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丰台高三一模历史2024.03本试卷共7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先秦时期有“师保”、“辅贰”之制。《周礼》中记载,有“师氏”之官,“掌以嫩(美好)诏王”,即“告王以善道”;又有“保氏”之官,“掌谏王恶”。《左传》云:“天生民而立之君……有君而为之贰(卿佐),使师保之,勿使过度。”上述制度意在A.强调天子之德B.提升君王的治国能力C.增强民本意识D.以公卿制衡君王权力2.据里耶秦简记载,秦朝县下属机构定期制作所在机构集簿,并根据要求上呈县廷。与之相应,县、郡也定期将核心治理信息汇总报送上级官府,以便上级掌握政情及开展管理,并据此对下级进行考课。该做法A.实现了对基层组织的有效治理B.有利于提升地方官员文化素养C.促进社会群体共同意识的凝聚D.为赏罚官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3.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形势图,下列各项表述符合这一朝代的是A.重视法制,中华法系正式确立B.民族交流,华夏认同开始出现C.设置机构,正式管理吐蕃地区D.地丁合一,人身依附关系松弛4.耶律仁先为辽朝名臣,曾任辽朝南、北院枢密使职位。1983年,耶律仁先墓在辽宁出土。其墓志铭由契丹小字和汉字两种文字书写,墓志记载了耶律仁先曾与辽南、北院大臣同心协力,平定了西北草原部落叛乱。墓志还记载了仁先和四个弟弟的名字是按仁、义、礼、智、信命名。对以上理解正确的是①该墓志可以作为研究辽史的文献史料②辽朝制度建设灵活务实③辽朝实现对北方诸部落的统一和管辖④辽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第1页/共10页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下图为17—18世纪中国人口迁徙示意图,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①该时期人口迁徙归因于南方地区初步开发②台湾设府为人口移居台湾提供了政治保障③“改土归流”为人口流向西南地区创造条件④高产作物的引进有利于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思想家郑观应于1894年出版《盛世危言》一书,以下内容是该书自序的摘录◆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讲农学,利水道,化瘠土为良田,使地尽其利,以“电气”之法提高产量◆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造铁路,设电线,薄税敛,保商务,使物畅其流据此可知,下列对其主张认识正确的是A.进行社会变革,实现富强救国B.直接推动了洋务运动“师夷长技”C.发展农业,维持传统生产方式D.反映民主共和思想得到广泛认同7.以下是一位同学研究中国近代前期经济变化时整理的提纲,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A.农副产品贸易中心的转移B.农业生产区域性分工扩大C.农村自然经济结构走向瓦解D.国内商品结构发生根本变化8.1925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联合工、农、学三界,组织开展纪念“五一”节活动。群众沿途高呼“工作八小时”“劳工神圣”“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声势之盛,前所未有。中国共产党此举①有利于推动中国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②配合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③促进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提出④巩固和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第2页/共10页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创作于1937年11月的陕北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在根据地广为传唱。其部分歌词如下:“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靠我们来担承。同学们,努力学习……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向着新社会前进,我们是抗日者的先锋。”此校歌A.创作于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B.利于激发民众救国抗战的革命热情C.表明中华民族抗战得到世界支持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0.下表为1949—1953年中国城乡人口统计表,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年份城镇人口乡村人口总数(万人)所占比例(%)总数(万人)所占比例(%)1949576510.64840289.41950616911.24902788.81951663211.84966888.21952716312.55031987.51953782613.35097086.7①土地改革解放生产力促进乡村人口增长②一五计划的完成改变了人口城乡结构③经济的恢复有利于增加城市人口的数量④总人口增长反映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1.学者周谷城在《中外历史的比较研究》一文中指出:“上古世界的各个文明经历了由分区并立到交叉往来的发展过程。”下列能体现“交叉往来”的是①亚述统一两河流域并占领埃及②雅典创立集体管理的公民政治③罗马把地中海变为自己的内湖④阿兹特克人发明“浮动园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下表为英国、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发展概况。由此可知,这两个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1600年创建,共125个持股人,英格兰女王授予其皇家特许状,给予其对中国、印度等国的垄断贸易权。将英国毛纺织品输入上述地区,将陶瓷、茶叶等商品运往欧洲,赚取利润荷兰东印度公司1602年由荷兰政府参与赞助,大商人集股成立。公司从政府获得特权,长期垄断欧亚香料和胡椒贸易,从中获利①都是政府与商业资本结成的联盟②都体现商业经营方式的变革③都实践了自由竞争的经济学理论④都加速了本国资本原始积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第3页/共10页13.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的侵华行为,国联派出英国人李顿为首的调查团来华调查中日冲突。调查团秉承国联原则,确认日本的侵略行为,但又不予制裁,主张将东北地区非军事化,实行国际共管,这一主张遭到日方反对并拒绝执行。据此可知国联A.开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探索B.大国一致原则导致其效能有限C.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国际责任D.有效协调了英、日两国在亚太地区的矛盾14.16世纪,西班牙计划开凿巴拿马运河未果。1881年,法国开始进行运河的修建,后因财政困难而停顿。1903年,美国获得了运河的开凿和管理权,开凿后的运河长期被美国控制。巴拿马人民不断进行夺回运河管理权的斗争,终于在1999年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巴拿马运河的发展历程见证了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确立②欧美殖民国家之间的争夺③美洲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成就④世界殖民体系的逐步瓦解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5.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②“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③“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政权落在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应当使权力转到无产阶级和贫困农民的手中。”④“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③②①④D.②①③④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5分。16.(10分)明代文学人口文学人口由三部分组成。即文学创作者、传播者和阅读者。明代文学人口数量比唐宋有了极大增加。据统计,如果加上地方社学、里学的生员数。明代后期曾接受过一定教育的市民不下100万人。据学者估计,明人有诗文作品存世者至少有20000人。《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共收明代著述18621种。另有学者统计。现存明文集有2000多种,几乎是唐、宋、辽、金、第4页/共10页元诸代总和的2倍。明代形成苏州、杭州和建阳三个全国最大的刻书中心。官刻、坊刻、家刻使得大量雅、俗文学作品得以生产和保存。据《全明分省分县刻书考》载明代刻书者有4670人,这一数字并不包含书业中粗识文字的手工业者:据《明会典》载,嘉靖十年仅一司礼监刻书工匠即超千人。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西厢曲》《水浒传》等消费人口庞大。清人钱大昕论及当时盛况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致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全国以售书为业的书商数量也相当可观。——摘编自李玉宝《明代文学人口的壮大与书业生产的繁盛》(1)依据材料,概括明代文学人口发展的特点。(4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明代文学人口发展的原因。(6分)17.(12分)洋务运动的史学研究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的30年间,中国史学研究者对于洋务运动的主流评价基本为: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它是反动的、卖国的、以军事为中心的运动,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材料二1979年以来,对于洋务运动的研究出现前所未有的新论争、新成果。一些学者立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对洋务运动作出了基本肯定的评价。指出它“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在中国近代史当时的现代化问题上迈出了第一步”。随着论争和研究的深入,目前学者们初步达成共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既存在反动与消极的一面,又存在进步与积极的一面,我们在评价它时,应同时兼顾,不可偏废,既不应全面否定,也不宜全面肯定。——摘编自李时岳《洋务运动研究四十年》姜铎《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认识。(12分)18.(12分)20世纪的世界第5页/共10页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认为.20.世纪这一百年是迄今人类历史上变革最大、斗争最激烈的一个世纪。概而言之,这个世纪有三大特点(一)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发生巨变、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世纪(二)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社会震荡最剧烈、最不稳定的一个世纪(三)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意识形态斗争最激烈、思潮变化巨大、技术知识猛增、信息传播最快的一个世纪20世纪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独一无二,震古铄今。从材料所述20世纪的三大特点中任选两点,结合20世纪世界历史的重大史事,加以阐述。(12分)要求:史实充分、至少每点选择两个史事,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9.(10分)《申报》主题词《申报》于1872年在上海创刊,1949年停刊,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面貌。《申报》政治类主题词频率历时变化图——摘自饶高琦、胡星雨《自晚清到民国<申报>主题词的历时演变和分期》运用中国近代史知识,对上图中《申报》政治类主题词的变迁进行解读。(10分)第6页/共10页20.(11分)《论语》——人类文明的瑰宝材料一汉唐时期,有记载的研究《论语》专著约百部。而两宋时期有250余部。《论语》是北宋文人必读经典之一。深受重视。他们虔心研治儒学,成就了北宋《论语》注疏的辉煌局面。两宋对于《论语》的注解。不再局限于此前的章句、训诂、名物等。而开始注重对其义理的阐发与分析。都体现出诠释义理的深度。代表作有程颐《论语解》、朱熹《论语集注》及陆九渊《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等。《论语》学的发展蔚为壮观。——摘编自刘亚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流传研究》材料二4世纪后期。《论语》传入日本。7世纪。日本最早的宪法中多条目直接出自于《论语》。大化改新时的教育机构中《论语》被定为必修书目。《万叶集》《源氏物语》等作品均引用了《论语》的话语。9世纪。祭拜孔子与孔庙合法化,宫廷首开“论语讲筵”。18世纪,朱子学在日本取得官学独尊地位。政府和民间初等教育都以《论语》为教材。近代日本企业家利用儒家伦理。为其追求利润找到合理的理论依据。从17世纪开始《论语》等中国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儒家不依靠宗教力量、以伦理道德支撑社会发展的思想体系,成为欧洲思想家们学习的对象。其中伏尔泰尤其引人瞩目,他认为中国“在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方面,堪称首屈一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对《论语》译介与研究兴盛,译本越来越
2024北京丰台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2024北京丰台高三一模政治试题及答案
2024-04-02 18:00
9页 -
2024北京丰台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2024-04-02 18:00
13页 -
2024北京丰台高三一模英语试题及答案
2024-04-02 18:00
13页 -
2024北京丰台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04-02 18:00
17页 -
2024北京丰台高三一模地理试题及答案
2024-04-02 18:00
10页 -
2024北京丰台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及答案
2024-04-02 18:00
13页 -
2024北京丰台高三一模物理试题及答案
2024-04-02 18:00
15页 -
东北三省二模化学答案
2024-04-02 18:01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