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4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历史答案
2024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历史答案
格式:pdf页数:5页大小:251.5 K上传日期:2024-04-12 22:27浏览次数:175 侵权/举报

2024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答案CADCBBDB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ADCACDDC【解析】1.由材料可知,考古研究使我们对招果洞遗址有了很多很深入的了解,所以C正确。材料提供的信息无法确定招果洞遗址是否处于新石器时代,排除A;材料表明目前尚未在招果洞遗址发现农作物种植的痕迹,但是不代表招果洞人群未发展早期农业,尚需进行进一步考古研究才能确认,所以排除B;根据材料,招果洞人群采集渔猎特征明显,但不能由此证明这是其唯一生活方式,排除D。2.由材料可知,秦朝手工业生产讲究标准化,所以A正确。官营手工业在秦朝甚至中国古代长期占主导地位,排除B;材料没有秦朝手工业生产具体流程的内容,排除C;材料没有将秦朝手工业水平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作对比,排除D。3.由材料可知,唐朝三教并行,相互影响吸收,文化领域呈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所以D正确。三教并行,相互影响吸收不能说明思想统一,排除A;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催生理学的结论,排除B;三教融合的背景下,儒学的主流地位受到严重冲击,但是并未丧失主流地位,排除C。4.由材料可知,北宋军队经商导致很多军人从事商业活动,这会带来军队训练的不足;将官压迫普通士兵以及中饱私囊等行为,则会导致军队上下离心,军纪废弛。这些都会导致军队战斗力的下降,所以选C。军队的经商行为与商品经济发展有关,但是因为军队经商行为具有官方背景,并不利于市场规律的正常运转,所以排除A;军队经商的现象不是北宋灭亡的直接原因,也与破坏中央集权体制无关,排除B、D。5.由材料可知,明朝匠籍制度对于匠人的人身束缚明显削弱了,但是并没有取消人身束缚,这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所以排除D,选B。匠籍制度的变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关,但不能由匠籍制度的变化表明手工业繁荣,排除A;匠籍制度的变化,表明社会控制的放松,显然不能说是皇权加强的结果,排除C。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QQABTQSQogAgApBAARgCQQXiCEGQkBGAAIoOxBAEIAAAyQNABAA=}#}6.由材料可知,民国初年崇洋的社会风气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甚至导致了国货受到排挤,这无不可用来说明共和制度的建立带来的影响,所以选B。崇洋风气确实带有不理性的色彩,但是社会生活缺少理性的结论过于宽泛和绝对,所以排除A;由材料中的国货大受排挤,可以得知民族资本主义部分行业是受到一定冲击的,排除C;材料与救亡图存无直接关系,排除D。7.由材料可知,从1949年到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显示这一时期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成效显著,所以D正确。材料无法推导出当时中国进行经济建设所遵循的模式,排除A;材料没有生产关系改造的相关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提供工业、农业布局的相关信息,排除C。8.由材料可知,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由此可以推知教育改革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所以选B。材料提到了教育改革的目的和内容,但并没有提到教育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无法推导出改革重点是改革旧的教育管理体制,排除A;材料也没有提到改革的实施方式,排除C;材料中没有任何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信息,所以排除D。9.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斯芬克斯最初源于古埃及神话,在西亚神话和古希腊神话中也有斯芬克斯的传说,但它在世界各文明神话中的形象和含义有所不同,说明古代世界文明在交流中不断发展变化,呈现自己的特色,A项正确。古代世界文明呈现多元的特征,但没有呈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B项排除;题干中的古埃及文明、古西亚文明、古希腊文明起源于不同文明,非一脉相承,C项排除;地理环境差异不能决定文化的特点,D项排除。10.题干材料体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世界历史不是一直存在的,是世界各地结束原有封闭状态后才逐渐形成的;认为世界历史不是孤立的封闭状态,而是世界各地逐渐交往联系在一起的历史;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的封闭隔绝状态,使世界各地开始联系在一起,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D项正确。11.题干材料体现启蒙思想家卢梭主张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理性思考了人民和政府的契约关系,C项正确。题干材料无关资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问题,A项排除;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是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卢梭主张建立共和制,B项排除;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为资产阶级国家政治体制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D项排除。12.依据材料,人们必须依据规定的标准时间,可见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统一时间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并未反映出其有利于国家经济管理,故B项错误;工业化是人们生活节奏变化的主因,故C项错误;立法改变计时方式是英国议会履行正常的立法权力,而非权力膨胀,故D项错误。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5页){#{QQABTQSQogAgApBAARgCQQXiCEGQkBGAAIoOxBAEIAAAyQNABAA=}#}13.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后期,欧洲探险家们纷纷深入非洲内陆探险,为列强进一步侵占非洲提供了地理和人文资料,故C正确。探险家的活动属于科学考察,在非洲建立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才能真正满足殖民者的愿望,故A错误;探险家对非洲的地理考察可以加深人类对非洲的认识,但这并不是探险的最主要目的,故B错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D错误。14.《非战公约》虽然宣布缔约各国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但是公约并未明确区分侵略战争与自卫战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同时美法有所保留,这些保留超出合法自卫的范围,实际是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维护殖民统治的表现,这说明《非战公约》对战争缺乏有效的约束力,故D正确。《非战公约》并未激化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故A错误;《非战公约》并未明确区分侵略战争与自卫战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非战公约》与和平主义思潮有关联,故C错误。15.英国政府削减国家提供的福利,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是为了寻求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间新的平衡,故D正确。材料只是表明进行福利制度改革,无法得出英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完备,故A错误;材料表明英国政府削减国家提供的福利,不是废除“福利国家”制度,故B错误;20世纪70年代,英国陷入“滞胀危机”,于是采取措施放松对经济的干预,但不是取消对经济的干预,故C错误。16.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均是联合国的重要机构,因此,材料体现了联合国作为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建立,故A错误;二战后,大国对国际格局的影响一直都非常大,故B错误;材料主要是论述全球治理体系中联合国的作用,未体现区域治理体系,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14分)(1)(10分)变化:①增加杞梁之妻无子、无五属之亲的信息;②增加城下哭夫情感真挚,十日哭塌城墙的情节;③增加杞梁之妻投淄水而死的情节。(每点2分,答出三点6分)原因:①汉武帝尊崇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②夫为妻纲的观念深刻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③董仲舒新儒学形成;④儒学适应统治者需求。(每点2分,答出两点4分)(2)(4分)历史研究价值:(每点2分,答出两点4分)①传说故事中蕴含了历史变迁的多方面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时代的风貌;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5页){#{QQABTQSQogAgApBAARgCQQXiCEGQkBGAAIoOxBAEIAAAyQNABAA=}#}②传说故事中有一些夸大的成分,未必是历史真实,需要仔细鉴别;③传说故事中虚构的成分也有其特殊的历史价值,对于我们了解特定的历史现象有参考价值。18.(14分)(1)(6分)原因:经济上,封闭的自然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抑制了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思想文化上,严厉的文化专制政策,抑制了社会思想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军事上,国内国防力量微弱,军备废弛;外交上,晚清中国的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与世界缺乏学习交流;国际上,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列强对中国侵略战争的发动,使中国主权逐渐丧失,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2)(8分)方案:救亡+近代化是改变落后的最优方案(或救亡或启蒙或翻身或近代化或几个方案的组合均可)。(1分)理由阐释:制定救国方案须立足国情,兼顾救亡和近代化两者。救亡是改变落后中国的首要前提和基础,中国不独立,其他一切犹如空中楼阁,难救中国,如近代以来的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探索活动都未能成功彻底改变落后的中国。在近代化上,中国应尽快完成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过渡,政治上从封建专制走向近代民主政治,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运动的探索推进了社会的发展;经济上从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如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尝试,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推动了近代化的发展;思想文化上从愚昧迷信到科学启蒙,如新文化运动极大地冲击了封建旧思想,推动了思想的解放启蒙。近代化的发展解决了落后中国发展的方向性和策略性问题。综上所述,救亡+近代化是改变近代落后中国的最优方案。(理由阐释7分)19.(12分)示例一:论题: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是时代变革的结晶。(2分)阐述:14世纪~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出现,16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始,经济的发展推动思想变革。(2分)近代西方共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冲破了宗教神学桎梏,促进了人性的觉醒,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与启蒙思想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宗教改革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给欧洲带来了自由、宽容的气息,促进了欧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进步。启蒙运动为欧洲的社会转型提供了精神武器、制度历史参考答案·第4页(共5页){#{QQABTQSQogAgApBAARgCQQXiCEGQkBGAAIoOxBAEIAAAyQNABAA=}#}构想,并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6分)综述: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前后相继,推动了欧洲乃至世界各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2分)示例二:论题:英国的强盛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分)阐述:14世纪以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先后在英国出现,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限制了王权,议会主权地位逐渐确立。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思想、政治、经济因素共8分)综述:英国在思想理性化、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等近代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崛起与强大。(2分)20.(12分)①20世纪20年代初,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并超期服役,导致苏俄爆发严重经济、政治危机,苏俄政府调整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策略,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和农民的关系,恢复自由贸易,通过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以货币工资取代实物配给制等市场化措施刺激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一定程度允许私营企业发展,引进外国资本,发展经济。政策实质是尊重经济规律,按市场、商业原则在工农业间建立正常的经济联系,政策的实施使国民经济得到稳定与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解读讲话内容的背景、内容、评价共6分)②20世纪20年代初,斯大林上台执政,苏联工业基础薄弱,面临西方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为加强国防、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经济上实行单一公有制为主体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为后来的卫国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其排斥市场调节,片面发展重工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