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与抗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目录contents(二)民主与法治:中国现代民主政治追求与法治建设…………………………………02工业文明的冲击:近现代中国经济的调适与转型…………………………………17碰撞与交融中的思想嬗变: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32从“权力政治”到“权利政治”:西方的政治文明…………………………………43从“区域经济”到“全球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61从蒙昧到理性:世界文明的多元特征与人文精神…………………………………75民主与法治:中国现代民主政治追求与法治建设2023年高考主要考点分布时期主要考点主要卷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侵略及其影响:2023年天津卷、2023北京卷、2023河北卷、2023福建卷、2023湖南晚清近代化转型困境、国家治理的近代化2023辽宁卷、2023辽宁卷近代民主革命2023全国甲卷、2023全国新课标卷国家出路的探索:维新变法2023天津卷近代外交2023湖南卷、2023河北卷清朝国家治理理念2023重庆卷晚清民族危机2023重庆卷晚清法律2023湖北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的影响、中共一大2023山东、全国乙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023全国乙卷国民革命运动2023江苏卷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中共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2023福建卷、2023河北卷抗日战争2023海南卷、2023山东卷、2023北京卷、2023辽宁卷、2023福建卷、2023重庆卷、全国甲卷中共在解放区的制度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政权巩固2023辽宁卷、2023江苏卷新中国与周边国家外交2023山东卷现代社会转型:拨乱反正2023天津卷2023年集中考察以下知识点:列强侵华战争及影响、近代化、国家出路的探索、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与根据地政权建设、抗日战争、新中国政权的巩固与新中国的外交等。2024年高考预测考点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影响、近代有识之士探索国家出路(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的诞生、历次党大会重要内容、关注党在抗日、解放战争中经验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2024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5周年、新政权巩固、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一、近代列强侵华的方式、趋势、阶段特征及影响1、侵华方式(1)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2)政治侵略: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3)文化侵略:在中国传教、游历,文化入侵。(4)军事控制:驻扎车队,控制京津。2、趋势(1)侵略范围不断扩大,由沿海深人内地。(2)经济侵略日益加强的同时,不断渗透政治与军事控制。3、阶段特征(1)19世纪40--60年代①侵华国家:主要是英、法,其次是美、俄。②侵略范围:主要是在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③侵略方式:主要是武力侵略,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各种特权,加紧商品输出,掠夺原料。(2)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①侵华国家:英、法、美、俄、德、意、日等。②侵略范围:向中国内地扩展。③侵华方式:在发动军事侵略的同时,由“中外和好”到瓜分中国,再到“以华治华”,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3)20世纪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①侵略国家:美日成为侵华主要国家,先是日本独霸中国,后是美国确立优势地位.②侵华手段:主要是扶植代理人“以华治华”。4、影响(1)破坏性:列强的侵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造成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源。(2)建设性:列强在侵略的同时,也把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列强的经济侵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近代前期中国的民主革命革命斗争主要过程及主要事件历史作用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爆发:1851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发动金田起义,1853年占南京改天京全盛:1856年通过北伐和西征达到军事上的全盛颁布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转衰:1856年天京事变后,进入军事防御,1864年天京陷落失败;洪仁玕提出中国最早、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资政新篇》成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义和团运动(1900)兴起:19世纪末,由反洋教斗争发展而来;进程:抗击八国联军侵华,遭中外军队联合镇压。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改革辛亥革命(1911)同盟会成立:1905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为宗旨,《民报》为刊物;革命风潮:和改良派展开论战;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建立民国: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颁布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帝制终结:1912年2月清宣统帝退位;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五四运动(1919)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爆发:5月4日北京学生掀起;上海“三罢”斗争,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初步胜利:罢免了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反帝反封建,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传播民主和科学,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的精神;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2、近代后期中国的民主革命民主主义分期1919年至1949年发展过程及主要事件1919至1924年中共成立及国共合作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共诞生。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教训:1922~1923年京汉罢工高潮失败,必须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胜利。1919至1924年国民大革命时期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重新阐释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高潮:1926年7月国民政府北伐,北伐战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失败: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国共合作破裂。1927至1936年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南昌起义:标志中共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井冈山道路:秋收起义后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政权道路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后才开始转危为安,1936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西安事变:在民族危机加剧的形势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逼蒋抗日,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打下重要基础。1937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两个战场: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持阶段: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掀起反高潮;共产党斗争中求团结维护统一战线。抗战胜利: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近代第一次反侵略战争完全胜利。1945至1949年争取和平民主解放战争时期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在重庆召开政协会议。战略防御: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反攻:1947年夏三路大军跃进大别山(中原)。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取得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胜利。战争胜利:1949年4月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党大陆统治被推翻。三、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1840~1919年)派别事件思想主张及活动社会影响洋务派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中体西用追求自强、求富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诞生在洋务运动中发展工商兴办西学革新政治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未付诸于行动;成为康梁思想来源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运动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为戊戌变法运动,具有进步性、爱国性、启蒙性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与论战提出民族、民权、民生、改良派与革命派就政体展开论战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建立共和建立同盟会,发动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建立南京临时政府巩固共和进行1913二次革命、1915护国运动、1917护法运动独裁与民主的斗争中促进了民主思想传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宣布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B.确立了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C.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由此确立了民主共和的代议制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它带有鲜明的革命性和民主性。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思想空前解放、民主科学弘扬、推动五四运动、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1、新中国成立——前提⑴筹备会议------政协第一次会议:①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③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形成⑵新中国成立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⑴确立:一届人大,1954年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要内容: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意义: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⑵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⑶曲折: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人大制度建设趋于停顿。文革”期间,人大制度遭到破坏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⑴确立: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创建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⑵指导思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⑶主要形式:政治协商(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⑷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⑸曲折: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干扰了政协工作的正常开展;“文革”期间,政协制度遭到破坏。⑹发展:1982年,中共提出了各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人民政协迎来新的春天。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促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5、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构成:(1)人民代表大会制(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五、新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1.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一边倒”转变为“睦邻友好”,发展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外交关系,具体表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参加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引发了我国第二次建交热潮。2.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指周边国家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一大片(从日本到西欧到美国,联合抗苏)”,积极缓和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并与其建立外交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具体表现为与日本、美国建交。引发了我国第三次建交热潮。3.第三次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两个拳头打人”即打到美帝国主义,打到苏联修正主义。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提出了团结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推进世界革命的新战略。结果是中国逐渐走上了同时与美苏两个大国对抗的道路。1964年提出外交拓展放在两个中间地带上:亚非拉
历史(二)-2024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原卷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历史(四)-2024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2024-05-15 14:16
139页 -
历史(三)-2024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2024-05-15 14:16
169页 -
2024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05-15 14:16
20页 -
2024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原卷版)
2024-05-15 14:16
10页 -
2024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化学试题
2024-05-15 14:16
11页 -
2024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下学期三模物理试题
2024-05-15 14:16
7页 -
2024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三模政治试题
2024-05-15 14:16
4页 -
2024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
2024-05-15 14:16
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