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4届广东衡水金卷高三5月大联考历史试卷+答案
2024届广东衡水金卷高三5月大联考历史试卷+答案
格式:docx页数:8页大小:364.1 K上传日期:2024-05-19 14:47浏览次数:522 侵权/举报

2024高三年级5月份大联考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共8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距今约五六千年的陕西临潼姜寨一期遗址出土石斧150件、石铲127件、骨铲122件。石斧体形厚重,石铲通体磨光,二者刃部锋利。姜寨遗址还出土了相当数量的石刀、陶刀、磨盘等。据此推知当时该地区A.农业成为食物的主要来源B.农业手工业完成分工C.已经具备了早期国家形态D.进入了农耕定居时代2.有学者对《汉书》《后汉书》中所载监察官员“司隶校尉”一职进行统计,西汉时司隶校尉往往由侍御史、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县令、太守等转任而来,至东汉则主要由尚书令或尚书转任而为司隶校尉。这一变化表明A.中央监察体系不断完善B.监察服务于皇权的趋势增强C.西汉地方治理效能提高D.中朝成为中央政府行政中枢3.唐朝初年大力奖赏军功,军功入仕成为这一时期的升迁捷径。当时的一些功臣武将还能够进入决策阶层,充任宰相,如李靖、李勤、侯君集等。这一现象的出现A.是统治秩序不稳定的体现B.解决了武将专权的隐患C.与唐初政治军事环境相关D.干扰了科举制度的推行4.宋以后,出现了诸如用《三字经》、“三纲”“五常““九族”“十义”等结合数字以及不识字的人也名能听得懂、记得住的谚语、格言,阐发儒家伦理的现象。这反映出宋代A.社会控制逐渐趋向宽松B.理学的教化功能强化C.统治阶层重视社会教化D.文学艺术日益平民化5.洪武三十年会试,考官刘三吾、白信蹈所取进士均为南人。朱元璋让张信等12人重新阅卷,所取进士乃以南人为主,朱元璋下旨将白信蹈、张信等人诛死,刘三吾遣戍。这一事件折射出当时A.南北文化差距拉大B.南方势力威胁统治C.思想专制不断强化D.科举制度遭到破坏6.清代前期,消费行为和生活经历了由俭到奢、由朴到华的重大变化。人们普遍崇奢侈、尚洋货,以美衣鲜食为时尚,竞相攀比。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A.小农经济趋于瓦解B.西方生活方式成为潮流C.列强经济侵略加剧D.商品经济取得较快发展7.下表为京师同文馆五年课程表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清政府A.放弃中体西用主张B.准备进行制度变革C.重视西方科技成就D.面临严重外来威胁8.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出版有约500家报馆,其中北京有50家,上海15家,汉口6家。1915年后,北京报纸数目为20家左右,上海减到5家,汉口仅剩2家。1912年以后的两年之中,全国报纸发行总数也由4200万份减到3900万份。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尊孔复古思想盛行B.新文化运动影响有限C.帝制复辟活动加强D.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9.民国时期所编《阜宁县新志》列出了23种职业,其中包括公务员、教员、律师、工程师、会计师、医生、记者、电务员、邮务员、商人、渔人、矿工、工人、军人、警察、伶人、杂业等。“农中有士,商中有士,工中有士”的局面成为现实。上述职业构成表明A.社会结构多元化加强B.小农经济趋于解体C.生产分工日益精细化D民众生活水平提高10.1936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会议指出,“目前中国的主要敌人,是日帝,所以把日帝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中共中央形成这一认识的背景是A国民党的“围剿”失败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国内阶级矛盾的缓和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11.这一状况说明我国A.亟需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工业发展速度放缓C.人民生活支出有所提高D.经济结构比例失调12.960年以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加冕礼第一条规定:“皇帝的诺言:我皇帝,在上帝和使徒保罗的面前,以基督之名许诺和发誓,只要上帝支持我,在必要的时候,我是神圣罗马教会的保护者和捍卫者并将尽心尽力。”这一仪式A.导致王权与教权矛盾激化B.加强了皇权的合法性C.体现出君主权力得到加强D.维护了封君封臣制度13.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重臣马扎然在1646年6月给法国新任驻英国大使贝利耶夫尔的指令中明确指出,“如果大不列颠国王恢复了过去的政权,即使相信它将会成为我们的敌人,也要比英格兰和苏格兰变成共和国好一些”。这反映出A.法国极力维护欧洲封建秩序B.英法两国之间矛盾尖锐C.英国革命严重威胁法国地位D.共和制不符合欧洲实际14.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人口减少导致经济困难B.经济发展使性别失衡C.对外扩张激化社会矛盾D.战争造成劳动力短缺15.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强调指出:“马歇尔计划的先决条件是,我们希望帮助恢复的欧洲,要能够而且愿意在世界市场上同我们竞争,正是为了这一条原因,它将有能力大量购买我们的产品。”由此可见,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是A.恢复欧洲经济B.遏制苏联势力扩张C.获得西欧市场D.加强对欧洲的控制16.1902年,英国成立“棉花生产协会”,以鼓励坦噶尼喀生产棉花。到1950年,法属赤道非洲提供的棉花占到法属殖民地棉花生产总量的80%,可满足法国对原棉需求的11%,每年替法国节省3000万美元。由此可知,英法的意图是A.确保本国粮食安全B.掠夺非洲的原材料C.建立世界殖民市场D.全面对抗美苏两国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纪年作为一种计量时间的工具,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中国近代报刊出现了纪年方式的多元化景象。1882年,上海《申报》使用“西历一千八百入十二年”“大清光绪入年”与“壬午”共同标记年份。1895年,康有为创办的《强学报》在首版上增加“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三年”的纪年方式。1903年,革命刊物《江苏》则采用了“黄帝纪元四千三百九十四年”来标注时间。——摘编自张磊、许天敏《重构国族与接轨世界:中国近代报刊的纪年之争》材料二1912年,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民国试图用“民国纪元”代替皇帝年号纪年的措施来表明新政府的新气象,并凸显政权的“正朔”,但诸如过年等阴历的习惯依旧普遍。最终,中华民国又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孔子与西洋历结合,阳历的“洋历”色彩消退,并变为国民需要遵守的通行历法。——摘编自朱文哲《近代中国纪年公理之变迁》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乡村工业大发展,阳历历法体系、钟点时间日益在民众中普及开来。1985年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95%的青年人不愿意种田,67%的中年人希望进入工厂。阴历带有明显的季节性,而阳历具体到时分秒,于是钟表成为人们主要的计时工具,并不断更新、进步。人们以之来确定自己的上下班时间。精确时间概念、守时、时间就是金钱等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摘编自王加华《传统中国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结构的嬗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纪年法多样化的时代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历法的特点。(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阳历普及的因素。(2分)18.农业是人类文明的奠基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经济长期发展而没有中断的重要原因。中国传统社会中农业有过三次明显的扩张与发展过程,第一次主要发生在战国秦汉时期,主要特征是传统农业经济形态的确立;第二次是以稻作农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长江流域的扩张;第三次是明清时期传统农业的深化。——摘编自贺耀敏《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阶段,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准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中国财政通史10:革命根据地卷》材料二——《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1)概括材料一中陕甘宁边区财政支出的特点,并分析原因。(8分)(2)指出材料二中财政支出的阶段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对上述变化予以合理解释。(6分)20.美元霸权建立后,美国借此收割全球财富。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二战后期,英国希望战后建立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新国际货币体系,遭到美国激烈反对,美国希望获得国际金融领域的统治权。美国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1929—1931年以前,国际储备货币主要由英镑来承担,但是英国战后黄金储备短缺,成为债务国,英镑丧失了这一能力。德国成为战败国,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法国在二战后复国,经济遭受致命打击。——摘编自李世安《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材料二布雷顿森林体系自身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各国用美元作为外汇储备,会使美元在海外不断沉积,这对美国来说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核心货币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冷战高峰期,美国陷入军事战略威胁金融安全的困境,不得不超发美元,并试图将经济危机转嫁到西欧等国。——摘编自(美)罗伯特·特里芬《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材料三1974年,美国与沙特达成协议,沙特必须以美元作为石油出口的计价货币,此后该协议被扩展到欧佩克其他成员国,逐渐形成“石油一美元机制”。沙特等国用美元购买大量美国商品和武器,石油收入又以资本方式重新回流美国,中东石油自此被深深打上了美元烙印。——摘编自范尔为、王生升《美国中东石油战略的霸权属性及中国的应对方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原因。(5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石油—美元机制”的影响。(4分)2024届高三年级5月份大联考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D【解析】材料涉及耕种用的石斧、石铲,收割用的石刀、陶刀,以及加工用的磨盘等,覆盖了农业生产的多个环节,表明当时该地区已进入农耕定居时代,故选D项。工具的使用可能仅表明农业活动的存在,不能直接证明农业已经成为当时人们食物的主要来源,排除A项;B、C两项均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2.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西汉时“司隶校尉”作为监察官员,往往由侍御史、谏议大夫等转任而来;但到了东汉则往往由尚书令等中朝官转任而来,这说明“司隶校尉”不断向皇权靠拢,此时的监察更多地体现了为皇权服务的目的,故选B项。材料不能反映监察体系是否完善,排除A项;司隶校尉负责京畿一带监察,与地方治理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监察体系,不涉及中朝成为中央行政中枢的内容,排除D项。3.C【解析】唐朝初年,为了巩固政权和扩张领土,需要鼓励将士奋勇杀敌,因此大力奖赏军功并提供升迁机会,这与当时的政治军事环境密切相关,故选C项。A项推断过于主观,材料未提及,排除;B、D两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4.B【解析】宋代理学兴起,强调内心的道德修养和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材料中提到用易于理解和记忆的方式普及儒家伦理“三纲”“五常”等,是为了强化其教化功能,故选B项。材料无法体现社会控制,排除A项;理学的教化功能强化是儒家自身的发展,与统治阶层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文学艺术”,排除D项。5.A【解析】材料表明,南方士人在科举中占据绝对优势,折射出当时南北文化差距拉大,故选A项。B、C两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排除;D选项过于绝对,且不是材料主要反映的内容,排除。6.D【解析】人们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往往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材料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为人们追求奢侈生活提供了便利,故选D项。A、B、C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