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B【解析】“打破了这一陈规,让青铜器从个体走向群体”于文无据。2.A【解析】“单一且纯粹”于文无据。3.D【解析】“材料二侧重于两种文化间的相互影响”错误,材料二中只提到中原文化对巴蜀文化的影响。4.①巴蜀文明和中原文明都经历了辉煌的青铜时代(或巴蜀文明和中原文明同属中华文明的一元)(2分);②青铜器的用途(或作用)(1分);③生态环境(1分)。评分参考: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①重构了中华文明中青铜知识的图谱;②独自向内发展形成了神秘的宗教情结和对艺术的迷狂;③辐射影响范围广,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传播力。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D【解析】从结尾处“看一眼头顶的星月,他知道他终是把半夜熬过了”可知,人与狼的对抗还没有结束,漫长的夜晚仅仅过去一半。7.C【解析】老人艰苦奋斗是为了维持生命,守住家园,而不是征服自然、开拓进取。8.①都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刻画了老人与自然搏斗的复杂心理和顽强个性,使其“硬汉”形象鲜活立体。②都在旷远狂烈的大自然中描摹老人的生存图景,以艰难的处境烘托人的原始伟力。③都在激烈紧张的抗争情节中表现人物精神,通过与鲨鱼、野狼的生死较量有力展现出老人的智慧和坚韧。(每点2点,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①小说讲述人与狼对峙的主要情节时采用全知的第三人称,客观冷静地将故事娓娓道来。②小说穿插运用第一人称,聚焦先爷紧张而煎熬的内心世界,使老人的形象更加真实鲜活。③第二人称集中在先爷和自己的对话上,他给自己鼓劲,极力呼唤自己的头脑保持清醒,表现了老人的顽强生命力。(每点2点,共6分,意思对即可。若笼统回答“人称交叉的叙述方法使叙述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可得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BFH【解析】本句意为:周公旦可以说是善于劝说了,他一劝说就使成王对言谈更加慎重,使爱护弟弟这种道义彰明,又因为封叔虞于晋而使周王室更加稳固。11.C【解析】“大礼不辞小让”中“辞”是“计较”的意思。B.刑,同“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12.D【解析】“封唐叔虞这件事是太史佚促成的”错误,这是其他人的看法。13.(1)我听说过,天子没有开玩笑的话。天子一说话,史官就记下来,乐人就吟诵,士就称述。(闻:听说;书:记载、写下;称:称述、颂扬。以上各1分,整体语意1分)(2)(如果)成王的弟弟理该受封的话,周公应及时向成王进言,不必等他开了玩笑再去祝贺和促成这件事。(当封:应该被封赏;以时:及时;假设关系。以上各1分,整体语意1分)14.①使君王的行为归于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②不迎合君王的过失为他开脱,③不束缚逼迫君王。(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君主说话,不可不慎重。殷高宗是天子,即位以后,守孝三年不说话。卿、大夫们很恐惧,对此感到忧虑。高宗这才说道;“凭我直己的力量使四方得到纠正,我唯恐说的话不恰当啊,因此才不说话。”古代的天子,他们对说话慎重到如此地步,所以说的话没有失误的。周成王与唐叔虞闲居时,摘下梧桐叶子当珪,交给唐叔虞说:“我拿这个亲封你。”叔虞很高兴,把这事告诉了周公。周公向成王请示说:“天子您封叔虞了吧?”成王说。“我是跟叔虞开玩笑呢。”周公回答说:“我听说过,天子没有开玩笑的话。天子一说话,史官就记下来,乐人就吟诵,士就颂扬。”成王于是就把叔虞封在晋。周公旦可以说是善于劝说了,他一劝说就使成王对言谈更加慎重,使爱护弟弟这种道义彰明,又因为封叔虞于晋而使周王室更加稳固。材料二:古代著作这样记录说:周成王拿着一片梧桐叶子给年幼的弟弟,开玩笑说:“凭着这个给你封国。”周公进来祝贺。成王说:“只是个玩笑。”周公说:“天子不可以随便开玩笑。”于是封小弟弟叔虞于唐。我认为事情不是这样。(如果)成王的弟弟理该受封的话,周公应及时向成王进言,不必等他开了玩笑再去祝贺和促成;若不该受封,周公竟将一句不合适的戏言促成事实,拿土地、人民交给年幼的孩子,让他成为一国之主,还能称为圣人吗?再说周公只是认为君王说话不能随随便便罢了,难道一定要听从并促成它吗?万一碰得不巧,成王拿桐叶跟妃嫔、太监开玩笑,也要完全照此办理吗?大凡君王的德性,在于他如何施行政事。如果处理不当,即使更改十次也不为过,总之在于处理得当,使事情不再能更改为止,又何况是对开玩笑的话呢?倘若玩笑也一定要奉行,这就是周公教唆成王犯错误了。我认为周公辅佐成王,当用中正之道加以引导,让他言行举止和戏耍游乐,最终归于不偏不倚的中道,决不会迎合他的过失来为他找借口。又不应当束缚他,驱迫他,像对待牛马那样,操之过急则会坏事。要说平常家庭父子之间,尚且不能用这种方式来约束,何况还有君臣的名分呢?这不过是见识短浅而又自作聪明的人干的事,不是周公所该做的事,所以不足凭信。有人说:封唐叔这件事,是太史佚促成的。15.D【解析】D项,本曲的主要手法是化实为虚。16.“雷雨”既为友壮行色,“雷雨”也为己写情怀。①雷雨能润泽万物,友人的到任会使政教如春风化雨般随使车及与湘南,表现了对友人实行美政的期望;②雷雨能祛除暑热,友人的到任会如一场及时雨,消除暑热与尘土,表现了对友人为时所用的庆幸。③雷雨能洗净世上你争我斗的“炎氛”、追名逐利的“热恼”,表现了作者的高尚节操。(每点2分)17.(1)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2)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3)示例一: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青玉案·元夕》)示例二: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示例三: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18.D【解析】文中和D选项的“含糊”都有逊色之意。A项指模糊不清;B项指马虎、不认真;C项指犹豫、胆怯。19.不加逗号,使用长句,使酱的颜色变化过程更连贯,(2分)更能体现我等待的急切,以及对酱的喜爱(2分)。20.①语言口语化,朴实而生动。如“日子一过”“掰开”“贪馋”等词语。②连用动词,生动而富有情韵。制酱过程使用大量动词,可见记忆深刻,表现了对这种生活的怀念。③句式灵活,轻快活泼。长短句灵活变换,表现出对制酱的期待与喜爱。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1.①不是先学了逻辑才会思考的;②大家都认为政治思想工作不重要。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4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C项【解析】违反了同一律。A项违反了矛盾律;B项违反了充足理由律;D项违反了排中律。23.审题指导:这是一道典型的二元关系型作文题,探讨“顺应本性”与“后天雕琢”之间的关系。《种树郭橐驼传》中“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的意思是:遵从树木生长的规律,让树木充分实现自己的本性。这句话借树喻人,说明在培养人才时,须顺从人的本性,才能使人的才能得到最大的发展。《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一句,借玉喻人,强调人需要经过“琢磨”,有所改变后,才能懂礼知义,有所成就。题目中提到“自选角度”,考生在写作此题目时可偏重一方来写,也可以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两者并重来写。这里的“顺应本性”与“后天雕琢”之间属并列共存关系,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写作的难点所在。在评分时,综合两方面立意应为最佳立意。参考立意:①人的发展应顺应“本性”②“雕琢”才能有所成就③通过“雕琢”改变缺点,纠正错误,留给“本性”更多的空间
2024届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适应性考试 语文答案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2024届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适应性考试 英语试题
2024-05-30 16:45
13页 -
2024届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适应性考试 数学答案
2024-05-30 16:45
6页 -
2024届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适应性考试 政治试题
2024-05-30 16:45
7页 -
2024届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适应性考试 数学试题
2024-05-30 16:45
4页 -
2024届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2024-05-30 16:45
8页 -
2024届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适应性考试 化学试卷
2024-05-30 16:45
9页 -
2024届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适应性考试 物理试题
2024-05-30 16:45
9页 -
2024届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适应性考试 生物试题
2024-05-30 16:45
10页