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考前最后一卷(新高考卷)(新教材)生物学·全解全析及评分标准12345678910DCACADBDBD11121314151617181920DDABCCDADCABDABD1.【答案】D【解析】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与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动有关,A正确;溶酶体可以水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衰老的线粒体等细胞结构内含有DNA和蛋白质,故可推测溶酶体内含有DNA酶、蛋白酶等多种水解酶,与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有关,B正确;骨骼肌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故与核DNA结合的蛋白质不可能是DNA聚合酶,C正确;捕获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薄膜,D错误。2.【答案】C【解析】18O是稳定同位素,没有放射性,A错误;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中,向细胞提取物中分别加入不同的酶是为了去除某种成分,利用了“减法原理”,B错误;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根据部分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这一结论,实际上就是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C正确;通过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分离物质或结构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D错误。3.【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哺乳动物小肠上皮细胞吸收Ca2+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吸收速率受细胞膜上转运蛋白TRPV6的数量限制,与能量无直接关系,A错误;转运蛋白NCX运输Na+的方式为协助扩散,转运Ca2+的方式为主动运输,B正确;PMCA转运Ca2+的过程,为主动运输,该过程载体蛋白可能会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过程,C正确;NCX、PMCA在转运Ca2+时,均会与Ca2+发生结合,D正确。4.【答案】C【解析】种子包衣中添加了农药、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能促进种子萌发,调控植株生长,提高幼苗质量,A正确;种子经包衣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种子与氧气接触,可降低有氧呼吸,减少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种子储存,B正确;Mg是大量元素,C错误;由于包衣中添加了农药,农药对地上地下的早期病虫害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减少种子损耗,提高幼苗成活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作物产量,D正确。5.【答案】A【解析】奔跑时,骨骼肌的活动受大脑的控制,内脏的活动也可受大脑的控制,A错误;踢足球时,交生物学全解全析及评分标准第1页(共7页){#{QQABAYoAggigAJBAABhCUwXSCECQkBGCCAoOQEAMIAAAiRFABAA=}#}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B正确;看到排球飞来后,某同学伸出手臂做出拦网动作,是通过后天训练获得的,属于条件反射,C正确;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的量增加,促进对水的重吸收,D正确。6.【答案】D【解析】进行过程①转录时,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不需要DNA解旋酶的参与,A错误;进行过程②时,核糖体沿mRNA的5'→3'方向移动,B错误;过程①②③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过程①存在T-A碱基配对方式,过程②③则不存在该配对方式,C错误;抑制miRNA-195基因的转录,BDNF基因转录的mRNA可以与核糖体正常结合,从而合成BDNF,可能缓解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症状,D正确。7.【答案】B【解析】表观遗传是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A错误;题干信息显示,将碱基有独特化学修饰的不同mRNA变体输送至树突状细胞,会使外源mRNA引起的炎症反应几乎被消除,推测哺乳动物中被修饰的mRNA可以有效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B正确;树突状细胞属于吞噬细胞,能识别异物,但是没有特异性,C错误;碱基修饰过的外源mRNA进入人体细胞后,可以在人体细胞中表达相应的蛋白质,该蛋白质理论上为抗原,D错误。8.【答案】D【解析】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可以快速使其与原物种产生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A正确;种群内部分个体演化出不同花朵结构吸引不同传粉者,可能是由于发生了突变,可能按照机制4发生种化,B正确;机制2可以解释种群中某一个小群体因某种原因与原种群隔离,长期演化后与原种群产生生殖隔离,即通过长期地理隔离形成生殖隔离,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是此机制的典型例子,C正确;四种种化机制中只有机制1和机制2体现了地理隔离,D错误。9.【答案】B【解析】蚕豆、豌豆只是鱼的部分食物,故其和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能小于10%,A正确;塘泥还田,可以为葡萄园中的植物提供无机盐等物质,但不能提供能量,B错误;在葡萄园套种蚕豆、豌豆等植物,使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发生了变化,C正确;该种养模式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D正确。10.【答案】D【解析】分析图1可知,该病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的特点,图2显示,Ⅰ-1含有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Ⅰ-2只含有正常基因,故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患病率大于在女性中的患病率,A正确;据图2分析,致病基因增加的酶切位点位于310bp片段内,将其切割成了长度为217bp和93bp的片段,正常基因被切割成的另一片段为118bp,因此正常基因含有310+118=428个碱基对,B正确;假设与该病有关的基因为A、a,Ⅰ-1的基因型为XAXa,Ⅰ-2的基因型为XAY,Ⅱ-3和Ⅱ-4均表现正常,基生物学全解全析及评分标准第2页(共7页){#{QQABAYoAggigAJBAABhCUwXSCECQkBGCCAoOQEAMIAAAiRFABAA=}#}因型为1/2XAXA、1/2XAXa,因此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1/2×2=1/2,C正确;若Ⅱ-1为携带者,则其基因型为XAXa,Ⅱ-2的基因型为XaY,二者婚配后,无论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患病的概率相同,D错误。11.【答案】D【解析】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均含有色素,故均位于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中,A正确;光系统Ⅰ中产生的高能电子用于形成NADPH,B正确;据图可知,光系统Ⅱ中丢失的电子由H2O的光解产生的电子补充,C正确;降低周围环境的CO2浓度会导致暗反应速率减慢,单位时间内ATP和NADPH的消耗量减少,从而导致光反应速率下降,因此单位时间内高能电子的产生量下降,D错误。12.【答案】D【解析】Ⅱ、Ⅲ组比较,说明高脂饮食时,瘦素受体的合成被抑制,Ⅰ、Ⅲ组比较,说明蛋白酶P对瘦素受体的合成起抑制作用。Ⅱ、Ⅲ组比较,可推测Ⅲ组蛋白酶P的含量高于Ⅱ组,说明高脂饮食对蛋白酶P的合成起抑制作用,A、B错误;脂肪细胞合成的瘦素经体液运输到全身,但只能作用于下丘脑产生饱腹的信号,饱腹感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C错误;据实验结果推测,高脂饮食会增大食欲,可能引起肥胖,D正确。13.【答案】A【解析】皮肤、黏膜构成的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清除肺炎支原体的过程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A正确;P1蛋白可与B细胞接触并成为激活B细胞的第一个信号,B细胞激活后进行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B错误;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支原体后,可将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的是靶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发生变化这一信号,C错误;根据题意可知,抑制MUC5AC蛋白基因的表达有助于减轻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肺损伤,D错误。14.【答案】B【解析】标记重捕法只能调查鸟类的种群密度,不能调查鸟类的物种丰富度,A错误;雪后衡水湖美丽的景色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正确;衡水湖中种群数量最多、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的鸟类在该群落中占优势,C错误;鸟类的生态位包括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D错误。15.【答案】C【解析】若厨余垃圾浸出液在接种前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则会杀死菌种,导致实验失败,A错误;据图可知,向X培养基上接种微生物的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B错误;淀粉遇碘变蓝,加入碘液后,在X培养基上形成了透明圈,说明X培养基上有分解淀粉的微生物,C正确;若筛选的是脂肪降解菌,则X培养基应以脂肪为唯一的碳源,脂肪不能作为氮源,D错误。生物学全解全析及评分标准第3页(共7页){#{QQABAYoAggigAJBAABhCUwXSCECQkBGCCAoOQEAMIAAAiRFABAA=}#}16.【答案】CD【解析】肺炎支原体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人体细胞是真核细胞,真核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正确;肺炎支原体和甲型流感病毒均没有细胞壁,而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抑菌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所以其不能抑制肺炎支原体和甲型流感病毒的繁殖,B正确;甲型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其结构蛋白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肺炎支原体则利用自身核糖体合成结构蛋白,C错误;甲型流感病毒只含单链RNA,嘌呤碱基总数和嘧啶碱基总数不一定相等,肺炎支原体细胞中含双链DNA和单链RNA,嘌呤碱基总数和嘧啶碱基总数也不一定相等,D错误。17.【答案】AD【解析】将胰岛素基因整合到生菜的基因组中的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A正确;人体胃液中无分解植物细胞壁的酶,但有分解胰岛素的胃蛋白酶,B错误;欲判断转基因生菜是否培育成功,需检测生菜细胞是否合成了胰岛素,C错误;细菌中无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具膜细胞器,其合成的胰岛素不具有生物活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工,D正确。18.【答案】C【解析】为了筛选出对趋光性昆虫影响小的照明光谱,应在夜间开展实验诱捕昆虫,且要排除现有城市光源的影响,A正确;由图可知,不同颜色的光对鳞翅目昆虫的吸引都很低,故夜间城市照明对鳞翅目昆虫的影响较小,B正确;多种光源对双翅目昆虫都有较强的吸引力,但无法看出其数量最少,C错误;远红色光和深红色光对各类昆虫的吸引力都很低,故是对趋光性昆虫友好的照明光谱,D正确。19.【答案】ABD【解析】据图1可知,色氨酸能在芽细胞中合成IAA,不能在子房细胞中合成IAA,但生长素的合成场所不是核糖体,A错误;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受有氧呼吸影响,B错误;子房中的生长素可促进果实的发育,但不能促进果实的成熟,C正确;据图2可知,生长素浓度大于f所对应的浓度小于g所对应的浓度时,对茎的生长均起促进作用,D错误。20.【答案】ABD【解析】两株开红花的植株杂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淡红花∶杏红花∶白花=7∶3∶1∶1,是9∶3∶3∶1的变式,因此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根据缺失个体的类型及比例可知,亲代红花产生的基因型为Ab或aB的雄配子致死,若致死的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杏红花只有一种基因型,则为Aabb,若致死的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则杏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B正确;亲本基因型为AaBb,F1红花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占3/7,C错误;F1淡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杏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若杏红花植株作为父本,则出现2种花色,若杏红花植株作为母本,则出现4种花色,D正确。生物学全解全析及评分标准第4页(共7页){#{QQABAYoAggigAJBAABhCUwXSCECQkBGCCAoOQEAMIAAAiRFABAA=}#}21.【答案】(10分)(1)叶片发黄(合理即可,1分)不是(1分)(2)胞间CO2浓度较高(1分)叶绿素含量低(1分)(3)类囊体薄膜(答类囊体或基粒也给分,1分)CO2(1分)(4)在突变体玉米同一个玉米棒上选取A、B两处籽粒(1分),在A处涂抹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14B处不做处理(1分),供给叶片CO2,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1分),一段时间后检测A、B两处籽粒的放射性强度(1分)(合理即可,共4分)【解析】(1)结合表格数据可知,突变体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因此叶片会出现发黄的特征。突变体叶片中的丙二醛含量与野生型相比没有明显变化,推测其叶绿素含量变化并不是由叶片提前衰老引起的。(2)分析表中数据,ygl3的气孔导度明显降低,但胞间CO2浓度较高,因此判断CO2浓度不是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结合表格数据,突变体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
生物-2024届高考考前最后一卷(吉林卷)(全解全析及评分标准)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英语-2024届高考考前最后一卷(新课标II卷)(全解全析及评分标准)
2024-05-18 01:27
11页
-
数学-2024届高考考前最后一卷(新课标II卷)(全解全析及评分标准)
2024-05-18 01:27
14页
-
数学-2024届高考考前最后一卷(新课标II卷)
2024-05-18 01:27
2页
-
历史-2024届高考考前最后一卷(吉林卷)(全解全析及评分标准)
2024-05-18 01:27
5页
-
物理-2024届高考考前最后一卷(吉林卷)
2024-05-18 01:27
4页
-
历史-2024届高考考前最后一卷(吉林卷)
2024-05-18 01:27
4页
-
地理-2024届高考考前最后一卷(吉林卷)
2024-05-18 01:27
4页
-
生物-2024届高考考前最后一卷(吉林卷)
2024-05-18 01:27
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