“喂!你们这些人,今天晚上想吃油炸蘑菇吗?”马可瓦尔多对站牌附近拥挤的人群喊道,“在马路上长出了蘑菇!你们跟我来!每个人都有份!”之后他就紧跟着阿玛弟吉,而他身后则紧跟着另一群人。大家都找到了蘑菇,没有篮子的,就把蘑菇放在打开的雨伞里。某个人说:“如果我们一起办个午宴一定很棒!”但最后,所有人都带着各自的蘑菇回到自己家里。不过他们很快又重新见面了,就在同一天晚上,同一家医院的病房里,由于食物中毒来洗胃。中毒都不严重,因为每个人吃的蘑菇数量并不多。马可瓦尔多和阿玛弟吉正躺在相邻的病床上,怒目相视。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三段以对比视角详细叙写马可瓦尔多眼中的城市环境,表现他与“这个灰色而贫乏的世界”的隔阂,这种感受和他的身份是紧密相关的。B.马可瓦尔多心理变化极其微妙,先是发现蘑菇时的惊喜和兴奋,接着清道夫的出现让他担心和多疑,几乎认定还有别人知道蘑菇的存在。C.主人公马可瓦尔多的形象具有多面性,他生活困顿,工作懈怠,自私自利,卑微可怜,但对家人充满关爱,是一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形象。D.蘑菇有毒,这个结尾出人意料;但蘑菇本就毒性难辨,加上采摘者众多,各自得到的蘑菇数量少,因此中毒者并无大碍,又都在情理之中。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主人公掩饰秘密的谨慎心理,让人觉得既真实又幽默。B.句子②中
江西省九江市2024年第二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江西省九江市2024年第二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政治答案
2024-03-29 23:09
2页 -
江西省九江市2024年第二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2024-03-29 23:09
6页 -
江西省九江市2024年第二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生物试题
2024-03-29 23:09
8页 -
江西省九江市2024年第二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物理试题(无答案)
2024-03-29 23:09
7页 -
江西省九江市2024年第二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政治试题
2024-03-29 23:09
6页 -
江西省九江市2024年第二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英语答案
2024-03-29 23:09
5页 -
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英语试题(无答案)
2024-03-29 23:09
9页 -
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
2024-03-29 23:09
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