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学联盟2024年高考考前热身押题地理答案解析2024.5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B2.C3.A解析:1题,光伏面板朝向南方。观察者面南而立,可以看出这个光伏泵站位于河流的左岸,即东岸,B项正确。2题,金沙江位于横断山区干热河谷之中,降水稀少,两岸的平地狭小,陡峭的坡耕地为主,坡面径流难以拦蓄,且与江面的相对高度大,提水灌溉困难,守着江水无水用,直选C项。3题,光伏泵站的一次性建设成本较高,但是建成后的发电成本极低,直选A项。光伏发电受到季节和天气的影响大,而且占地较多;泵站的提水高度与供电形式无关,排除其他选项。4.A5.C解析:4题,首先需要判断三种图例的滑坡密度等级。滑坡密度等级越高,滑坡的规模越大,细颗粒物越多,需要地表径流在更长时间内完成搬运,所以细颗粒物的滞留时间长,直选A项。可以选取横坐标取值25的点位,垂直划线比较三种图例对应的细颗粒物滞留时间,○最小,▲次之,■最大。强径流的次数多少,主要取决于降水状况,与滑坡没有因果关系,排除B项。由图可知,以■等级为例,强径流越多,细颗粒物的滞留时间越短,排除C项。一般来说,强径流侵蚀沟谷,也有可能诱发滑坡的发生,应为正相关,排除D项。5题,根据上题的因果关系分析,同时提取图像信息“台湾省集集地震的强径流占比高”,台湾的暴雨天气多,诱发的强径流天数多,所以细颗粒物的滞留时间短。直选C项。B项的误选可能性大:河流短小与水体中的悬浮物质入海时间确有关联,但是,整个流域(尤其是坡面上)的滑坡细颗粒物的搬运过程,与河流的搬运过程并非同一概念。原论文中介绍,新西兰的河流也较为短小,但是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均匀,暴雨天气和强径流天数少。震级相当的地震,滑坡细颗粒物在流域内滞留时间持续至少50年,甚至更久。6.D7.C8.A解析:6题,三峡水库在6至8月初,通过主动开闸放水,降低水位,目标是腾出库容,提高汛期的防洪能力。故选D项。7题,林木的根系发达,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可以减轻地质灾害威胁。消落带的空间有限,林木的蒸腾量和腐烂产生的有害物,对于巨大的三峡水库来说,影响甚微。峡谷中的消落带,处于水淹和干旱交替控制下,乔木难以生存,死亡倒伏的林木失去生态价值,但是,漂浮在水面的树干对于船舶和水电机组是严重威胁。故选C项。8题,海拔较高、水淹时间短的地带,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比例较大,图例Ⅱ所示。海拔较低、水淹时间长的地带,生长周期短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比例更大,图例Ⅰ所示。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生长周期短,环境条件要求更低,适生区域更加广泛。145~155米的水位,淹没时间长,水流对江岸的侵蚀作用强,养分流失严重,故以耐贫瘠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故选A项。9.A10.D11.C解析:9题,解决大城市的环境问题,首先应确定开发边界,控制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张,A项正确。绿环是指环形绿地,没有疏解内城人口和供应农副产品的职能,提升环境质量是次要功能,排除其他选项。10题,内圈腾退的工业用地,大部分规划成为绿地和公共空间,所以没有增加可供建设用地,排除①。第二产业的外迁,带动人口外迁,排除②。可供建设的用地减少,促使城市建设的垂直生长和紧凑布局,③正确。内城的环境改善,地价上升,适合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④正确。故选D项。11题,大城市的再城市化进程中,内城的人口有所回流,但是失去竞争力的传统制造业不会回流。外圈新城的衰落,是发达国家制造业整体衰落的表现。内城的二次产业转移,转移主体是高新技术产业。与内城比较,新城的环境更加宜居,利于吸引人才,故选C项。1{#{QQABKYIQogAoAJBAABgCEwXwCAKQkAECCAoOgBAIoAAASQFABAA=}#}12.A13.B解析:12题,根据该企业的产品类型,可知应用于高温、高压、高腐蚀性等复杂难险场景。特种工程管道是定制产品,对于生产工艺、安装维护等要求较高,客户需要专业化的设计和维护团队,故形成刚性需求。直选A项。与大城市比较,县级城市的科技实力相对较弱,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需要引进人才和技术。现代社会,研发、物流、安装等生产服务业体系完善,不存在配套服务稀缺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全产业链的贯通,降低客户端的时间和进货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是市场开拓的需要。排除②④及其相关选项。13题,结合上题分析,该企业的产品应用于高温、高压、高腐蚀性等复杂难险场景,广泛应用于国家重点项目,所以对产品质量(性能)的要求极高,B项正确。14.D15.C解析:14题,潮波比海水的上溯距离更远,所以潮区界远于潮流界。枯水期的河流水位低,对潮水的顶托(压制)作用小,所以枯水期的潮流界和潮区界均远于丰水期。大通是感潮河段的上界,所以是枯水期的潮区界。上溯海水产生咸潮问题,盐度升高的江水不宜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所以自来水厂应布局在枯水期的潮流界上游。故选D项。15题,受到地形约束,江阴的江面较窄。涨潮过程中,潮水水位较低的时段,江水和潮水的水位差较大,压制潮水;同时潮水受到的江底摩擦力较大,所以潮波衰减速度较快。随着潮水水位升高,江水和潮水的水位差减小,江面更加宽阔,水深增大,江面的潮波受江底摩擦力的影响减小,潮波衰减速度变缓。天生港的江面宽阔,利于潮波的传播。江阴的江面收窄,潮波受到阻碍而快速衰减。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55分)16.(15分)(1)RCP8.5情景的移动距离大于RCP4.5情景(2分)。中、高适生区的质心位置均向西北移动,低适生区的质心向西南移动(2分)。中、高适生区的移动距离大于低适生区(1分)。三类适生区分别描述,没有体现“概述”,要点齐全也只得4分。(2)全球变暖导致小粒咖啡适生区的面积萎缩,说明气温过高不适宜咖啡生长(2分)。云南的地势东南低,西北高。随着全球变暖,中、高适生区迁移至气温较低(海拔和纬度较高)的西北地区(2分)。中适生区质心位于低适生区的西南方向,中适生区的部分区域(面积)转变为低适生区(2分)。(3)合理改造现有咖啡种植园(例如:咖啡树的周边可种植高大遮荫树种;增设遮荫和灌溉设施),增强抵御高温热浪、干旱等气象灾害的能力。培育和推广适应气候变暖的咖啡品种。新建咖啡种植园应合理布局,逐渐向海拔更高、纬度更高的方向迁移。(任选2点,每点2分,共4分)解析:本题以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农业响应为背景,兼顾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素养。(1)题,需要运用比较和概括的方式,从共同特点和各自特点,说明不同气候情景下的各类适生区质心移动方向和距离。(2)题,首先应提出证据,说明全球变暖是不利于咖啡生长的。其次,基于地形、纬度对气温的影响,说明中、高适生区向西北迁移的原因。低适生区的反向移动,是一种特殊现象,需要学生运用要素综合的理念和方法,建立中适生区与低适生区的质心移动关联性。(3)题,农业部门应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基本思路是“技术适应、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对应分析即可。17.(16分)(1)黄土洞穴主要分布在沟谷上游和支流(1分);沟谷下游几乎没有黄土洞穴(1分)。这是由于上游和支流地区地表径流汇集,坡度较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2分)沟谷下游的坡度减小,流水堆积作用为主,不利于洞穴发育(2分)。(2)降水量增加,地表径流的侵蚀力增强,形成更多的小洞穴(洞穴密度增大,2分)。每个小洞穴拦截和下渗的径流量减少(汇水面积减小),不利于洞穴扩张,所以平均面积小(2分)。2{#{QQABKYIQogAoAJBAABgCEwXwCAKQkAECCAoOgBAIoAAASQFABAA=}#}(3)季风区的降水多(植被覆盖率较高,地表径流的下渗时间长),土壤中的碳酸盐类物质更易被溶蚀(土壤的孔隙度增大,2分)。黄土的饱和导水率提高,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和洞壁侵蚀,促使洞穴面积扩张(2分)。扩张的洞穴截留地表径流,流向下坡的地表径流减少,抑制下坡洞穴的形成(或答:随着洞穴面积扩张,相邻的小洞穴发生合并;随着洞穴面积扩张,部分洞穴发生坍塌),导致洞穴密度减小(2分)。解析:(1)题,据图直接解读黄土洞穴在沟谷中的空间差异。黄土洞穴主要分布在沟谷上游和支流,说明黄土洞穴是流水侵蚀作用的产物。沟谷下游的坡度减小,流水作用从侵蚀状态转变为堆积状态,所以不利于洞穴发育。(2)题,首先应明确400mm等降水量线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由图12可知,非季风区随着降水量增加,洞穴的平均面积减小。洞穴的形成和扩张,是两个阶段的过程。结合上题分析,黄土洞穴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降水量导致地表径流增加,在沟谷中侵蚀形成数量更多的小洞穴,每个小洞穴的汇水面积相对减小,截留和下渗的水量也减小,不利于洞穴面积的扩张。(3)题,由图12可知,季风区随着降水量增加,洞穴的平均面积增大。由图13可知,洞穴的平均面积增大,是土壤饱和导水率增大的结果。与饱和导水率相关的信息是“土壤质地、黄土疏松、富含碳酸盐类(暗指溶蚀作用)”,建立这些要素之间的逻辑链条,是阐释黄土洞穴面积扩张机制的突破口。图13也表明:洞穴密度和平均面积属于负相关的关系,结合前两个小题的结论,从地表径流的争夺、洞穴生消过程的角度,合理推测即可得分。18.(12分)(1)天气晴朗,日出后的太阳辐射强,气温迅速上升(2分)。14时以后,来自较低纬度内陆的西南风向北输送热量(2分),受到冷空气(和山地)的阻挡,不断汇聚增温。(2分)(2)沿海地区的春季气温回升慢,偏东风(冷湿空气)导致曲阜气温降低(2分)。偏东风从海洋带来丰富水汽,在西北冷空气的阻滞和抬升作用下,形成降水(2分)。(3)(2分。锋面的倾向和日期,有一项错误即不可分。正确绘制一个日期及其锋面形态,得1分)解析:东风雨,西风晴。南风暖,北风冷。东风吹,西风顶,天不下雨不得行。春东风,雨祖宗。春发东风连夜雨。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南风转北风,大雨满垄冲。本题基于农业谚语,结合气象资料,考查天气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1)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和风力的热量输送效应。当天的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气温的迅速上升,说明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热量收入多。最高温从14时持续至17时的特殊现象,依据图像信息,这是锋前增温现象的表现,西南风持续输送热量,受到曲阜北部的冷空气和济南南部山区的阻挡,导致热量汇聚,虽然午后的太阳辐射已经减弱,但是最高气温却可以继续维持。(2)题,需要运用区域认知(山东的海陆分布)和区域关联素养。山东的东部临海,沿海和内陆的春季气温差异显著,沿海地区的气温回升慢,所以偏东风具有降温作用。偏东风持续输送的水汽,尤其是西北方冷空气的阻滞作用下,水汽不断积聚而达到过饱和状3{#{QQABKYIQogAoAJBAABgCEwXwCAKQkAECCAoOgBAIoAAASQFABAA=}#}态,形成降水;云雨天气亦具有降温作用。(3)题,由图可知,7日的冷暖空气交汇于曲阜以北的地带,形成锋面。10日在北风作用下,曲阜气温显著降低,说明是受到南下冷锋控制。据此绘图即可。19.(12分)(1)三个港口位置相邻,腹地重叠,整合可以避免重复投资(2分);合理分工,可以提高专业化水平,降本增效(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同质化竞争,2分);节约土地资源,保护海岸带的生态环境(2分)。(2)北部湾港与东南亚国家距离较近,海产品和热带农产品的货源充足(2分)。农渔产品的保质期短。北部湾港位于我国大陆南端,海运转为陆运,可以缩短冷链物流时间,市场竞争力更强(2分)。东南亚地处热带,中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纬度较高,农业互补性强,冷链物流业的市场规模大(2分)。解析:本题聚焦于新教材“区域协同发展”内容的考查。(1)题,北部湾经济区的众多港口,位置相邻,腹地范围重叠,独立发展易形成恶性竞争,造成资金、土地和岸线资源的浪费。实施港口整合,打造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港口群,有利于推动各港口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促进港口提质增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2)题,主要考查区域认知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据图推知,北部湾港的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临近东南亚国家;我国大陆南端,衔接热带和温带国家的、互补性市场的中转港。第二
山东中学联盟2024年高考考前热身押题 地理答案解析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文字版)山东中学联盟2024年高考考前热身押题卷 历史
2024-05-22 22:44
7页 -
山东中学联盟2024年高考考前热身押题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4-05-22 22:44
1页 -
山东中学联盟2024年高考考前热身押题 化学试题
2024-05-22 22:44
10页 -
山东中学联盟2024年高考考前热身押题 地理试题
2024-05-22 22:44
7页 -
山东中学联盟2024年高考考前热身押题 历史答案解析
2024-05-22 22:44
4页 -
山东中学联盟2024年高考考前热身押题 生物答案解析(1)
2024-05-22 22:44
6页 -
山东中学联盟2024年高考考前热身押题 数学答案解析
2024-05-22 22:44
8页 -
山东中学联盟2024年高考考前热身押题 思想政治答案解析
2024-05-22 22:44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